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9


余读其书,渐有所悟。读《养生主》而悟达观之士,无时而不安,无处而不顺,冥然与造化为一。将何得而何失,孰死而孰生耶?故任其所受,而哀乐无所措其间矣。又读《逍遥游》,而悟养生之要,惟在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茧自缚矣乎?
此《养生记道》之所为作也。亦或采前贤之说以自广,扫除种种烦恼,惟以有益身心为主,即蒙庄之旨也。庶几可以全生,可以尽年。
注释
[1]
拂逆:波折,不顺。
[2]
《南华经》:《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因唐代时庄子被尊为南华真人得名。
[3]
蒙庄:指庄子,庄子是蒙(今河南商丘)人。
调息
余年才四十,渐呈衰象。盖以百忧摧撼,历年郁抑,不无闷损。淡安劝余每日静坐数息,仿子瞻
[4]
《养生颂》之法,余将遵而行之。
调息之法,不拘时候,兀身端坐。子瞻所谓摄身使如木偶也。解衣缓带,务令适然。口中舌搅数次,微微吐出浊气,不令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二七遍,有津咽下,叩齿数通。舌抵上腭,唇齿相着,两目垂帘,令胧胧然
[5]
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子瞻所谓“寂然,兀然,与虚空
[6]
等也”。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子瞻所谓“随”也。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子瞻所谓“定能生慧”
[7]
。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也。直可明心见性,不但养身全生而已。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为真息。
息息归根,自能夺天地之造化,长生不死之妙道也。
注释
[4]
子瞻:苏轼,字子瞻。
[5]
胧胧然:昏暗微明的样子。
[6]
“寂然”、“兀然”与“虚空”:句出苏轼《养生颂》:“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
[7]
定能生慧:佛教术语。禅生定,定生慧。
寄情
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
[8]
,我不怒。澹然
[9]
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秋声赋》
[10]
云:
奈何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
[11]
丹者为槁木
[12]
,黟然
[13]
黑者为星星。
此士大夫通患
[14]
也。又曰: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
人常有多忧多思之患,方壮遽老,方老遽衰。反此亦长生之法。舞衫歌扇,转眼皆非;红粉青楼,当场即幻。秉灵烛以照迷情,持慧剑
[15]
以割爱欲,殆非大勇不能也。
然情必有所寄,不如寄其情于卉木,不如寄其情于书画。与对艳妆美人何异?可省却许多烦恼。
范文正有云:千古圣贤,不能免生死,不能管后事。一身从无中来,却归无中去。谁是亲疏?谁能主宰?既无奈何,即放心逍遥,任委来往。如此断了,即心气渐顺,五脏亦和,药方有效,食方有味也。只如安乐人,如有忧事,便吃食不下,何况久病,更忧身死,更忧身后,乃在大怖中,饮食安可得下?请宽心将息。云云。乃劝其中舍三哥之帖。余近日多忧多虑,正宜读此一段。
放翁胸次广大,盖与渊明、乐天、尧夫
[16]
、子瞻等,同其旷逸。其于养生之道,千言万语,真可谓有道之士。此后当玩索陆诗,正可疗余之病。
注释
[8]
悸怖:恐惧。
[9]
澹然:恬淡安静的样子
[10]
《秋声赋》:宋代诗人欧阳修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的辞赋作品。是年欧阳修五十三岁,以悲秋为题,抒写宦海悲凉,所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11]
渥然:色泽红润的样子。
[12]
槁木:已经死亡干枯的树木,形容毫无生气。
[13]
黟然:黑色的样子。
[14]
通患:通病。
[15]
慧剑:佛教用语,指能斩断一切烦恼的佛陀智慧。
[16]
尧夫:范纯仁,字尧夫,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是范仲淹次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