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668

  “老爷,正在小花厅内休息。”管家说着。
  卢高听了,不加耽搁,入府后,直奔小花厅。
  一进小花厅,只见一人坐于客座,看起来三十岁左右,温润从容,负手而立。
  卢高听闻旺兴顺商行是个大商行,但是一见来人这副作派,顿时一凛,嘴角浮起一丝冷笑,问着:“你是个商人?”
  堂内立刻鸦雀无声,浮现出一阵压得透不过气的沉默。
  丁玉从容一拱手,说着:“楚王十三司九品百户,见过卢大帅。”
  卢高猛的心中一格,心中一阵恼怒,冷笑了一声,说:“楚王一统南方,我是听说了,不过这里可是幽州。”
  丁玉看一眼卢高,却是丝毫不惧:“大帅似有拒客之意?如此下官就行告退。”
  卢高站起身来,缓着一口气,也觉得自己莫名其妙的火有些奇怪,按捺了心情,哈哈一笑,说:“怎么会,你虽官小,但既到这里来,必是代表楚王某些意思了,请坐。”
  丁玉拱手说着:“不敢,下官虽有派遣,却非是王上特使。”
  当下分宾主落座。
  卢高再次开口询问时,说的就客气了:“不知丁大人到此,所为何事?”
  “大帅问起,下官就直说。下官此次前来见您,奉的是王上交代的命令,王上已知胡人入侵之事,大帅高义,坚守北武城,这全城百姓,幽州大局,都要倚仗着大帅。”
  “我们汉人内部争斗,是内部的事,哪由胡人插手?幽州有难,又岂能坐视不理……因此,王上派遣船队,运来了粮食和武器……”
  “什么?”卢高一听,心里就是一震,猛的站起,站起来急步徘徊几下,又猛的说着:“如此说来,这就是楚王大义了,不知楚王可有什么条件?”
  “王上说了,这粮食和武器,以南方市价就卖,至于条件……王上吩咐,说这是汉人应该之事,不过,为了装卸方便,请借临海县城。”丁玉拱手说着。
  听到这里,卢高心念转着,一时间转过许多念头,不过转眼之间,就有了决断,说着:“好,这区区一县,自然不在话下。”
  卢高又问了送来粮食武器的时日,二人议了接送之事,丁玉告辞。
  丁玉出去之后,卢高叹了口气,问着:“你看这是何意?”
  这时杨成玉从屏风后转了出来:“大帅,取这一县绝对不是为了入军,楚王离这里有千里,怎么都不可能舍中原不打,而打幽州,只是为了增强我们抵抗胡人之力,但是就算这样,也是两利的事。”
  卢高听了,沉默的点了点头!
第二百四十七章
流民(上)
  金陵,秘文阁。
  陈清拿着折子,脚步不停往内门而去,这时,就有几个太监和秘文阁的官员出入,抱着折子条陈。
  进了御书房,见王弘毅正在理事,就垂手站着。
  批完了一本折子,王弘毅端坐,问着:“什么事?”
  陈清看了上去,见王弘毅气度沉凝,神凝气定要听自己说话,真有一种君颜,咽了一口唾液,摒气说着:“北武节度使卢高,答应了要求,割临海县为港,以南方市价高三成的价格收购粮食和武器。”
  “户部报上来,凑了五十万石米,不过隔着海,千里汪洋,航运花费很大,多三成只是不亏本。”
  “户部称,南方九省,虽是富裕之地,只是历年动兵,修养时间太短,继续凑粮食只怕本地就有亏损。”
  “粮食不能一次给,武器可以多给些!”王弘毅沉吟,口就说着:“北武城军民十万,每月只要运过去三万石就可以维持战斗力。”
  “五十万石足够了,分批十个月运过去,还有二万石交给别的郡县,回来时带上流民。”王弘毅说着,一笑:“实际上虽说不亏本,还是有大把的赚,北方打上一年,国库都丰实了。”
  这实际上就是战争财,一可以加强抵抗胡人的力量,二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三可以赢利,四可以搜刮流民,五可以争取到时间,这好处真是说不完。
  王弘毅眼中,此时一鼎巨大,内在紫气聚而不散,而在外面,七色华盖,丝丝吉气垂下,笼罩全身。
  就在这说话之间,一股淡青色的云气就不知从何而来,而受此刺激,鼎微微转动,将其吸取转化,可见力量之大。
  这种情况非常稀罕,在以前白、红、黄时,往往得一人,得一郡,就有明显的气运变化,但统一南方后,拥有上百郡,现在增加一郡减少一郡,或者得几个人才,根本没有明显的气运波动。
  现在单是这策,就使自己鼎微微震动,可见影响之大。
  想来也是,北武节度使卢高身怀龙气,本就有根基,自己再支持,就算胡汗势大,一时也难以拿下,只要争取几个月,就可能改变天下大势,这自然获得气运支持了。
  想起前世,王弘毅若有所思。
  只见顶上之气,在这片刻之间,稳定了。
  鼎器盘旋,万民和组织的白红之气不断渗入,而这些白红之气,又丝丝转青转紫,每转一次,就浓缩了,空出一片区域,这时又有白红气涌入填充。
  目前紫气已有六成鼎之数,要是能得了洛阳,占领中原腹地,以黄河为界,必可达到紫气的颠峰。
  当下一笑,幽幽说着:“你继续主持,这件事能办下来,就是有功,孤建官立制,明赏罚,你虽有才,也要积累事功和资历,孤才可提拔——你可以去了。”
  陈清感激涕零,说着:“臣惶恐,敢不效死?”
  行了大礼,才后退几步,出了去。
  幽州。
  距北武城有着二百里,战火未波及至此,恐慌气氛已弥漫开来,虽有很大部分百姓还是不敢离开家乡,但是也有部分百姓纷纷逃难。
  难舍的家财,又能比的上性命?
  胡人凶残在幽州传开,渔山之屠,渔阳驱羊,就让整个幽州为之骇然。
  这时,一群千人的流民来到这座小镇,这里官吏不见了人影。
  流民虽多,因有着几个德高望重的族老管理着,不曾出乱子,话说,古代迁移,都是举族迁移,落单的流民基本上有死无生。
  不过一路仓皇赶路,又惊又怕又累,这些人都是灰头土脸,看起来颇狼狈。
  “到了,终于到了。”看到面前出现了一个小镇,带头的中年人眼睛一亮。
  “族长,就在这里么?”在这个中年人左右,还有三人,俱是身材魁梧器宇轩昂,看起来非是寻常百姓。
  其中一人看看小镇,皱起眉来,略带不安的说:“这里是临着官道,可走错地方,与那些人走岔了,可非是小事。”
  “这里离北武城可不算远,在这里停下真的可以么?”
  胡人攻破了北武城,攻打到这里,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又如何是好?
  “不要担忧,就是此地,断不会有错,前些日子,官爷与我说时,就提到了安和镇,你们看,这镇子不就是安和镇么?”指着镇门前的石碑,中年人说着。
  三人看了,在这座小镇前的石碑上,的确写着“安和镇”。
  即便这样,还是有些不放心,这身后带着,可是上千族亲(小部分乡亲),出了差错,怎么去见列祖列宗?
  “族长,我们都听您,可那些官爷是否可信?”又有人问着。
  “放心就是,官爷器宇轩昂,是吃俸禄的贵人,又何必欺骗?我们现在一无所有,除了人,还有可让人利用?”
  “我们见机快,自渔阳逃了出来,现在已经别无后路,就算真的被人拐去做奴仆,总比现在颠沛流离强。”
  “而且官爷说的明白,南方已经出了天子,楚王就是真命天子,天子慈悲为怀,见得我们悲惨,特地派了船接我们,救济我们去南方,天子岂在这事上哄骗于人?”
  “族长说的不错,天子有千万子民,还稀罕我们?真能赶赴南方,分得田地,不仅性命可保,更能过上好日子,你们说是不是?”
  “是啊,听说南方土地肥沃,百姓安居乐业,天子仁厚,赋税不重,真能去得南朝,那可就真是神佛庇佑了。”
  周围的人听到这话,都附和着,对南朝有着向往,但对于眼前的处境,还是担忧。
  “族长,不是我们不信你,更不是不信天子,可现在幽州兵荒马乱,就是南朝真的派人来招揽我们过去,要是没有接上线,错过了,我们怎么过去?”
  “是,族长,这镇子冷清的很,要是他们不来,我们下一步怎么办?”有不少人纷纷议论的说着。
  族长搓了搓手,心里没谱,但安抚着众人:“诸位莫慌,北武城还未被胡人占据,这里距离北武城可有着二百里,就是北武城真的守不住,一时半刻,这胡人也打不到这里,又岂会有事?你们只管放宽心,先进了这安和镇,三日后,南朝的人不来,我们明日一早再继续赶路不迟,你们觉得怎么样?”
  事关众人性命,就算是族长,也不好自作主张,询问着众人意见。
  “便依族长所言,在这里等上三日吧!”沉默了一会,三人中有一人开口说着,还有二人犹豫片刻,同意了。
  这带头各房的族长,都同意了,别人还能如何?
  陆陆续续,大家都表示同意。
  见未曾有人反对,族长就说:“大家都赞同我说着,就先入镇吧我们一连赶了几日几夜的路,都疲惫了,入镇后好生歇息一番。”
  众人听了,都是赞同。
  安和镇的里面,此时空无一人,让他们少了不少麻烦。
  因逃难的时都带着粮食,片刻时间,弥漫着烟雾和粥的味道,大家都没有进房,在空地上用了,吃过一些东西,疲惫不堪的流民,横七竖八的躺着,有的打起酣来。
  族长和各房嫡房,都派人在镇门轮流巡逻着,一旦有情况,立刻撤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