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250

  真神双目神光闪烁,微微一笑道:“怎么?贵派之人缺少勇气?要不要交我调教一番?我传他‘极端之谓魔’如何?”
  叶昊天叹了口气,恨得牙痒痒:“近千年来,大儒日渐其少,犬儒日渐其多,修儒者一个个逡巡守旧,胆小怕事,说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嘴上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行动上却是‘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面对强权更是噤若寒蝉,以至于屈身事贼,汉奸频出……唉!‘勇气’,‘勇气’,这两个字已经十分罕见了。”
  真神若有所悟,“嗯”了一声,道:“你说得不错。勇气是可以修炼出来的。魔门修炼的是戾气,有了戾气就可以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如今兄弟竟能从浩然正气中修炼出勇气来,这种勇气想必与众不同。”
  叶昊天颇为自豪地抬起头:“不错。仁者自勇,浩然和平,聚气胸中,以为气渊。源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乃能穷天地,被四海。中无惑意,外无邪灾,浩气长存,不死不灭。”
  真神肃然起敬:“兄弟已臻长存不灭之境?好生了得!如此出鼎有望矣!”
第二十五章
儒家的归结——不破不立
(见文中第九十八章、白首穷经若枷锁,一夜东风晓破天)
  当他想得近乎绝望的时候,却见真神面色仓皇地飞过来,云华夫人则远远地跟在后面。
  真神快如疾风地掠到他的面前,劈头就是一句话:“惨了兄弟,实在对不住,我把你的监天神尺炼化了!”
  叶昊天闻言瞪大了眼睛:“什么?你再说一遍?”
  兰儿也吓了一跳,因为监天神尺非是凡品,通体充斥着儒家的浩然正气,在万灭王鼎之中都无法炼化,怎么可能被真神炼化呢?如果监天神尺被炼化了,那不是说儒家的浩然正气顶不住魔门的压力?‘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骨难道就这么消亡了吗?
  真神见两人反应强烈,不好意思地道:“为了尽快提高功力,我将监天神尺和魔之晶放在一起修炼,可是却发现两者之间无法平衡,因为监天神尺太强了!于是我不得不将量天魔尺、阴阳法轮也放了进去,动用‘魔火九焰’进行修炼,试图吸取魔道两种属性。没成想当我功力大进的时候,却发现几种法器都毁了!量天魔尺变成泥土烧制的陶尺;阴阳法轮失去了光泽,连九流法器也算不上了!至于魔之晶,早已飞灰烟灭;可是监天神尺,却成了这个鬼样子!”说出取出一把三尺长的锥形物来。
  叶昊天接在手中看了看,发现那竟然是一把铁锥,前端尖尖,很是锋利,后部浑圆,可堪握持。
  “这,这是什么呀?”情急之中,他用上了儒家“因爱而通”的功夫,试图测试铁锥的属性,结果发现,原属于监天神尺的浩然正气不但未减一分,反而比先前增长了十余倍,佛心也没有减少,魔性却增长了很多。
  一个又一个问题在他脑海里萦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神尺的形状怎么变成了这样?莫非是因为吸收了大量魔性的缘故?可是早先在魔谷的时候它怎么不变?偏偏在这时候变了呢?难道说它吃软不吃硬,‘饱暖思淫欲’,被魔之晶勾引变坏了不成?”
  刚刚想到这里,就听手中的铁锥发出中正平和的声音:“主人莫要瞎想!我已经吸取了魔门的诸般优点,完成了自身的质变,不但保留了监天神尺的各种功效,还增加了魔门不破不立的天性!从现在起,我的名字改作‘破天锥’了!”
  “破天锥?”叶昊天皱着眉头抹不过弯来,“儒家要法天则地,合于阴阳,你破的哪门子天啊!”
  话音未落,忽然听见通灵宝玉惊诧莫名的声音:“哎呀,这家伙好厉害!神力增长这么快!直追开天神斧,接近神斧的七成了!”
  随后是镇妖宝塔瓮声瓮气的叫苦声:“没天理啊!我拼死拼活那么多年,神力才长了一点点。它却像个强盗一般,不但生吞活剥了魔之晶,而且连量天魔尺和阴阳法轮也不肯放过!神力高过我的五倍!这还让人活不?”
  就连监天御印也十分罕见地叹了口气:“如此一来,我在神器排行榜上要退居老三了!破天锥!好你个破天锥!你也太厉害了,连天都能破,那就破了眼前的至尊宝鼎吧。”
  叶昊天心中一动,当即提起破天锥向地上插去,却见锥子破石而入,如同插在豆腐上一样!锥尖所到之处,坚硬的石壁竟然硬生生分出一个直径三尺的圆洞!看得兰儿眼前一亮,随即欢喜雀跃起来。
  叶昊天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神器,整个人人却手提铁锥发了呆,口中喃喃自语:“破天锥!好一个破天锥!既有浑厚无比的浩然正气,又有不拘成法的魔性支持,穷极思变,积极进取,法天而不拘泥于天,则地而无画地为牢之感,这才是儒圣第三重的境界!一个‘破’字将儒家的勇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锥’字描绘了锋利无比的进取心!如果将天视作君父,将地视作世俗的规范,那么这个‘破’字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有了为民操劳的济世仁心,又有坚韧不拔的浩然正气,‘破天’就成了可歌可泣的开拓,打碎枷锁的创举,人类进步的阶梯!”
第二节
大道无名(本书所探讨的道家修炼)
第一章
道藏初览
  叶昊天到书院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藏书馆在哪里。有人告诉他,离宿舍很近的一栋竹林掩映中的小楼就是。他挂上证明身份的牌子走向小楼,没有携带笔墨纸砚。
  藏书小楼有两个管理人员,一个是留着长髯的独目老者,另一个是年轻的伙计。叶昊天向他们出示了身份牌,然后进入藏书室自行翻阅。藏书室足有二、三十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数排高高的书架,书架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房间里还有一些桌椅,那是供人翻看图书用的。
  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叶昊天直奔集类藏书室,很容易找到了《道藏》。《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语录和道教人物传记。五千卷几乎占了一个房间的大半部。叶昊天一头扎进书堆里,从头翻阅起来。他翻阅得很快,一个时辰就看了五卷,而且将内容全部记在心里。这是他过去一年练出的能力。
  十天之内,叶昊天阅读了上百本修道的书籍,其中包括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无上内秘真藏经、上清大洞真经等等,对于修炼的基础功法已经比较清楚,于是他试着开始修炼。
  修仙的初级和中级功法包括四步,初级包括筑基和炼精化气,中级包括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神还虚之后就属于高级功法了,修炼之人往往自珍其秘,很少著书立说。
  筑基是说意沉丹田,先把丹田巩固拓宽,做好炼精化气的准备。筑基完成的标志是丹田微温。
  叶昊天收摄心神,意沉丹田,发现小腹温暖,就像有一团火汹涌澎湃,原来筑基竟然早已完成了。他略思片刻,想起曾服用过龙虎续命丹,当时外公告诉他服了丹可以增长二十年功力,看来果然不虚。因此他可以直接修炼第二步功法,也就是炼精化气。
  炼精化气的要求是以丹田为炉,意念为火,呼吸为风,先天之水为原料,炼出先天真气来,最后先天真气贯通奇经八脉,十二正经,是谓贯通大小周天。这部功法最快需要十年,大多数人穷其一生均未成功。
  叶昊天意守丹田,感觉丹田丰盈,真气鼓荡,就像曾经修炼了很久一样。他意念轻转,真气竟然能贯尾闾,过腰背,上颈项,然后在颈项处停了下来,差一点不能到达泥丸宫。看来还是缺了点火候。
  他继续阅读有关书籍,后来在张伯阳的著述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要想功力快速增长,必须采用“蟾光终日照西川”的修炼方法。就是说每时每刻都要留一分意念在丹田,只要有一分意念足已。练功的关键是丹田微温,意念不可过强过弱,否则火强则丹毁,火弱则丹冷。由于没有间断的时间,此法比常见的子午两时练功方法快捷五倍。所以他可以一边翻看书籍一边练功。
  《道藏》五千卷花了他差不多两个月才看完。这时他对整个道家炼丹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不过他在藏书中并没有发现《道藏总览》三卷,估计那三卷是张字初编纂完《道藏》五千卷以后自己总结的。
第二章
幽洞明心
  三天以后,八月中秋,晨时,温暖的太阳刚刚升起,红红地挂在天边,幽静的青城山忽然热闹起来,来了很多行动敏捷的年轻人。大家都聚集在建福宫门外,等待七大剑派之一的青城派开山选秀。这些人有的是周围的农家子弟,穿着粗布蓝衣,老老实实的垂手站着;也有人来自外地,身背宝剑,气势不凡地走来走去。数百人聚在门前,有些人话语不绝,但更多人一语不发,每个人眼里都放出憧憬的光芒。叶昊天也来了。
  没等多久,建福宫大门敞开,一个小道士请大家进山。人们跟着小道士来到在一个宽阔的平台。平台上站了一个五十余岁的道人。
  大家站定以后,那道人开口说话:“欢迎大家来到青城,我是清风道长。青城派开山选秀是为了选出资质最好的弟子,修道很艰苦,每个人的潜力是一定的,希望大家都能入选,万一不行请大家好好游览青城山,也算不虚此行。”
  略停片刻,道人接着说道:“这次选秀有三关,第一关是明心,第二关是摸骨,第三关是测智。请大家跟我来,我会向你们详细解说清楚。”
  说完,清风道人转身向前走去,数百人跟在他的身后。大约走了里许路程,来到一个洞口,洞上方刻着“明心洞”三个字。旁边站了五十多个道士。
  大家看着黑乎乎的洞口疑惑不解。
  清风介绍道:“这洞深达数百丈,没有光,却有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果大家觉得受不了就站着别动,会有人把你带回来。如果有能力就一直向前走,真正能走到底的人极少,大家尽力而为吧,但也不要勉强。”说完清风道人先走了进去,大伙儿跟在他身后,最后面跟着的是五十多个道士。
  洞里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偶尔某处发出磷光,也是一闪即灭。大家就凭着磷光中看到的影子摸索着向前走。磷光之中有时会冲出一些青面獠牙的怪兽,有时是一些鲜血淋漓的尸体。渐渐地耳边传来冷冷的风声,夹杂着凄惨的哀号,脚下似乎也踩到软软的东西,好像还有蟒蛇爬动的声音。只走了十余丈,有些人就浑身发抖,站着不敢动了,也有人哭着喊着要求出去,然后便被道士拉走了。
  又走了十余丈,众人来到一个明亮的石室,里面摆满了黄金白银,翡翠玛瑙,各式宝物,光彩照人。很多人一见便停了下来,还有人伸手去摸。叶昊天知道那些只不过是道士做出的假象,于是跟着清风继续往前走。不过一会儿工夫,石室的光亮完全消失了,连一点荧光也看不到,凡是停下来的人都陷入黑暗之中,找不到要走的方向,只好被人拖了出去。
  又是十余丈,一行人进入另一间石室,室内色彩朦胧,情景如真如幻,或站或坐着十余个绝色女子,每个都仪态万方,一颦一笑,摄人魂魄。别说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就连行将就木的老翁也会不由自主地呆看半晌。叶昊天此时也有些恍惚不定,赶忙收摄心神,继续向前走去。
  三关已过,数百人的队伍只剩下五十人。
  又走了一会儿,叶昊天忽然发现领头的清风道人不知到哪里去了,四周空荡荡的,见不到一个人影。朦朦胧胧之中,好像走在无边的荒野上,迎着如血的残阳,眼见三两只乌鸦蹲在光秃秃的老树上,呆呆的地叫个不停,空荡的原野上回应着冷清的“呱呱”声。这时候,他的心里满是凄凉,“日暮乡关何处是?”“苦藤老树昏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无尽的伤感涌上心头,整个人都陷入迷惘之中。
  他恍恍惚惚地往前走,不知道走了多远,忽然之间,他又觉得仿佛回到了岳麓山,绿树掩映之中,自己正拿了本古诗朗诵着,远处有人跑过来,高声叫着:“恭喜,恭喜,您中状元了!”眼见父母从屋子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喜糖分发着,周围聚集了一群小孩,争着去抢分发的糖块。
  正在心神迷乱的时候,胸前的通灵宝玉忽然传来冰冷的感觉,使他蓦然惊醒。定睛看时,周围仍然是黑沉沉的石洞。想到再也见不到疼他爱他的父母,他的心里就是一阵凄楚。
  他一面悲叹一面继续前行,经过一个又一个梦境,将喜、怒、忧、思、悲、恐、惊,所有的情感都尝试了若干次,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直到眼前豁然开朗,才算走出了山洞,抬头看日照中天,晴空万里,清风吹拂,苍松微摇。
  洞口站着几个道长,一个个目不转睛的看着他,目光里充满了惊喜。一个须发灰白的老道走上前来,眼里蕴涵着激动的泪花,用颤抖的手拉着叶昊天:“孩子,你是三百年来第一个通过明心洞的新秀,过来让我看看!”
  叶昊天吃了一惊,不知道自己这样突出是好事还是坏事。
  老道从头到脚把叶昊天摸了个遍,眼里的泪花已经凝成了泪滴,簌簌地落了下来:“苍天啊,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看着叶昊天疑惑的目光,老道拉着他向前走了几步:“过来,孩子你来看这里。”叶昊天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在明心洞出口的石壁上刻着这样几行字“金丹大道,蓬莱仙踪,明心见性,青城再兴”。
  老道解释道:“这是本派第十代掌门杜光庭成仙之前刻下的,当时他还留下一句话:‘一次穿越明心洞,并拥有金骨水肉的人,将是青城山复兴的希望。’三百年了,你是第一个!你的骨骼像金石一样坚韧,肌肉像绿水一样柔和,完全符合祖师所述!青城山的未来全靠你了。”
  “走,跟我去见掌门人!”老道拉着叶昊天的手再不肯放松。
第三章
仙家境界
  青城山背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东汉年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开创青城派,青城山为道教“第五洞天”。张陵在此修行两百年羽化成仙。第二代掌门张鲁,修炼四百年成仙而去,然后是赵县及赵冕,连及门下弟子共有三十五人得道,第十代掌门杜光庭是最后一个成仙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自此以后青城山无人可登仙籍。如今全山道观七十多座,修持道士千余人,掌门青阳真人以下四大长老、一众弟子分居于各道观中。青城山方圆百里,分前山、后山两部分。前山以天师洞、上清宫为中心,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处胜景,山势雄伟,四季常绿,群峰环绕,景色清幽,集雄、奇、幽、险、神为一体,以“青城天下幽”著称。后山则以沙坪为中心,是道士练剑的所在。
  八月二十日,黄道吉日,掌门人青阳真人召集四大长老赤阳真人、少阳真人、三阳真人、明阳真人以及二十余长字辈弟子来到天师洞。天师洞是青城派祖师开山传道的地方,如今成了青城派长老议事中心。
  “诸位道兄,今天请大家来,是请大家见证贫道招收关门弟子,日后还请多多提携。”青阳真人朗声宣布门规,吩咐叶昊天跪叩三清圣像、祖师张天师像,然后是诸位长老,又道:“从今以后你道名长乐,希望你勤修道法,积累公德,使青城发扬光大。”
  众人纷纷上前祝贺。
  众人走后,青阳真人把叶昊天叫到自己修炼的丹房,问他的修道基础如何。叶昊天没有隐瞒,告诉师傅自己曾经服过千年灵芝,目前炼精化气的功夫已经大成,希望师傅指点进一步的修炼以及如何练习青城剑法。
  青阳真人又惊又喜,仔细询问了叶昊天的练功感觉,然后道:“从你的形体就可以看出曾经服用过灵药仙草,你中气充足,炼丹根基非常雄厚,为以后的修炼节省了不少时间,非常难得。要知道,为师是在六十岁的时候才修炼到这一步的。”
  叶昊天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青阳真人解释道:“道家三十六重天,分为六界。第一界六重天,分别是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第二界十八重天,依次是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第三界四重天,分别是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第四界乃是四梵天,依次是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奕天;第五界便是三清天,分别是玉清天、上清天、太清天;最高境界是第六界的大罗天。目前你已经修炼到第一界第二重太明玉完天,还需要继续炼气化神的修炼。”
  叶昊天已经在《道藏》中见过那些名称,所以并不感到奇怪,只是对自己的进境不太满意,甚至可以说有些泄气。他将青阳真人所说的话想了想,问道:“师傅,何谓成仙得道?”
  青阳真人解释道:“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修真之士寿命可以随着功力增高而延长。第一界属于修仙的基础阶段,只能算作灵人,寿命可达三百岁。第二界称作真人,寿命可达八百岁。到了第三界才可以称为仙人,仙人可活数千岁,所谓‘得道飞升’最少要到达第三界。仙人的寿命也是有限的,难免碰到三灾九难,千年大劫,逃得过多活千年,逃不过形神俱灭。第四界可称为神人,神人可以活数十万年,虽无天劫,寿仍可期。即使是三清天神,也只是寿命更长些罢了,或者说复入轮回时有些便利之处。至于‘长生久视与天地同寿’,那要到大罗天才行。为师也不过刚刚达到真人界第七重的虚明堂曜天,离仙人界还有十一重天,真是步步惊心,路途遥遥啊。”
  叶昊天又问道:“师傅,什么是天仙,地仙,尸解仙?”
  青阳真人答道:“顺其自然,功到白日飞升是谓天仙;隐于幽谷山林,潜移默化而成是谓地仙;经过兵解,身毁神存,元婴修炼得成尸解仙,又称散仙。三者之中,天仙为上,地仙居中,尸解仙最下。”
  随后青阳真人又指点了几句练功的法门,吩咐叶昊天回去修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