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338

  元祐八年,太皇太后高氏去世,神宗皇帝赵煦亲政,亲政后的赵煦立即启用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
  然而仅仅七年的时间不到,也就是在元符二年九月,赵煦宠爱的贤妃刘氏所生的儿子就夭折了,四天之后,刘氏的小女儿扬国公主也暴病死去,而赵煦也在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因病重而殿崩逝于福宁殿,年仅二十五岁。
  堂堂皇帝,唯一的儿子能莫名夭折,而女儿也能在四天之后暴毙,这要说是巧合,谁信?
  所以孟太后也觉得赵桓杀得好,在仔细把宫中内外清查了一遍又一遍之后,孟太后甚至都没劝说赵桓收敛一些,只是派人传信给赵桓,让赵桓注意自己的安全,以免再重蹈神宗覆辙。
  赵桓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毕竟大宋的这些官老爷们都被惯坏了,赵桓甚至怀疑大明的那些辣鸡文官就是跟着大宋的这些官老爷们学的!
  毕竟,能操刀子砍人的正德皇帝能落水之后感染风寒而死,擅长木匠活的天启皇帝也能落水之后体弱而亡,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说正德贪花好色倒是没什么,说天启不务正业也没什么,毕竟老朱家的皇帝都那个鸟样,经常是一边干着主业还一边经营自己喜欢的副业。
  可要说正德和天启的身子骨虚弱,那就纯属扯蛋了。
  别管是操刀子砍人这种玩命的事儿,还是需要力气的木匠活,都不是肾虚体弱者能玩得动的好吗?究其根本,只能说是被惯坏了的这些文官们胆子太大,为了利益就没有什么他们不敢干的事情!
  就像“义风千古五人墓”一般,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这五个人,到底是凭什么纠结乡民七万余人的?这些人又是靠着什么追打天使、缇骑、内侍,致使一人当场毙命,十数人重伤不治身亡,还将当时的应天府巡抚给赶到粪坑里?
  或者说得再直白一些,这些人到底是反抗封建独裁压迫的急先锋?还是某些希望地方脱离朝廷掌控的有心人的代言人?
  如果说“义风千古五人墓,黄衣使者不出京”是地方所为,那崇祯年间的红夷大炮案,可就是实打实的煽了所有人的脸——
  崇祯年间,户部批了十万两白银买十个红夷大炮,但是某些人就是有能耐用这笔钱买了将近五十门大炮然后卖给建奴,在收到建奴的回款之后再去买十门大炮给崇祯,最后钱也赚了,皇帝交待的事情也给办了,是不是很完美?
  用皇帝的钱买来的大炮卖给建奴再用回款平账,是不是符合资本的操作规则和手法?
  但是啊,十万两银子是户部出的,不是民间所为,那么这个钱是由谁经手的?又是谁从中牵线搭桥?甚至还能在事后把追查这件事情的御史刺死在家中!
  所以赵桓一直就很注意自己的安全,当初掀了桌子之后就一直待在军营,甚至不惜为此而加大皇城司的权柄,还折腾出内行厂,为的就是先保住自己的小命。
  然而除了这些暗戳戳准备干掉赵桓,同时还跑去向孟太后哭诉的混账们之外,还有另外一伙混账们的选择,就更让赵桓在心中暗喜的同时隐隐感觉有些头疼——
  那些混账们倒是没有暗戳戳的准备干掉赵桓,也没有跑去找孟太后哭诉,甚至这些混账们都没举旗造反。
  但是这些混账们一直在暗中煽动百姓造反,同时还特么的跑去给西夏人带路了!更有甚者,还有人暗中往西夏运送粮草,甚至还派遣家中子侄进入西夏军中,为的就是让赵桓亲征西夏失败!
第106章
李乾顺:天命在我?
  这些人肯定是要凌迟的,九族全部扔给秦会玩也是肯定的,抄家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或许,还应该把他们的祖坟都给刨掉,顺便再玩一出挫骨扬灰。
  赵桓觉得让是让他们这些滚着叽歪患者死出个好死来,自己都特么对不起自己这两次穿越!
  但是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让这种滚着叽歪都一起跳出来?
  毕竟,大宋不是后世,大宋的这些混账们也远比后世那些滚着叽歪患者们更精明,而且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就算想用战忽局来钓鱼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而且一想到自己还没有战忽局可以用,赵桓就止不住的有些心塞。
  但是就像阿张说的那样儿,有人欢喜有人愁。
  赵桓现在很愁,所以西夏国主李乾顺就很高兴——
  元祐元年即位时只有三岁,直到大宋元符二年、西夏永安二年时才亲政的李乾顺,从来就不是个好东西,也绝不是什么好惹的善茬——
  爱好汉文化,在国内传授汉学以培养官员,同时还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制定按照资格任官的法令,对文学优长者特加奖擢。撰《灵芝歌》,歌词刻石置于学校。
  就这么看,这货应该是跟“愿后世生中国”的耶律洪基一样的宋粉吧?
  然而并不是。
  自从李乾顺亲政之后,这货就一直在努力的联辽抗宋,联金灭辽、宋,总之就是大腿找粗的抱,顺便不忘踩大宋一脚。
  而且就在之前完颜宗望兵围汴京的时候,李乾顺这货就开始蠢蠢欲动,而完颜宗瀚也不是什么好鸟,临死都没忘再阴李乾顺一把——
  就在困守大同的时候,完颜宗瀚特意派人出使西夏,约李乾顺一起出兵灭宋,并且许诺将秦凤路、成都府路都等都让给西夏,大金国只要剩下的地方。
  按照常理来说,像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算李乾顺想要抱着金国的大粗腿踩大宋一脚,那也应该先派人打探清楚之后再做决定吧?
  但是李乾顺并没有,反而直接选择了相信,不仅信了,还特别卖力的出兵策应,不仅派兵攻陷了震威城,顺便还上演了一出三光屠城的戏码。
  在李乾顺看来,这个世界上谁都有可能会凉,就算自己也不例外,但是强大到能灭亡大辽的金国爸爸又怎么可能会凉?尤其是金国爸爸准备灭掉的是大送——
  有赵吉翔那个沙雕皇帝在,估计金国爸爸很容易就能让大送跪下来唱征服。
  然而因为消息滞后等等原因,直到完颜宗瀚都凉透了之后,李乾顺才知道金国爸爸的勃极烈完颜宗瀚已经凉透了。
  与此同时,赵桓不断的拿金兵筑京观的消息也传到了西夏。
  李乾顺彻底傻眼了。
  原本的局面是金国大宋西夏,然而现在的局面却是大宋能把金兵拿去筑京观,面对这样儿的大宋军队,显然不是西夏军队能够对付的。
  然后李乾顺就决定要更加的抱紧金国爸爸的大腿,在联金抗宋的同时要努力的给大宋的新任官家添堵。
  但是很可惜的是,赵桓上辈子砸惯了别人的场子,还从来没被人砸过,这次因为金兵以及那群猪队友的事情就已经够恼火了,现在西夏又莫名其妙的跳出来屠了震威城……
  再加上赵桓向来就是关铁惯了的,甚至头铁到从来不关心对面有多少敌人,只关心敌人准备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儿的方式去死,所以只是回去稍微一做准备,赵桓便带着十几万大军来砸西夏的场子了。
  而且赵桓一上来就是赤裸裸的阳谋,表面上的两路大军和暗中准备的另外两路大军其实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赵桓也没想着瞒过谁,李乾顺也不会傻到相信赵桓真的会只有两路大军。
  面对着这种局面,若是按照常理来说,现在该李乾顺头疼的欲仙欲死吧?
  然而并不是。
  现在李乾顺就十分高兴,就在赵桓感觉有些心塞的时候,李乾顺却已经激动的想要放声高歌了——
  有人愿意带着全部家当跑到西夏,不仅自带干粮从军,还争先恐后的表示愿意给自己带路,李乾顺觉得就连老天爷都在帮助自己,甚至产生了“天命在我”的感觉。
  打金国打不过,打宋国……除了盼着宋国当今官家忽然变成一个类似赵吉翔的沙雕之外,实际上也特么打不过,毕竟西夏的牛逼其实全靠大送的那些废物文臣们来衬托,西夏实际的历史就是一部被大宋按在地上摩擦的血泪史。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些宋国人主动前来投军,而且是一窝蜂的带着家当和家奴跑过来投军,李乾顺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毕竟,没见过谁会派一群人自带大笔家财还拖家带口的跑来当死间的。
  为此,李乾顺不昔拿出了大量的官职和封赏来笼络人心,直把那些从大宋跑过来的“乡贤士绅们”感动的涕泪横流,就差跪在地上高呼“皇帝圣明”了。
  “宋军还有多久能到边关?依诸卿之见,朕又该如何应对?”
  西夏的朝堂之上,李乾顺笑呵呵的打量着新近归顺,而且一归顺就能位列朝班的诸多“大宋的乡贤士绅们”,心中甚至隐隐有一种“天命在我”的感觉。
  然后这些原本的“乡贤士绅们”,如今对西夏“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们”在第一次大朝会上就让李乾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计谋”。
  “广施教化,自当四夷来归!”
  “设伏兵于边关,三通鼓后蜂拥杀出,宋兵必不战自溃!”
  “不若与大宋先行议和,便宋兵退时再衔尾追杀!”
  “擒贼先擒王!陛下可遣一上将,直取大宋中军,若能俘虏大宋官家,大宋必不败而败!”
  然后李乾顺就一脸懵逼的瞧着这些“肱股之臣”。
  广施教化?四夷?那老子这个西夏人算什么?
  设伏兵于边关?还三通鼓后蜂拥杀出,你们这特么是让老子去送人头吗?
  议和?能不能提出哪怕是一点儿有建设性的意见?
  擒贼先擒王?这倒是有建设性了,可是老子上哪儿去找一个万军之中取敌首级的猛将?可还行还不如议和呢!
第107章
发财的机会
  李乾顺终于清醒的认识到,这些所谓的“乡贤士绅”,基本上就是一群走到哪儿就把后腿拖到哪儿的猪,真要是按他们所说的这些屁话来应对大宋的进攻,估计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然而李乾顺又不得不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
  在心中无数头神兽狂奔而过外加无数麻卖批的情况下还得保持住脸上的微笑,任由这些沙雕们在朝堂上大放厥词,哪怕这些蠢货提出来的意见基本上等同于放屁。
  是的,这就是礼贤下士,像大宋的官家赵桓那样动不动就在朝堂上发表自己意见的行为是不对的,骂人更是粗鲁至及的表现,为整个士林扎不耻。
  至于掀桌子……尽管李承顺也觉得掀桌子很爽,但是李承顺又没有那个胆子去掀,甚至李承顺不敢直接让人把这些沙雕们全给宰了。
  毕竟,现在西夏是肯定打不过大宋的,万一真到了山穷水尽的那一天,这些沙雕们或许还能有点儿用处……
  直到散朝之后,装微笑装到脸上肌肉抽搐的李乾顺才把真正的心腹都召集起来,避开了这些蠢货们之后单独商议该如何应对大宋的进攻。
  “赵宋的狗皇帝可以兵分两路,三路,四路,可是我西夏……”
  李乾顺手下的天字号狗腿,也是位列皇城司必杀名单前列的任得敬皱着眉头道:“若是跟那狗皇帝一般分兵,怕不是正合了那狗皇帝的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