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338

  无论如何,不能让官家找到粮草上的毛病,要不然,就算他败在西夏奴的手里,也可以用粮草不济的借口,懂了么?”
  陈老爷这才一脸恍然,答道:“明白了!我办事儿,您放心!”
  ……
  “山外青山园外园,金鸡歌舞几时休。网络喷的人憔悴,直把苏州当许州。”
  拿着皇城司送来的情报,赵桓的心头莫名就浮现了这么一首诗。
  “让吏部准备个新的延安府尹吧。”
  赵桓无奈的叹了一声道:“加快行军速度。老百姓觉得朕是明君,他不觉得,朕倒是想要问问他,他算老几?”
  “可是民间?”
  何蓟有些迟疑的道:“民间现在的风气也有些不对……许多百姓误以为官家是真个要收回田地再重立田制,若非有之前的永不加赋诏书,只怕现在民间也要沸反盈天了?”
  “民间且由得民间去。”
  赵桓丝毫不担心民间,只要一天不实锤自己要收回田地,民间就不会真正的大乱。
  现在某些按捺不住的有心人已经开始跳了,等着这些人再跳的多一些,就该送他们集体上路了。
第104章
杀人就得诛心
  “朕遣人看过了,许卿准备的粮草都不错。”
  然而就在许振华面露喜色的时候,赵桓却没有配合许振华的演出,而是直接掀了桌子:“只是,朕有一事不明,还望许爱卿有所教朕?”
  许振华躬身拜道:“官家生而聪慧,烛照万里,微臣……”
  “许卿太过谦虚了。”
  赵桓笑眯眯的道:“朕不知道怎么才能做一个好皇帝,更不知道怎么样儿才能做一个所有人心目中的明君圣主,不知许卿可有什么好的法子?”
  他可能知道了!
  许振华心中有如掀起滔天大浪一般惊骇不定,只是却又不敢肯定赵桓就一定知道自己说过些什么,当下便试探着答道:“官家数次带兵亲征,救万民于水火,又下永不加赋诏书以安万民,天下间谁不说官家爱民如子?又有谁敢说官家不是明君圣主?”
  “却也未必啊。”
  赵桓叹了一声道:“数次带兵亲征,以至耗尽国库万千钱财,倘若把这些钱给了金人,我大宋岂不国泰民安?
  永不加赋,不过是收买民心之举,升斗小民为朕所欺,又有重造鱼鳞黄册,强收天下土地,以至乡贤士绅痛哭流涕,若是朕收回成命再垂拱而治,岂不皆大欢喜?
  更何况,你许卿不是说要借西夏奴的兵锋来挫一挫朕的锐气,好让朕知道皇帝该怎么当么?
  现在,朕来了,就坐在你许振华的面前,请你来告诉朕,朕这个皇帝该怎么当,才能算得上是明君圣主?朕又该怎么做,才能让你许振华满意?”
  许振华顿时大惊声色,扑通一声便瘫倒在地上。
  赵桓却没有理会许振华,反而向着何蓟使了个眼色,何蓟会意,当即便拍了拍手,喝道:“许顺何在!”
  许顺?
  许振华一脸懵逼的瞧着跟了自己许多年的心腹的管家许顺从门外小跑着进了大堂,来到自己身旁后向着赵桓躬身拜道:“卑下皇城司巳课许顺,拜见官家。”
  拜见过赵桓,许顺又对何蓟躬身拜道:“许顺见过指挥使。”
  紧接着,许顺又对许振华躬身一拜:“小的许顺,见过老爷。”
  “许顺!”
  许振华终于彻底死心了。
  如果是别的人证,许振华大概还会垂死挣扎一番,哪怕就是把陈老爷抓来当人证,许振华也完全不在乎。
  然而许顺却不一样,因为自己有许多见不得光的事情都没避讳过他,甚至还有很多事情都是交给他亲自去办的,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自己家里的那个黄脸婆,对自己的了解也未必能及得上许顺!
  “为什么?为什么?”
  许振华整个人已经彻底绝望,满脑子里翻来覆去的就只剩下这三个字——为什么?
  许振华想不通,几乎是从小就跟着自己的许顺,为什么会背叛自己?他又是什么时候成为皇城司的鹰犬的?
  “因为,我原本也是家境富裕,是被金人打了草谷之后才不得已南逃之后卖身为奴的。”
  许顺不屑的瞧的许振华一眼,呸了一声道:“你自小锦衣玉食,我何曾不是?只是你命好,你生在了大宋,而我生了辽国,生在了辽金交界之处。
  你没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惨剧,我经历过,你没经历过盼人来救却不可得的绝望,我也经历过。所以,你想造反我不管,甚至我还能陪着你一起去死,可是你想卖了大宋,让官家的大军败于西夏奴之手,让边关百姓死不如死,你这就是毁了我的第二个家!我告诉你,不行!”
  说到不行两个字的时候,许顺几乎是吼出来的——
  本来是做梦都想成为宋人而不可得,后来被金兵打了草谷,尚且年幼的许顺侥幸在家人的护持下躲过一劫,如今许振华为了一己之私就不惜卖掉大宋,让边关沦于西夏人之手,这对于许顺来说,几乎就是要了许顺的命!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许振华一早就谋划着想要勾结西夏卖掉大宋的时候,许顺也早早的想办法暗中勾搭上了皇城司,然后卖掉了许振华。
  “所以,朕到底该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明君圣主?又该怎么样才能让你许卿满意?”
  瞧着彻底瘫软在地,一脸死灰的许振华,赵桓呵呵笑着问道:“还有,朕还有一个问题很头疼,不知许卿可有所教朕?”
  待到许振华抬起头来之后,赵桓又接着问道:“在朕看来,那个徐老爷固然该死,可是你许振华却比他更该死万倍!
  你说,朕该怎么处置你才好?凌迟?族诛?在你家乡竖一块佞臣碑?还是干脆牵连九族,让你九族都不得科举从军?”
  东北有句老话说的好,叫做: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赳赳。
  大宋的官老爷们就是典型的欠修理,尤其是像是许振华许府尹这样儿的,就更是其中翘楚——这些狗东西们的臭毛病太多,造成的祸患直接遗毒千年,治都治不好!
  “拖出去,凌迟,抄家,其所有土地与家产尽数藉没充公。”
  正准备杀人诛心呢,赵桓却闻到了一股不太好闻的味道,又见许振华的衣襟变得湿漉漉的,赵桓整个人都变得不好了:“所有参与到这件事情里的,除首恶凌迟之外,余者全部族诛,九族发配奉圣州给秦会玩修长城,遇赦不赦,三代之内不得科举从军,在其乡竖佞臣碑,上录其事。”
  许振华顿时惨叫起来——
  比起被凌迟和被抄家,牵连九族就已经够狠的了,而更狠的却是直接牵连三代,又在老家竖起佞臣碑!
  这意味着自己就算是死了,也绝对死不安生,所有族人和子孙后代都会因为自己而蒙羞,整个乡里都会因为自己而抬不起头来!
  还有那些被自己牵连的士绅,他们的子孙后代更是会唾骂自己一千年!一万年!
  ……
  “还有谁?”
  处置完了许振华,赵桓便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其他那些已经跳出来以及正准备跳出来的人身上——
  光一个许振华,家里钱财就不下万贯,再加上那千顷良田,这一波简直就是大赚特赚!
  如果再把那些人都给处置一遍……
第105章
赵桓:朕既高兴,又头疼
  世界上来钱最快最容易的绝不是什么军火,更不是其他什么黄赌毒之类的,而是抄家。
  就像五大流动武器贩卖商一样,虽然看着风光,可是说起来就全都是泪——武器研发不需要花钱的?制造和运输都不要成本的?外面那些小弟们不需要养的?试验武器的试验田不需要挑动别家的战争来找的?
  可是抄家不同,因为抄家没有成本,只要逮着像许振华这样儿的抄上个百十家,怎么着也能顶得上国库一两年的收入,比其他来钱的路子可快得多了。
  而且在封建时代是完全合理合法的行为,根本不用像五大流动武器贩卖商一样还得扯个联合国授权的大旗来当幌子。
  最关键的是,从大宋到大明乃至于后民,像许振华这种货色可是从来不缺,这些人的生命力比韭菜还旺盛,割了一茬马上又能长出第二茬,就算以朱元璋剥皮食草的狠辣都只能缓解而没能彻底根治这些人。
  所以赵桓琢磨着是不是应该再缓一缓?等越来越多的许振华王振华之类的都慢慢跳出来,然后再好好的抄上一波,到时候钱也有了,地也回收了,如此一举两得,还不是美滋滋?
  但是赵桓很快就美不起来了。
  就像子明先生说的那样儿,帅,往往不过三秒。
  面对着赵桓举起来的屠刀,类似许振华一般的混账东西们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一种是哭哭啼啼的跑去朝中活动,通过御史台向孟太后进言,指责赵桓残忍嗜杀,这从汴京到延安府才多长一点儿路就抄了几十家,被杀者逾千,被牵连者过万,就算是桀纣复生也未必能及得上当今官家。
  尤其是现在官家还在带兵亲征,再这么一路走一路杀下去,只怕还没等到西夏呢,大宋就得先被官家杀上一茬,估计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都该要“揭竿而起”然后天下大乱了。
  孟太后自然没理会这些人的屁话。
  早就已经跟赵桓谈过无数次也没能劝动赵桓,知道当今官家杀性有多重,也清楚当今官家的性子有多执拗,孟太后早就已经懒得再去劝了。
  甚至孟太后隐隐有种出了口恶气的感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