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250


第四章
天书符箓
  几天之后,晨时光景,叶昊天跟随大家来到天师洞,今天的讲经由少阳真人主持,他讲的是符箓。叶昊天知道这些都是道家各门派的不传之秘,所以听得非常认真。
  少阳真人对符箓进行了大致的论述:“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道教声称,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吓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符箓样式千奇百怪。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第一类叫做‘复文’,多数由两个以上小字组合而成,少数由多道横竖曲扭的笔划组合成形。第二类叫做‘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实即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箓。第三类叫做‘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这是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符箓。其中除屈曲笔画外,又常夹有一些汉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样。第四类叫做‘符图’,是一种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箓。”
  “道家十分重视符箓的书写方法,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画符之时必须要做到心诚。诚则灵,不诚则不灵。符者,阴阳符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
  叶昊天听得津津有味,只是感觉还有些不足之处。讲经结束,众人散去,他跟着少阳真人离去,询问书写灵符的细节。
  少阳真人请他来到“上清宫”,吩咐他坐下,然后道:“符箓有一个关键的所在,那就是运气书符,要求书符者平时有内炼功夫,书符时发放精气于笔端,使符箓上附着精气。‘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气也。故曰,符无正形,以气而灵。’符箓只是形式,起作用的是附着其上的精气。”
  叶昊天但觉眼前豁然开朗,接着问道:“符箓图形众多,却不知如何选择最有效的符箓?”
  少阳真人从静坐的蒲团下摸出一本不太厚的小册子,递给叶昊天,说道:“因为你为青城立了大功,我把这本书授给你,这里有祖师传下的法门,也有我自己多年经验的总结,你拿去看看,有不懂的地方回来问我。”
  叶昊天没想到所得如此之丰,不禁对少阳真人谢了又谢,高兴地转身离开。
第五章
仙剑初传
  九月初二日,没有讲经安排。晨时,叶昊天来到天师洞拜见师傅。
  青阳真人一见他就吃了一惊,道:“你现在面色晶莹如玉,神清气明,双目放出异彩,看来快要进入第二界了!”
  叶昊天如实禀告自己的练功感觉。
  青阳真人听了,感慨地道,“天才!当年我修炼到你这一步足足花了一百八十年!”然后又指点道:“你可以锻炼元神出窍了,刚开始要小心谨慎,不可让元神离开太远,有危险立即收回。等到元神大到同身大小,可以开始修炼炼神还虚的功法。”
  叶昊天对师傅说想出去走走,找点灵药,可能有助于以后的练功。
  青阳真人颔首笑道:“过两天再走,先学了青城剑法,这可是本派的招牌!修炼道法,不拘形式,不拘地方,随遇而安,你爱去哪儿去哪,自己看着办吧。”说着走到院中,展示了一遍七十二式青城剑法。刚刚完成,回头一看叶昊天正以木剑模仿着,架式已有七八分相似。
  青阳真人又演示一遍,给他矫正了几个动作,然后十分满意地道:“从未见过像你这样天资聪颖的弟子!盏茶工夫学会青城剑法,说出去谁信?你现在所差的只是功力和火候,回去多练几遍,明天再传你青城十三剑。那就不是普通的剑法了,而是只有真人界的人才能学的仙剑。”
  回去之后,叶昊天将七十二式青城剑法仔细练习了十几遍,每练一遍都有全新的感受,似乎某些招式可以连续起来使用。五遍以后,他将剑法拆开来随意组合,发现可以组成无数个不同的变化。
  ※※※
  没多久,天又亮了,叶昊天来到天师洞前。
  青阳真人已经站在门口,顺手递给他一把宝剑,然后开始传青城十三剑。叶昊天感觉今天的剑法复杂无比,所以直待师傅演练了三遍他才勉强记住。青阳真人指点了他几句,让他继续练习。
  叶昊天练了七八遍,渐觉熟悉起来,他运起内力注入剑中,那把剑竟然脱手而出,自行在空中飞舞,随着意念展示着一式又一式的剑法。但见满院剑光,在阳光照射下,映得道童明月的眼睛也睁不开了。
  忽然,叶昊天感觉飞剑到第十三招的时候有点滞涩,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收起宝剑,走向青阳真人道:“师傅,是不是十三剑以后还有剑法,目前这些似乎有缺陷。”
  青阳真人叹道:“是的,难得你觉察到了。这套剑法原来叫青城十八剑,从第十三届掌门以来就逐渐失传,到现在只有十三剑了。”随后给了他一本小册子,交待他道:“这是青城派修道的基本法门,你拿着看看。出门在外,事事小心,有问题就回来。”
第六章
终南听书
  九月十九日,晨时,叶昊天告别众人,催马离开长安。
  向南五十里,抬头望见终南山。终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周至县境内,高七千八百尺。据传,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
  离终南山五里有个太一镇,叶昊天来到小镇,看着街上和平安详的人群,觉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他家就在岳麓山脚下,同样都是抬头望山,高耸入云,环顾四周,小镇温馨。
  他在大街上走着,不久看到一个茶楼,于是翻身下马,将马交给伙计。自己则迈步走了进去。茶楼内有一个说书场,里面大概坐了四、五十人。一个说书先生在前台大鼓一敲,正待开讲。
  叶昊天在后排找了个位子坐下,茶博士刚刚送上香茗。说书人就已经开始了:“却说大唐盛世,有一蒲州人姓吕名岩,字洞宾,三次进士科考未中,沮丧之极来到长安酒肆,遇到了正阳真人钟离权。真人见他有慧根,招洞宾入终南山,顷刻到一峰。真人请他喝绍先元和之酒,然后坐石谈玄,传授他《灵宝毕法》十二科。数年后吕洞宾得道成仙,飞升而去。”然后说书人进入正题“吕洞宾飞剑斩黄龙”。
  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叶昊天也听得入了迷。良久鼓声一顿,故事结束了,众人方如梦初醒。
第七章
五祖丹诀
  走到离重阳万寿宫两三里的一个树林里,他胸前的通灵宝玉忽然热了起来。那里有几排松柏,排列成行,跟周围的杂乱无章截然不同。他在树林间四处走动,胸前的宝玉冷热变化个不停。众多的苍松翠柏中间,有一棵参天古木,树高数十丈,树干部分地方已经开裂了,树冠却依旧苍翠如盖,生机不绝。树下落满了针叶松果。
  叶昊天找了半天,最后确定宝物位于离树五尺的地方。他用宝剑小心地挖掘着,在三尺深处挖到一个石棺,石棺上刻着几个字:“祖师遗物,备份于此,后世有缘,兴我全真。长春真人题。”原来是丹道大家丘处机为防止全真教道统失传留下的东西。打开棺盖只有一个尺许大的玉盒,盒内有一卷羊皮纸,密密麻麻写满了蚂蚁一样的小字,首页写着《北宗五祖丹诀》。
  叶昊天先大致浏览一下,发现上面记载了北宗道家的练功方法,记载很详细,比他在《道藏总览》中看到的粗略描述不可同日而语。北宗五祖是指东华少阳、钟离正阳、吕岩纯阳、刘海蟾和王重阳等五位真人,该派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炼以清净为主,即以“识心见性”为首要,以炼心炼已为基础,同时不废精气的修炼,是故王重阳以后称为“全真教”。
  叶昊天一边走一边研读丹诀“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终,只有一点阳光,超乎劫数之外,在人身中为性海,即元神也……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顶者,性根也。脐者,命根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顶中之性者,铅也,虎也,水也,金也,……脐中之命者,汞也,龙也,火也,根也。”他一边研究,一边心里叹服。这些经文的价值无法衡量,对于他正在修炼的元神出窍有指导作用。
  来到重阳万寿宫,他烧了几炷香,然后在公德箱里放了十两银子。一个小道见了请他到内间喝茶。
  叶昊天摸出一片山上寻到的玉简递给他,一边说道:“小师傅,我拣到这块玉,上面有些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小道士接了过去,刚看了一眼就惊呼起来,然后跳着跑了出去,不一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道走进来,吩咐小道士:“换香茗,将我珍藏多年的极品临海蟠毫拿来。”然后对叶昊天深深一礼,叶昊天急忙还礼。
  老道看着玉简道:“这是我派第六代掌门尹志平师祖的玉简,不知施主如何发现的。”
  叶昊天答道:“游览终南,偶然所见,觉得有趣,就留了下来。既然师傅觉得有用,就献给师傅了。”
  老道将玉简拿在手里,翻来覆去不肯放下。
  叶昊天环顾四周,问道:“我见附近道观大多年久失修,不知为什么?”
  老道长叹一声:“想当年,重阳真人创教以后,经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达到鼎盛,那时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十分孱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丘祖师却金使,谢宋聘,以七十三岁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率十八随行弟子,万里跋涉,抵达西域大雪山成吉思汗军营。成吉思汗亲自三召并作长谈。丘祖师对其所问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做了仔细的回答。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称其为‘神仙’,令他‘掌管天下出家人’,并赦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此后我派建宫观,收门徒,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然而好景不长,后来因影响过大引起元庭猜忌。佛、道相争,朝廷袒佛贬道,因此自第七代掌教张志敬以后便日渐衰落。如今更是宫观衰败,道经失散,道统失传,修真越来越难了啊。”说完不住叹息。
  叶昊天看他好可怜,于是想将邱处机留下的经文还给万寿宫,于是道:“师傅,我以前广览群书,曾经见过一段经文,似乎与全真教有关,我背诵出来,请您看看是否有用。”接着从头背诵刚刚看过的《北宗五祖丹诀》。片刻背了数千字,回头看时,老道已经跪在地上,叶昊天赶紧上前搀扶,老道却不肯起来,口中哀求:“求仙师慢点,待弟子书写下来。”叶昊天吩咐他准备笔墨,老道手忙脚乱地找来了纸笔。叶昊天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将丹诀描述的基础和中级部分默写出来。至于高级功法,他准备日后再来传授。
  当他离开的时候,万寿宫数十道士跪倒一片。
第八章
御风行空
  老人翻开看了看,颌首道:“黄老之学啊,我也喜欢过,在国子监的图书室我曾经看过《道藏》,当时热衷功名,没有用心。这本书看来讲述的更加全面,高屋建瓴,好!”说着从一个书橱的暗格里摸出一卷书来,道:“看看我这本,说得很是玄奇,跟《道藏》是一路的,只是很难明白。”
  叶昊天打开来看,见是一本《列子补遗》,里面只有一章,赫然是《列子御风行空心法》。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有了这篇心法他就能修炼身剑合一了!文章不长,只有短短数百字。他一眼看过去就记住了,然而却感到字字珠玑,直扣心弦。
  不久来到海边,那是一片长江泥沙冲积而成的地带,由于刚刚形成,泥沙还很软。他首先温习了列子御风行空的心诀,然后在软软的泥沙上飞掠而过。他觉得身体越来越轻,渐渐地竟然在空中漂浮起来。略一运功,漂浮的速度骤然加快,片刻之间就飞出了十余里,然后在空中一转身,向着大海飞去,飞了五十里之后,他感觉真气消耗很快,赶紧转身往回飞。落在实地的时候,他几乎消耗了一半的真元,直到休息好久才恢复过来,不觉有点后怕。看来功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急躁冒进。
  接着是演练元神的御剑飞行。元神的修炼一向很惊险,一般需要有人护法。他现在是孤家寡人,阵法又不能无限扩大,所以把龟镜取了出来,以三昧真火透入镜中,观察周围的动静。他发现东方和南方比较平静,相比之下,西方和北方却相当凶险。
  收起龟镜后他祭起飞剑,将元神附在飞剑上,运起列子心法,向东南方向飞去。元神为纯阳之体,不像本体那样重浊,所以飞行起来一点都不吃力,一会儿功夫飞了数百里,低头一看,脚下是浩瀚的大海,烟波浩淼,无边无际。头顶是暖暖的太阳,身边是悠悠的白云。他尽情地享受眼前的美妙光景,忽然明白人人想做神仙的原因了。神仙追求的是超人的能力,其实是扩大的自由,正是为了那分自由自在的感觉,有些人穷期一生无怨无悔。
  又飞了良久,他感到列子心法应用自如,元神和飞剑的配合也很完美,所以将元神和飞剑收了回来。现在的他已经从真人界第九重跃升到第十三重显定极风天。
  进一步的修炼则是炼神还虚,就是将本身、元神和飞剑融为一体,进入虚无缥缈的境界,那样就有了白日飞升的能力,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
  他心中一直在想,虽然尘世还没有厌倦,若能到仙界看看未尝不是美事。
第九章
茅山灵符
  离会试大考还有十多天,叶昊天跟两人说要出去转转,届时会前去考试。勿需担心。
  他骑马出了城,向东南方向而去。
  离城八十里有一座道家名山──茅山。茅山的得名离不开三茅真君,那是道教尊奉的三位仙人——茅盈、茅固和茅衷。茅盈之名,始见于汉代《纬书》,说他十八岁入恒山学道,积二十年,道成而归,回来时父母尚存,见了大怒:“为子不孝,不亲供养,而寻逐妖妄,流走四方!”举棍痛打。茅盈跪谢。其父大怒不已,木棍断成数十段。其父一惊停下。问他:“你说得道,能不能使死人复活?”茅盈说:“如果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复生者,即不可起也,若无罪无恶横受短折者,即可令起也。”后来茅盈与父母宗亲辞别,登羽盖车而去,到了江南的句曲山,使远近之人,都受到恩惠,免除了水旱疾疠螟蝗之灾,当时人因此叫此山为茅山。茅盈的两个弟弟茅固和茅衷,曾经在汉朝为官,位至二千石。后来七八十岁的时候弃官弃家,过江寻兄。茅盈给他们服了一粒四扇散,返老还童,在山下洞中修炼四十余年,后来也得道成仙。
  叶昊天一路行去,看到茅山风景优美,独特秀丽。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碧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
  他走过一个又一个山峦,忽然觉得眼前的景象有点熟悉,似乎曾经在何处见过一般。他取出龟镜运功察看,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老人的身影。老人正在蒲团上趺坐练功,身影出现在龟镜钟时微微晃动了一下。转到前面看,终于认出来,那竟然是他一直想找的算卦老人,正是由于老人的灵符,他才逃过苏家大劫。
  叶昊天心里一阵激动,急忙快步前行,不久来到一座小小的道观前。老人仿佛知道他要来,竟然预先在门口等着。叶昊天走向前去,“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口中说道:“感谢仙师救命大恩。”
  老人把他扶起来,“呵呵”笑道:“刚才我元神在外,忽然心中一动,正在莫名其妙四处查看时,你就来了。是你命不该绝,非我之功也。”说完仔细打量了叶昊天几眼,一下子惊呼起来:“天啊,两三年不见,你的修行竟然到了如此地步!该是到了真人界中期了吧!”然后请他进去就座。
  叶昊天未提自己还差三重即将达到仙人界,只是再三感谢救命之恩,随后说了别后的大体经过,说自己已经拜在青城山,仇人也见过几个,只是为首者尚不得而知。以他想来,苏家只是官宦人家,不该得罪武林人士,现在连修真人都出现了,其中必有原因,一切还要假以时日才能水落石出。
  老人静静听来,最后说道:“当日我曾仔细推算,行凶之人功力之强,势力之大,不可估量。你当谨慎为之。”
  叶昊天取出一颗龟髓丹递过去:“仙师,无以为敬,此丹请收下。”
  老人接过来看了看,惊问道:“这是龟髓丹?”叶昊天笑着点头称是。
  老人持丹的手禁不住颤抖了几下,口中喃喃道:“好,好,有此神丹,可省我六十年清修,早证大道有望矣!”他心里激动,人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想找点什么东西送给叶昊天。看了半天没能找到满意的东西,于是忽然停下对叶昊天道:“青城的灵符之学自然不俗,但我们茅山符箓更有独到之处,我就把自己百年来的一点体会传给你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