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891

  另一方面他也要保持体力,后续出使至少还要走两三趟褒斜道栈道。两百里的山路可不好走,如果玩女人把体力弄虚了该走路的地方走不动不得不骑马、甚至导致骑马不稳摔下山谷摔死可怎么办?
  而且他当初挑人时,选的就是会歌舞和奏乐才艺的,不光是为了美色,乐队就占了十几个名额。谁让这个时代没有音响没有电影呢,想看娱乐节目只能浪费点人力了。
  此刻刘备在旁边看了几眼,也不得不感慨李素这家伙到底是会生活、有品味。这二十个婢女,只有七八个算是郿坞少女中都排得上绝色的,而其他相对而言都只是以才艺著称。
  “伯雅,你为什么这么不上心?贡品和奏章,有必要那么慢工细活么?”刘备喝着酒,随口问道,也听不出责备之意。
  李素假装揉捏着手边的少女,诚恳说道:“我这不是觉得大事已定么,国贼都除了,众正盈朝,咱不用急啊。大哥你也不想想,我从去年六月份跟妻子分离,外面奔忙一整年了。我从南中回南郑,你让我歇了有三天么?
  再说了,我之前跟王允聊了几次,觉得他还没闹明白现在的状况,所以想让其他诸侯的使者也有时间让王允清醒清醒——王允一开始是摆明了觉得袁绍袁术都会支持他,都会重新无条件听从朝廷,所以才对我们这些尊奉朝廷的功臣都爱答不理,克扣封赏。
  既然如此,我不如等到袁绍和袁术的第一批朝觐使者见过王允了,让王允看看现在的地方诸侯,都是怎么向朝廷表官要官的,王允心里的高傲自然会被打掉一点。”
  “原来是这样,这倒是不无道理。王允只有看到了其他人的不尊朝廷,有了对比,才会珍惜我们这些忠臣。”刘备捻须点头,觉得李素处置得很得当。
  “罢了,那就依你吧,最晚等袁绍、袁术、曹操他们都得到消息,知道董贼已死,并且做出反应,我们的表功奏章和玉玺就该送回去了。”
  李素也是松了口气:明明是为了刘备和他自己的利益,偏偏还不能跟刘备明说,绕了那么大个圈子,想做点事真是不容易。
  不过李素也差不多等够了,因为在道路不绝的情况下,董卓被杀的消息,十天就能传到曹操的地盘,半个月就能传到袁绍那儿。
  所以,最晚在李素跟王允谈妥后十几天,曹操给新朝的贺喜表文就该到长安了,二十天,就是袁绍和袁术的表文到的日子——或者至少也会来一个“袁术根本不鸟王允控制的朝廷”的姿态,让王允认识清楚现状。
  六月二十三日,王允在长安城内,收到了第一封外镇诸侯表示支持贺喜的奏章,是自领兖州牧的曹操发来的,担任朝觐信使的人是荀彧。
  王允接表后最初的反应是大喜,但随后看了曹操表文中若隐若现的“希望朝廷追认既定现实”的言辞后,思之再三,捏着鼻子追认了曹操实授兖州牧、镇东将军。
  此外,因为作为信使的荀彧此前并无朝廷授予的正式官职(1),王允就封了荀彧为镇东将军的从事中郎,算是四镇将军府的高级属官。
  六月二十七日,曹操表文抵达后的四天,又一份封疆大吏的贺喜奏表到了,信使是徐州治中从事王朗,代表徐州刺史陶谦送表的。
  有了曹操的先例之后,王允的节操值下限也被拉低了一些,没多久就认定了现实,正式把原本只是刺史的陶谦改为徐州牧,这才换取了陶谦真心实意拥护王允把持朝廷。
  而这次的信使王朗,因为几年前就已经局孝廉入仕、有朝廷正式官职,所以也得升高一些。王允想稍稍恶心陶谦一下,分化陶谦的势力,就把王朗调走,封为会稽郡太守。
  “没想到刘备和李素居然算是最有良心的了,这些来得晚的怎么一个比一个心黑,尊奉朝廷居然还敢谈条件!”
  王允心中每每如是感慨,但还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想等二袁的朝觐信使来。
  可惜一直等到七月初一,王允也再没等到二袁的来表,反而是比袁术道路更远的荆州刺史刘表来人了。王允已经熟门熟路了,直接承认荆州刺史改荆州牧,把刘表的别驾伊籍打发回去了。
  “刘表都来了,袁术还没来,看来袁术是真不会派人来了,袁绍也不会来了!本初贤弟,你太让我失望了!”
  就在王允摇头叹息,心理价位被崩到下限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两条一好一坏的消息。
  坏消息是,自己前些天派去安邑讨伐牛辅的吕布部将李肃,居然战败了,没能打败牛辅。
  王允一怒之下,让吕布斩了李肃,然后发敕命让吕布亲自统兵攻打牛辅。
  刚刚把吕布派出去之后,又有府上下人来报,说征西将军的正式表功与献玉玺使者,已经抵达长安了,等着按流程请求觐见呢。
  杀了一个李肃,又来了一个李素,王允觉得自己今天肯定是时运不利,跟姓李的杠上了。
  “立刻安排到馆驿歇息,三日后再安排正式朝见。一会儿我先去看看贡品真假成色。”王允如此吩咐下人。
  料理完手头的杂务后,王允就带了一个当过符宝郎的同僚,先去李素的驿馆,让李素取出传国玉玺让他鉴定一下。
  李素当然也不怕王允直接把传国玉玺拿走,那样名不正言不顺,王允不会这么干的。
  人家只是鉴定真伪后,可以正式起草之前谈妥的封赏诏书,三天后公开交接。
  “司徒,是真玉玺,跟我十几年前当符宝郎时管的一模一样,就是金角熔坏了些,应该是战乱流离的正常损坏。”
  王允点点头,转向李素:“行,那就三天后举办献玺典礼,到时候给你封赏诏书。”
  说罢,王允甚至还叹了口气,拍拍李素的肩膀:“李伯雅啊李伯雅,我原以为你是最贪的了,没想到关东那些人,一个都不比你们省,这是老夫的心里话,不骗你,唉。征西将军将来讨贼的任务,还重着呢,可不能松懈啊。”
  李素肃然应诺:“那是自然,为国锄贼,永不言累。”
注释:
(1)截至此时,荀彧的职务都是曹操私下给的,没有朝廷正式名分。
第三百零九章
虚与委蛇
  几天之后,七月初六,未央宫。
  这天原本就是五日一朝的大朝会日子,加上刘备派了李素进京献玺表功,值得普天同庆,今天要举行典礼,宫内人人都喜气洋洋。
  而王允的心情,比其他人更好,因为他昨晚连夜收到了吕布传回来的一项意外之喜——
  十几天前,王允第一次是派了吕布的部将李肃去安邑讨伐牛辅的,结果李肃战败,损兵折将,王允让吕布处决了他,然后让吕布亲自带兵攻打牛辅。
  有了第一次的失败,王允心中对于平叛的难度有了新的认知,所以认为第二次可能会打得有来有回。
  谁知,吕布还没抵达安邑,刚渡河到蒲阪津,就得到一条报告——在听说吕布亲征的消息后,牛辅的部队居然还没打就炸营了!
  这场炸营的实情,只是一部分士卒害怕吕布来攻,所以直接逃散了。但坏就坏在牛辅不知道真相,当时是夜里,他还以为是全军叛变投靠了朝廷,慌乱之中牛辅只带了二十个金饼、一斗白珠,想要与几十个亲兵逃出安邑城,夺路慢慢回西北。
  结果刚要出安邑城时,牛辅因为不敢走城门,就让手下人把他腰上绑上绳索坠出城北、再去城北马厩找马逃跑。
  那个负责把牛辅坠下城的亲兵,是个西域月氏族的大力士,名叫“赤儿”,他贪图牛辅的财物,刚把牛辅放出城墙,就故意放了绳子,把牛辅摔了个半死,然后赤儿才下城斩了牛辅首级,快马投敌去蒲阪津献给吕布。
  牛辅随身的二十个金饼和一斗珍珠,就被赤儿私自藏了,吕布也懒得计较(1)。
  吕布都赢得一脸懵逼,仗还没打呢,牛辅就挂了。但对于白捡一个功劳这种事儿,吕布向来是越多越好的,所以立刻星夜派人拿了牛辅的人头,数百里加急送回长安。
  ……
  “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大汉!还以为牛辅困兽犹斗,能掀起什么风浪呢,还不是畏惧奉先威名,天兵未到,就炸营四散、自相图谋。
  前几天那些贪婪之辈要官要州牧的事儿,肯定是偶然,天下人心还是向着朝廷的嘛。看来给刘备和李素的条件也还是给高了。罢了,诏书写都写好了,前天花了好大劲儿让陛下同意的,再去改也费事。反正刘备辞让之后我们还能降,这次就这样吧。”
  王允起床准备典礼的时候,看了吕布连夜给的礼物,心情那叫一个舒坦。他甚至因此就觉得大局更稳了,之前给刘备定封赏时,心里价位有些虚高了。
  王允做好全部准备,备车进宫,在宫门口下车等候开门的那点工夫,他就看到了同谋士孙瑞。士孙瑞礼貌地上前行礼,跟他商量事儿:“司徒,听说吕布昨日回报牛辅死了?”
  王允捻须得意:“你也知道了?可喜可贺啊。”
  士孙瑞继续说道:“既然牛辅已死,是不是该下一道诏书,赦免牛辅下属的那些校尉、都尉,各级属官?不然恐怕温侯也不好诏安接手牛辅遗留下的兵马啊。”
  王允稍微想了想,不屑地说:“牛辅手下人太多了,挑一些人赦免,反而让其他没被赦免的人疑虑,还不如都不提。再说了,如果特地杀了牛辅而赦牛辅手下的军官,那是不是段煨、董越手下的军官也要赦免?当朝廷的诏书是儿戏呢。”
  士孙瑞急道:“现在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时候,哪顾得上长远。温侯还没收服牛辅的部众呢,只是拿到了牛辅本人的首级,这些骄兵悍将就等着朝廷诏书才肯归顺温侯。
  不给特赦诏书,岂不是让他们一直处在自立观望的状态?就算司徒怕堕了朝廷诏书的威严,下诏过多,那就变个法儿:
  把从郿坞缴获的董贼财物,普遍分发一些给三大中郎将麾下将士和牛辅死后留下的那些将士。大家都拿到了钱财,就算没有诏书,那些粗人好歹也相信朝廷是不会对付他们的。”
  王允正在兴头上,直接傲然拂袖拒绝:“朝廷百废待兴,郿坞钱财都是董贼搜刮的民脂民膏。现在要安抚百姓,今年关中租赋便该免除。而且关东各州数年内都不一定会以钱粮接济朝廷,关东税赋也收不上来,再跟董贼一样竭泽而渔撒钱笼络士卒,岂是长久之计?
  君荣啊君荣,你好歹是朝廷大司农,执掌财赋,你该是最知道朝廷财政短缺之人,怎么能糊涂到让新朝继续开‘以钱财放纵骄兵悍将’的恶例呢!朝廷现在需要的是慢慢走上正轨,那些被董贼养叼了的骄兵悍将,要慢慢重新学会过苦日子!”
  王允说的那些历史事实,也都是真事。董卓活着的时候,虽然残暴,但是对于西凉军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董卓是军阀出身,知道当兵的支持才是他的一切。
  哪怕抢劫百姓,都要给西凉军超额发饷、经常好酒好肉犒军。
  而王允是纯文官出身,毫无军方履历,不知道笼络军心的重要性。他只知道长安朝廷这些年的劫掠就是为了养兵,所以早就想着削减军队待遇了。哪怕不存在特赦的事情,都要扣工资减军饷呢,赏赐当然是想都别想了。
  士孙瑞身为大司农,本来都开口愿意拨钱了,结果王允既不给特赦,也不给发钱,就要求和稀泥打太极处理——
  当然了,也要为王允说句公道话,他并没跟《演义》上说的那样非要直接点名杀李傕郭汜不可。
  因为如今的李傕郭汜还只算奉命办事,之前杀害百姓挖掘皇陵那些破事虽然参加了,但都是牛辅指挥的,首恶是牛辅。
  简而言之,王允根本就不熟这俩货,也就不会针对他们,他只是觉得所有西凉军将领通通都是垃圾。能重用的最多只有并州兵和原京师北军。
  献玺仪式前,王允最后一次安抚牛辅部下的机会,就这么被他亲手扔掉了。
  然后他才志满意得地等到了朝会的点儿,踏着晨曦的金光领班入宫,自觉龙骧虎步,天下在手。
  ……
  未央宫前殿正室。
  没错,就是那个“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的宣室殿。三百年前汉文帝召见贾谊就是在这儿。汉献帝迁都回长安后,这里又成了正式朝会的举办地。
  十二岁的刘协,在几个宦官的搀扶下,稳稳走上龙座。看着领班的王司徒带着其余两班朝臣依次入内,他自己的内心也颇有几分激动。
  因为王司徒前天私下里告诉过刘协了,年少的皇帝知道今天是传国玉玺重献朝廷的大日子。
  对于这事儿的象征意义、以及献出玉玺的李素究竟有没有别的企图,年少的刘协也私下里问过几个人,主要是他身边的贵人伏寿和一些宦官。
  伏寿还是少女,对朝政懵懂无知,也说不出什么来,但那些宦官,却无不诚恳地告诉小皇帝:李伯雅天下忠义之士,素知天命,定无二心。他肯说服征西将军将玉玺献归朝廷,定然是看出了大汉已然中兴,从此就是好日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