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1227

  等呼喊声渐渐平息,朱慈烺道:“各营主将以下,都要熟读军规,本宫会不定期的稽查,军规不熟者,杖责二十!”
  “遵命!”
  贺珍张纯厚等将和台下的众千户都是抱拳听命。
  制定了军规,鼓动了士气,环视众将,朱慈烺声音变的柔和:“各营编制完成,军规也定了,对于操练,各位可有什么想法吗?”
  没有人说话。
  朱慈烺看向贺珍:“贺将军,你先说。”
  贺珍抱拳回答,语有惭愧:“殿下,臣对骑兵操练有些心得,但对步兵操练……臣不敢妄言。”
  这一点,朱慈烺是知道的,贺珍是三千营的营官,三千营是骑兵,骑兵操练之法和步兵完全不同。挑选兵员还可以,但操练步兵军阵,贺珍显然是不行的,最起码不是太适合。
  “你们呢?”
  朱慈烺再问。
  这一次问的是台下的千户。
  主将参将不说话,千户们就更是不敢吭气了。
  朱慈烺向田守信微微点头。
  田守信抬手一招,四名锦衣卫大步上前,双手都捧着木盘,木盘里各放着一本书册,分别呈送到贺珍、张纯厚、左哨营主将马德仁、右哨营主将申世泰的面前。
  《京营操练教程》。
  册子封面清楚的写着六个字。
  贺珍四人双手拿起,目光看向朱慈烺。
  朱慈烺声音平缓但又不失威仪的道:“四位将军,京营操练,就从你们手里的册子开始吧。现在请打开看,如有不同意见,可马上向我提。”
  四人打开册子看,这四人都粗读诗书,多多少少都认字。
  朱慈烺慢慢喝茶。
  虽然都是操练教程,但四人的册子是不一样,贺珍的册子上写着甲,张纯厚的写着乙,马德仁和申世泰的写的都是丙。
  憋到现在,兵部尚书陈新甲终于是忍不住了,起身向朱慈烺施礼:“殿下,京营新军规弥补了旧日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抚恤金和抚养遗孤之策,解除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但又担心自己死后家中无人照顾的后顾之忧,有此保证,将士们臣必人人奋勇,再无畏敌后退之心。臣以为可向天下推广!”
  朱慈烺不说话,只苦笑一下。
  陈新甲有所顿悟,默默又坐下了。
  兵部当然可以制定这样的制度,但各地恐怕难以执行,不说抚养遗孤,只说战死抚恤金朝廷就拿不出来——连基本的军饷都困难,何谈其他?
  贺珍四人很快就看完了手中的操练手册,抬头看向朱慈烺,眼神中都是惊讶。
  朱慈烺的练兵之法主要沿袭戚继光——在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戚继光的练兵之法还是最靠谱的。
  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队列训练,二是体能训练。
  队列训练有基本的起、坐、跑、另外增加了一些现代军队的队列操练方式,如齐步走、向后转,另外还有站军姿。士兵转错了方向,走错了队列,都要被惩罚,但惩罚形式跟戚家军不同,戚家军是板子,京营一律使用鞭子。
  明军军法一向以板子为主,二十板子就能把人打个半死,一旦犯纪,挨了板子,最少也得在床上躺三个月,正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再勇武的将士只要挨了板子就等于是废半年。皮鞭却不同,看着血肉模糊的很是悲惨,但都是皮肉伤,三天下床,十天结疤,一个月就活蹦乱跳,既惩罚了犯错的士兵又不至于造成军力的浪费。
  所以朱慈烺要使用鞭子。
  队列训练能培养士兵服从命令和集体行动的基本素质,经年累月的训练能让士兵养成服从命令的本能。
  队列训练中,军姿为第一。
  朱慈烺在前世里并没有当过兵,但却深深知道军姿对士兵的重要,练站姿看上去毫不起眼甚至可有可无,但只要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就便会形成不动如山的军人气质,养成认真严谨的行事作风。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岂不是强军乎?戚少保的两本兵书里对队列训练多有记述,但独独没有涉及军姿,朱慈烺算是帮他补齐了。
  至于体能训练,朱慈烺列出了详细的科目:早晚各一次的五公里越野跑,一天一百次的俯卧撑、举石锁、抬圆木。长枪兵单练刺杀,盾牌兵主训劈砍,火枪兵空枪操练,炮兵举火药桶。至于弓箭兵,朱慈烺一个字也没有提起。
  从明日起,五军营和三千营,每日清晨都要出城操练,地点就是现在站身的大校场,傍晚才能回城,来回二十里的路程,百户以下连百户在内的将士,都必须小跑前进,不能借助马力,三千营的骑兵也得下马跑步,中间不能休息,必须一口气完成,半个时辰为限度,超过半个时辰者,一律处罚!
  当然了,甲乙丙三本的操练手册,对士兵的成绩要求是不同的,比如五公里的越野跑,右掖营的甲等是三十分钟,既两刻钟,左掖营的乙等是四十五分钟,即三刻钟,左哨右哨的丙等是五十分钟。
  达不到者,第一次不给吃饭,第二次吃鞭子,第二次罚银子,第四次就要降级,右掖营降到左掖营,左掖营降到左哨右哨营。
  反之,如果左哨右哨营的士兵成绩优秀,达到右掖营的操练标准,也可越级调入右掖营。
  四将中,贺珍的疑惑最多。
  连坐法,出城操练,他都能理解,甚至他早就认为应该这么做,但他不能理解的是,皇太子为什么要在“向前看、向后转、齐步走”这一类的花招,尤其是在军姿上着墨这么多?
第一百九十七章
现代队列
  在贺珍看来,队列是阵法的根本,肯定是要练的,不过却也用不着练这么细,有这时间,应该让士兵多操练能杀敌的刀枪才对。
  朱慈烺看出了贺珍眼中疑惑,于是问:“贺将军,你以为本朝治军第一人是谁?”
  “当然是戚少保。”贺珍毫不犹豫的回答。
  “戚少保的纪效新书,关于号令,一共有多少种?”朱慈烺问。
  “这……”贺珍虽然也熟读《纪效新书》,但这一下还真是被朱慈烺问住了。
  其他众将也不知道。
  “从行伍、队列、冲锋,后撤,使用铳、唢呐、铜锣、鼓、不同的器物,分长短音,点数不同,一共有一百一十三种。”朱慈烺说。
  众将佩服不已,想不到皇太子钻研的如此透彻。
  “这其中,只队伍的进退,阵型的变换,就占了七十种。戚少保为什么这么重视队列的行进和后退,任何人稍有迟缓,都会被严厉处罚呢?”朱慈烺问。
  “令行禁止,行动统一是强军的根本。”贺珍回答。
  朱慈烺道:“正是。但令行禁止行动统一,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纸命令就可以做到的,是长期训练,潜移默化的结果。所以本宫才要你从队列练起,队列过关再操练武器也不迟,左转右转,向前向后,这四个动作虽然看似简单,一个人做来容易,但如果是一百人,一千人同时来做,只有严格训练,如臂使指的精锐才能做到整齐划一、井然有序。一个号令,所有人的动作完全一样,丝毫不差,这样的队伍,贺将军以为,能称为强军吗?”
  贺珍点头:“当然是强军。”
  “那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朱慈烺问。
  贺珍有所明白,不过并没有完全信服——戚少保《纪效新书》里确实是有不少队列训练的口令,但就《纪效新书》整体篇幅来说,只占很小一部分。
  在贺珍看来,想练就精兵,还得从操练刀枪、射箭引火、操演军阵入手,没有这三项,根本不可能练出精兵,队列练的再好也没用,古往今来,没听过练走路能练出一支精兵的。
  这些腹诽之言贺珍不敢明说,但朱慈烺却看出来了。
  不止贺珍,张纯厚、马德仁、申世泰三人也都是这意思。
  朱慈烺看向身边的田守信。
  田守信明白他的意思,两步走到石台的边缘,高声喊:“韩琛!”
  “在!”
  一个尖锐的嗓音在石台下大声回应,因为声音太大了,把石台下的两个卫兵都吓了一大跳。
  循着声音的来源处看去,只看六个青衣小太监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石台走了过来。
  校场上的三万双眼睛齐刷刷的看着他们,人人好奇,这六位公公这是在干什么?
  六个小太监的步伐很奇怪,感觉像是被牵线的木偶,都同时迈出右脚或者左脚,双手摆动也完全一样,三万京兵眼睛里都有笑意。
  “立——定!”
  走在最前的那名小太监就是韩琛,到了石台下的正中央,韩琛拖长了声调,喊出了校场上所有人第一次听到的一个名词。
  立定?什么意思呀?
  “啪!啪!”
  韩琛身后的五名小太监跺脚站定,双手贴身,挺胸抬头,目视前方,这种姿势始终保持,从行进中到最后的立定,一丝都没有改变。
  校场上掀起一阵轻笑声。
  左哨右哨营笑声最大,右掖营笑声最小,不过依然很刺耳。
  有人是笑太监的嗓音太尖锐,像娘们,有人是笑小太监们挺胸抬头的样子太可笑,怎么的,太监也想要当兵了吗?点将台下的千户们也都是笑,不过却不敢笑出声,只是抿嘴偷笑,以免被台上的皇太子听到。
  韩琛和五个小太监脸色通红,周围的嘲笑之声他们清楚的听到了,韩琛转头狠狠瞪了一眼校场上的三万兵兵,双拳提到腰间,快步跑到石台前,砰的一声站定,左手自然放下,右手放在左胸胸口,高声向上面的朱慈烺禀告:“殿下,教导小队全数到齐,请您检阅!”
  这一下没人敢笑了。
  笑小太监无妨,但却无人敢笑皇太子。
  朱慈烺走到点将台的边缘,大声而且庄严的道:“开始演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