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250

  叶昊天听得皱眉,道:“名字好怪!那是什么意思?”
  迦垄含笑无语,领着他们一直往前走,来到一个香气四溢的小湖边,探手取出一只木勺,舀了些湖水,递给叶昊天道:“喝了就可以永葆青春,无衰老之苦,故名老苦一香海。所谓老苦,就是苦于衰老的意思。”
  叶昊天接过木勺尝了尝,入口芳香滑润,口感极佳,于是一口喝个精光,笑道:“仅凭一勺水就可以长生不老,端的是佛家圣水!看来佛宗的宝贝不少啊!”
  迦垄看着兰儿也缓缓地喝了湖水,这才呵呵笑道:“我可没说长生不老啊!我说的是永葆青春!跟长生不老不是一个概念。”
  兰儿诧异地道:“永葆青春不就是不老吗?”
  迦垄道:“所谓老,主要还是个人心里的感觉。有人三十岁就觉得自己老了,有人六十岁还觉得人生刚刚开始。七香海的圣水是七种忘情水,不是什么大补液!喝了此水,人们可以忘记衰老,也就是永葆青春了。”说着他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
  叶昊天和兰儿紧跟其后,感觉七香海很有意思。
  不久来到第二个小湖边,迦垄同样取了湖水给他们喝,看着两人喝完才介绍道:“这里是病苦二香海,喝了此水可以身体康健!”
  叶昊天呵呵笑道:“看来又是心理因素了,并不一定能真的无病。”
  迦垄意味深长地道:“病由心生。如果心中保持一分安宁,就容易健康长寿;如果心中总是不平,也很难有好的身体。”
  叶昊天想想也是,不得不点头道:“师傅所言极是。”
  当他们来到第三个芳香扑鼻的小湖边时,迦垄先行介绍道:“这是死苦三香海,喝了此水可以增加十次轮回的机会,而且很容易往生极乐世界,不用担心轮回结束化作飞灰。这是免除死苦的圣水,是很多人非常向往的东西。”
  叶昊天微笑着看了兰儿一眼,暗暗将一道神识传了过去:“我有夫人为伴,一生一世就够了,至于来生,做牛做马也无关紧要。”
  兰儿无比温柔地回望着他,缓缓点头,低声道:“就依公子所想。这水留给后人吧……”
  迦垄惊异地看了她一眼,又转头看看叶昊天,赞道:“两位施主果然非同凡响,怨不得年纪轻轻就修到了罗汉界,原来已经参悟了生死之道!”
  叶昊天哈哈笑道:“我们是活腻了,想看看死是什么滋味。”
  兰儿也跟着浅笑不止,道:“生死并不重要。生而尽欢,死而何憾?”
  迦垄叹服不已,领着他们继续往前走,从此之后,每到一处都交待得仔仔细细。
  第四海叫做“坏苦四香海”。所谓坏苦,指的是成功之后的衰坏、欢乐之后的悲哀。天下没有不谢的花朵,人间亦无不散的筵席。若从世间万相的生起、完成、变异而复归于消失的这个事实来考察,虽有偶然的美景良辰,它的结局则终归于消失。所以有些人在没有成功之前,吃尽千辛万苦,到达成功之际,又会患得患失。然而世相变迁,不可能让你抓住一样绝对可靠的东西。
  叶昊天和兰儿略一探讨,决定也同样放弃了。他们对自己的中庸之道很有信心。他们不想太上忘情,只想将自己的感情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迦垄更加叹服,言语之间对两人越来越恭敬。
  第五海叫做“求不得苦五香海”,饮水之后可以了断“求不得苦”。
  叶昊天一听名字便明白了。
  人生在世必有所求,最基本的,是求食物、求衣著、求异性。其次是求名望、求财富、求权势。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的欲望也越高。有些人不为自己求任何东西,却又不能不为别人而求。然而有求却不一定能得到,得不到便产生了“求不得苦”。
  叶昊天反观自身,知道自己也有需求,同样有求之不得的时候,比如有时会为功力太弱而惋惜,有时为不能擒获真神而担心,但这些仅是正常范围内的情感,还没有达到感到痛苦的地步,也就是说虽然求之不得,却没有因之而苦,所以这圣水也不必喝了!
  兰儿自觉有了叶昊天便有了一切,心中充满了幸福的感觉,想不出什么“求不得苦”,于是跟着挥手作罢。
  再下去的第六海叫做“怨憎会苦六香海”。说的是人会生出怨恨和憎恶之心。好景不常,冤家路窄,你所喜欢的事物很难保全不变;你所厌恶的事物又偏偏常常出现。于是便有了“怨憎会苦”。
  两人略一沉思,这个也免了!
  最后一海叫做“爱别离苦七香海”。说的是不论是父母骨肉、夫妻眷属、亲密的朋友,生离和死别,乃是最能使人断肠的苦事。有的人,你爱得他好苦,他却并不爱你;有的人虽然相爱,却又不得不分离;有的人虽然终身相守,却不能避免死亡的先后。
  叶昊天跟兰儿心心相印,相视一笑,毅然道:“我们想尝尽悲欢离合,不想逃避,这个也免了!”
  迦垄呆住了,过了一会儿才不无忧虑地道:“七香海又名忘情海,那些水又叫忘情水。几乎每个到极乐世界的人都要饮用忘情水,否则很难修行下去。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的种种弱点,并不因为你功力高抑或佛心高而能免俗。要修佛功必须免除心灵上的弱点,这是修佛的第一步。你们刚才忽略了好几种忘情水,只怕将来会有麻烦。”
第十二章
七金山、佛教所说的因缘
  迦垄一面走一面接着介绍:“须弥神山之外围绕着七层金山,名字分别为双持山、持轴山、担木山、善见山、马耳山、障碍山、持地山。这七座金山将须弥神山围得如铁桶一般,进出神山的通道只有一条,被称为‘须弥佛径’。这条路共有七关,每关都有一位菩萨上师把守着。”
  兰儿听得有些无奈:“好麻烦,不知道又要考些什么?”
  迦垄笑着摇头:“什么都不考!那些菩萨上师是负责传道解惑的。要知道,只要过了七金山,就不再是凡夫俗子,而是有了罗汉身份的人。你想想,总不能让大家带着满腹疑问成为金身罗汉吧?无论如何,基本的佛法总要弄清楚。因此佛祖安排了七位菩萨上师守在这里,主要负责讲解经文,帮助入山者完成最后的培训。你们只要老老实实地听经一个时辰,如果没有什么不适之感,便可以过关了。当然,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们也可以开口相询。”
  叶昊天深感意外地笑道:“我懂的佛法大都是自修的,当然有很多问题。若能得到菩萨上师的系统培训,简直太好了!”
  说话间三人已经来到第一重金山前。那是一道高高的山岭,色成赤黄,仿佛黄铜铸就的一般,只有一处所在略微低矮一些,似乎是山门所在的地方,隐约可见一座小庙,上山的小径便蜿蜒曲折地通向那里。
  他们沿着小径拾阶而上,刚刚来到距离小庙二三十丈的地方,忽听庙内传出十分浑厚的声音:“小施主,别来无恙乎?你我真是有缘,竟能相会于此!”
  叶昊天听声音有些熟悉,一时之间却想不出是谁,定睛看时,却见一位老僧出现在庙门口,须发银白,面带微笑,赫然竟是自己赴任乐清知县时,在国清寺见到的那位老僧!当时老僧曾经劝他积累功德,对他的修仙之旅大有裨益。
  叶昊天心情激动,三步两步跑了过去,对着老僧合掌施礼,口中道:“师傅安好,弟子有礼了!”
  老僧一面还礼,一面看了看他身后的兰儿,十分惊奇地道:“你们两人……竟然修成了!而且这么快!咦?好生奇怪,你们修的是仙?还是佛?呀!难道是仙佛合宗?”
  兰儿想起当年老僧将自己称为“鬼物”就觉得不舒服,不过还是笑着上前施礼道:“谢师傅点化我家公子。我得公子之助,已经恢复肉身了。至于是仙是佛,我也弄不清楚。”
  老僧惊奇地上下打量着她,沉吟着没有说话。
  旁边的迦垄上前施礼道:“上师,这两位施主佛心都很高,合当升入罗汉界修行,还请上师留心栽培。”接着对叶昊天和兰儿行礼道:“我的职责便是将你们领到此处,如今使命已完,该回去了。”
  叶昊天和兰儿向他道声“珍重”,眼看着他下山去了。
  随后,老僧请两人入内,就坐于蒲团之上,又盯着他们瞧了一会儿,才合掌赞道:“两三年内便能修至罗汉界,端的是人间奇迹!你们的佛缘不浅呢!”
  叶昊天谦逊道:“弟子误打误撞,纯粹是运气好。要说佛理,我们懂的并不多,还求师傅指点。”随后他将别后的情形大体叙述了一下。
  老僧听得不住点头,赞道:“你们积累的佛心功德已经够了!求佛不是空谈,讲究的是艰苦的修行和佛心的积累。所以只要掌握基本的佛理就行了,懂得太多也没有用处。老衲在此守第一关,按规定该讲‘因缘’。”说到这里他慈祥的目光在两人面上掠过,微微一笑道:“不是‘姻缘’,你们别搞错了。”
  兰儿面色微红,反口诘难:“师傅四大皆空,怎么会想起‘姻缘’来?”后面还有一句她没有说出:“莫非想还俗不成?”
  老僧避而不答,合掌笑道:“虽然是故交,我也不能徇私放行,看来还得给你们讲一个时辰的佛经才行。”
  叶昊天道:“弟子洗耳恭听。”
  老僧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一字一顿地缓缓说道:“要明佛理,必须先明白什么是因缘。所谓‘因缘’,是指事物的形成和毁灭均有内在的因素,佛家将这种因素称为‘因’,将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系称为‘缘’。‘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
  叶昊天对佛家的基本理论还算熟悉,所以听来毫不费力。
  此后老僧的讲解渐渐快了起来:“佛曰:‘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佛经中说缘起有十一个意义:无作者义,有因生义,离有情义,依他起义……”他讲得越来越深,不但兰儿听得吃力,叶昊天也觉得头大。
  老僧讲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收住口,看着两人有些难过的样子,呵呵笑道:“老衲是按照上面的规定讲解的。其实你们只要明白第一段就行了,后面的全是废话,听不听问题不大。你们既然来了,就会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有什么不懂的东西,以后慢慢揣摩就是了。”
  叶昊天连忙道:“谢师傅传经。弟子可能住不了几天,只待目睹佛宗大会之后便要回去了,希望有缘还能再见。”
  老僧十分惋惜地望了他们一眼,接着用以类似迦垄说话的口吻道:“你们的修为虽然不错,只怕仍难抵达山巅。”
  叶昊天也不明说,只是道:“待弟子试试看,实在不行也没关系。”言讫告辞而去。
第十三章
佛家为何叫做空门
  第二重金山色成玄黑,似乎是玄铁铸成。守关的是一个胖大的中年和尚,讲的经文则是“空”的含义,以及佛家为何叫做空门。
  胖和尚讲得口水四溅:“要想去除烦恼,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世间的事物无一不是暂时由各种不同的因素集合而成的幻象。这些幻象使你感觉到事物的存在,其实存在的只是因素,因素在变,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至于对称心的事物起贪心,对不满的事物起怨恨了。佛家所讲的‘空’字,并不是一切都没有的意思,而是要你在努力促成其事之后,不要把它摆在心里,那是去除烦恼的最好方法。”
  叶昊天和兰儿唯唯称是,反正不管怎样都要听满一个时辰。
第十四章
无常和刹那生灭
  第三重金山色成紫红,好像是紫金铸就的一般。守关的是一个年长的女菩萨,讲的经文则是什么叫“无常”。
  所谓无常,是指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事物的现象是暂时的各种因素的聚和散的活动。佛家说刹那生灭,就是一刹那中具足生、住、异、灭。刹那是极短的时间,弹一下指头的时间有六十刹那。一个物体的生住异灭,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实际都是刹那生灭相续的存在。一切现象没有不是刹那生灭的。
  女菩萨很喜欢兰儿,讲经的时候一个劲地问她有没有听懂,如果不懂就重新再来。
  兰儿不敢让她再讲一遍,只好点头说大体懂了,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普通人的寿命至少有几十年,怎么是刹那生灭呢?”
  女菩萨解释道:“如果将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叫做一期,一期是由刹那刹那相续而有的。对一个人的整体来说,他有一期的生住异灭,即生、老、病、死;但从他的组成各部分来说,则是刹那刹那的生住异灭,每时每刻都有不同。”
  兰儿听后默然。想想也是,比如身上的毛发,每时每刻都可能有脱落;三万六千个毛孔,此时彼时各有不同。佛经讲得也算有理,这世间确实很难找到永恒不变的东西。
第十五章
佛教的“无我”
  第四重金山呈亮银色,好像是由白金垒成的。守关的是一个枯瘦如柴的老僧,讲的是“无我”。
  老僧一面敲着木鱼,一面梵唱不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