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250

  圣人的本意是好的,可惜到了后世,儒家的规范却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从此之后,大儒成了死儒,圣人则完全绝迹。想到这里,叶昊天禁不住摇头叹息。
  老猴看着他深有感触的样子,笑道:“不光是你,谷中的每个生灵都在时刻吸取别人的仙心!要想成功,必须将自己融入到这个体系之内。再教你一手:‘真爱无为,顺其自然。如果打着‘爱’的幌子干涉他人自由,那种爱不如没有!尊重他人自由是爱的另一个基础。”
  叶昊天感到匪夷所思,心中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要悟‘仁功’,必须尊重生命!要施仁政,离不开平等和自由!儒家所说的‘仁’也该有这些含义!看来后世的儒家走得太偏了!”
  现实的中土是什么情形?经过儒家那么多年的教化,可是距离真正的‘仁’还差得很远。‘平等’只是达官贵人口中的谎言,‘自由’更像被抛在墙角的抹桌布!老百姓被束缚在方圆百里之内,离了乡土便是‘流民’、‘暴徒’,被人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这显然背离了圣人所说的仁义之道……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叶昊天一个人也管不了那么多。他所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的修为,了悟儒家的真谛,尽力将迷失的儒学拨乱反正,顺便在天界建立一块理想中的王道乐土。
  老猴看着他恍然大悟的样子很满意,一面转身向碧海金睛兽打招呼,一面扬声说道:“这里是盘古开天休息的地方,所有鸟兽的始祖都是盘古亲手创造出来的。我是硕果仅存的猴界长老,教你两手也算你我有缘。”
  叶昊天惊喜过望,连声致谢道:“谢过猴师!还有什么新奇的玩意,一并传给我吧!”
  老猴摆摆手,龇牙咧嘴地道:“贪得无厌!将这些东西活学活用,足够你进出仙心谷的了!”说完蹒跚着脚步离开了。
  叶昊天喜不自胜,纵身一跳来到兰儿身边,展开双臂将她抱住,“嘻嘻”笑道:“成了,我找到修习‘仁功’的方法了!”。
  兰儿也为他高兴,娇艳的红唇凑近来,在他脸上吻了一下,眉目含笑刚想说话,忽然浑身一颤,手足变得冰冷,因为她听到了真神的声音。
  此时此刻,真神的笑声不断从谷外传过来:“神州子,我来了!还带了一壶小酒,准备明日黄昏与君共饮,你可不要乱跑啊!”
第二十二章
铁血丹心
(见文中第九十三章、白日常养浩然气,静夜勤修丹心铁)
  落足平台之时,他放眼环顾四周,发现这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峡谷,下方是惊涛拍岸的暗河,青冥浩荡,水声龙吟,惊心动魄;头顶是流转不定的日月星辰,仿佛回到中土一般;四面是高耸入云的山峦,风吹林响,熊咆虎啸,令人粟然颤栗;立足的平台很小,方圆只有十余丈,由一根细细的天柱支撑着,仿佛脆弱的蘑菇,随时可能中断;又如风摆荷叶,随风飘摇。
  兰儿心中害怕,双手紧紧抓住叶昊天,生怕一不小心被风吹下青冥界去。
  叶昊天发现光秃秃的平台竟然是由某种不知名的玉石构成,看上去珠光宝气,仿佛金银铸就一般,身侧则是青青欲雨的云彩,足下有澹澹生烟的弱水,这一刻,他忽然惊讶地发现,自己对于眼前奇妙的世界竟然有种很是熟悉的感觉:“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不是诗仙李白梦中所见的景象吗?
  他用力地摇着头,不敢想象李白曾经到过这里。
  挂在胸前的通灵宝玉忽然道:“恭喜主人,您已经成功进入四时八正谷!”
  叶昊天苦笑道:“这么个鬼地方,就像进入牢狱一般,有何可喜之处?”
  宝玉轻声解释:“您是第一次来,自然不明白其中的妙处。我可是来过两次了,每次都陪天尊呆足一年才离开。这里看似穷山恶水,其实却蕴含着无比充盈的灵气,正是提高功力的绝佳场所。”
  听它这么说,叶昊天不得不打起精神东瞧西看,试图找到与众不同的地方。过了一会儿,他转头看看身侧紧张不安的兰儿,故意愁眉苦脸地自言自语:“四时八正,什么意思嘛?这可不好,若是搞不清楚,怕是要困在这里一辈子了!”说完不住地长吁短叹。
  兰儿望着他夸张的样子,笑道:“这问题不难,连我都难不住,如何能难得公子?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八正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四立,夏至、冬至的二至,以及春分、秋分的二分,合为八节,又称八正,言其得四时之正的意思。八正之气,泛指每年的二十四节气。”
  叶昊天看她的面色好了点,连忙笑道:“兰儿真聪明。我当年读黄帝内径的时候见过四时八正这种说法,可是却始终无法明白八正是什么意思。《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讲到,针灸之术必需‘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天气暖和的时候,人的血气也浮在外面;天气冷的时候,人的血气则沉于内部;月牙初生的时候,人的血气开始逐步充盈;满月的时候,人的血气最盛,肌肉坚实;月郭空的时候,肌肉也变得衰弱,经络空虚……”
  兰儿点点头:“看来人的气血变化跟天时改变关系密切。如此说来,公子从五老帝君那里取得的神功秘笈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青帝的‘春风化雨’,赤帝的‘烈火炎炎’,白帝的‘严霜萧瑟’,黑帝的‘寒冰凝止’,再加上黄帝的‘黄天厚土’,这些神功都是深合于四时八正之道的绝世功法,五老帝君各得其一,已然可以纵横天下,公子若能融会贯通,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奇迹。”
  叶昊天深以为然,同时也明白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五老帝君早就动手了。要想融合五种相生相克的功法,必须找到其中共通的东西,也就是一条贯穿各种功法的主线,可是那条主线会是什么呢?
  他想了很久很久,最后找到“法天则地,合于阴阳”几个字。无论是法天还是则地,都是说人不离天,必须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为准绳;合于阴阳则是说人的行为要合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于阴阳”?
  叶昊天身为儒家弟子,对于这个倒是比较拿手。
  要想彻底符合事物内在规律,必须遵守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就是中正,中正就是不偏不倚,严守中正才是合于天地之机的正道。
  想到这里他已经明白了四时八正谷的意义,那是要求修炼者必须仔细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吸收天地之间的正气;只有该出手时才出手,该练什么练什么,才能修成至高无上的功法。
  于是乎他开始抬头望天辨认节气,可惜刚才星辰满天的时候不看,如今想看的时候却看不见星辰了。流云蔽日,青青欲雨,哪来的星星?
  不过这可难不住他。要辨节气其实也容易。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叶昊天一边念叨着“四月秀罗、五月鸣蜩”、“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面观察四周岩壁上花木的样子,不久他便发现这里的气候变化比外界快了不知道多少倍,一日之间便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谷中一天的变化竟然跟外界一年差不多!
  “好奇怪哟!即使是时空园融,也不能将谷中一个时辰化作外面一个月吧!若如此,自己修炼神功的速度是否也比外面快很多呢?”叶昊天越想越觉得怪异,连忙叮嘱兰儿加紧练功,同时自己也开始修炼五帝的功夫。
  他将整个身心完全放松,只剩下胸中还保留着一股浑厚无匹的浩然正气,以其为本修炼各种神功,紧跟天时变化,春天修炼青帝的‘春风化雨’,夏天修炼赤帝的‘烈火炎炎’,秋天修炼白帝的‘严霜萧瑟’,冬天修炼黑帝的‘寒冰凝止’,长夏时节则修炼黄帝的‘黄天厚土’,如此一天下来,他发现自己的功力几乎增长了一倍。原因是周围的灵气实在太丰富了,只要功法与天时相合,灵气便会源源不断地注入体内,甚至不需要运功吸收。
  接下来,他将束缚在髓海深处的元神整个儿放了出去,令其无拘无束地徜徉在天地间,恢复数千丈大小的本来面目,单是一个泥丸宫就有十丈高下,仿佛一团巨大的火轮迅速转动着,每转一圈都将大量的灵气压缩为神丹。
  随着功力的增长,他还可以将先前炼得的神丹再度纯化,体积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然后重新储存起来。这种由大变小的过程,就像佛祖将偌大的须弥神山纳入小小的芥子之中一样。
  这是由神丹的属性决定的,静若处子,动若猛虎,收起来小如针尖大小的一点,发出去就有移山填海的能量。如果他愿意,甚至可以将积蓄的神丹骤然释放出来,让所有的能量在短短的一瞬间爆发,那将是一场毁天灭地的自爆。
  兰儿知道机会难得,也在抓紧时间修炼女娲娘娘传下的“炼石补天功”,拿着周围的山石作为自己练功的对象,先是“化石为粉”,即而“化粉为浆”,然后反复搓揉提炼精华物质。如此修炼下来,万斤巨石竟然给她炼成了核桃大小的水晶球。她将这些水晶球全部收集起来,准备等功力提升之后再度锤炼,然后用来炼器。
  叶昊天不眠不休地修炼了七日,自觉功力进境一日千里,跟初入谷时相比不知道增强了多少倍,不但将五老帝君的功夫修炼得十分纯熟,而且把儒家的浩然正气积蓄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时候,他的心里忽然生出一个惊人的想法:“既然道家炼丹能够在泥丸宫结出神丹;佛家修佛能够在体内生成舍利子;儒家修炼也应该结出相应的果实,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止步于浩然正气。如果将浩然正气极力压缩,不知道会不会修炼出实物来呢?”
  这样想着,他决定在催动泥丸宫修炼神丹的同时,试着在胸中另起炉灶,将积聚胸中的浩然正气加上从仙心谷吸纳的仁心,放在一齐修炼,看看能不能创造出空前绝后的东西来。
  他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可是辛辛苦苦炼了好半天,炼出的都是些红色的粉末,被心头的热血一冲就不见了影子,只剩下整个心脏被染得通红。
  他在心中苦笑:“这叫什么啊?连炼出的物质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此随着血流循环往复,没有一个固定的存放地方,将来如何取出来使用呢?”
  虽然如此,他还是锲而不舍地修炼着,一身分作二用,泥丸宫和心房两个炉灶交相辉映,神丹、正气的修炼齐头并进。炼出的神丹继续存储于泥丸宫,炼出的红色粉末则任其随着血液四处奔走。
  如此又过了十余日,久未开口的监天神尺终于发话了:“恭喜主人,您已经进入了儒圣第一层的境界——铁血丹心!”
  叶昊天闻言一笑:“‘铁血丹心照汗青’,你想让我就这样留名青史啊?可是我连自己究竟做了什么都不知道呢!”
  监天神尺解释道:“仁心加上浩然正气,凝成实物便是那些红色的粉末。它有一个名字,跟我先前所用的一样,都叫做‘丹心铁’。那是一种铁粉,进入血液之后,你的血都成了难得的宝血;你的心脏也发生了质变,无论是坚韧度还是柔韧性,都跟先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腔热血,坚心似铁,这便是铁血丹心。”
  “丹心铁?”叶昊天又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心中生出异样的感觉,同时为自己没有早些请教监天神尺而遗憾:“不是说大儒手边的铁尺才是丹心铁吗?”
  监天神尺答道:“修儒从凡人而至贤人,经亚圣而至圣人,每一层次都有不同的结果。同样都是丹心铁,您的成于体内,别人凝于外部;您的极为纯净,别人斑驳不纯;您的有心而成,因而能够运用自如;别人无心插柳,置于手边形同虚设。您不妨试试看,儒家的丹心铁就跟佛家的舍利子一样神圣无匹,又跟道家的神丹一样能够转化为外在的力量……”
  叶昊天兴奋得心花怒放:“哇,竟然有这样的好处?”
  他从苏家灭门时开始求索,直到今天才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这种成功非但是他个人的进步,同时也是整个儒家修炼方法的突破。从此之后儒家终于有了比较完整的独门功法。
  简单地说,儒家功法分为内圣和外王两部分。内圣的修炼重在“正气”和“仁心”,两者结合起来,炼到极致便能结出“丹心铁”;与此同时,外王建立的功勋也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功力,与内圣结合起来便是一套完整的儒家功法。
  这一刻,叶昊天的心里轻松了好多。
  既然修炼方法已经全部贯通了,剩下的就是继续吸取谷中的灵气,能收多少收多少。反正真神已经困在至尊宝鼎出不去了,外面的小魔头也成不了多大气候,根本不是五老帝君的对手。所以他也不急于出去。
第二十三章
正气歌
(见文中第九十四章、肯羡孤松不凋色,皇天正气肃不得)
  狂风暴雪还在肆虐,头顶的乌云却已经压了下来。阴霾越来越厚,越来越低,仿佛一堆厚厚的毯子,上面放了万斤巨石,重重地压向石台。
  叶昊天挺直了身子,仿佛一座坚韧不拔的铁塔,又如大雪覆盖下的青松,在阴云笼罩中巍然不动。
  兰儿却懒洋洋地放松了身子,集中精神将元神压缩为芝麻粒大小,仿佛冬日的小草,任由大雪覆盖,只待严冬过后再度发芽。
  不一会儿阴云便穿透护体罡气罩在两人身上,引得他们身上的灵符闪闪发光。一道灵符只能闪烁三、五下,然后便被击破了。
  叶昊天没想到阴云中蕴含的煞气那么厉害,看来这一个时辰很难熬啊!监天神尺必需留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现在最紧要的是拖延时间!情急之中他想起了温暖的芙蓉帐,于是取出来“唰”地一声支在头上,将自己和兰儿罩在其中。
  不远处传来魔祖“嘿嘿”冷笑的声音,意思是说这种东西也拿出来献丑!有用吗?根本挡不了多长时间!
  叶昊天也没对芙蓉帐抱多大希望,心中想的是支持一刻算一刻,反正只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说不定左撑右挡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果不其然,芙蓉帐只撑了半刻时间便被压垮了,接着被狂风一吹便不见了踪影。
  叶昊天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真功夫,全力催动浩然正气,在自己的头顶形成一道紫色的光柱,仿佛一只利剑,刺破乌云,直指青天。
  一声轻“咦”传了过来,大概魔祖也没料到他还有这种功夫,竟然能将整个魔谷积聚的阴霾刺穿个窟窿。
  轻“咦”之后,魔祖发出低低的吟唱,一声接一声,仿佛招魂一般,听得人十分难受,不知道在召唤什么。
  兰儿等了半天未见阴气临身,耳边却传来魔祖毛骨悚然的吟唱声,于是忙坐直了身子,纤纤玉手在怀中抱着的凤琴上挥过,凤琴便“叮叮淙淙”地响了起来。
  如今的她早已到了随心所欲挥手成曲的地步,心中想起春天的秦淮河,琴音便成了《春江花月夜》,仿佛到了暮春时节,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鲜绿的草儿在轻轻地摇摆,蝴蝶和蜻蜓在无忧无虑地嬉闹;接着是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岸边轻轻地摇曳……
  她的琴音很是高明,可是却只能令魔祖的吟唱稍微缓了一缓。
  不一会儿,魔祖毫无节奏的吟唱声越来越高,高到极处仿佛在声嘶力竭地嚎叫,最后终于引来“咔嚓”一声巨响。
  兰儿回头看了一眼,却见原先呆呆站立的石人忽然动了!各自向前迈了一步!
  琴音骤然停住,她被惊得面色煞白。千怕万怕的东西还是出现了,石人终于应声复活!
  叶昊天的心中也是狂震不止,不由自主地握紧了兰儿的手,通过颤抖的手臂可以清楚地感到她内心的惊惧。
  石人缓缓地向着他们走来,每走一步都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仿佛惊天大鼓敲在他们心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