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9


从河南阌乡县往西,出了函谷关,可以看到“紫气东来”四个字,此处正是老子乘青牛所过之地。道路在两山之间,仅可容纳两匹马并行。自此行走大约十里,即是潼关。左边背靠峭壁,右边濒临黄河,关隘在山河之间扼喉而建,重楼垒垛,极其雄伟高峻。然而今日函谷关,车马不多,人烟稀少。韩愈有诗说:“日照潼关四扇开”,大概也是形容它的冷落景象吧。
城中的观察使一职以下,仅有一个别驾。道署衙门紧靠北城,后面有一处园圃,横长大约三亩。东西凿了两个水池,水从西南墙外导引进来,东流至两池之间。然后分为三个水道:一条向南至大厨房,供日常之用;一条向东流入东池;一条向北,又折向西边,由石螭的口中喷入西池,再环绕至西北,经过一个泄流的水闸,从城墙脚转向北边,穿过水洞而出,直入黄河之中。流水日夜不歇,令人顿觉耳际清爽。
园圃内竹树茂盛荫浓,抬头看不到天。西边水池中有个亭子,藕花环绕左右。它的东边有三面朝南的书房,庭前有葡萄架,下面安置有方形石头桌凳,可以下棋饮酒;其余的地方均为菊花园地。它的西边有三间朝东的轩屋,坐在其中可以倾听流水之声;轩屋的南面有个小门,可以通到内室;轩屋北窗之下,另外凿了一个小水池,水池之北有个小庙,祭祀着花神。
园圃的正中间,建有一座三层楼,紧靠北城,高度与城墙一样。在此楼上俯视城外,即是黄河。黄河之北,群山如屏风,已属于山西地界。这山河之际,真是蔚为壮观的大气象啊!
我居住在园圃南面。房屋如小船样式,庭中有一座土山,上面有个小亭子,登临其中可一览园中大概。庭院内绿荫四合,夏天没有暑气侵扰。琢堂为我题书斋名为“不系之舟”。这是我游幕生涯以来最好的居室。土山之间,种植了数十种菊花,可惜没有等到它们含苞开放,琢堂又调任为山左廉访使了。他把眷属搬到潼川书院,我便也跟随着居住在书院之内了。
琢堂先去山东赴任,我与子琴、芝堂等人没有事情可做,就外出游玩。
有一天,我们骑马到了华阴庙。经过华封里,就是尧帝接受三祝之处。庙内秦槐汉柏甚多,大都三四抱;有槐树怀抱柏树生长的,有柏树怀抱槐树生长的。殿廷之内很多古碑,内有陈抟老祖书写的“福”“寿”二字。
华山脚下有一座玉泉院,即是陈抟老祖成仙之处。里面有个石洞,一间房子大小,石床上塑有陈抟老祖的卧像。玉泉院内水净沙明,草多为绛红之色,泉流湍急,周围修竹环绕。石洞外面有一个方亭,匾额题字为“无忧亭”。旁边有三株古树,纹路如同裂炭,树叶像是槐树但颜色更深,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当地人称为“无忧树”。华山之高,不知道有几千仞,可惜没有带上粮食攀登而上啊。
归来途中,见道旁树林中柿子正黄,我骑在马上摘了一枚就吃。当地人喊叫阻止,我没有听他们的话,咀嚼之下,苦涩至极,急忙吐掉,下马寻找泉水漱了口,才能够说话。当地人见状,大笑不已。原来柿子摘下后需要在水中煮沸一次,才能去掉苦涩,而我并不知道这些。
十月初,琢堂自山东专门派人来接眷属。于是大家出了潼关,经河南境内进入鲁地。山东济南府城内,西边有大明湖,湖中有历下亭、水香亭等诸多名胜。夏季之时,柳荫浓处,莲花香气飘浮,载酒行船,极有幽雅闲趣。我冬季去看时,只见柳衰烟寒,湖水茫茫而已。
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泉水共三眼,从地底怒涌突起,水势如沸腾之水。凡是泉水,都是从上到下,独有此泉从下而上,也是一大奇观吧。水池上有一幢楼,里面供奉着吕洞宾祖师像,游人多喜欢到此处品茶。
第二年二月,我到了山东莱阳做幕僚。至丁卯年秋天,琢堂被贬官为翰林,我也跟着他进入京都。众人所说的登州海市,竟然无缘一见。
卷一 闺房记乐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
[1]
,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
[2]
,居苏州沧浪亭
[3]
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
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4]
。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雎》
[5]
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
[6]
,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
[7]
矣。
注释
[1]
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1736年12月26日。
[2]
衣冠之家:官绅、士大夫之家。古代士以上的人戴冠,百姓以下只能穿麻布。后以衣冠指代士大夫。
[3]
沧浪亭: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初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池馆,当时即享盛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时,以四万钱买下此园,筑亭于水边。亭名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渔父》一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欧阳修有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即是题咏此事。
[4]
事如春梦了无痕:句出北宋诗人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一诗:“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下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当时乃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的第二年。
[5]
《关雎》:《诗经》开篇第一首诗。《国风·周南》:“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尽爱慕与相思之情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另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辞。三百篇,《诗经》的代称。
[6]
稍识之无:识字不多。典出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7]
鉴:镜子。
初见倾心
余幼聘金沙
[8]
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
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
[9]
,即能成诵。四龄失怙
[10]
。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脩脯
[11]
无缺。
一日,于书簏
[12]
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余年十三,随母归宁
[13]
,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
[14]
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
[15]
也。
注释
[8]
金沙:今江苏南通金沙镇。位于长江、黄海交汇处。俗称“古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改为现名。唐代刘知己《史通·直书》:“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9]
《琵琶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写一位年长色衰被抛弃的长安倡女精妙的琵琶技艺与不幸遭遇。
[10]
失怙:父亲去世。怙,依靠。《诗经·小雅·蓼峩》:“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11]
脩脯:学费。脩,腊肉。脯,干肉。古时学生以此送给老师作为酬金。
[12]
书簏(lù):装书的竹箱。簏,深长的竹箧。
[13]
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宁,《尔雅·释宫》:“门屏之间谓之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