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50

  叶昊天反复记忆,闭目思索,感觉自己对符咒的了解大大增加了,跟以前相比不啻两重天。他十分感激,对老人拜了三拜,道:“我隐约猜到茅山妖人的来历了!下次来时我必将其连根拔起,还茅山一个清白,以谢师傅传法之恩!”
  老人点点头:“我也要下山觅地潜修,你若能荡涤茅山,但请烧灵符一张,我即知也。”
  叶昊天躬身作别。
  回到金陵,离大考还有五天。张成和罗开山还在看书,叶昊天让他们出去玩玩,他们怎么也不肯,说是没心思。
  于是叶昊天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仔细揣摩老人传授的各种符法,在脑海里画出一道又一道灵符,感觉极其灵验。尤其是最后的茅山华阳生死符,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练了一遍又一遍,感到收获非浅。
  ※※※
  七月初六日,早晨天气就很热,没有一点风,每个人都热得汗流浃背。
  叶昊天三人来到应天府会试考场。
  考场大门边站了几个兵丁,正在核对身份,检查有没有携带作弊的物品。他们检查得很细,有时甚至让举子脱下鞋子看看。大门内有几十排长长的房子,被分隔成一个一个的小阁,每个阁子大约五尺见方,只能坐一个人。
  三人经过检查后鱼贯而入,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走了进去。
  叶昊天看看小阁,感觉还比较干净,门边有个书桌,已经放好了笔墨纸砚,后面有一把椅子。他在椅中坐下,摊开纸张,磨匀砚台,一切妥当,静等开始。会试分三场,每天一场,今天只是头场。
  没多久但闻一通锣响,有人过来发下试卷。叶昊天打开一看,发现是书艺三篇,每篇限五百五十字,最多不超过八百字,最少三百五十字。不满三百字者下科不得再考。身为儒生,每个人对《尚书》都不陌生。叶昊天博闻强记,不单能倒背《尚书》,还非常清楚历代各家对此书的疏注。他平心静气,运笔圆润,一字一划地写了三篇。完了一数,竟然每篇都是五百五十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真是奇迹。此时日刚偏西,大约是未时光景,离结束还有两个时辰。他坐了一会儿,待墨迹略干,交卷走了出去。
  出了考场天还大早,他不知不觉又来到秦淮河畔,似乎想找到那个千般清丽,万般妩媚,两度相逢,梦魂牵绕的女子。他在河边踱来踱去,眼前始终呈现出女子露出的凄婉面容。
  过了好久,他才醒过神来。看看周围,白天的秦淮河跟夜晚又有不同,湖面静悄悄的,热闹的是附近夫子庙一带。夫子庙就是孔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金陵的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
  他迈步来到夫子庙,进去看了聚星亭、思乐亭、尊经阁等,很快转身出来。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风味小吃店晚晴楼。这里最迷人的就是秦淮小吃了。
  门口的伙计一见他举子打扮赶紧招呼,领他来到楼上,请他在一个靠窗的雅座坐下来,问道:“先生,您要点什么?”
  “不知道有什么特色的小吃?”叶昊天问道。
  堂官赶紧介绍:“最有名的是‘秦淮八绝’。做工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除此之外还有无锡的小笼包、三鲜馄饨、网烧鲫鱼,镇江的蟹黄包、肴肉,盱眙的龙虾,天目湖的砂锅鱼头、地皮菜、菜干焖肉等。”各种小吃名字从他口中涌出,源源不绝。
  叶昊天但觉有趣:“不知何谓秦淮八绝?”
  堂官接着说:“一绝雨花茶;二绝蟹壳黄烧饼;三绝鸭油酥烧饼;四绝豆腐涝;五绝什锦鸡丝面;六绝牛肉锅;七绝红汤爆鱼面;八绝桂花夹心小元宵。不知先生想要哪几绝?”
  “每样都来点,难得来一次,好好品尝一下。”叶昊天吩咐道。
  “好!您请坐,一会就上来!”堂官跑了下去。
  叶昊天从窗口望出去,对面秦淮河南岸就是著名的乌衣巷,那里原是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住所,如今古巷仍在,人已仙去,令他心生感慨,禁不住低吟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话音刚落,忽然有人接口:“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徒唤奈何!”声音苍老而有力。
  回头一看是个五旬老者,儒生打扮,一缕长髯,面白如玉,神情暗淡,眉头带着威严。
  叶昊天拱手为礼:“学生一时感慨,打扰先生了!”
  那人上下打量他几眼,面色不愉地道:“看你衣着该是应试的举子,今日不去会试,为何在此流连?”
  叶昊天看对方衣着不俗,知道不是等闲人物,于是恭敬回复:“学生是头场结束后方来的。”
  老人看看天色,有点疑惑地道:“从没见过结束这么早的,莫非是中途退场不成?年轻人,中途退场者下科不准再试,你未免太鲁莽了!”
  叶昊天赶紧回答:“我已答完书艺三篇,不多不少,每篇五百五十字。”
  老人暗淡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眼里的忧虑换成了调侃,道:“牛皮不是这么吹的!每篇刚好五百五十字,只怕神仙也难为啊!”
  叶昊天未再争辩,只是道:“待金榜放出后自见分晓。”这时,堂官陆续将菜端上来。回头看看,老人的桌上竟然也是同样的“秦淮八绝”,只是看来他已经用过了,虽然每样只吃了一点点。
  老人显然也注意到了,点点头道:“看来是同道之人。如此说来,只怕你所说不假,金榜出来时,我会留意的。”
  叶昊天欲待请教名讳,老人却已经下楼而去。
  回到客店,张成和罗开山还没回来。又等了一会儿,两人才结伴而归。罗开山神态依旧。张成却面色严峻得很,一边走还一边摇头:“难,难,不太妙!”
  叶昊天上前安慰:“好坏且待三场结束再说!”
  第二天考的是策问。题目只有一个:“治大国若烹小鲜”。叶昊天又是早早结束,等到天黑才见两人回来。这次张成面色更差,不住嘟囔:“什么玩意!‘治大国若烹小鲜’,哪有这样的题目?男子汉大丈夫,不去认真治国,怎能玩弄百姓?治国就是治国,哪能跟炒菜相比?”
  第三天考诗词歌赋。要求每人作一首诗词,不论体裁,但必须有花、草、山、水、春、雨、楼、香八字。不知怎的,叶昊天看见这八个字就有无尽的忧愁,眼前浮现出岳麓读书,苏家大劫,华山寻宝,青城修道的一幕幕景象,接着是西湖兰舟、秦淮夜话,最后定格在那女子可爱可怜又令人心碎的面容,坐在那里迟迟不能下笔。眼见日已西斜,时候不早了,只好提笔写了首《阮郎归》:“杏花疏雨洒香堤,高楼帘幕垂。远山映水夕阳低,春愁压翠眉。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流莺枝上不曾啼,知君肠断时。”
  回到客店,那两人早就到了,这次他出来的竟是最迟!
  罗开山道:“三场已毕,听天由命。今晚去文枢阁开怀畅饮,不醉不休!”
  ※※※
  三天以后是放榜时间。据说准确时间是下午未时,可是上午就有人早早聚集在礼部门前。午时过后,叶昊天也被张成和罗开山拉了去。大家望眼欲穿,焦急地等待着。直到未时,终于有人从大门里走出来。前面两个兵丁开道,后面一个官员手里捧着一卷红纸。人群“呼拉”一声围了上去,开道的兵丁让大家让开,然后帮着将红纸张贴上去。
  数百名举子和围观人群齐齐将目光聚集在榜上。榜上约有一百多人,排名不分先后。榜刚刚贴出,叶昊天眼中神光一闪就看见了自己的名字,所以只是站在人群外面等着。张成和罗开山向前挤了半天,终于发现自己的名字也在里面。
  张成兴奋地手舞足蹈,高声叫道:“中了,中了!大哥,我们三人都中了!”
  罗开山走出人群抹了把汗,感慨地道:“十年寒窗,总算没有白费!”
  叶昊天却没感觉到困难。或许上天给了他灭门的灾难,想给他一些补偿,于是给了他功名和修道的顺利吧。
  这时候周围已有人痛哭起来。更多的人一句话不说,面色灰黯地离去。
  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成了贡士才能参加殿试,殿试录取率很高,所以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踏进朝廷的大门。
  殿试定于七月十二日。那天天公作美,早上下了一场雨,使炎热的天气一下变得凉爽。每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尤其是将要参加殿试的“贡士”们,全都穿上最满意的服装来到皇城文华殿。文华殿在金銮殿的东面,殿内大红的地毯,墙上挂满了字画,门楣屋梁上都雕刻了精美的花纹。
  巳时不到,礼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先来了。过了一会儿,有人高声宣道:“皇上驾到!”霎时间所有人都跪在地上。接着一个苍老的声音道:“众卿平身,请各安己座。”叶昊天抬头看时,眼前是一个近过六旬的老人,皇冠龙服,目光浑浊,显得老态龙钟。见此情景,他不由得心中叹息:“原来皇上这么老了,怪不得昏聩得很,为何还不退位?”
  众人坐下后,只听皇上道:“朕年老力衰,不耐久坐,所以本次殿试的安排也不同寻常,朕选了二十个对联,请诸位卿家对出下联,时间以一炷香为准,对得多且工整者优胜。”说着令内阁大学士发下试卷,同时命太监点上一炷香。
  叶昊天接过试卷,展开一看果然是二十个上联。第一个“天边将满一轮月”,他顺手写上“世上还钟百岁人”;第二个“一明分日月”,他答道:“五岳各丘山”;第三个“行而不舍若骥千里”,他答:“纳无所穷如海百川”……第十八“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这个有点难度,叶昊天略思一刻,答道:“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答到这里,他停了下来,闭上双目,将元神放出,看了看别的考生,发现张成已经答了十四个,罗开山竟然答了十九个,其余人等大多答了十个八个,好的有十四五个,大家全在那里冥思苦想,看来每个人都感到后面的极其困难了。一炷香还剩不到五分之一,他看看最后两个,一个是“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另一个是“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心中已有答案,手上却未再下笔。他心里明白,状元、榜眼名虽好却非他所需,因为中了状元往往进入翰林院,只怕将来要关在书房里修书一辈子,对他的修道和寻仇十分不利。能中三四名是最好的。
  很快一炷香燃完,考试结束,皇上吩咐众人散去。
  回去的路上,罗开山神态自若,看来答得不错。张成却有点懊恼:“唉,还差四个,时间太短,实在来不及了!”叶昊天却道:“十六个够了,应该在进士二甲。”张成对他的话一向深信不疑,所以也就不再说什么。
  第二天吃过早饭,三人正在客店里闲聊,忽然外面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一个声音高叫着:“罗开山罗老爷高中了,一甲第一名状元!”一伙人围了上来,客店的许多人都涌出来看,想知道新科状元生得什么样。还没来得及打赏,又有人高叫着涌进来:“张成张老爷中了,二甲第七名进士!”这下整个客店都轰动了,众人议论纷纷,都说这家客店风水好,一年出了两个进士,老板笑的眼睛成了一条缝。叶昊天帮着打赏了报喜的差人,向他们恭喜祝贺。好久人群慢慢散去。
  张成怕他落寞,赶紧过来安慰:“大哥,再等等,你的也该来了。”叶昊天并不紧张,他心里有数,自己的成绩并不突出,用的又是假名,应该不会受到打压。
  一个时辰以后,锣鼓声再度传来:“李昊李老爷高中了,一甲第三名探花!”人群忽又聚拢来:“探花!快看,今科状元、探花!有眼福啊!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见!”
  客店老板跑了进来,口中叫着:“三位老爷,你们的房钱免了,但求能得到一点墨宝,将来挂在店里,保我生意兴隆!”
  三个人笑了笑,每人给他题了几个字,老板如获至宝,再三感谢而去。
  七月十四日,所有进士到吏部报到。结果罗开山入翰林院,张成授陕西布政使参议,叶昊天授温州府乐清知县,限一月内赴任。
  出了吏部,罗开山闷闷不乐,想想将来整天要给皇上编书、起草诏书就觉得心烦。
  叶昊天也有点纳闷,按说探花一般应该留在京师,那样有利于查清苏家灭门的原由,然而现在却要到千里之外为官,难道是天命如此,时辰不到真的无法报仇?当年外公曾说:“十年以后回来!”难道真的要等十年才会峰回路转?转念一想:“或许是自己功力不够,老天让我再修炼一段时间吧。”这样想的时候,他心里略微平息了一些。
  最开心的是张成,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做官,端的是梦想不到的美差。
  三人当天作别。叶昊天对张成反复叮嘱,又在他身上画了一道茅山三茅真君符,保他一路平安,这才回头安慰罗开山:“老兄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将来不会久困翰林院,一定有大展才华的时机。”
  罗开山想了半天也想开了,再说想不开又能怎样?
  两人离开后,叶昊天取出秦淮夜话时女子送他的锦囊,心中焦虑不安。虽说不用打开他也能看清里面的东西,但他并没有那么做,觉得如果做了就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反正只有一天了,不,只有几个时辰,过了今夜子时就算七月十五,到时就可以打开了。
  时间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过去,他百无聊赖只好继续揣摩茅山符法。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仿佛又等了一万年,终于听见外面打更的声音。三更了!他将锦囊拿在手中,小心地解开两个心形的结,忐忑不安地探手进去,摸出一个两分厚掌心大小白色的玉佩,还有一条金丝连在上面,似乎是挂在脖子上的。玉的背面刻了一行字“玄武湖北,唯此一家”。
  至此,他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因为那显然是佳人所在的地方。既然知道了方位,明日天明登门拜访就是。如此小事,不知她为何弄此玄虚。
  天刚蒙蒙亮,他就起来沐浴更衣,眼看太阳慢慢升起,慢得像乌龟一样。按捺许久,他终于出发了。可是十余里的距离只花了一会儿工夫,看看太阳,天还是太早。初次登门,时间太早只怕惹人讨厌。所以他只好在玄武湖边走来走去。
  玄武湖三面环山,一面紧靠金陵城桓。湖水清澈如镜,碧波荡漾,湖面上分布着五块绿洲,洲上遍植垂柳,微风拂来,宛如烟云缭绕。湖的北面有一个很大的府邸,只怕是王公贵族住的地方。
  又等了一会儿,他迈步向那片府邸走去。府邸大门足有两丈宽,依然紧紧地闭着,似乎里面的人们还没醒来。门前蹲着两个巨大的石狮子。
  叶昊天毅然上前扣响门环。许久大门才开了一条缝,有人从门缝中探出头来,用疑惑的目光盯着他。他从怀中取出那块白玉,伸手递了过去,同时说道:“玉佩主人请我来的。”那人接玉在手,看了一眼便急匆匆跑了进去。
  不一会儿,大门洞开,有人请他进去。叶昊天跟着对方一直往里走,最后来到一间书房前。推门进去,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面容憔悴,双目无神,竟然是前几日在夫子庙见过的儒者!看见叶昊天进来,老人只是摆摆手让其坐下,又挥手让领路的人出去。
  老人暗淡的目光静静地看着叶昊天,半晌之后才开口说了一句话:“你来晚了!”说着泪水从眼角不住滑落。
  叶昊天愣了一下,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老人用颤抖的手抚摸着玉佩,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这是十年前小女生日时我送她的礼物,她珍惜如命,一直带在身边。如今将玉送给你,足见对你非同一般。可是,可是……”说到这里老人哽咽停下,良久才艰难地吐出几个字:“她已然亡故了!”
第七章
日暮黄昏听鬼雨,其乐融融有谁知
  乍听噩耗,叶昊天耳边响起晴天霹雳,心中一震,满腔柔情化作冰霜:“不!不会的!怎么会这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