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779

  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关于古城墙这码事,站在小梁的对立面便是小郭,更确切地说是小郭背后的天魔传人。
  1958年,天魔传人在南宁会议上说,我们不轻视过去,迷信将来,还有什么希望?古董不可不好,也不可太好。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他这话DISS的是谁也不用讲了,而且他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了政治高度(1)。
  其实关键问题就在于此。作为唯一一个从未断绝过的古文明,华夏文明的厚度、深度、广度自不必多说。
  白璧德所言,中国在力求进步之时,乃不宜效西方之盆中小儿随水而倾弃之。
  讲道理,这句话真的没有什么错。但是讲操作,谁知道什么是盆中小儿,什么是盆中脏水呢?
  好比说,日后梁思成觉得北京旧城墙是绝不能倒的盆中小儿,可是有个人觉得这玩意是倒掉也不可惜的盆中脏水。
  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是华夏文明这盆水实在太特么深了,有个人费劲一生心血和力气倒了半天,“小儿”固然是面目全非,“脏水”也没有完全倒干净。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世新儒家的再起和“民国范儿”的走红。
  新儒家比较简单,其实就是文化保守主义。西方保守主义是向基督教寻求力量,东方保守主义自然是从伪宗教+伪哲学的儒家汲取能量。
  “民国范儿”更为复杂一些,一方面有些坏人是在借古讽今,另一方面有些蠢人真的怀念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的时代。
  而我们袁大师这位穿越者和“那个人”一样信奉,唯有大破,方有大立!
  在他看来不懂《论语》有什么关系?学好数理化就能走遍天下全不怕。
  少几座苏州园林会死人吗?少几座现代工厂那才真的会死人。
  至于帝都古城墙被拆了又如何?只要不堵车咳咳咳……
  “哈哈哈……”
  只听我们袁大师大笑着说道:“请恕弟子不孝,我是成不了林放林子丘,只能当冉求冉子有!”
  好吧,他也同样借用了《八佾》当中的梗。
  孔老二“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的对象是鲁国权臣季平子,因为后者不但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而且还僭越礼节上泰山祭祀。
  冉求在当时正是季平子的重要家臣。
  于是孔子问他能不能阻止季平子的胡作非为,冉求说不能。所以孔子就认为冉求比不上“问礼”的林放(2)。
  袁燕倏走到陈三立的身边道:“原师说我的小园子代表了赛里斯旧文明的精髓,那么诸君请看……”
  他也抬起手划了一个更大的圈子,众人随着他的手势再次向外一望……别忘了,他们如今可是在魔都的“精髓”——外滩!
  “我们的精髓可是被西洋的精髓包围着啊!”
  外滩上的那些建筑物是啥样根本不用描述,可不都是“西洋的精髓”吗?
  “……”
  “咳咳咳……”
  就在众人一片沉寂之时,梁启超清咳一声打破了沉默道:“鸿渐这话就有些偏颇了。在梁某看来,西洋文明出了很大的问题。上一次欧战即可证明。而我们东方文明正是重新发扬光大的时候……”
  美游和欧游,是梁启超一生中最重要的两次游历。记载前者而有《新大陆游记》,记载后者而有《欧游心影录》。
  1899年至1904年间的梁启超游历了美国和日本,这让他对西方现代文明仰慕,对东亚传统社会及文化的不满都溢于言表。
  比如说他认为中国人说话太大声了,显得十分粗俗……真的蛮因吹斯听的。
  而在1919年1月,梁启超和研究系一干人等抵达伦敦,开始为期一年的欧游,以巴黎为大本营,足迹遍及大部分欧洲国家。“对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作了全面细致的考察”。
  欧罗阿爸到处可见的战争遗迹,还有欧洲人的战后悲惨生活让“梁多变”的思想再一次发生了转变,对西方文明产生了一种幻灭感……其实不光是他这个中国人,西方人自己都有点“世界末日”之感。
  梁启超返回后发表的《欧游心影录》对这种情形有如下描述:记得一位美国有名的新闻记者赛蒙氏和我闲谈,他问我:“你回到中国干什么事?是否要把西洋文明带些回去?”我说:“这个自然。”他叹一口气说:“唉,可怜,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我问他:“你回到美国去干什么?”他说:“我回去就关起大门等,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救拔我们。”
  很自然的,他抛弃了本来秉持的“科学万能化”,主张要在中国文化上“站稳脚跟”。
  他还在书里大声疾呼道:我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
  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
  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指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我们袁大师心说,除了大洋马和金丝猫,老子可谁都不“超拔”。
  “哎,任公啊任公……”
  袁燕倏叹了一口气,摇着头道:“晚辈也是拜读过您那两本游记的。不过请恕晚辈无礼,您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只是触及了皮毛而没有深入本质啊。”
  “而您对上一次欧战的看法更是……大、错、特、错!”
  “鸿渐,你……”听到他这么直接的批评,袁遯翁有些坐不住了。
  他老人家现在对自己长子那是真的服气。光看看这里坐着的人物吧,有些是他以前想搭也搭不上啊。尤其是梁启超这位大人物。所以他忍不住出言打断。
  “遯翁,不必如此。”梁任公倒是好脾气地道:“令郎不但是留洋博士,还是西人景仰的大文学家。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鸿渐必有教我!”
  “任公客气了。”
  我们袁大师向着他拱了拱手道:“任公你在书里说上一次欧战是西方文明的大溃败,而我却认为它是西方文明的大涅槃!”
  “西方文明……应该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正是靠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而进步的。”
  “以欧罗巴三十年战争为例,战争期间半个德意志被摧毁,日耳曼各个邦国总共死掉了五六百万的人口,估计至少占其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而且几乎全是青壮年。从比例上来说,这比上一次欧战还要惨。”
  “但是诸君要知道,这场大战却让法国得到了阿尔塞斯·洛林,成欧洲霸主;瑞典则一跃成为北欧强国;荷兰更是乘着西班牙衰落成了七海之王。”
  “欧罗巴诸国借着战争经验建立了现代征兵制度,也全都进行了军事改革。更重要的是,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因此三十年战争在史学界公认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那么反观这一次欧战,欧洲人确实死了不少,还有沙皇俄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四顶皇冠落地。欧罗巴诸国在这一次欧战确实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他们也磨砺了自己的军事技术。谁知道欧洲大陆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怪兽……”
  “哦,差点忘了,现在的赤俄已经有点怪兽的雏形了。”
  现在魏玛德国费拉不堪,很少人……除了袁大师之外,很少人会预料出现一个武德充沛的第三帝国。
  “欧罗巴未来怎么样现在还很难说,不过英吉利和美利坚却在这次大战中获益不少,这也是全世界人公认的事情。”
  “照晚辈看来,经此一战,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是在增大!”
  他做完了这次对比,继续说道:“任公,不得不说您和某些西方学者乃是书生之见。历史本来就是用铁和血书写的!”
  在这条时间线上的未来,全世界人民公认袁燕倏这番话真乃是至理名言,再对也不过了……
  “不对不对。鸿渐兄这番话本人难以苟同。”
  这次跳出来的是梁启超的好基友——张东荪。他摆手道:“要照鸿渐这么说,欧洲人在打三十年战争的同时,我们也有甲申天变。何解在此之后我们却衰落到如今这个地步呢?”
  “东荪兄,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
  听到他的反对,我们的袁大师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是精神为之一振地道:“说来说去,这还不是儒家的锅!”
  他语带嘲讽地道:“那个时候欧罗巴有文艺复兴,我们有什么?对了……我们有古文复兴!”
  虽然都叫“复兴”,但是文艺复兴和古文复兴的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新兴资产阶级借着古希罗文化对抗天主教,而后者是我大清顺民和我大萌遗民之间撕逼罢了。所以这两者的历史影响性也不可同日而语。
  “说得好!”
  总算有个袁大师的同盟军跳出来了。此人自然是“沧溟何辽阔,龙性岂可驯”陈仲甫咯。
  “儒者不尚力争,何况于战乎(3)!”
  只听“我的朋友陈独秀”慨然道:“在明末和如今这样的大争之世,儒家又有何用哉?!”
  说着他还很是挑衅地看了那些“老人”们一眼。
  而这个时候“我的朋友胡适之”也在一旁帮腔道:“胡某也认为这个孔家店是非打倒不可了!”
  “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还真的是老胡提出的。
  当时北大有一位四川籍教授名叫吴虞。
  他早年留学日本,后入北京大学任教,并在《新青年》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在“五四”时期影响较大。胡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到孔家店的老英雄”。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句流传到后世的响亮口号。
  “仲甫兄,适之兄。你们太过感情用事了……”
  没想到和他们同一阵线的袁大师反倒是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袁某之所以反儒……”他朝着“我的朋友胡适之”笑了笑道:“按照适之兄的说法‘打倒孔家店’乃是从本人的专业——经济学出发。”
  “哦,愿闻其详。”涵养甚好的梁启超依然笑着问道。
  “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