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250

  兰儿眼见石人围了过来,将平台围了一圈又一圈,心知必死,于是闭紧了双目,娇躯情不自禁地靠在叶昊天身上,不由自主地想道:“幸而跟公子死在一起……”
  叶昊天虎目圆睁怒视着渐渐逼近的石人。他的心中虽然惊惧,但是并没有失去理智,反而越到危机关头越发冷静。他不相信这些人会将自己撕作粉碎,如果只想杀人,似乎用不着这样麻烦。魔祖肯让自己立足石台之上,定然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果不其然,那些人靠近到距离石台丈许的地方便停了下来,然后又发出“咕咚”一声巨响,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抬起置于胸前,一横一竖摆出个奇怪的姿势,静等魔祖发号施令。
  叶昊天知道最危险的时刻终于来了,看架势魔祖是想借助这些人蓄积数千年的魔功制造新的魔头!他要的还不是普通的魔头,而是空前绝后的魔门弟子!甚至可能超越真神的级数!这才是魔祖将诸多魔尊的法身聚集在这里吸收谷中阴气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魔门福祉”!“魔门福祉尽归一”,产生的自然是超级可怕的魔鬼!
  想到这里,他将全身的功力灌注在监天神尺之中,将神尺的威力完全激发出来,护住了自己和兰儿身周三尺的范围,静待妖人发动攻势。
  兰儿的玉手跟叶昊天紧紧相握,自然明白他的一举一动,可以清楚地感到他无比坚定的信心,于是她的心里也逐渐恢复了宁静。转眼之间,她也毫不吝惜地将自身的功力加入监天神尺之中,同时睁开凤目望向叶昊天,紧咬朱唇道:“兰儿与公子共进退。”
  叶昊天点点头,沉声道:“先想法御敌于国门之外。万一不敌再考虑化整为零,动用生生不息之法自保。”
  话音未落,魔祖的吟唱声再度响了起来,一众石人骤然出手,双掌发出阵阵白烟,裹着狂风暴雪向叶昊天和兰儿冲来!
  浓浓的白烟冲上来,隐隐有种腐化天地的气势,然而却在接近两人三尺之处停住了。
  魔祖冷“哼”一声,骤然将吟唱声加强了数倍。
  石人发出的白烟霎时间也加强了数倍,仿佛一圈白砖砌成的墙壁,向着两人沉沉压来!可是那样沉重的压力也被顶住了,停在距离两人两尺余的地方,怎么都无法突破防线。
  叶昊天见监天神尺果然有效,不禁心生感叹,一面钦佩在监天尺中灌注功力的历代大儒,一面感激女娲娘娘的高瞻远瞩。
  监天神尺源于汗青丹心尺,不但包含了岳飞和文天祥两位绝世高手毕生的精血,更有南宋以来历代大儒会成员不下数百人灌注的儒家功力,再加上佛祖和女娲娘娘献上的数亿佛心,更有万灭王鼎连续数日的锻造,端的成了“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擎天铁尺!
  魔祖眼见一个时辰几乎过去了一半,不由得心中焦急,口中呵斥连连,逼着石人加强功力。不用说,他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冠绝一时的大魔头,不是为了毁掉两人,因此既不能让石人靠得太近,更不能动用刚猛强劲的掌风,只望通过石人泰山压顶的魔功将两人积蓄的佛心冲刷干净,然后再继续输入魔功,如此才能脱胎换骨成就魔身。
  眼看两人年纪轻轻,若说能够抵挡数百魔头全心凝注的魔功,打死魔祖也不会相信。他所担心的只是时间而已,因为过了子时,这些石人的威力便会大减,甚至可能恢复泥塑木雕的状态。
  叶昊天全力催动监天神尺,心知神尺绝无问题,能不能坚持下去就看自己的功力了。可惜失了天时地利,自己的功力只剩下一小部分,否则应该问题不大。
  一刻钟的时间在平日眨眼即可过去,今日却比一年还长。
  片刻之间兰儿的口角已经溢出了血丝。叶昊天的眼珠也快爆出来了。两人的内力急剧下降,仿佛有上百只吸血鬼在同时吸血一般。数百位魔头一起出手,果然不是闹着玩的。
  又过了一会儿,兰儿“哇”的一声吐出大口大口的鲜血。
  叶昊天也快支撑不住了,无比心痛地望了兰儿一眼,苦笑着摇摇头,准备收功自保。
  最后关头,他忽然心有不甘,于是奋起神力以手击打监天尺,同时放声而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感叹自己这样的大儒竟然力有未济,想不到会中道摧折。
  一曲未完,才击了七八下,监天神尺忽然自发地内气鼓荡起来,同时隐隐传出歌声相合:“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苍冥……”每歌一句,尺中的内力便自发增强三分,到得后来,只需叶昊天用手托住神尺,不用灌注功力也能挡住厚厚的白烟了。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气歌!这是文天祥文大人的正气歌!”叶昊天心中激动,仿佛看见一个中年书生正与数百的魔头力战,天地变色,日月无光;又像看见书生被关在阴暗潮湿的土牢里,正气凛然,夷然不惧;然后是书生当着满脸凶相的元丞相博罗坦然说道:“从古以来,国家有兴有亡,做大臣的自当被灭被杀。我是宋朝的臣子,既然已经失败,自无生理。”最后是一个北风怒号,阴云密布的冬天,京城柴市的刑场上,书生戴着镣铐,神色从容,来到刑场。他问旁边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们指给他看了。他朝着正南方向拜了几拜,端端正正坐了下来,对监斩官说:“我的事结束了。”旋即慷慨就义!
  监天神尺的歌声虽然很低,响在叶昊天心中却如惊雷一般:“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心潮起伏之中他忽然觉得有一股浩浩然无穷无尽的内力正从监天神尺中输出来,沿着握尺的手臂灌入他和兰儿的经脉之中,迅速补足了他们失去的元气,然后在奇经八脉和五脏六腑间堆积起来。
  兰儿惊讶地睁开了眼睛,充满疑惑地望向叶昊天。
  叶昊天一眼看见身周的白烟变淡了不少,明白监天神尺正在将石人发出的魔功转化为中正平和的浩然正气,于是不动声色地透过神识告诉兰儿:“凝神定志,即刻修炼,不可错失良机!”
  可是监天神尺为何还有这等神奇的效力呢?很快的,他就猜到了其中的关键。关键就在于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魔功是由魔头们采用魔门秘法炼成的功力,其中含有行凶作恶积累的魔性,表现的形式乃是魔丹。除了内含的魔性之外,魔丹跟道家修炼的神丹、佛家结成的舍利子以及儒家炼成的丹心铁几乎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能量储存的载体。四种能量体的差别只在心性方面。其中神丹含有道家积善而成的仙心;舍利子含有佛家诵经积累的佛心;丹心铁含有儒家造福百姓的仁心;魔丹则含有魔门行凶作恶的魔性。
  监天神尺蕴含的佛心可以中和魔性。然而此刻真正发挥作用的并非佛心,而是神尺之内一向含而不露的儒功!儒功中正平和,强于自持,甚少表露,因而连叶昊天也不是很清楚。正是因为内含的儒功极其丰富,监天尺才没有被万灭王鼎炼化!要不然别说铁尺,哪怕是乌铊金铸成的尺子也被炼化了。这也是女娲娘娘倍感惊叹的原因。
  监天神尺蕴含了数百位大儒灌注的儒功,儒功则是由极其纯净的浩然正气炼成的,而浩然正气恰是魔性的克星,因此神尺方能将魔功中附带的魔性化去,转为堂堂正正的内力灌注于两人体内。
  兰儿迅速地将监天神尺转来的内力压缩为神丹储存起来。
  叶昊天更将一半的内力转化为丹心铁,使已有成就的铁血丹心更加深厚了。
  魔祖眼见两人身周的白雾变淡了下来,只道他们终于被自己征服了,不由得心中高兴,连声催促众魔头抓紧时间,一定要在子时结束之前给两人灌注尽量多的功力,以便造出纵横天下的超级魔头。
  叶昊天一面加紧转化灌入的内力,一面用心倾听监天神尺若有若无的歌声:“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歌声有一种辅助正气的作用,使他心中平和,内里转化极快。只是短短的半个时辰,他不但找回了先前被困的功力,还使总的功力增进了数十倍。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中正”,明白了什么是儒家的中庸。中庸不是东倒西歪的墙头草,不是獐头鼠目的两面派,而是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一腔热血,铁血丹心!
  儒家功力包括两大支柱,分别是“仁心”和“正气”。早在仙心谷时他已经将“仁心”修到了极致,更在四时八正谷修成了一半的“正气”,到了魔谷则完成了另外一半。此时,他已经将儒家功力的两大支柱分别修到了极致,若能再进一步,将两者融会贯通,完全结合起来,必将炼成儒家至高无上的功夫,达到传说中“浩气长存”的境界。
  一个时辰眼看就要到了,石人发出的内力早就衰弱到极点,监天神尺的歌声也已到了尾声:“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听到这里,叶昊天禁不住热泪盈眶,双目放出闪闪金光,蓦地放声狂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苍冥……”
  歌声一起,周围的石人全都“嘭”的一声倒在地上!更有一半的石人四分五裂成了碎块。这些法身在魔祖的威逼下,早就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如今受到叶昊天开山裂石的狂喝,一下子变得粉身碎骨了,残存的魔性也被摧枯拉朽的“正气歌”冲击得荡然无存。
  魔祖分身哪想到会发生这种事,眼珠子瞪得溜圆,见势不好掉头就走,去得如风驰电掣一般。
  叶昊天知道对方跟盘古大帝一般,都是长存不灭之体,因而心里稍微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追。只是那么眨眼工夫,已经不见了魔祖分身的影子。
  他略带遗憾地跺了下脚,回身拥住兰儿,顿时生出劫后余生柳暗花明的感觉。
  兰儿的娇靥变得更加明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纵然是西施复出,貂蝉在世,恐怕也难及她之万一。有了强大的内力支撑,她的美便是一种由内而外健康的美,绝非西施当年捧心病态之美可比。
  此时此刻,靠在叶昊天怀里的臻首抬了起来,秋泓般的眸子注视叶昊天关切的眼睛,一笑百媚,再笑倾城,朱唇轻启,珠玉之声响起:“感谢公子,我已是玉清天神了,神仙榜上排名一百八十三位!”
  叶昊天开怀大笑,回头想想自己,却实在算不出自身的功力究竟到了何种惊人的程度!
第二十四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见文中第九十七章、披风踏雪寻圣贤,勇者无敌仁为先)
  这一天,他翻出了苏轼交给自己的那本前有佛儒之理后有诗词文章的书来,很快便被其中的一段话吸引住了:“‘天不变,道亦不变’?此言差矣!《易传·系辞上》云‘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生之大德曰创。修炼神功,岂可无新?”
  看到这里,他禁不住心中一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止于至善。’这不是孔修文等四位大儒闯入昆仑神山时留在石碑上的话吗?几句老话究竟蕴含了什么涵义?修炼神功,如何方能新新不已?”
  他想了很久很久,然而始终无法将这些话跟个人修炼联系到一起。
  他的心中倍感困惑,眼睛死死地盯着七色昙花,口中喃喃叙说,对着昙花自嘲:“苟日新,日新……你怎么总是老样子?都过去两个月了,还是没有一丝变化……”
  微风一吹,昙花随风摇摆,仿佛用轻盈的舞姿嘲笑他的愚钝,又像在说:“你怎知道我没有变化,为何不用心看看我?用心看啊!”
  叶昊天心中一动,旋即运起春风化雨神功,将自己的心神沉浸在昙花里。先前他怕影响昙花的生机,所以一直不敢运功察看。如今憋了那么久,眼见昙花还是没有动静,他终于决定出手了。这么糊里糊涂守着可不是办法,若是真要等上几十年,还不如暂时离开呢。
  用心察看之下,他发现七色昙花并不像外表展示的那么平静,而是正在通过极为发达的根系吸收土中的灵气,然后将聚集的灵气压缩为很小的微粒,沿着茎部的经脉供应给含苞待放的花蕾。花蕾正在一点点积蓄能量,等待着绚丽爆发的那一刻。更为难得的是,每朵昙花都有各自不同的运作方式,如此才成就了不同的颜色。
  对于昙花来讲,每一刻都有不同,每一刻都是新的,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的追求,追求前所未有的东西,力争达到从未经历的境界。
  叶昊天反问自己:“对于我自己呢?我的身体也在一直变化个不停,生命的每一刻都是无可代替的。如何能把握好今天的每一刻?如何改造眼前的世界?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只有撞击世界最有力的人才可以名留青史,只有那些人才可以浩气长存!”
  “要想浩气长存,首先要有一颗‘济世仁心’,其次离不开‘浩然正气’,再次,还要有发展和‘创新’的眼光。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天道始终在变,人道也要跟着改变。所谓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说人道要跟着天道变,不断追求,勇于探索,逐渐接近事物的内在规律,一直到完全符合的那一刻,才叫‘止于至善’。”
  “‘日日求新’才是浩气长存的关键!”“要想尽快地吸收灵气,必须时时把握灵气流动的规律。”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修炼的方向。剩下的就是如何将悟出的道理落在实处了。
  他长长地舒了口气,跟兰儿交代几句,然后又开始修炼了。
  这一次,他首先激发出“仁心”和“正气”,径直进入了“气贯长虹”的境界;然后由爱而通,借用一颗赤子之心迎合谷中的灵气,同时了解灵气的分布以及流动的规律;接下来通过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将弥散的灵气吸引到自己身边;最后才是吐故纳新,吸收灵气转化为神丹和丹心铁。
  如此一来,他修炼的方式发生了巨变,从先前的守株待兔变为目标明确的大规模交流,吸收灵气的速度骤然加快了数十倍。只过了短短的一个月,他的功力又增进了十余倍。
  到后来,他将儒家的浩然正气激发到极致,一任济世仁心充斥于天地之间,渐渐的,头顶的紫儒之气越来越见浅淡,变得朦朦胧胧,若有若无,若存若亡。与此同时,他的元神也无限拓展开来,再非先前数千丈数万丈的样子,而是变得无边无际,无穷无尽,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
  至此,他终于炼成了儒圣第二层的功夫,臻至浩气长存的初步境界。
  ※※※
  听他这么说,叶昊天毫不犹豫地取了一颗“生之实”服下,旁若无人地修炼起来。
  兰儿和云华夫人也各自吃了一颗,全都在厅内静坐调息。
  一时之间厅内静悄悄的,只留下真神一个人斜靠在太师椅中,面上似笑非笑,似喜非喜,似忧非忧,高深莫测。看起来,他这神魔合一的功夫果然与众不同,连神态都具有神魔两重属性了。
  三日之后,叶昊天率先醒转,睁眼看时,却见兰儿和云华夫人依旧端坐不动,真神却已经离开了。桌上除了开天九宝之外,还留了几个字:“玫瑰园中相侯。厅中修炼,高枕无忧,勿虑。”那是说厅中很安全,让他不必挂念兰儿和云华夫人。
  叶昊天收了开天神器,却将书简原样留在桌上,然后轻手轻脚走出宫殿。
  刚一出门,扑面迎来一阵凉爽宜人的和风,带来沁人心脾的花香。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玫瑰随风摇曳,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海,泛起阵阵波浪。
  万花丛中立着一个身着华服的中年人,静立如山,神情肃然,低头望着一朵硕大的玫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叶昊天快步走了过去,对着真神深施一礼,心中感慨万千地道:“谢神君成全!服下长生圣果,我的功夫又进了一步,已经进入儒圣第三重的境界。”
  真神目光如炬,上下打量了叶昊天一眼,轻“喔”一声,赞道:“至尊宝鼎,何其妙哉!同样服下‘生之实’,你我的感悟却自不同!我以魔身服之,悟出的是制衡与合作;兄弟以儒身服之,悟出的却是儒功。兄弟说来听听,什么是儒圣第三重的境界?”
  叶昊天恭敬答到:“启禀神君,在下悟通的是生存的‘勇气’,也就是儒家生命中‘勇气’人格的建构。孟子言:‘养气在不动心,不动心在勇,勇在气。’将‘勇’与‘气’打造为一个‘勇气’的概念,这就是我悟通的儒圣第三重境界,更是修儒者浩气长存的关键。”
  真神奇道:“勇气?这跟长生久视有什么关系?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嘛!”
  叶昊天坦诚答道:“所谓‘勇气’,并不是平常所说的有胆量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生命力攸关的十分严肃的问题。充沛的勇气代表着完美的生命力,增强生命力就意味着增强存在的勇气。儒家若想浩气长存,必然离不开‘勇气’这两个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