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891

  封王的话题暂时不说,因为还八字没一撇呢,太敏感了,所以信使只要告诉刘备“李中郎在为大家斡旋封赏”这个大方向就行。
  另外,就是让刘备不要继续往前线增兵调兵了,军事上转入人畜无害的姿态,免得反而被朝廷怀疑。
  总而言之,李素给信使的话,都属于“事无不可对人言”的正派之言,哪怕信使被人抓了都不会留下把柄的。
  派信使的同时,李素本人按王允的安排,第一天先去跟大司农士孙瑞、太尉马日磾这两个朝中重臣喝酒商量、侧面做他们的工作。
  这两人并不算朝中位置最高的官员,但胜在他们也是杀董的同谋功臣,只是事成之后,渐渐被王允边缘化了,并没有捞到最高权力。大部分事情是王允一言堂,有时候给点面子才象征性商量商量。
  但不管怎么说,流程还是得走的,这也是朝廷的面子,封王这样的大事,必须是“公卿公议一致、而后上奏陛下”。
  酒宴社交、剖析利害说服的过程,自然不必赘述,因为大部分台词都跟李素王允讨价还价时差不多,只是加上点修饰。
  一天的酒喝下来,密议基本上也通过了,最后只是大司农士孙瑞质疑说:“征西将军四项大功,且愿交上玉玺、尊奉朝廷,封王确实也配得上。但独封一人,难免让天下狐疑,也陷征西将军于不义。既然要封,所有于国有大功的宗亲都该封赏!”
  太尉马日磾一时没反应过来,反问老搭档:“天下还有何人有此大功?宗亲因功封王,岂是小事?难道连刘表等虚名座谈之辈,也配……不对!莫非你说的是……蓟侯伯安公?”
  马日磾说着说着,自己就想起一人来,而包括王允在内,所有人听到这个名字时,居然也都不觉得意外。
  李素也是心中微微一震,感慨刘虞之人望,果然不愧是到了“房间里的大象”的程度,人人都觉得理所当然,而只要没人提起,似乎大家又忘了这个存在。
  这里必须说句题外话,除了“进京勤王杀董、保护雒阳”这两件功劳上,现任幽州牧刘虞没法跟刘备比,但是在其他“平定边地反贼、为大汉朝开疆拓土”等方面,刘虞做得甚至比刘备都好。
  别看刘备打服了南中三个不归朝廷管束二十年的蛮夷郡(把越嶲提前算进去了),甚至提前吹牛说他打赢了外国哀牢国。但那点胜利,开拓的土地也就后世大半个云南省的程度,重新吸纳的统治人口也就一百多万。
  而刘虞可是把素来是朝廷大患的乌桓彻底都收服了,鲜卑也打跑了——公孙瓒现在名义上还是刘虞的下属呢,按照武将的功勋归领导归州牧的统计口径,公孙瓒杀鲜卑的军功当然是刘虞的。
  还不止公孙瓒的军功,幽州牧还包括辽东。所以这一世刘备留在辽东的伏子糜竺那些蝴蝶效应多出来的开疆拓土功劳、屯田侵占扶余人的土地,开拓到新罗、三韩之地,甚至册封的“耽罗太守公孙度”开荒的济州岛,也统统算刘虞这个幽州牧的政绩了。
  这都是这两年里,关中被董卓残害、关东南方诸侯在互相混战的时候,刘虞缩在北疆悄咪咪立的功劳。
  至于血统和资历,刘虞毕竟血统比刘备高贵得多,这个已经说过好几遍了,不用赘述。而资历方面刘虞五年幽州牧、在此之前还有近二十年的担任朝廷九卿和刺史的资历。怎么看都比刘备这个白身起兵九年、从县令算起才六年的家伙资历深得多。
  这番道理,士孙瑞和马日磾一组组合拳,跟李素说得明明白白,李素也是哑口无言,根本无法反驳。临了,马日磾还补了一句:
  “李中郎,我记得你当初就是因殿兴有福之论、为蓟侯举为茂才、位列千石,方有后来诸般功勋,而征西将军也是为蓟侯指示举为孝廉入仕。你和征西将军都是重义之人,既然要给征西将军封王,总不会反对同样有大功的恩主也封王吧?”
  最后这句话是绝对不能接的,刘虞让当时的涿郡太守韩卓举刘备孝廉、刘虞又亲自举李素茂才,这是一辈子的恩德。
  李素听到这儿,又看了看王允在旁边摆出“虚心听讲”的样子,似乎他一开始都没想到这一点,心里哪里还不清楚王允卖的是什么药。
  这家伙提前就跟士孙瑞、马日磾说好了吧!现在来假装让二人演白脸,说白了就是希望要因功封王就一次性封两个,淡化单独封刘备的突兀性,也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而且,刘备才三十三岁,这么年轻就封王,王允也担心他有野心。而刘虞已经五十好几快六十了,比刘备老了一辈。刘虞的儿子刘和本来在朝中当人质、去年皇帝派去关东联络勤王时,路过袁术地盘后被扣留了,一直在袁术手上。所以刘虞没有亲儿子在身边,肯定也不敢起异心的。
  刘备跟刘虞一个在西南,一个在东北,刚好是大汉朝的两个对角,离太远了,也不怕刘备为刘虞所用。所以一次性封两个对角线的王,正好互相牵制,让谁都不敢窥篡中枢。
  王允好算计啊,仅仅一天之内,就想出一个降低李素求封损害的制衡之策。
  李素也就坦然答应:“蓟侯对征西将军与我,都有再造之恩,我们当然无比支持蓟侯也因功封王。不过这都是朝廷的事儿,我们支持不支持也没关系,轮不到我辈小子说话呢。”
  他这么说,也算是代表刘备接受了王允的敲打了:我知道你在制衡我,我也欣然接受这种制衡,所以,别再多疑了。
  王允便顺势跟士孙瑞、马日磾商量:“既如此,建议陛下封蓟侯为燕王,如何?”
  士孙瑞想了想:“燕王会不会让人误会……以为朝廷要恢复汉初齐楚燕赵等一字王的旧制,权威太甚?
  刚才讨论征西将军最终当封蜀王,可蜀郡毕竟是现成的郡名,可以算是蜀郡之王而非益州之王。依我看,蓟侯不如也照此例封为代王,上谷之西,两汉四百载都叫代郡,这是现成的。”
  但马日磾立刻反对:“君荣!你既然反对征西将军为汉中王,如何又建议蓟侯封代王!汉中王敏感代王便不敏感了么?
  一个是高祖灭楚之前的龙兴之地,一个是文帝入继大统之前的王号,这两个都该避免啊!要我说,还不如把广阳郡重新改名燕国或者燕郡,再封蓟侯为燕王!”
  士孙瑞立刻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代王的敏感性,在汉朝也是不差的,代王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啊。
  他连忙改口:“是我失言了,那还是重设燕国,封为燕王吧。”
  西汉高祖和武帝的时候,都设置过燕国,也封过燕王。但自从东汉光武中兴以来,因为光武起于河北,所以燕国被改为广阳郡,已经一百五十年没有燕国了。
  己方把分赃礼法这些谈妥,就各自去准备文书、调整行政区划,以便一次性封两个王。
  这一切也并不算给刘虞开挂,因为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汉献帝在杀董后,立刻就封了刘虞“总督青冀幽并徐兖六州诸军事”,名义上大汉关东北方的六个州都归刘虞管了,现在只是再加一个燕王的虚名罢了。
第三百零八章
拖就硬拖
  跟王允、士孙瑞等人喝完分赃酒后的四十多天,是李素觉得最无聊又最放不下的四十多天。
  回蜀郡处理自己的事儿吧,路太远,都不够打个来回。老婆也在封地郫县的侯府里宅了一年了。李素整整一年不着家,原本南中征伐结束回来后,憋那么久很想立刻回家逍遥爽一爽、顺便验收种田成果,结果硬生生又要多拖两个月。
  回汉中么,眼下也没别的紧急公务要处理。李素甚至都不能把“王允活不久”这个猜测告诉刘备,所以跟刘备都是尽量越少见面越好。
  因为李素很清楚,现在的刘备还毫无自己谋求皇位之心,如果让刘备知道“天子刚刚脱险,又有可能落入贼臣之手蒙难”,那刘备肯定会疯狂调集兵力支援王允、救护汉献帝的。
  那蝴蝶效应就彻底吹飞不知道如何收场了。
  而且即使不考虑本阵营的私利,仅仅是为了整个天下、国家,让王允活太久也不是好事儿。
  因为汉朝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了,现在就是不破不立的时候。
  朝廷还有一大批位列三公九卿的高龄守旧派,如果这些人都活下去,未来二十年之内大汉朝都别想搞“唯才是举、法家寒族依法治国”的新气象了。
  这些大臣里,固然有皇甫嵩这样应该长命百岁的好人,但也有更多庸庸碌碌史书都不配留下几笔、但现在却尸位素餐占着高位的废物。
  历史上汉朝最高层那些卖官鬻爵时代的遗留问题,连董卓都没解决,因为董卓杀害朝廷公卿的绝对比例其实不算高。真正让走朝廷宫斗思维的顶级世家官僚集团全灭、整个国家彻底转入争霸逻辑的,正是后来李傕郭汜内讧时的“李傕劫天子、郭汜劫百官”。
  翻翻《后汉书》,一大堆死于195年的旧时代高官,比如黄琬郑泰马日磾士孙瑞皇甫嵩朱儁,都是被郭汜那一波集体屠掉的,之前都是小打小闹。否则哪来的第二年建安元年曹操的大刀阔斧唯才是举。
  虽然又二十年后,曹操也死的时候,曹丕和陈群搞了九品中正制,渐渐恢复选才标准。但不得不说,196到216年是人事改革阻力最小的二十年,因为最上层阻力都没了。郭汜事实上当了曹操的刽子手。
  所以,李素现在既不能主动骗刘备,连“善意的谎言”都不能说,又不能促成刘备救下王允,连一丁点有可能导致刘备“不顾越嶲收复战,提前把张飞的部队从犍为调到汉中”的蛛丝马迹都不能漏。
  他只好假装看不见听不见,纵情声色拖延时间。
  拖,就硬拖。
  ……
  转眼已是跟王允谈妥后的半个月。
  南郑城内的李素别府,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片笙歌舞乐不断。
  李素是六天前带着王允的条件回到南郑的,然后稍微跟刘备商量了一下对策,让刘备派人写表功奏章、并准备玉玺,以及其他南中特产作为给朝廷的贡品。
  前两项准备其实都挺快,因为玉玺就在刘备身边,写奏章么自有文学之士帮忙润色。这次负责笔头的是秦宓,这人比较能吹,文笔也是不错的。
  唯一比较慢的就是南中特产了,因为汉中这儿有些没备货,还要从江州或者成都调取。快马快船也要至少半个月,就硬生生被拖住了。
  刘备很不理解为什么贡品要那么费心费时,坚持找李素砍掉几项难搞的。李素也没办法,只好把控着节奏答应,还不让刘备看出破绽。
  贡品实在拖不住了,李素就开始挑秦宓写的奏章的毛病:
  “子敕!亏你的字里还有个敕,就这文笔也能写敕?让你吹夸张一点嘛,“越嶲即将被王师克服”这种温吞吞的事儿写它干嘛,我都跟王允说过越嶲早就攻下了,现在改口没攻下那不是打我脸么。
  还有,什么准备兴兵哀牢国,咱汇报一趟不容易,功劳都积攒了好几年了现在才有机会兑现,你要算好提前量的啊,你就写哀牢国已经被我们灭了!”
  秦宓那叫一个窝火,偏偏表面上还对李素非常恭敬,表示一定按领导要求整改。
  这天下午,刘备本人都听说秦宓的奏章被李素打回来两次了,不得不亲自到李素府上看看,想知道李素为什么刁难秦宓。
  他也没让人通报,谁让他跟李素熟呢,直接推门就进。李府上的婢女都没来得及告诫李素收敛,结果刘备一走进来,就看到了纸醉金迷的一幕。
  李素左拥右抱搂着三四个美人在那儿酗酒,喝得脸色红红的似乎也没什么脑子处理政务了。旁边奏乐献舞的婢女也都非常美貌。
  刘备好气又好笑:“这该怪我让你出门一年、跟妻子分离,所以奔波累了需要歇歇?”
  李素连忙整理一下衣服,他的舞女也跪下请罪告退。
  刘备倒是很大度,一挥手赦免了那些舞女:“不干你们的事儿,接着奏乐,接着舞。”
  然后,刘备仔细端详了几眼,赏识地点点头:“这些,就是郿坞里送回来那些、你自己挑了留在身边当婢女的?”
  李素:“是,如果兄觉得我留下的太漂亮了,可以要走。”
  刘备:“开什么玩笑,说了赏就要赏,我会像董贼那般好色不顾义气么?”
  原来,李素之前虽然下令过把郿坞里的“八百年少美女”都放回家恢复自由,但实际上也就放了一半多,四五百人,还有好几十个被吕布弄走了。
  剩下还有两三百个,想放也放不掉——因为这些少女已经无家可归了。
  董贼在长安两年多,杀害的官员和有钱人可不少。对于家人已经被害的,李素当然有义务送回南郑请刘备处理,养活起来。
  刘备选了一些年纪较大的,给军中曲军侯以上尚未娶妻的,或者是远来投奔尚未娶妻的文官,都发了一些当老婆或者妾,消耗掉了百余人,剩下的就几个大功臣分一分。
  李素也分到了二十个郿坞美少女作为使婢和舞乐。他现在要假装逢场作戏耽于享乐歇一歇,当然也就毫无压力——不过李素倒是没有睡这些女人,因为都太年幼了,李素不是那种禽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