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359


李节似乎觉得还不够,于是再次开口道:“王叔英为了杀掉我,还真是下足了本钱,比如他动用了埋藏在凤阳的一枚重要棋子,也就是城门守将顾维,而据我得到的消息,这个顾维其实是他为了营救殿下你而准备的,可惜现在顾维却畏罪自杀了。”
李节每说一句,朱允炆的脸色就难看一分,特别是当听到顾维这个重要的棋子已经死了,更让他气的霍然而起,但是当看到李节似笑非笑的表情时,他最终却又缓缓的坐了下去,然后将茶水一饮而尽,似乎是借此压抑着胸中的怒火。
“我知道殿下肯定在心中骂王叔英是个蠢货,不过殿下不要忘了,王叔英只是这件事的主谋之一,在他背后,是所有被我触动了利益的那些人,也就是之前支持你逃到南京的那些人,事实上对于他们来说,你只是维持他们利益一个工具,而当他们的利益真正受到触动时,他们当然还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李节再次笑着开口道。
虽然李节的话有点绕,但以朱允炆的聪明,还是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的确,那些人以利益为先,如果自己与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他们当然也会以自己的利益为主,而将自己当做一个可以抛弃的棋子。
其实朱允炆的处境与那个顾维一样,两人都只是王叔英这些人所代表的利益阶层的棋子,只不过朱允炆这枚棋子要高级一些,他们也愿意在朱允炆身上下一些重注,但棋子就是棋子,对于执棋人而言,他们都是可以抛弃的选项。
朱允炆慢慢的冷静下来,只见他最终长长的出了口气这才再次道:“你说的不错,我只是他们维持自己利益的工具,而一旦发现我这个工具不好用,自然会抛弃掉,只不过我实在想不明白,他们为何要意气用事,非要杀掉你不可?”
“这很简单,给我报信的人曾经是王叔英的心腹,据他的说法,王叔英这些人已经将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只要除掉我,就算能引得陛下一时震怒,但日后还是需要他们这些人帮着统治大明,所以他们迟早都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这种想法倒也没错,你做的这些事,又是阶梯田税,又是吏转官,简直就是挖他们的根子,如果他们不反抗的话,恐怕最多二十年,你就能将他们的根基完全挖空,到时他们可就完全没有机会了。”
朱允炆说到最后时,竟然露出几分幸灾乐祸的表情,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无论是李节还是王叔英背后的那些人,哪一边倒霉对他来说都是件好事。
“是啊,之前我就是太大意了,竟然没想到他们会狗急跳墙,直接对我动手,结果这才差点被他们得手,不过有了这次的教训,他们日后也不会有任何的机会了!”
李节说到最后时,眼神中也多了几分杀气,这次他可算是十分狼狈,几次改变路径却还是被追上,更是差点就死在凤阳城的城门,除了刚穿越时,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直观的感受到死亡的威胁了。
“这倒是相信,他们敢招惹你,并且没能一下子将你除掉,日后肯定会面临着你无尽的报复,而且以你的性子,肯定不会给他们任何反击的机会吧?”
朱允炆这时也彻底的放开了,反而比之前更加的洒脱,毕竟他在放弃了逃离这里的希望后,反而成为了一个局外人,无论李节和对方闹的再怎么厉害,也不会影响到他。
李节这时却忽然收敛了怒火,然后打量了一下朱允炆后笑着反问道:“殿下还真是洒脱,难道你就真的甘心一辈子生活在这里?”
“不甘心又如何,之前的事就不说了,这次王叔英他们又做出这种蠢事,虽然我对此并不知情,但我那个兄弟肯定会对我更加猜忌,到时门外的守卫也会更加森严,既然如此,我还不如早早的接受自己的命运。”
朱允炆说到这里时,忽然顿了一下接着又道:“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在众多的亲王之中,最聪明的其实是四叔,他有野心有能力,早就知道别人会容不下他,所以早早的跑去高丽,现在更是一心的经营美洲,朝廷对他也极为放心,如果我有他的这份眼光,恐怕也不会落到现在这种地步了。”
第五百八十二章
朱允炆的信
朱允炆后悔了,或者说他在绝境之下,心境也终于发生了改变,竟然羡慕起朱棣来,这让李节也有种荒诞之感,如果朱允炆知道历史上就是朱棣夺走了他的皇位,不知道还会不会说出佩服朱棣的话?
不过李节来见朱允炆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他可以确定,朱允炆的确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也没有参与袭击自己的事,所以李节在和对方闲聊了几句后,也决定起身告辞。
然而就在这时,只见朱允炆却忽然露出迟疑的神色,片刻之后这才开口道:“姐夫,你接下来是不是要回北京了?”
“不错,我已经派黄化去南京抓人了,等他把王叔英这些人抓捕归案后,就会来凤阳与我汇合,然后一起回北京。”李节也十分坦白的道。
“那……你能不能帮我带封信给老二?”朱允炆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再次开口道。
“你要给陛下说什么?”李节闻言也是一皱眉问道,朱允熥对朱允炆可是十分的厌恶,他就算是写信,恐怕朱允熥也没心情去看。
“我自己被关一辈子也无所谓,毕竟人总要为自己的做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不过我的几个儿女一天天长大了,总不能一直让他们这么与世隔绝吧,毕竟他们都是太祖皇帝的血脉,所以我想给他写信,让他能网开一面,给我的儿女相应的待遇。”朱允炆也没有瞒着李节,因为他知道李节一向主张罪不及儿女,所以自己的要求他应该不会反对。
李节闻言也沉思了片刻,随后这才点头道:“好吧,你现在就写信,我帮你带给陛下,到时我也会尽量的帮你说几句话,不过陛下如何抉择就要看他自己了。”
“怎么?老二已经不再听你的话了吗?”朱允炆抬头看了李节一眼,目光中也带着几分似笑非笑的神色。
“陛下已经是一国之主了,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不可能帮他一辈子,所以你用不着在这种事上挑拨离间!”李节瞥了朱允炆一眼道,都这种时候了,他还有这种心思,看来到了现在朱允炆依然不死心啊。
听到李节一语点破自己的心思,朱允炆也并没有感到任何的尴尬,他本来就已经一无所有了,说两句话试探一下,成不成功对他来说都没什么损失。
当下朱允炆让人准备笔墨,然后当着李节的面,给朱允熥写了封信,信上的内容也像他说的那样,就是希望朱允熥能念在兄弟之情上,给他的儿女一个正常的生长环境,哪怕因此与儿女分离,他也心甘情愿。
李节最后把朱允炆的信收好,然后这才起身告辞,朱允炆倒也十分客气的送他离开,直到门口才停了下来,而李节也再次告别,若是不知道的人,恐怕还以为他们是感情不错的朋友。
与此同时,远在北京城的朱允熥也终于接到了李节报平安的文书,这让他也终于松了口气,随即就让人将李节的书信送到朱玉宁的长公主府。
说起来朱允熥虽然封锁了李节遇袭的消息,但这种事情还是有一些流言传出,所以朱玉宁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当即就进宫质问朱允熥,结果朱允熥没能顶住长姐的逼问,最终只能老实交待,所以这几天朱玉宁也天天进宫询问李节的消息,现在总算是可以让她放心了。
得知李节安全的消息,朱允熥心中也像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整个人也长出了口气,这段时间不但朱玉宁担心李节,他也同样担心李节的安危,甚至一连几晚都被噩梦惊醒。
这也让朱允熥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竟然如此的依赖李节,不过仔细想想也很正常,毕竟他从年少时起,就深受李节的教导,两人虽然没有师生之名,但却有师生之实,毫不客气的说,朱允熥之所以有今天,几乎全都是李节的功劳。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朱允熥早就习惯了李节在自己的身边,无论发生再大的事情,哪怕之前父亲朱标突然去世,他在仓促间接替了皇位时,朱允熥也没有像这几天那么惊慌,因为他知道自己身边有李节帮他。
所以在得知李节遇袭的那一天,朱允熥才会那么愤怒,甚至直接召见了蓝玉,派蓝玉率领大军赶往南京,而且他已经给蓝玉下令,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查到袭击李节的幕后主使,包括所有参与这件事的人,全部都要诛九族。
不过现在李节没事,而且还查到了幕后真凶,这让朱允熥的气也消了大半,当即又给蓝玉写了道圣旨,让他转道去凤阳,到时听从李节的调遣。
圣旨让人送出去后,朱允熥又仔细的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任何的纰漏后,这才放松下来,不过紧接着他又想到王叔英这些幕后的主使者,胸中的怒火也再次冒了出来。
对于王叔英,朱允熥还是有些印象的,毕竟当初处理齐泰与黄子澄时,这个人的名字就曾经出现在他的案头,只是考虑到事情不能闹的太大,所以他最终还是放过了对方,却没想到竟然留下这么大的隐患,差点就让李节遇险。
一想到这里,朱允熥就恨不得将王叔英立刻押到京城,然后将他碎尸万段,不过他又很快冷静下来,因为他知道,王叔英虽然可恨,但他也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背后的势力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
王叔英背后的势力,其实也十分的复杂,而且也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但却是一个巨大的利益网,其中大部分都是读书人,另外还有商人、地主、官员等等,这些人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他们才会联合起来对李节下手。
本来对于王叔英背后的这个庞大势力,朱允熥其实是有些犹豫的,但是李节这次遇袭的事却让他猛然惊醒,今天这些人敢对李节动手,明天他们就可能敢对自己这个皇帝下手,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些人彻底铲除掉。
第五百八十三章
武学的争斗
李节在凤阳又呆了一个月,这期间他再也没去见过朱允炆,毕竟朱允炆现在处于软禁之中,自己去一次也就罢了,经常去也不太合适。
不过这一个月李节也没有闲着,主要是听说他来凤阳的消息后,不少住在城中的勋贵也纷纷前来拜访,其中还有一些是李节的熟人,所以他也不好不见。
而就在一个月后,黄化也终于率队从南京回来了,王叔英等参与袭击李节的主谋也全都被抓捕归案,另外还有一些从犯,现在还在抓捕之中,日后会陆续押送到京城。
另外黄化也查出了锦衣卫之中的奸细,这个人竟然是个千户,而且还是黄化的心腹之一,之前也一直跟在李节和黄化身边,谁都没想到他竟然会暗中给王叔英等人传递消息,所以才让他们准确的掌握了李节的行踪。
王叔英这些犯人肯定要押送到京城问罪,不过那个犯罪的千户却不用,直接就被黄化就地处决了,毕竟他们锦衣卫自有一套行事方法,处置犯错的人也不需要上报。
李节还特意召见了一下王叔英,没想到对方见到他就是破口大骂,骂的内容都有方孝儒一模一样,这让李节即恼火又无语,难怪方孝儒能得到王叔英的重用,这两人根本就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其实李节不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王叔英与方孝儒并不是一路人,两人的政见分歧很大,只不过因为李节改变了历史,使得王叔英与方孝儒这两个政敌也走到一起。
对于如此冥顽不灵的王叔英,李节也懒的再理会,当即亲自押送着他们的囚车,然后离开了凤阳赶往北京,而他走的时候,凤阳城中的不少勋贵也前来相送,倒是让平静的凤阳城难得的热闹了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李节他们刚离开凤阳,结果就遇到了蓝玉的大军,他本来是奉命查清李节遇袭的经过,当然蓝玉肯定不会查案,但他却会杀人,朱允炆已经吩咐过他,哪怕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
所以如果李节真的出事,蓝玉肯定会将江南杀个人头滚滚,幸好李节及时将自己安全的消息传到京城,这才让朱允熥给蓝玉下旨,让他改道来凤阳见李节,只不过大军行动太过耗费时间,所以他才在这时遇到了李节。
李节见到蓝玉也十分高兴,当即上前行礼,蓝玉还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不过对李节还是颇为和善的,毕竟之前要不是李节劝他,恐怕他现在可能就要给家人引来大祸了。
“早知道你没事,我就用不着如此急着赶路了。”蓝玉笑着扶起李节道,短短几个月不见,他发现李节也瘦了不少,看来他在江南的这段日子也过的并不怎么如意。
“大将军辛苦了,说来也怪我太大意了,竟然没有防备这些胆大包天之徒的袭击,这才连累陛下和大将军你们担心了。”李节说到最后也有些愧疚。
“这种事怎么能怪你,要怪也怪那个什么王叔英,没想到这帮子文人还真有胆子,豁出命去也要除掉你,看来你这次还真是捅了马蜂窝啊。”蓝玉说到最后也不禁笑了起来。
“大将军,这里距离凤阳不远,您要不要回去看看?”李节也无奈的一笑,随后又向蓝玉问道,蓝玉和他是老乡,老家定远县距离凤阳很近,李节估计蓝玉也很长时间没回老家了,所以才有此一问。
“不用了,我才刚接手武学不久,许多的有事情都需要我亲自处理,结果因为你的事被打断了,所以我们还是早点回去吧,我也好早点把武学接管过来。”蓝玉却是摆了摆手道。
李节听到蓝玉的话则是暗自一笑,武学本来由冯胜和汤和主管,不过后来汤和年纪大了,经常生病,所以武学就由冯胜一人掌管,现在汤和去了南京为老朱守陵,更不可能管武学了。
当然武学还有李节的舅舅刘英,不过刘英以前只是个混吃等死的侯爷,无论是威望还是资历,都远无法与冯胜和汤和相比,所以他也早早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平时也不怎么管事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武学就成为了冯胜的一言堂,说起来冯胜这个人虽然表面看起来挺和气,但其实肚子里的花花肠子极多,有时李节都挺不喜欢他的,也难怪当初老朱要将他弃之不用了。
武学的重要性就不必说了,从名义上来说,武学和锦衣卫一样,都是由皇帝亲自掌管,而且武学比锦衣卫的意义更加重大,所以当然不能一直由一个人掌管,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蓝玉就被朱允熥和李节引入到武学之中。
汤和的性格就和他的名字一样,与人相处时都是一团和气,相比之下,蓝玉的性格就太过霸道了,而冯胜同样也是个不好相与的人,所以蓝玉刚去武学,立刻就与冯胜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蓝玉和冯胜这两个大将军,可比老虎可怕多了,所以两人在武学之中简直是龙争虎斗,谁都不肯服输。
对于这种局面,朱允熥其实是十分乐于见到的,毕竟武学本来就不该成为某个人的一言堂,现在蓝玉和冯胜争斗的越激烈,朱允熥就越容易从两人中寻找一个平衡,从而加强对武学的掌控。
至于李节,之前也是躲的远远的,免得被蓝玉或冯胜抓壮丁,毕竟武学本就是李节提议的,之前他还在武学任过职,所以李节在武学中也颇有影响力,再加上他又能左右武学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刘英,所以李节在武学中的地位也极其重要。
不过蓝玉似乎并没有拉拢李节的意思,或者说他不屑于用这种手段,毕竟以他高傲的性子,肯定对自己的能力有着绝对的自信,根本不愿意拉拢什么盟友,若是换做今天来的是冯胜的话,那可就不一定了。
第五百八十四章
最担心的事
大运河,从杨广开凿这条运河到现在,这条河一直成为南北交流的大动脉,唐宋两朝都受益于这条运河,特别是宋朝,开封之所以成为繁华的东京汴梁,主要就是当时的水路能够直接将南方的粮食与货物运到开封城。
而在大明这个时期,这条大运河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毕竟北方经过多年的战乱之后,田地荒芜、百姓凋零,偏偏北方边境又要驻扎重兵,需要大量的粮食,所以这条运河也显得尤其重要,老朱在位时,就曾经数次疏通这条运河,以确保南方的粮食能够顺利的运到北方。
李节之前走运河时,坐的就是运粮船,只是因为遇到危险,这才弃船登陆,不过现在危险解除,李节他们也再次弃马乘船,毕竟相比陆路,走水路要方便快捷许多。
李节站在船头,打量着这条并不算宽阔的运河,运河并不全都是人工挖掘而成,而是通过连接几条天然的人道,才组成了这条大运河,因为人力有限,所以在一些人工挖掘的河段,就会显得有些狭窄,比如李节他们现在所处的地这段就是如此。
而且运河挖掘完成后,也并非就万事大吉了,而是需要常年的保养,否则有些河段就会因为年久失修,而导致河道淤积,比如李节曾经去过开封,那里之前曾经能与运河相通,但现在许多河道却都已经被堵塞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