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4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668

  实际上赵太平,的确有这个人,的确是一家小商行的主人,但是二年前就巧妙的换了人,借着这壳,商行发展起来。
  丁玉醒过神来,说着:“大人,还真有个消息传过来,是从那边信鸽传来,已经来了三天了,只是您不在,现在您回来了,下官正要向您禀报呢!”
  那边指的是金陵。
  虽此处已是极为隐蔽之地,谈话不会被外人听到,可出于习惯,他们还是在谈话时,隐晦着避开。
  “哦?”赵太平听到这里,不禁将杯盏放下,站了起来以表示恭谨:“那边传来的消息?与我细细说来。”
  “诺!”丁玉就将昨日刚刚接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的与赵千户说了。
  原来,知道幽州胡人入侵消息后,楚王立刻有了动作,不仅严防楚地边境,更派出一支舰队,伪装成商船,运送大量武器和粮食到幽州境内,为的就是暗地里支援幽州诸侯,达到抵抗胡人拖延时间的目的。
  不过第一次,就是试水,规模不是很大。
  这种事,自然不会由楚地官员出面,作为在幽州境内有着不错名声的十三司千户赵太平,他的富商身份和商行根基,做这件事再适合不过。
  因此前几日就从金陵送来消息,传令幽州十三司,准备仓库,等候着水师到来。
  赵太平听罢,脸色不变,沉默了一会后,开口说:“此事非同小可,丁玉,你时刻注意着码头的情况,有了什么消息立刻禀报与我!”
  “还有,令人寻个门路,和北武城的卢大人接上头,就说旺兴顺商行愿低价贩卖粮食和武器给卢大人……”
  这时的商行,做着粮食买卖的甚多,就是武器,寻常刀剑弓弩亦非禁品,许多世家更是自己养了私兵,哪怕是寻常大户有着上百的家丁,本就身在乱世,自是不会如太平世道这样束缚。
  “下官明白,下官定会办妥此事。”丁玉一听,立刻回的说着。
  就在他们正说着这事时,突然之间,有心腹在门外敲门,并且说着:“老爷,丁主事,码头来消息了!”
  二人一听,就立刻明白过来,这是水师来消息了!
  “进来回禀!”赵太平提高嗓音说着。
  片刻,就从外面进来一人,拜倒在地,低声说着:“二位大人,我们的船,已到码头外面,大约还有着半日就能正式到达,还请二位大人早做准备!”
  赵太平想了想,说着:“丁主事,你立刻准备马车,腾出仓库,准备人手。凡有的货物,以最快的速度,立刻从码头运到仓库,你明白么?”
  丁玉听了,心里暗自宾服,凛然应着:“是,我明白,快速的进货,看见的人就少,也就摸不清楚底细。”
  “你明白就好,立刻去办!”赵太平笑的说着:“等会我也会一起去!”
  说着,丁玉就行一礼,出去,出了庭院,就加快了脚步,开始发号施令。
  别看在千户前一副乖顺,但在总旗小旗番子面前,自然有凛然官威,并且他是这里上司,指挥起来更是如意。
第二百四十六章
船运(下)
  这时正是酷夏时节,海面微风荡漾。
  虽日头正毒,有着微咸气息弥漫着,空气很是湿润,再有着微凉海风轻轻拂面,也不会让人觉得炎热。
  旺兴顺商行在码头区附近,早建了几处大仓房,都是有着院落和伙计看管,平日里商行的货物一时在城中装不下,就会运送到这里来。
  采买来的货物不便入城,也会在此地暂存一段时日。
  一个大商行,又是用于探查情报的掩护,自不可能做的都是安分买卖,其中不可告人的事情,自是少不得。
  丁玉安排完毕后,进行禀告,赵太平就让两个番子守着,坐着马车,前面是丁玉,后面在张和与刘顺二人伺候下,来到位于港口的仓房前。
  这仓房有着围墙,里面是四个院子。
  首去的是甲字号仓房,只是一个仓房,却收拾的非常干净整洁,地方极宽敞,放上上百吨货物不成问题,这让赵太平连连点头。
  乙、丙、丁三处虽略小些,也算是大仓房了。
  “甲、乙、丙、丁四个仓房都收拾出来,半日后会有货入仓。还有多派些人手在仓房这里看守着,切记不能出了事端。出了事端,你我都逃不得干系,你可明白?”赵太平看过之后,冲着身后的刘顺吩咐。
  话中之意,点明了这批货物是上面安排下来,又指明了看守人。
  刘顺与张和是十三司的总旗,只不过这二人是赵太平一手提拔起来,在赵太平的面前算得上是心腹,与丁玉百户自有些不同。
  刘顺又比张和在赵太平面前多些情面,遇到重大事情,赵太平最先想到的人,自然也是他。
  听到赵千户的吩咐,刘顺丝毫不敢怠慢,忙恭敬应声:“老爷放心,我这就去办,绝不会耽误了事。”
  “现在局势紧迫,虽说这北武城的事,是让丁百户去联络了,但幽州几地不能放松,张和,这件事交与你去办了,你这就派人与这几地的主官接上头,以着旺兴顺商行之名,与他们商谈合作,这时想必他们也不会放弃任何救命稻草,事情大有可成之机。”赵太平将一份名单递给张和,吩咐的说着:“还有,上面指示,这时可以半公开了,幽州的情况,已不需要隐瞒了。”
  话说,原本潜伏着刺探是必须的,但是现在幽州被胡人入侵,生死存亡就在眼前,半公开和各势力接头,这是完全必须。
  张和接过名单,说着:“小人明白。”
  张和与刘顺二人各自去准备差事。
  半日后,果几艘大船行至港口,因商船模样,又是装的满船的货物,不曾引得别人怀疑,随着这支船队运来,是大量武器和粮食,被以着普通货物之名,运到了港口仓房,清点过后,派人看护起来。
  随海军船只一同到来,还有金陵方面派来的特使,此人根本不曾入城,一下船,去见了赵千户,二人密谈了一个时辰,此人便乘着空船匆匆离开。
  船队离开后,赵太平再不耽搁,立刻催促丁玉派人赶赴北武城。
  北武城,此时城内萧条一片。
  百姓除了一些守城的男丁,都向后方撤了。
  不过北武城,自是城池高厚,城长八里,高十米,城垣上筑城楼十数座,又有瓮城拱卫,城墙外还建有壕沟,深五米,宽二十米。
  城墙上还密密麻麻的箭塔。
  不过城上,卢高还是微皱着眉头,望着远处,只见旌旗遍布,密密麻麻的都是军中营帐,七万胡兵扎下的营盘一望无际。
  并且此时在城池下,到处是累累血痕和尸体,离城不远还满是被毁坏的攻城车和长梯,现在城墙上布满伤疤,短短数日,十万百姓死在城下。
  说实际,十万百姓死难,从物质角度上说,并没有太大意义,却消耗了大量弓箭和火油,还有着石块。
  北武城除了城墙,还有连绵的城关,类似长城连接后方,所以后方不必担心。
  “难道就任由胡人继续这么围困下去不成?”卢高暗自叹息着。
  “派人送的命令,可送出去了?”想到这件事,卢高转过身,问着。
  “大帅,已送回去,只是您也知道,我们控制着四郡,现在背后只有三郡,兵力和粮食都已经运过来,再向后方索要,只怕凑不出多少了。”一个中年男人面带忧色的说着,这人就是军师杨成玉。
  杨成玉年四十,举止中有着文人的文雅。
  卢高又何尝不知道后面三郡都搬空了大半,再催促就可能导致民变,可只靠自己力量守城,就是守军人数还可,但粮食和武器呢?
  这些都是消耗物,这种时候,幽州各地自顾不暇,又能有谁来支援自己?
  想到这里,卢高又问:“城中还有多少粮食?够几天之用?”
  “大帅,城中粮食还可支持一月,武器中,特别是弓箭油火,实在不多了。”
  “派人去采购了没有?”
  “大帅,幽州局势又有哪家愿意贩出粮食?不提城中商贾早早就携带家眷逃难去了,就是幽州别的郡县的粮食,愿意出售者已经不多,价格大涨。”
  “别说是普通百姓,就是一般大户人家有些吃不消,都在买粮,这又加快了粮荒,只靠府银去采买粮食,只怕杯水车薪。”
  “御敌之器,虽命城中工匠日夜赶工,数量有限,以胡人攻城的情况,怕是再过几日,亦要消耗一尽了。”
  听到这里,卢高的眉头再次皱起来。
  事实上虽胡人有着七万大军困住北武城,也不过是困住前门。
  在不断的拉锯战中,找个时机将采买来的粮食和武器运进城来,并非难事。
  问题是在这种局势下,北武城附近又哪里还采买的到粮食和武器?
  “大人,有人要求见您……”这时,城下匆匆上来一人,正是卢高的心腹,此人在卢高耳边小声嘀咕了一会,卢高的表情顿时一凝,问着:“此事当真?”
  “小的怎敢哄骗您?来人正在府内候着您呢。”这亲兵说着。
  “既是这样,我就去见见他。”卢高脸色凝重的说着,这时还有着大商人前来?
  吩咐城上的守军小心防御胡人,自己带着杨成玉下了城头。
  在石阶下面,马车早就备好了。
  十几个亲卫翻身上马,在马车旁跟着。
  卢高一上马车,命人加速赶回府邸,府衙离城门不远,只行了一柱香的时间,已行至门口。
  门口的亲兵见是大帅归来,将门打开,马车在门前缓缓的停了下来。
  卢高从马车上走下来,直接问着管家:“旺兴顺商行派来的人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