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38

  因为民心就是这么一点点儿聚起来的。
  结果现在好了,完颜宗瀚带着剩下的马仔们逃命跑路,王禀这个副都总管却又一嗓子叫破了自己的身份,倒也省了自己再专门跑去作秀了。
  赵桓心里正在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原城中的百姓们可就激动起来了——
  跟传闻中身高八尺,腰围七阔,拳头能站人,胳膊能跑马,使一杆八十斤的方天画戟,天下间无一合之敌的传闻不同,眼前这个官家明显更符合大众的审美。
  这才是大宋的好官家!
  漫天的喝采声响起,一个老者更是上前一步,向着赵桓拱了拱手,拜道:“草民请官家登车游城,好教太原百姓得见天颜!”
  “休得胡言!”
  张孝纯先是喝斥了一声老者,然后才转过身来对赵桓拜道:“启奏官家,林老爷用是太原城中的士绅,前几日还曾带头捐了十万石粮草和八万多钱给王副都总管,家中六子和两百个家丁也都尽数送到了军中以协助守城。”
  赵桓笑眯眯的嗯了一声,也不计较张孝纯这番话里话外对老者的回护,只是推开了挡在身前的皇城司士卒之后登上了老者旁边的一辆大车,抱拳向着四周拱了拱手,然后高声道:“朕乃赵桓!朕来得迟了些,让太原百姓受苦,此皆朕之过也!”
  此言一出,不光是太原的百姓有些懵,就连王禀都有些懵——
  官家不是刚刚解了汴京之围就来了太原?怎么还说自己来晚了?
  就算是官家在路上拖延了一两天的时间,来得也确实晚了些,可是太原之围也确实是官家亲自率兵与金兵鏖战才解的,这也是事实啊,怎么还成了官家之过呢?
  张孝纯斜了王禀一眼,低声道:“这才是官家的高明之处。还有,请你把嘴闭上,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见王禀点头,张孝纯这才高声道:“此非官家之过也!”
  有了张孝纯带头,太原百姓们顿时也反应过来,齐声道:“此非官家之过也!”
  张孝纯又接着喊道:“官家亲征太原,乃是挽山河之既倒,救万民之倒悬,臣代太原百姓谢过官家!”
  太原百姓也跟着张孝纯一起躬身拜道:“草民等谢过官家!”
  赵桓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脸上自责的神色这才轻了几分,又伸手向上虚扶了一把,高声道:“都平身,平身。”
  此人可以大力培养。
  心中暗自做好了决定,赵桓又笑眯眯的对刚才请自己登车的林老爷道:“朕听闻林先生曾捐了十万石粮草,又捐了八万多钱助饷,还把自己的六个儿子都派到了军中帮助守城?只是不知道,令郎如今可好?”
  林老爷点了点头,躬身道:“是。草民虽然不曾考取功名,可是也粗略识得几个大字,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故而才捐了些钱粮。”
  说完之后,林老爷又面有得色的说道:“托官家洪福,草民的六个儿子都已经平安归家,如今正在家中安心读书,好待来年上京赶考。”
  “赶考?”
  赵桓疑道:“哪怕是不曾杀敌,光是敢从军助战,也该有一份军功才是,为何又要赶考?”
  林老爷道:“官家岂不闻: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一派胡言!”
  赵桓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越来:“如此说法,他日必然贻害无穷,实乃祸国之言!”
第32章
奉诏?抗旨?
  众所周知,在大宋当兵的待遇和罪犯其实是差不多的,都得在脸上刺字,只不过囚犯脸上刺的字会大一点儿,兵丁脸上的刺字面积小一点儿,其余的差别并不大。
  所以大宋的士卒们还有另外一个称呼:
  “斑儿”
  就连以容貌俊美的狄青,脸上也有刺字,更因此而被称为“面涅将军”。
  当时“面涅将军”狄青在河北担任驻防官,恰好跟文官代表韩琦搭档。
  需要注意的是,韩琦跟韩琪不是一回事儿,就好像国足大败XX和国足大败XX不是一回事儿一样。
  韩琪是被陈驸马陈世美逼死在了庙堂上,而韩琦韩相爷则是执掌大宋朝堂十几年,想要反手逼死陈驸马也易如反掌的狠茬子。
  有一次韩琦韩相爷请狄青喝酒,还特意请了几个美女来唱歌跳舞以助酒兴,所以大家在席间喝的都挺愉快,狄青还很高兴能和韩相爷打好关系。
  可是就在大家正喝的高兴的时候,有个叫牡丹的美女跑过来给狄青敬酒,说:“斑儿,喝了这杯酒。”
  这位叫牡丹的美女是出于什么样儿的心态才喊了这一声“斑儿”已经不可考,是不是韩相爷指使也不可考,但是当这位叫牡丹的美女喊了这声“斑儿”之后,韩相爷却没有出言呵斥,反而就这么笑眯眯的看着事态的发展。
  狄青瞧了瞧这个叫牡丹的美女,又瞧了瞧一言不发的韩相爷,然后放下酒杯走人了,第二天就把这个叫牡丹的美女给打了一顿板子。
  然后韩相爷就不高兴了。
  老夫请你喝酒,还特意找美人儿来助兴,你狄武襄不领情也就算了,还特么敢打人?不就是称呼你一声“斑儿”么,难道你脸上没“斑”还是怎么的!
  然后过了几天,韩琦韩相爷就寻了个押解人犯期间饮酒以及克扣士卒军饷的由头,准备把路过狄青驻地的狄青老部下焦用给杀了,并且在狄青跑来求请,说焦用也是个保家卫国的好男儿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东华门下唱名者乃好男儿。”
  如果韩琦韩相爷是被陈驸马逼死在庙堂的韩琪,那说出这句话也无所谓,基本上没什么人会在意。
  就像后世,还总有些沙雕们要保护川建国呢,任谁都知道这不过是一种调侃,基本上不会有人当真。
  但是韩琦不是后世那些电脑屏幕前的沙雕网友,他是大宋执掌朝堂的宰相,是文官的代表。
  就好像脸盲和普通家庭遍地都是,不知妻美和黑心鹅说出来就会带起一阵风潮一样。
  大宋的宰相,文官的代表,又曾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也颇有声望的韩琦韩相爷,论地位比之刘脸盲和黑心鹅要高了无数倍,是实打实的风口人物。
  他随口说出来怼狄青的一句话,被发酵之后的影响就像是小孩子尿床一样,在有限的面积里面无限扩张。
  如果说大宋重文抑武的制度是打断了武将的脊梁,那么韩琦韩相爷这句话算是彻底把武将的脊梁和血性彻底磨成了灰,顺道还给扬了……
  而且这一扬就是六百多年。
  韩琦韩相爷也凭着“东华门外唱名者乃好男儿”这句话,荣登了历史十大祸害排行榜第三名。
  比较操蛋的是,历史十大祸害有四个都在北宋——
  存天理灭人欲,养着尼姑扒着灰的朱熹朱夫子排名第二,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的韩琦韩相爷排名第三,折腾出理学的程颢程颐两兄弟并列第八,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的文彦博文相公排名第九。
  除此之外,北宋还有一个靠着一篇文章就成功的毁灭了三个王朝的隐形大BOSS。
  《导河形胜书》的作者李垂,靖康耻都只是这货留下的烂摊子坑出来的小风波之一,也间接的坑了赵·穿越者·桓一波。
  而这位李垂,也是一个东华门外唱过名的。
  “何谓好男儿?”
  大宋重文抑武的制度不仅打断了武将的脊梁,还丢掉了从秦汉以来的尚武之风,赵桓现在就得想办法重新塑造起武将的脊梁骨,再重塑汉家子的尚武之风。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才是汉家好男儿。”
  赵桓沉声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少伯这一首《出塞》,写尽了多少边关百姓的辛酸与期盼?
  现在,朕也盼,盼着我大宋好男儿能追亡逐北,灭了金国,使金人不敢南望,朕盼着有朝一日,能够真的像李太白写的那样儿,胡无人,汉道昌。
  可是,光盼着不行啊,指望着东华门外唱名的好男儿也不行,唯有靠着我大宋的将士,还有他们手中的刀枪才行。”
  “更何况,东华门外唱名者真就是好男儿么?”
  说到这里,赵恒的嘴角忍不住挂起一抹嘲讽:“六贼之中,有两人是东华门外唱过名的,他们可能算是好男儿么?”
  还有秦桧,这是个东华门外唱名的状元。
  还有历史上被金人立为伪楚皇帝的张邦昌,这位也是东华门外唱名的进士。
  反倒是被韩琦韩相爷看不起的大头兵岳飞和韩世忠拯救了大宋风雨飘摇的小朝廷,又硬生生的给南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国祚。
  就连现在,打退金兵靠的是谁?
  在汴京城下,击退金兵的不是东华门外唱名的那些好男儿。
  在太原城外,击退金兵的同样不是东华门外唱名的好男儿。
  恰恰相反的是,在汴京,有东门华外唱名的张劝、卫仲达、向大奎等人挂印而逃,有东华门外唱名的李棁跪地乞降。
  好男儿?
  朕特么呵你一脸!
  赵桓的话,终于引得周围的百姓们开始沉思。
  拿进士之中的两个败类引申到所有东华门外唱名者是不是好男儿,自然是赵桓在玩偷换概念的把戏。
  然而在这个皇帝承天受命,是真龙天子下凡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古代,普通百姓又有谁会在意这种把戏?
  就算在意,也只会以为官家是怒其不争,不会联想到官家在偷换概念,更不会联想到官家要改变重文抑武的祖制上面去。
  人群之中唯一一个看透这些的太原知府张孝纯被赵桓斜了一眼,然后明智的选择了从心,另一个想到官家会重视武人的王禀则是沉浸在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的梦中而激动的不能自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