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50

  叶昊天笑道:“你去吧,帮我看看就行。”
  张成和父亲急匆匆地过去,老远就看见放榜的地方被围得人山人海。两个人拼命往前挤。还有十丈张成就叫了起来:“大哥中了,在最上面,大哥中解元了!”张员外看了看果然是的,在榜文最高处,大大地写着“李昊”的名字。
  两个人又花了半天工夫才挤到榜前,着急地在榜上寻找,还是张成首先叫了起来:“中了,我中了第九名!”
  张员外喜极而泣,老泪也流了下来:“不容易啊!多年辛苦终于有了结果,以后儿子就等于走上了官路!”
  很多人看了榜以后还围着不散,中了的高谈阔论,不中的垂头丧气,有的黯然失色,有的痛哭流涕。
  两人一路小跑来到客店,却发现叶昊天正坐在桌旁喝茶,面带微笑,神态自若,好像早已知道了结果一样。张成跑过去摇着他的肩膀道:“大哥,你中解元了!我也中了,第九名!”
  叶昊天连声道:“好,好,你中了就好啊!不知道这次取了多少人?”
  张员外笑得嘴也合不上:“管他呢,只要你们中了就成!”。
  还是张成说道:“两千人中只取四十个!不容易!真是多亏了大哥的灵丹,不然我哪有今日?”
  叶昊天听了,又递了一颗先前炼制的补神丹过去,说道:“此丹能填精补髓,对记忆大有好处。”
  张成食髓知味,二话不说就吞了下去。
  晚上府台吴大人宴请各位举子,告诉大家名字已经上报礼部,可以参加今年的会试了。他看到本届举子大多是年轻人,尤其解元叶昊天只有二十一二岁,心里非常高兴,吩咐下去:“每人赏银百两,作为进京赶考的盘缠!”然后命大家开怀畅饮,不醉不休。
  晚宴结束的时候,张成喝得醉醺醺的,才走几步就想躺下。
  叶昊天将一只手扶在他的背上,暗运内力将他的酒气化去。
  不一会儿张成清醒过来,看了看周围,道:“大哥,不好意思,我太高兴,所以喝多了。”
  叶昊天安慰他道:“中举是大喜事,理该高兴才对!”
  张成已经把他认作神仙,真心的为自己有这个大哥欢喜。
  十天以后,叶昊天和张成启程赴京赶考。出门的时候,张员外千叮咛万嘱咐,生怕两人出什么事。
  叶昊天安慰他道:“一切有我,敬请放心。”
  从长安到金陵路途遥远,如果是步行最少要两个月。所以两个人都骑马赶路。由于服了补中益气丹,张成的身体也轻盈了许多,乘马也不是一件难事。大概是初次出远门,他的脸上掩不住的兴奋。
  两人走走停停,沿途欣赏路边的美景。正是初夏时节,万物生发,生机盎然。鸟儿在耳边轻啼,野兔在马前飞跑,一路行来,丝毫不觉寂寞。
  一个月以后的一个下午,终于来到长江之滨,对面就是京城了。等待渡船的时候,叶昊天惊喜地发现,船上有一个熟人,非是旁人,竟然是岳麓书院的好友罗开山!
  一年多不见,罗开山本已魁梧的身材更加结实了,眼睛里更多了几分坚定的神采。
  由于在书院的时候叶昊天是戴了面具的,所以如今遇见也不便贸然相认。
  渡船终于来了。百来人一齐上船,船夫慢慢将船撑离岸边向对岸划去。
  江水奔腾,夕阳斜照,浪花飞溅,飞沫远逝。忽闻有人高声吟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声音高亢有力,回头一看原来是罗开山,吟唱到此顿了一顿。
  叶昊天长笑一声,接着唱道:“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歌声未停,罗开山已经走了过来,道:“兄弟,认识一下。我是罗开山,进京赶考的举子。”叶昊天赶紧伸手过去道:“我是李昊,请多包涵。”“李昊,这名字跟我一个同窗一样。”罗开山有些惊讶。
  叶昊天心道:“不单名字一样,人也是同一个!”嘴上却道:“相见便是有缘。你就把我当他好了。”
  此言一出,罗开山深有好感。
  叶昊天把张成拉过来介绍:“这是我表弟。”
  罗开山看到又是一个风采照人的少年,不禁惺惺相惜。三个人很快结为好友。
  下船后,三人不一会儿就入了金陵。
  金陵不愧是六朝古都,到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
  三个人在国子监附近找了个旅店住下。
  这时已是六月底,天气很热,不过晚风吹来还有些凉意。几个人闲来无事,罗开山提议:“秦淮河天下闻名,不如去看看。”张成首先说道:“不妥,考前去那里怕有麻烦。”叶昊天却道:“走吧,去看看也无妨。”
  秦淮河位于金陵城南,河上画舫凌波,彩灯悬挂,两岸富贾云集,青楼林立,金粉楼台,鳞次栉比,加上桨声灯影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图画。
  三个人没有登临画舫,只是租了一只小船随水漂流。耳边不时传来媚俗的歌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河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味,似乎来自画船上姑娘们洗脱的胭脂。
  不知为何,叶昊天忽然想起西湖邂逅的那位佳人。摸摸怀里的玉笛,温温的仍在,他的眼前不禁浮现出那天离开画船时佳人眼中的凄迷。他将玉笛凑到唇边,不觉之间吹出一曲《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渐渐地心中惨淡,笛声也由悠扬转为呜咽。四周静悄悄的,似乎整个秦淮河都沉浸在悲凉的笛音里。
  忽然,静静的河面上传来若有若无的琴声!
  张成仔细辨认,听出隐隐然是一曲《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他还是头一遭听到这等婉约动人的琴声,婉转中带着悲凉,不禁完全迷失了。醒过来时,眼见身边的罗开山抬头望天,脸上表情肃穆,似乎正竭力抗拒这等琴声。叶昊天却已经不见了影子!
  琴声初响,叶昊天就醒悟弹琴之人必是那天西湖相会的女子。他忍不住悄然下舟,踏波而去。
  对岸深长的水草丛中停泊着一条小舟,船舱的窗子打开,里面坐着一个全身白衣白裙的姑娘,手抚琴弦,香肩起伏。影子在河中上下荡漾,河水是墨绿色的,衬着姑娘一袭白衫,仿佛仙境中人一般。
  叶昊天凌波微步,踏上船头。
  女子抬头看见,只是微微一笑,面上并没有太多的惊讶,点头示意他入内就坐,双手依旧不停地拨动琴铉。
  叶昊天悄悄坐在她的对面,静静看她扶琴的倩影。
  女子神色迷离,表情凄苦,目光停在叶昊天脸上时却又那么的欢快,双目相交,传出无尽的温柔和爱意。不久琴声渐歇,那女子仍然静静地坐着,似乎在等他开口。
  叶昊天心中感动,缓缓说道:“西湖一别,匆匆三月,数度寻觅,今日得见,好生高兴。”
  女子听了,展颜一笑道:“贱妾亦未曾想千里之外得见故人,天不负我!”稍微一顿又道:“上次是贱妾抚琴而公子和之,今番是公子鸣笛而贱妾续之。公子奏的是欧阳修的浪淘沙,我和的是他的《玉楼春》,曲意相近啊。”说着如玉般的脸上掠过一丝娇羞,目光温柔,正如秦淮河水绵绵不绝。
  两人渐说渐远,娓娓叙来,一室如春。
  天色渐晚,叶昊天感觉应该离去了,心中留恋,于是道:“上次匆匆而别,心中一直遗憾,未知小姐仙乡何处,异日有闲,或可登堂拜望。”
  闻听此言,女子的脸上的笑容渐渐凝住了,慢慢转为忧怨,却没有立即回话。
  叶昊天正色道:“不知小姐有何难言之隐,但有所命,我当竭力相助。”
  那女子看他面有焦急之色,稍加迟疑,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递过去,递到中途忽又停住,看着叶昊天的眼睛道:“贱妾有个请求,请公子务必答应。”
  叶昊天郑重地点点头:“只要力所能及,我一定尽力做到。”
  女子将锦囊递在叶昊天手里,轻声道:“不到时间万勿打开,若是看了,你我再无相见之日。”随即又无限惋惜地道:“七月十五日,公子将锦囊打开,就能见到我了。”声音越来越凄凉。
  叶昊天收起锦囊,起身告别。女子送至舟头,依依难舍。
  回到旅店,张成和罗开山还没睡,都在灯前翻开经书温习,同时也在等他。看见他回来,张成倒没有奇怪,因为心里早认定他是神仙。罗开山却打量了他几眼道:“兄弟。你能登萍渡水,端的是功夫不凡啊。”叶昊天只是笑了笑,反问道:“罗兄,我看你气宇轩昂,大概也练过功夫吧?”
  罗开山没有否认,沉默片刻道:“我是大宋名将罗延庆的后人,当年先祖跟随杨再兴战死小商河,此后我辈就弃武从文,但家传的功夫不敢或忘,男子必须习武数年,到一套罗家枪法掌握后才准出门。”
  叶昊天道:“罗兄文武全才,正是国家栋梁。近年沿海各省倭寇横行,等兄台金榜题名之后最好能外放东南一带,那样你就有用武之地了。”
  “是啊,我也这样想。”说到这里,罗开山的眼睛里放出一缕神光。
  ※※※
  离会试大考还有十多天,叶昊天跟两人说要出去转转,一定准时回来,参加考试,勿需担心。
  他骑马出了城,向东南方向而去。
  离城八十里有一座道家名山──茅山。
  茅山之名起自三茅真君,道教尊奉的三位仙人——茅盈、茅固、茅衷。茅盈之名,始见于汉代纬书,说他十八岁入恒山学道,积二十年,道成而归,到了江南的句曲山,免除了水旱疾疠螟蝗之灾,使远近之人都受到恩惠,时人因而将此山改叫茅山。茅赢的两个弟弟茅固和茅衷,曾经在汉朝为官,位至二千石。后来七八十岁的时候弃官弃家,过江寻兄。茅赢给他们服了一粒四扇散,返老还童,在山下洞中修炼四十余年,后来也得道成仙。
  对于这样的仙家圣地,叶昊天不能不重视。
  他走过一个又一个山峦,看到茅山风景优美,独特秀丽,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峰峦叠嶂,云雾缭绕。走着走着,他忽然觉得眼前的景象有点熟悉,似乎曾经在何处见过一般。他取出龟镜运功察看,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老人的背影。老人正在蒲团上趺坐练功,身影出现在龟镜钟时微微晃动了一下。转到前面看,终于认出来,那竟然是他一直想找的算卦老人!正是由于老人的灵符,他才逃过苏家大劫!
  叶昊天心里一阵激动,急忙快步前行,不久来到一座小小的道观前。老人仿佛知道他要来,竟然预先在门口等着。叶昊天走向前去,“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口中说道:“谢仙师救命大恩。”
  老人把他扶起来,手捋胡须笑道:“刚才我元神在外,忽然心中一动,正感莫名其妙,出门查看之时,你就来了!不要谢我,那是你命不该绝,非我之功!咦?你也修炼了道家功夫?”一面说一面上下打量叶昊天,不久便惊呼起来:“好家伙,才短短的两三年,你的修行竟然到了如此地步!该是到了真人界中期了吧?”然后请他进去就座。
  叶昊天不说自己还差三重就到仙人界,只是再三表示感谢,然后叙述别后经过,说自己已经拜在青城山,见过几个九阴教的妖人,只是不知道为首者是什么人。
  老人静静听着,最后点点头,说道:“当日我也曾仔细推算过,行凶之人功力之强,势力之大不可估量。你可要小心呢!”
  叶昊天取出一颗龟髓丹递过去:“仙师,无以为敬,请收下此丹。”
  老人接过来看了看,惊问道:“这是什么?难道……是龟髓丹?”
  叶昊天笑着点头。
  老人持丹的手禁不住颤抖了几下,口中喃喃道:“你竟有这种宝物!好,我就不客气了!有此神丹,可省我六十年清修,早证大道有望矣!”他心里激动,人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想找点什么东西送给叶昊天。看了半天没能找到满意的东西,于是忽然停下道:“青城符法虽然不俗,我们茅山符箓更有独到之处,这样吧,我把自己百年来的一点体会传给你,也算你我有缘!”
  叶昊天心中大喜,再次跪倒:“多谢仙师!”
  老人让他坐下听讲,缓缓说道:“茅山派自祖师三茅真君开派,历代以来人才辈出,第一代太师为南岳上真司命高元神照紫虚至道元君魏华存,第二代玄师为至德真君杨羲,第三代真为为至仁真君许穆……第十三代宗师李舍光是唐朝国师……第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说着说着,老人深深地叹了口气:“近年来,茅山来了一批妖邪之辈,仗法欺人,致使大家误会茅山一派是邪派。名声一落千丈,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叶昊天插言道:“不知是些什么人?”
  老人面色严峻,摆了摆手道:“此话等会儿再说,先传道法。”接着传了他茅山于吉百解灵符,可以消灾除邪;茅山太乙火符,可以清除疾患;茅山三茅君真符,可以谋事顺利;最后是茅山华阳生死符,可以沟通冥届。足足讲了两个时辰,老人才停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