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2399

  韩艺道:“你让茶五找一些人,把那臭坑给我填平了。”
  刘娥一愣,道:“这两者有何关系?”
  韩艺道:“就算没关系,我们也得将它给填平了呀,不然的话,难道不成我们买块地放在那里熏人?”
  刘娥点点头。
  韩艺突然又想起什么似得,道:“对了,关于跟花月楼合作一事,你考虑的怎么样呢?”
  刘娥迟疑片刻,道:“这是你和她事,我不管了,反正休想我给那贼妇好脸色看。”
  韩艺一笑,道:“我知道了。”
  正当这时,外面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小艺哥,郑公子、卢公子、王公子来了。”
  韩艺微微皱眉,道:“我知道了。”又向刘娥道:“刘姐,跟你说一句肺腑之言,若非必要,千万别跟聪明人做朋友。”
  刘娥一愣,什么意思。
  韩艺也不再说,起身走了出去。
  来到院外,只见卢、郑、王三人站在院中,纷纷含笑望着他。
  用不着这么暧昧的眼神吧。韩艺视若不见,拱手道:“我说这阳光怎么都落在门楣上了,原来是三位公子大驾光临。”
  郑善行苦笑道:“韩小哥果真是正人君子也,连这谄媚之言,都得去学别人的。”
  “哪里,哪里。郑公子过奖了。”
  韩艺讪讪一笑,伸手道:“里面请,里面请。”
  韩艺将三人请入堂内。
  郑善行刚一坐下,便哈哈笑道:“韩小哥,我算是服你了,竟敢让长孙叔叔三番五次来此寻你,你可知道长孙叔叔生平从未来过这平康里。”
  “郑公子,瞧你这话说的。”韩艺哪里肯承认,道:“这完全就是一个巧合,我这两日正好放假,出去游览一下我长安郊外的风光,偏偏驸马爷这时候找上门了,说真的,我刚才都内疚的想哭。”
  卢师卦道:“行了,行了,你这话骗得了谁。”
  王玄道冷不丁道:“卢兄此言诧异,明知被骗,却还甘愿被骗,并且还抓不到把柄,韩小哥这骗人的工夫,怕也是无人出其右。”
  日。被这厮给看穿了!韩艺被他们三个说的汗淋漓的,轻咳一声,道:“正好,我也打算去找三位,说说这事了。”
  三人听得,彼此余光一瞥对方。
  韩艺一见,好呀,敢情你们是在逼我主动开口呀。叹了口气道:“双拳不敌四手啊!”
  卢师卦笑道:“这可也怪不得我们,我们这不是怕你东绕西绕,把我们也给绕进去么,故此才出得下策。”
  王玄道笑道:“此言差矣,应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
  是骗子,是好汉,敢情全都是你说了算,什么狗屁君子。韩艺暗骂一句,但还是将与长孙冲的交谈经过告知了他们,毕竟他们是一边的,而且这事也没有什么可瞒,这王玄道说的也对,一个好汉三个帮,韩艺不是一个独裁者,他也希望能够跟他们商量商量。
  三人听罢,均感惊讶。
  他们也没有想到,放宽宵禁制的内容竟然这么丰富,甚至还涉及到朝廷的改制问题,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事能成吗?”
  卢师卦对此感到有些怀疑。
  韩艺微微一笑,没有做声。
  郑善行、王玄道二人见韩艺笑得恁地自信,也就是说他是有把握的,绝非是听天由命,但问题是,这事长孙冲都做不了主,必须得获得皇帝、宰相们的同意。
  三人倒也没有急着问,而是低眉沉吟起来。
  忽然,三人几乎同时一怔,不禁相互看了眼,卢师卦情不自禁道:“高!高!韩小哥,你这一招还是太高明了。”
  韩艺谦虚地笑道:“卢公子这话可别说早了,万一没成,那我的脸可就丢大发了。”
  ……
  ……
  太尉府。
  长孙无忌坐在卧榻上,低眉深思着。
  而坐在他对面的长孙冲与站在一旁的长孙延都不敢做声,静静的等待。
  过了许久,长孙无忌突然抬起眼皮来,笑道:“冲儿,此事陛下已经交给你了,也没有叫爹爹在旁看着,此事你来找爹爹,爹爹也管不了,这事你要找,也得去找陛下。”
  “这孩儿知道。”长孙冲点点头,又道:“可是此事事关重大,爹爹你身为太尉,与爹爹也有莫大的关系,故此孩儿才来找爹爹你商量。”
  长孙无忌笑道:“你说的很对,但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用你来担心,你管着宵禁制的事就行了,你干脆现在就去找陛下,将此事告知陛下。”
第413章
依法护民
  二更时分,两仪殿内兀自是灯火通明。
  李治斜靠在矮榻上,这两仪殿不比太极殿,在这里可以随便一点,而下面还坐着几人,左首坐着的是长孙无忌,右首坐着的是于志宁,另外还有褚遂良、程咬金、来济、韩瑗、长孙冲五人。
  如果在这里扔个炸弹什么的,那唐王朝非得垮一半。
  不过气氛显得有些安静,没有人说话,似乎在等着什么。
  过得一会儿,只见那张少监走了进来,微微弯着身子,“陛下,韩御史来了。”
  李治坐直身体,道:“让他进来。”
  “是。”
  过得片刻,就见韩艺走了进来,行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免礼。”
  李治用手臂撑在面前的矮桌上,道:“韩艺,朕前面听秘书监说,你建议他成立一个新的官衙,用来维护长安城内外的治安,不知可有此事啊?”
  韩艺道:“微臣的确与驸马说过此事。”
  李治道:“朕想亲耳听听你的想法。”
  “遵命。”
  韩艺一拱手,道:“自贞观后期到如今,我大唐国力迅猛上升,除了陛下的文治武功,以及诸位大臣的努力外,还应该归咎于国内的安定,若是国内长年动荡,纵使陛下再有不世之材,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不在于它版图有多大,人口有多多,军队有多强,而是在于国内是否安定。汉武帝何等厉害,扫平匈奴,但也因此导致国内民怨四起,以至于大汉王朝从此一蹶不振,故此,无论何时,当以治国为重,只有国内安定了,才有资格再谈其它。”
  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等人,包括李治纷纷点头,唯有一人嚷道:“你这小娃懂什么,在这胡说八道,什么治国为先,当然是得强兵为先,你可不要忘记,这江山就是高祖、太宗马背上打下来的。”
  说话的正是程咬金。
  韩艺这一句话那真是惹到他了,治国靠文臣,治国为重,那岂不是说他们武将为轻。
  长孙无忌老目一瞪,道:“你这老匹夫又懂什么,你打仗的军粮是天下掉下来的吗,没有军粮,就是给你一千万人,你也打不赢,不治国,哪来的粮食,你说是治国为先,还是强兵为先?”
  程咬金对喷道:“你少在这里跟我讲这些大道理,你们这些文人,不就是耍耍嘴皮子,要我跟你争,那行,争完咱们再出去打一场。”
  这朝中唯一敢跟长孙无忌这么说话,也就是程咬金了,因为他们都是最早跟随李世民的,争了几十年了,少了对方估计还会感到寂寞。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关系不好,恰恰反映他们关系非常要好,如果不是老熟人,程咬金就不见得敢跟长孙无忌这么说话。
  长孙无忌指着程咬金道:“你这老匹夫,当年老夫追随太宗圣上平定西北时,你还只是一个草寇,你以为就你打过仗,老夫打的仗不比你少。”
  程咬金手舞足蹈道:“你说是我是草寇,你不也就是个押粮官么。”
  “你竟敢说我是押粮官。”长孙无忌说着怒气上头,霍然起身,撸起袖子,就道:“你要打是吧,老夫今日还就奉陪到底了。”
  “那敢情好,敢跟老夫过招的都死了,也剩你老长孙了,我也不欺负你,允许你可以找几个帮手来。”
  程咬金摇着脑袋就站了起来,嚣张的一塌糊涂,可谓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啊。
  二人看着就要干上了。
  褚遂良、韩瑗、来济、长孙冲赶紧拉住长孙无忌,那边于志宁年纪大,肯定拉不住程咬金,就是一手挡在前面,劝说几句。
  韩艺都已经看傻了,他真不有心挑拨离间呀,就算有心,他也才说第一句话,望着气得张牙舞爪的长孙无忌,以及冷嘲热讽的程咬金,这真的就是宰相与国公么?怎么看着比我更像市井小民啊!
  殊不知这就是唐朝的文化,因为唐朝是非常尚武的,武官地位非常高,但是现在文官的地位在与日俱增,毕竟现在没啥仗打,国内也是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肯定就以文官为主,文武之争,是屡见不鲜。长孙无忌本也是军阀世家出身,只是李世民发现他打仗不行,行政、后勤厉害,故此就将他转为文官,但是家族底蕴犹在呀,不怵这些武官。
  “够了。”
  李治终于出声了。
  他一开口,长孙无忌、程咬金立刻静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