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9


[102]
虎阜:即苏州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乃苏州西山之余脉。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于山上,故名虎丘。虎丘虽为小山,然美色佳景甚多,古木清泉,亭台殿阁,汇集江南人文菁华,是为“吴中第一名胜”。
[103]
灵岩:灵岩山。位于苏州西南的木渎镇。山上多奇石,以灵芝石最为突出,吴语称“好”为“灵”。山上景色,以春秋之时的吴宫遗迹和建于南朝梁时的灵岩寺为盛。
[104]
平山:在今江苏扬州。扬州西北大明寺内,有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平山堂。坐此堂上,江南群山,苍幽至眼,畅意盈怀。
[105]
盍(hé):何不。存疑之反问。
[106]
苕(tiáo)溪:今浙江省吴兴县,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苕溪流经于此。两岸盛长芦苇,吴语称芦花为“苕”。
[107]
石琢堂:即第三卷《坎坷记愁》中石琢堂殿撰。乾隆年间状元。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字执玉,号琢堂。苏州人。有《独学庐全集》传世。沈复曾为其幕僚。
[108]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一月之始,谓之朔。十五为望。
怀念旧居风景
迁仓米巷,余颜
[109]
其卧楼曰“宾香阁”,盖以芸名而取“如宾”意也。
院窄墙高,一无可取。后有厢楼,通藏书处,开窗对陆氏废园,但有荒凉之象。沧浪风景,时切芸怀。
有老妪居金母桥
[110]
之东,埂巷
[111]
之北。绕屋皆菜圃,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约亩许,花光树影,错杂篱边。其地即元末张士诚
[112]
王府废基也。屋西数武
[113]
,瓦砾堆成土山,登其巅可远眺。地旷人稀,颇饶野趣。
妪偶言及,芸神往不置,谓余曰:“自别沧浪,梦魂常绕,今不得已而思其次,其老妪之居乎?”
余曰:“连朝秋暑灼人,正思得一清凉地以消长昼。卿若愿往,我先观其家,可居,即襆被
[114]
而往,作一月盘桓,何如?”
芸曰:“恐堂上不许。”
余曰:“我自请之。”
越日
[115]
,至其地,屋仅二间,前后隔而为四,纸窗竹榻,颇有幽趣。老妪知余意,欣然出其卧室为赁,四壁糊以白纸,顿觉改观。
于是禀知吾母,挈芸居焉。
注释
[109]
颜:此处指在门上的匾额上题字。
[110]
金母桥:又叫金姆桥,南宋时横跨于锦帆泾上,位置在仓米巷正东,即今苏州公园内。桥名与西王母有关。昔日吴王齐玄崇奉道术,曾与王母相会于此。后以金母名桥。金母,即西王母。1931年,因填塞锦帆泾筑路,今遂不存。
[111]
埂巷:在今苏州皇废基附近。现已不存。
[112]
张士诚:元末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原名张九四,泰州兴化(今江苏盐城)人。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定都苏州。兵势最盛之时,势力南至绍兴,北至济宁,西至汝州,纵横两千余里。后兵败于朱元璋,自杀而亡。
[113]
数武:数步。不远处。武,量词,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114]
襆(fú)被:包裹衣被。襆,同“袱”,包扎。
[115]
越日:第二天。
惬意的田园生活
邻仅老夫妇二人,灌园为业,知余夫妇避暑于此,先来通殷勤
[116]
,并钓池鱼、摘园蔬为馈。偿其价,不受。芸作鞋报之,始谢而受。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
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
[117]
而饭。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
篱边倩邻老购菊,遍植之。九月花开,又与芸居十日。吾母亦欣然来观,持螯对菊,赏玩竟日。
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
[118]
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
[119]
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余深然之。今即得有境地,而知己沦亡,可胜浩叹!
注释
[116]
殷勤:衷情,心意。
[117]
醺(xūn):醉。
[118]
卜筑:起卦择地建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