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359


“漕运?也是时候变成一个历史名词了!”李节打量着船只拥堵的河面,最后也不禁低语一声道。
所谓漕运,也就是指朝廷利用水道运输粮食到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而在大明这个时期,漕运最主要的就是指李节脚下的这条大运河,甚至还设有专门的漕运总督,总理整个漕运事宜。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李节眼见之处,虽然到处都是船只,整个运河上看起来一片繁华,但如果仔细分辨的话,就会发现这些船大部分都是商船,或是运人或是运货。
至于打着朝廷的旗号,专门用来运粮的漕船,却已经不多见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北方对南方的粮食需求在减少,毕竟随着玉米、土豆这些高产作物的推广,北方的粮食已经勉强可以自给自足。
当然了,南北方的粮食还有一些商业上的交流,比如北方需求南方的大米,而南方需要北方的面粉,只是这个需求就比较小了,而且像这种粮食运输,也慢慢的被海运取代,毕竟狭窄的运河走不了太大的船只,一次的运输有限,而海船则完全没有这些限制,运费也更加低廉。
以上种种原因,也就导致了运河漕运的衰落,当然漕运的衰落也并非是坏事,比如眼前这片拥堵却又繁忙的影响,到处都是拉人拉货的商船,要知道以前为了给漕运的粮船让路,许多河段都不允许商船经过,现在少了运粮船,反而使得整个运河的商业更加繁荣起来。
“你小子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刚才叫了你几声你都没有答应?”正在这时,蓝玉忽然走到李节的身边问道,他也和李节一起登船,毕竟他年纪大了,马上的颠簸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没什么,只是在想漕运的事,大将军你还没有休息?”李节笑着回答道,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了,蓝玉因为之前急着赶路,所以也颇为劳累,这几天都是早早就休息了。
“船舱就这么屁大点的地方,手脚都伸展不开,老是这么呆着感觉骨头都快生锈了,所以就出来走走。”蓝玉手扶船舷也打量着运河上的景色道。
“这也没办法,毕竟运河就这么大,河水又不太深,所以只能走这种内河用的小船,相比之下,走海路的海船就要大多了。”李节也随口回道。
他和蓝玉住的房间已经是船上最大的房间了,其它的房间更小,有的甚至只能容下一张床,而且还要两个人挤,至于普通船员的住处,条件就更加恶劣了,所以跑船一直是件十分辛苦的活。
“你提到海船,我倒是想到一件事。”蓝玉忽然一拍脑门道,这件事他本该早就和李节说的,只是年纪大了,有些事情丢嘴就忘,事后才会偶尔想起来。
“什么事?”李节好奇的追问道。
“其实还是和武学有关,前段时间燕王给陛下写信,说他那边想效仿武学,建造一座专门培养海军将领的武学,只是他对这方面没什么经验,所以想请武学这边派些人前去帮忙,陛下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召我和冯胜前去询问。”蓝玉回答道。
“这是好事啊,陛下犹豫什么?”李节闻言也精神一震,当即喜形于色的道。
随着李节的努力,大明也终于将目光投向大海,朱棣与朱樉等人陆续出海,再加上大明对海贸也开始重视起来,使得大明在海洋上的利益也越来越重,而要保护这些利益,就必须有相应的武力,所以海军将领、以及航海人材的培养也早就该提上日程了。
“武学是国之重器,现在军中的将领已经陆续被替换成武学出身的学员,所以朝廷对武学也越发的重视,燕王毕竟是境外的藩王,若是让他也掌握了武学,朝中大臣担心燕王的实力会越发强大,甚至威胁到朝廷。”蓝玉这时也脸色严肃的回答道。
李节闻言也是心中一沉,他最担心的情况终于还是出现了,当初朱允熥刚登基时,就考虑过削藩的事,虽然被李节劝阻住了,但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朱允熥已经对朱棣这些藩王产生了忌惮之心,现在之所以没有下手,主要还是时机不对。
李节其实并不反对削藩,但他希望削掉的只是大明境内的藩王之权,对于朱棣这些境外的藩王,大明非但不能削弱他们的权力,反而还要加以支持,让他们有更多的力量攻略海外的领土。
只是从现在朱允熥的表现来看,他似乎把所有藩王都当做自己皇位的威胁。
第五百八十五章
审问王叔英
河运不但舒适,而且还比海运还要安全,唯一的问题就是偶尔会遇到河道堵塞的问道,毕竟来往的船只太多,而河道又有限,有时遇到船只搁浅,可能一堵就要大半天时间,所以河运的速度也快不起来,不过船上什么都有,闲暇时还能和杨士奇下几盘棋,倒也不觉得无聊。
趁着路上的这段时间,李节也尽量和杨士奇多接触了一下,虽然对方是他的救命恩人,李节本不该怀疑他,但李节总感觉杨士奇的出现有些蹊跷,至于他的解释,表面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可仔细一想,却又感觉有些说不通。
毕竟杨士奇能成为王叔英的心腹,定然也深知王叔英的性格,怎么会在最后关头忽然发现与王叔英不是一路人,然后就背叛对方呢?
当然也可以说杨士奇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从而选择投靠了李节,这倒也说的通,但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李节总感觉杨士奇并不是一心钻营,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的人,这就给人一种很矛盾的感觉,这也让李节对杨士奇更加的好奇,毕竟他还很少遇到这种让自己也看不透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也越来越近,估计最多三五天的时间,就能到达京城地界。
这天上午,李节特意提出时间,与黄化一起离开自己住的船,来到了船队最中间的一条船上,这条船是专门用来关押罪犯的,王叔英等人全都在这条船上,平时有锦衣卫严加看管,没有李节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李节和黄化登船,立刻有锦衣卫上前迎接,随后两人来到船舱的一个小房间中坐下,这时李节才向迎接的锦衣卫问道:“王叔英最近怎么样,有没有交待什么?”
“启禀驸马,王叔英似乎已经心存死志,无论怎么审问他都不肯开口,您之前又吩咐我们不能用刑,所以我们也撬不开他的嘴巴。”锦衣卫立刻回答道。
“陛下要亲自审问王叔英,暂时不能交给你们折腾。”李节白了一眼对方道,这帮锦衣卫除了用刑讯逼供的手段外,根本不会用其它的手段了,其实折磨人也未必要对肉体用刑,其实从精神上折磨人反而更有效果,可惜这帮人完全不懂这个道理。
“那他平时饮食怎么样,有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黄化这时也看出李节的不满,于是再次开口问道。
“没什么过激的举动,平时就是蒙头大睡,能吃也能喝的。”锦衣卫再次回答道。
“能吃能喝,说明他并不是一心求死,这样的人倒也不难对付。”黄化立刻从自己的经验分析道,他们锦衣卫最怕遇到的就是那种不吃不喝,一心求死的人,这种人哪怕是他们也拿对方没办法。
“把他带过来吧!”李节再次吩咐道。
上次见王叔英,除了一顿臭骂之外,李节没有任何的收获,本来李节是不想再审问对方的,但杨士奇又让他十分不放心,所以才再次来见王叔英,毕竟要了解杨士奇,最好的办法就是询问与他最熟悉的人,而王叔英当然是最佳人选。
锦衣卫当即答应一声,然后转身离去,不一会的功夫,就见王叔英被带了进来,只见王叔英这时脸色红润,似乎比之前还胖了一些,看样子锦衣卫果然没撒谎,对方的确是能吃能睡。
“驸马怎么有空来见我这个犯人了,难道是马上要到京城了,驸马你终于沉不住气,要对我用刑了吗?”王叔英见到李节也是冷笑一声反问道。
李节闻言却是无语的一笑道:“王侍郎未免把自己看的太高了,你犯下的那些事情,就算你不交待,别人也会交待出来,现在我们已经将所有涉案的人全都抓捕归案,除了你们这些谋,包括所有参与的人一个也逃不了,所以你的口供对我们来说并不怎么重要。”
王叔英听到李节的话也是脸色一沉,随后冷哼一声再次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还要见我?”
“你想不想知道到底是谁出卖了你?”李节忽然反问道,杨士奇背叛王叔英的事还处于保密之中,事实上知道杨士奇身份的,除了他和黄化之外,也就只有几个锦衣卫的高层了,而这些人全都被李节下了封口令,所以王叔英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出卖了他。
“是谁?”王叔英闻言也急切的追问道,他也不是个傻子,明明他之前已经胜券在握了,甚至在凤阳城门处设下陷阱,就等着李节前去送死,结果李节在最后关头逃脱,随即就派黄化回到南京,将他们这些主谋全都一个不漏的抓捕归案,当时他就知道肯定是有人背叛了自己。
“你觉得谁会背叛你?”李节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再次反问道。
“参与袭击你的人虽然不少,但知道整个计划的人却不多,除了我们几个被抓的人外,也只有派出去的方孝儒和杨士奇了,不过这两人应该都不可能背叛我们,所以我实在想不明白会是谁背叛了我。”
王叔英也十分冷静的分析道,但他到现在都没有怀疑杨士奇背叛了他,足见他对杨士奇的信任。
“你们在南京那边的几个主谋肯定不可能给我报信,而且我也是在快要进凤阳城时,才遇到有人报信,告诉我凤阳城门处有埋伏的事,所以能背叛你的,也只有方孝儒和杨士奇了。”李节微笑着提醒道。
“是方孝儒对不对,他本就是后来才加入我们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迂腐,但却功利心极重,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前程,做出什么事都不意外。”王叔英立刻判断道,看样子在他心中,还是更加相信杨士奇这个心腹。
“你猜错了,方孝儒是我后来封锁凤阳城后,花了一天时间才抓住的。”李节摇了摇头道,脸上也露出几分怜悯的神色,毕竟都到这种时候了,王叔英还被蒙在鼓里,想想也真够可怜的。
第五百八十六章
儒家最大的威胁
“竟然是他!”王叔英一脸呆滞的站在那里,眼神中也满是不敢相信,估计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竟然是自己最信任的杨士奇背叛了他。
“这不可能,你一定是在骗我,士奇他绝不可能背叛我!”王叔英猛然一颤,随即就再次不敢相信的大叫道,到现在他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你都落到现在这种地步了,我还有骗你的必要吗?”李节不急不除的反问一句道。
这句话也让王叔英再次呆立当场,脸上的神色也变幻不定,显然这件事对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甚至从感情上拒绝相信这件事。
“为什么?为什么他要背叛我?”王叔英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随即又一脸乞求的看向李节问道,他现在只想知道原因,毕竟他自问并没有对不起杨士奇的地方,对方也没有背叛自己的理由。
“据他自己所说,是因为发现你这段时间的想法越来越偏激,所以他发现你们根本不是一路人,于是才决定为自己做打算。”李节再次回答道,说话时他也在观察着王叔英的反应。
“不是一路人?”王叔英闻言却露出愤怒的神色,“当初他不过是个乡野间的教书先生,正是我发现了他的才华,于是将他带在身边教导,表面上他是我的幕僚,实际上却与师生无异,到这时候他竟然说和我不是一路人?”
王叔英说到最后时,一张脸也因愤怒而变得通红,这还是被抓后他第一次这么失态,由此可以看出,对身体上用刑远不如对心理上刑更加有效。
“可是他说你们之前曾经有过争吵?”李节趁热打铁的再次问道。
“是有过争吵,但那只是意见不合吵了几句,根本不算什么,毕竟他本就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以前我们也因为意见不合吵过架,但都没有放在心上。”王叔英再次愤怒的道。
如果放在平时,王叔英可能不会这么配合的回答李节的问题,但现在他遭受到背叛的痛苦,所以有什么话也都愿意倾诉给别人,这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既然你们以前也争吵过,那么他说因为你们发生矛盾,所以才决定背叛你就是在撒谎了?”李节笑呵呵的再次反问道。
“他肯定是在撒谎,我们之前虽然有一些看法不同,但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他不可能因为这点事情就背叛我!”王叔英十分肯定的道。
“那可不一定,也许你觉得只是看法不同,但对杨士奇来说,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已经决定背叛你了。”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黄化忽然分析道,他说的也很有道理。
“这……”王叔英闻言也为之语塞,他的确没想过这个可能,毕竟他觉得自己实在太了解杨士奇了,正是基于这种了解,所以之前他才没人怀疑过对方,可是现在杨士奇的背叛,却打破了他对杨士奇的所有印象,甚至和李节一样,都产生一种看不透杨士奇的感觉。
“王侍郎,以你对杨士奇的了解,你觉得他是那种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从而背叛你的人吗?”李节再次追问道。
“不可能,虽然我想不明白他为何会背叛我,但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绝不可能是这种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择手段的人,甚至在我看来,他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投靠你!”王叔英十分果决的摇头否定道。
“咦?他为何不应该投靠我?”李节闻言再次好奇的问道。
没想到王叔英闻言则是斜看了李节一眼,随后一脸愤恨的道:“你以为别人看不出你的目的吗?”
“什么目的?”李节再次追问道。
“从你在安南搞吏转官,再加上求真书院四处散播所谓的新学,直到这次在江南官场上搞吏转官,这些事情都证明,你根本就是想灭掉整个儒家,若是让你再这么搞下去,恐怕日后整个国家都将无我儒生的立足之地了!”王叔英一脸恨意的瞪着李节怒声道。
“原来如此,这就是你们不顾一切想要杀了我的原因!”
李节听到王叔英的话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自己的心思果然还是被人察觉了,虽然这些人对自己的目的有些误解,毕竟他并不是想灭掉儒家,而是让儒家回归到应有的位置上,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个结果其实和灭掉儒家没什么两样。
“不错,对于我们这些读书人来说,你比北京城中的那个伪帝更加可怕,甚至我们发现,只要杀掉了你,就算伪帝依然在位,恐怕也不得不依靠我们这些人来统治整个国家,所以他的威胁反而不大。”王叔英倒也十分光棍,直接就承认了李节的话。
“有意思,照你的意思,杨士奇应该也认同你们的想法,认为我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应该会竭尽全力的杀掉我才对,可他偏偏在最后关头向我报信,并且救了我一命,这实在太不正常了。”李节说到最后时,也不禁伸手摸着自己的下巴,他现在也开始留胡子了,虽然是短须,但摸起来也颇有感觉。
“绝对不正常,我与杨士奇相识多年,又是一手将他培养成材,对他的想法再清楚不过了,他绝对将你视为整个儒家最大的敌人,绝对不应该救你才是!”王叔英也接口道,这也是他刚才无法相信杨士奇会背叛自己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叔英在说这些话时,李节也一直观察着对方的表情变化,毕竟王叔英的话也不能全信,在得知了杨士奇背叛了他后,王叔英同样也可能撒谎,从而借李节的手报复杨士奇。
不过从王叔英的表情变化上,李节也并没有看出什么异常,王叔英的城府其实并不怎么深,只不过性格又臭又硬,这种人如果撒谎,应该不难看出来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