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59


“哈哈,小子你知道就好!”
汤和闻言也得意的大笑一声,然而还没等他笑声落地,李节却再次冷声打断他道:“可是汤爷爷您不要忘了,我身上有一样东西却是您比不了的!”
“什么?”汤和这时也感觉不太对劲,以他对李节的了解,如果他不是有所依仗的话,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今年才十六岁,和您孙子一样大!”李节整了整衣衫,一副信心十足的表情继续道,“而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吧?”
“你到底想说什么?”汤和这时的脸色也阴沉下来,因为他隐约间已经猜到李节话中的意思了。
第一百章
卑鄙无耻?我认了!
“汤爷爷,我拿您没办法,可是您不要忘了,您还有儿子、孙子,我斗不过您,但还斗不过您的儿孙吗?”李节紧盯着汤和沉声道。
“竖子敢尔?”汤和闻言也气的大吼一声,脸上的表情也一下子变得狰狞起来。
“您不信可以试试,我李节在此立誓,您若是敢下令让百姓迁移,我必将与汤家……不死不休!”李节说话时的语气十分阴狠,但表情却又极为平静。
“我杀了你!”汤和闻言也气疯了,一个箭步冲上前,抢过李节手中的砚台就要往下砸,李节根本来不及反抗,当然反抗也没用,,别看汤和这么大年纪了,但身为军中老将,他一次打十个李节都没问题。
不过汤和举着砚台的手却迟迟没有落下,脸上的表情也是变幻不定,他可以不顾李节的反对一意孤行,但却不敢真的对李节下杀手,毕竟连朱元璋都舍不得杀他,如果自己今天杀了李节,恐怕会惹得朱元璋大怒,要知道现在胡惟庸案重启,顺手把他诛连进去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节这时的表情却十分坦然,说实话,他威胁汤和的这些话其实有些下作,但他也没有办法,如果真让汤和把沿海百姓迁移到内陆,那大明的海岸线就彻底毁了,而且上行下效,后世的皇帝肯定也会跟着海禁,而再过不久,欧洲那帮海盗就要崛起,难道又要让中华大地重复那上百年的沉沦吗?
不甘心!李节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甘,他好不容易穿越了一趟,绝不会坐视华夏大地再丢掉最为重要的海权,特别是在这个人类社会马上就要进入一个最重要的变革的时代,更不能让大明自我封闭,所以从现在开始,他一定要打破大明的海禁,让大明的海船重新翱翔于海上!
想到上面这些,李节的眼神也愈发坚定。
汤和紧盯着李节的眼睛,却忽然有种错觉,明明是李节用这种卑鄙的手段威胁自己,可为何在李节身上却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势,甚至在李节的目光下,竟然让他有种心虚的感觉。
看着汤和久久没有动手,李节也再次平静的开口道:“汤爷爷,您对我有恩,按理说我不应该用这种下作的手段来威胁您,可这件事不仅关乎大明的国运,更关系到整个华夏的未来,所以您说我卑鄙也好,说我无耻也罢,我都认了,但让沿海百姓内迁这件事,我绝不答应!”
汤和闻言再次气的冷哼一声,不过终于还是松开了抓着李节领口的手,随即不屑的道:“你别拿什么国运来吓唬我,不就是将一些百姓迁移到内陆吗,这能影响什么国运,这种事咱们大明又不是没做过!”
汤和说的也没错,大明的确一直在迁移百姓,比如朱元璋就从山西移民到河南等地,而且那种移民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甚至从大明立国到现在一直在做,相比之下,汤和只是迁移一些沿海的百姓,规模远无法与朱元璋的明初大移民相比。
李节听后却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这根本不是一码事,不过他想了想还是耐心的道:“汤爷爷,在您看来,咱们大明最大的外部威胁在哪里?”
“废话,当然是在北边!”汤和没好气的背过身道。
“不错,对于大明来说,威胁最大的是北方草原,不过我想再问一句,对华夏大地来说,最大的威胁在哪里?”李节先是点头,随后再次问出一个问题道。
“我大明驱逐蒙元,恢复华夏衣冠,所以大明即是华夏,大明的威胁就是华夏的威胁!”汤和再次没好气的回答道。
“错了!华夏的威胁不在北方草原,而是在海外!”李节说到这里伸手一指大海的方向,“现在一个小小的倭寇,就已经将大明沿海搅的鸡犬不宁,可汤爷爷您不知道,海外还有更加强大的敌人,他们的船只优良,火器犀利,远不是小小的倭寇能比,若是他们从海上杀来,我大明拿什么来抵挡?”
“别拿这种话来吓老子,我大明拥兵百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有什么敌人能比大明更加强大?”汤和却根本不信李节的话,当即再次冷哼一声道。
李节也为之气结,甚至有种对牛谈琴之感,不过最终他还是耐着性子再次道:“好!咱们不谈这些!我来和汤爷爷谈一件交易怎么样?”
“什么交易?不会又想拿老夫的儿孙来威胁我吧?”汤和豁然转身紧盯着李节道。
“这桩交易的确与您的儿孙有关,不过却不是威胁,而是我可以做出一个承诺,只要您收回将沿海百姓内迁的命令,日后若是汤家有难,我定然倾力相助!”李节说到最后也露出郑重的表情。
李节这个承诺的份量可很重,毕竟以汤家的身份地位,如果真遇到问题,肯定十分严重,恐怕一般人都会躲着走,更别说上去帮忙了。
汤和闻言也露出沉默的表情,他之前虽然帮过李节,但那也只是让李节欠了自己的人情,如果真遇到什么关乎家族命运的事,这个人情也不足以让李节全力相助。
但现在李节却许下这个承诺,让汤和也有些心动,他对自家的儿孙最清楚不过,在他的那些儿孙中,几乎没有一个成器的,唯一重视的长子战死了,留下的长孙却是个老实孩子,日后守家业都困难,所以他也一直担心自己死后,儿孙们会把自己打下来的家业败光。
不过如果有李节的这个承诺,汤和就完全不必担心子孙们的问题了,毕竟李节不但是太子的女婿,而且还和两位皇孙一起读书,不如意外的话,李节日后定然能成为朝堂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至少可以保证他们汤家三代人的富贵。
“好!我答应你,希望你日后记得今天说的这些话!”汤和最后终于点头道,其实他也顺势下了台阶,毕竟他不能杀了李节,又担心李节真的发疯找自己儿孙的麻烦,所以只能妥协了。
“谢汤爷爷!”李节郑重的向汤和行了一礼道,不过他心中却在苦笑,恐怕后世人做梦都不会想到,影响到整个华夏民族命运的决策,竟然是他用一个私人承诺换来的。
“李伴读!李伴读……”就在这时,忽然只听门外传来蒋瓛的叫喊声,紧接着就见他一脸兴奋的闯进来大道,“李伴读!那位沐讲大师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几个人,现在就在水军大营!”
李节闻言也大喜过望,当即与汤和对视一眼,随即两人就立刻动身前去迎接,张定边能带回人来,说明他很可能说服了一些旧部,从而带回一些有用的消息。
当李节与汤和来到水军大营时,果然见到了张定边,他之所以在这里,主要也是为了保密,毕竟宁波官场已经不安全了,相比之下,方关这里更方便保密。
“拜见沐讲大师,你身后的这两位是……”李节立刻上前向张定边行礼,随即目光也落到他身后的两人身上。
只见这两人年纪都不小了,左边那个竟然是个身材瘦高的道士,须发花白穿着一身破旧的道袍,看起来十分邋遢,右边那个却是渔民打扮,虽然满脸的皱纹,但却又黑又壮,两只蒲扇船的大手紧握,看向李节与汤和的目光也满是警惕。
“李副使不必多礼,我来为你们介绍一下!”张定边依然是那副慈眉善目的模样,说着将身后两人拉到前面,然后为他们介绍了一下。
那个渔民打扮的人竟然与李节同姓,名叫李洪,他父亲名叫李伯升,是最早跟着张士诚造反的人,他也得到了张士诚的重用,甚至还娶了张士诚的侄女,后来张士诚兵败,他不肯投降,于是就带着部众逃到海外。
至于那个道士,他的来头更让李节和汤和大吃一惊,因为这个道士名叫邹普胜,当初被陈友谅拜为太师,地位丝毫不比张定边差,他也是在陈友谅兵败后逃到沿海一带,并且还认识了李洪,虽然两人以前各自为主,但都是落难之人,于是两股势力就合并在一起相互扶持。
“原来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邹太师,失敬失敬!”汤和这时也颇为惊讶的向邹普胜行礼道,在元末义军中,邹普胜可是与徐寿辉、彭莹玉相提并论的前辈,早在徐寿辉称帝时,他就被封为太师,后来陈友谅又尊他为太师,由此可知此人的名望。
“信国公太客气了,老道只是因缘际会,博得一些虚名而已,相比之下,真正驱逐蒙元的,却还是当今陛下,以及信国公你们这帮功臣!”邹普胜却是笑呵呵的还礼道,相比张定边,他似乎对大明并没有什么偏见和仇恨。
看到邹普胜友善的态度,李节也是心中一松,当即也再次问道:“沐讲大师,不知你们是否带来了倭寇的消息?”
第一百零一章
迎回归德侯?
水军大营密室外,方关亲自带人把守,严禁任何人靠近房子五十步内。
而在房间内部,六个人分成两排相对而坐,李节这边以汤和为主,左边是李节,右边是蒋瓛,本来蒋瓛是没有资格坐在这里的,但他是锦衣卫,在某种程度上,他比别人更能代表朱元璋的态度。
对面三人正是张定边,以及邹普胜和李洪,刚才李节询问他们关于倭寇的消息,结果他们提出需要坐下来详谈,估计是要讲条件,所以汤和才安排了六人坐在这里。
“说吧,你们手中掌握着什么消息?”汤和不愧是武将出身,直接单刀直入问道。
“倭寇老巢的具体位置够不够,甚至我们还可以亲自带你们前去,协助你们清剿倭寇!”只见对面的张定边沉声回答道,他之所以去了这么久,其实主要还是与邹普胜等人商议了好几天,最后才做出决定。
“你们真的知道倭寇老巢的位置?”旁边的蒋瓛这时也震惊的站了起来,他们锦衣卫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甚至搭上了不知多少条人命,却还是没能找到倭寇老巢,为此连他自己也没少挨骂。
“当然知道,实话告诉你们,倭寇并不是一股单独的势力,而是数个势力联合在一起,平时分散在不同的位置,只有抢劫时才会汇合在一起,如果只打掉一处,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这时那个一直没有开口的李洪也终于回答道。
“竟然是这样!”蒋瓛闻言喃喃的道,他也是第一次知道倭寇内部的组成结构,难怪他们一直查不到倭寇的老巢,因为这个老巢根本不存在。
“那你们有什么条件?”汤和这时再次直接的问道,对方迟迟不肯把倭寇的位置告诉他们,显然是有备而来,所以他也懒的绕弯子,直接点破问道。
果然,听到汤和的话后,张定边与邹普胜、李洪相互对视一眼,随即这才开口道:“我们可以帮助大明剿灭倭寇,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迎回德寿皇帝!”
“德寿皇帝?”李节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也是一愣,因为他不记得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
不过旁边的汤和却知道张定边说的是谁,只见他也立刻冷声道:“这世上早就没有了德寿皇帝,只有大明的归德侯,而且陛下也绝不会同意将他交给你们的!”
李节听到归德侯这个名字也一下子醒悟过来,所谓德寿皇帝,其实是指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当初陈友谅死后,年幼的他被立为皇帝,年号德寿,只不过他很快就投降,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后来他曾经多次口出怨言,表达对朱元璋的不满,于是被朱元璋发配到高丽,由高丽王来看管。
“你又不是大明皇帝,怎么能这么肯定?相比倭寇,一个无足轻重的德……归德侯算的了什么?”那个如同渔民一般的李洪这时也叫嚷起来,不过提到陈理时,他倒是及时改口,免得再刺激到汤和他们。
“归德侯的确不算什么,可他毕竟是陈友谅的儿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这件事绝无可能!”汤和也十分强硬的道,陈理毕竟是陈友谅的儿子,虽然他已经投降,但若是落到张定边这些人手中,万一再打着他的旗号反叛,虽然大明不怕,但也要费一些手脚。
“沐讲大师,您应该明白,现在已经不同于往日,归德侯就算是和你们在一起,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而且他在高丽那边生活的好好的,为何要再跟着你们受颠簸之苦呢?”李节这时也向张定边开口劝道。
不过让李节意外的是,张定边闻言却是苦笑一声:“李副使你误会了,我们想要让归德侯回来,并不是要借着他的名号做什么事,毕竟这天下的大势老夫还是能看明白的。”
张定边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这才接着又道:“只不过归德侯毕竟是我义弟的儿子,现在眼看着他们一家流落到异域,不但有家不能回,而且还要受人监视,甚至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归德侯在高丽那边连生活都颇为困苦,老夫看在眼里实在于心不忍,所以才想借这个机会把他迎回来……”
“哼!谁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汤和却是直接打断对方道。
“你若是不信,我们可以在此立誓,迎回归德侯后,我等绝不再踏入大明国土半步!”张定边闻言也十分恼火的道。
“嘿嘿,这种誓言老子一年都会发上好几回,你说我会不会信?”汤和却依然冷笑道,这下把张定边也惹火了,当即与汤和大吵起来。
李节这时却默不作声,其实他对张定边的话也有些怀疑,毕竟陈理关系重大,就算张定边没有反心,但其它人呢,万一陈理回来后,自己也想反叛呢,到时张定边能拦得住吗?
等到张定边和汤和吵的差不多了,一直保持着沉默的邹普胜总算站起来开口道:“信国公息怒,张兄你也消消气,咱们坐下来好好谈!”
对于邹普胜,汤和和张定边都还是要给几分面子的,所以两人也终于气呼呼的坐下。
只见邹普胜这时却呵呵一笑,随后这才向汤和道:“信国公,我们的条件谈不拢,不如各退一步如何?”
“怎么退?”汤和抬头看着对方问道。
“很简单,我们不求能迎回归德侯,但你们也要答应,将归德侯召回大明安置,而且还要厚待于他,至于不能在生活上苛刻他!”邹普胜再次笑呵呵的道。
李节闻言也一下子明白过来,这才是张定边他们真正的要求,因为他们知道,迎回陈理这件事大明肯定不会答应,刚才之所以提出来,无非就是借机讲价,当然大明如果真答应就更好了。
汤和听到邹普胜的话也露出深思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这个条件倒还算有诚意,不过归德侯的身份太敏感,除了陛下外,谁也做不了主,所以这件事我可以帮你们上书,顺便帮陈理求个情,以陛下的心胸,应该会答应!”
“好!有信国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还请您尽快上书,只要大明皇帝点头,我们立刻带你们去清剿倭寇!”邹普胜当即拍板道,张定边刚才吵的虽然厉害,但其实只是烟雾弹,真正做主的人其实是他。
汤和当然早就看穿了张定边他们的小把戏,不过相比之前的条件,现在的条件还是很合理的,无非就是把陈理召回来安置一下,只要他还在大明手里,就不怕他翻出什么浪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