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359


“去吧去吧,皇爷爷最近身体不太好,听说胃口也差了许多,如果这种辣椒能让他开胃的话,也算是我们尽的一点孝心了!”朱玉宁立刻摆手道,她实在不喜欢这种辛辣的味道。
于是李节带着辣椒离开家,乘车进宫之后,路上他也小心不让其它官员发现自己,毕竟吏转官的风头还没有过去,他实在不想和这些官员们纠缠。
不过说实话,李节也想过给这些官员一个教训,但这次得罪的官员实在太多了,虽然这些官员平时也抱团,但彼此都有不同的利益,所以还能分化,但这次却触动了他们的集体利益,所以才让他们一致对外,李节又不是老朱,不可能与整个文官集团为敌,所以只能躲着他们走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李节动了人家的面包,让人家骂两句也没什么,反正又不能骂死人,而且这些官员骂李节,并不仅仅是因为吏转官,另外还有阶梯田税,现在也开始从江南一带往全国推广,这简直就是刨了许多官员的祖坟,而且许多官员也都知道这件事与李节有关,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自然让他们对李节恨之入骨。
如果换做另外一个人,恐怕早就被这些官员扒皮拆骨了,不过李节毕竟身份特殊,这些官员拿他也没有办法,所以只能骂一骂出出气,至于真的拿李节怎么样,他们还真没这个胆子。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上面有老朱镇着,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现在都得老老实实的趴着,不过现在老朱的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妙,这并不是病,而是身体的自然衰老,任何医术对这种情况都无能为力,这也为大明的前途蒙上一层阴影。
李节提着辣椒来到暖阁,只见老朱半躺在软榻之上,手中拿着一本书看的入神,李节不用看也知道,这本书不是三国就是水浒,老朱自从把政务交给朱标后,自己就过起了读书练字的悠闲生活,平时最喜欢的就是这两本名著,好像看多少遍都看不厌。
“参见陛下!”李节上前行礼道。
“嗯,你怎么敢出门了,就不怕被别人堵在路上骂了?”老朱头也不抬的问道,他虽然不再亲自处理政务,但对外界的事情还是十分清楚的,比如这次吏转官,他虽然早就知道朱标和李节遇到很大的麻烦,但却没有插手,就是想看看他们怎么处理。
“谢陛下关心,区区口舌之利还杀不死人,而且臣也没必要与这些短视之人计较太多,日后天下人自然会有一个公论!”李节笑着回答道。
“不错,你最让人喜欢的地方,就是长远的目光,这点朕遍观整个朝堂,却无一人能与你相比!”老朱这时也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书笑道,而这时李节也发现老朱看的是三国。
“谢陛下夸奖,美洲带来的辣椒收获了,臣带来一些,想请陛下品尝!”李节这时举了举手中的辣椒再次笑道,与其讨论那些扫兴的事,还不如陪着老朱吃顿麻辣火锅。
第四百三十四章
初雪
“咕噜咕噜~”火锅里的汤汁烧开了,里面切碎的辣椒翻滚着,本来做火锅用干辣椒最好,不过现在李节可没耐心将辣椒晒干,所以用的都是鲜辣椒,另外他还把辣椒打碎,做成了辣椒酱,可谓是双重辣味。
薄薄的羊肉片在锅里滚了几滚,李节这才笑着向对面的老朱道:“陛下您要不要先尝尝?”
“这个东西真的能吃?”老朱却抽动了几下鼻子,脸上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问道,这股辛辣的味道他也是第一次闻到,本能的感觉有些不适,所以一时间也不敢下嘴。
“当然能吃,不过这辣椒味道比较冲,第一次吃肯定要小心一些。”李节笑着解释道。
老朱对李节还是十分信任的,这时终于拿起筷子,平了片羊肉后闻了闻,虽然味道还是很冲,但看李节似乎不像是撒谎,终于还是将肉片放在嘴里。
辣!辛辣!这是老朱的第一感觉,虽然中原的调味品中也有辛这个味道,比如胡椒,但辣椒却与胡椒的辣完全不同,虽然李节在火锅的汤汁里放的辣椒不算太多,但对于第一次吃辣椒的老朱来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他感觉自己的整个口腔都像是着火了似的,一张老脸也憋的通红。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老朱这才吐出一口长气道:“痛快,没想到一口肉竟然也像是喝了一口老酒一般,全身都感觉舒坦多了!”
“陛下真是厉害,第一次吃辣椒竟然能尝出其中的滋味!”李节看到老朱的表现也露出惊讶的神色,这次他可是真心实意的夸老朱,毕竟第一次吃辣椒的人往往都比较不适应。
“区区辣椒而已,再辣它还能比得过军中的烈酒?”老朱却是浑不在意的一摆手道,说着又连吃了几口羊肉,结果感觉越吃越有味道,简直有点停不下来。
其实老朱喜欢吃辣椒也正常,穷苦出身的他一向都是口味极重,而且他又喜欢喝酒,以前可以说是无酒不欢,只是现在年纪大了,御医也多次叮嘱他不能再饮酒,现在这辣椒除了不会醉人,其它方面倒是和酒的感觉差不多,吃下肚子都像是一团火似的,让人全身出汗。
当然这也和老朱年纪大了,味觉也开始退化,只有重一些味道,才能让他的身体感到愉悦,所以老年人的口味一般都比较重。
不过无论什么原因,老朱都极快的接受了辣椒的味道,李节又将辣椒酱给他放在小碟子里,配上火锅一起吃,更让老朱吃的全身冒汗,感觉全身都活过来了。
李节这时也终于可以尝了一下自己做的火锅,只见他夹起一片羊肉在辣椒酱里蘸了一下,然后放进口中品尝了一下滋味,眼睛也一下子眯了起来,虽然隔了几百年,但辣椒的味道依然如故。
“父皇,你们吃火锅竟然也不叫我,在外面我可都闻到香味了!”正在这时,忽然只听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紧接着就见朱标迈步走了进来,顺便还拍了拍肩膀的雪花。
“下雪了?”李节这时也十分惊讶的问道,之前他进宫时天还只是有点阴,刚才他又一直忙着做火锅,并没有注意外面的天气。
“不错,刚开始飘雪花,钦天监的人说,这场初雪会下的很大,估计明年会是个好收成!”朱标这时也一脸轻松的笑道,说话时他也来到桌子前,抄起筷子夹了片羊肉就塞到嘴里。
然而羊肉刚一进嘴,朱标的一张脸就立刻涨的通红,随即扭头就把羊肉吐出来道:“父皇你们这是吃的什么,怎么如此辛辣?”
“不会吃就别乱吃,这叫辣椒,李节刚种出来的美洲作物!”老朱看到朱标浪费食物,当即瞪了他一眼道。
“辣椒?”朱标吸了口凉气缓解了一下口腔中的灼热感,而在这种灼热感过后,却又感觉口舌间似乎有种特别的味道。
“我再尝尝!”朱标又拿起筷子,夹了片羊肉小心翼翼的尝了一小口,等到慢慢的适应了这种辛辣后,这才将羊肉一口吞下,随即就向李节赞道,“味道不错,虽然与胡椒不一样,但都辛辣无比,在下雪天吃这东西简直太适合了!”
“殿下倒是说对了,下雪天吃着红油火锅,简直是天下第一美事!”李节闻言也是大笑着赞同道,这场雪来的还真是时候。
老朱闻言也来了兴致,当即让人把桌子搬到侧殿的一处亭台上,这里四周装着玻璃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的雪景,这场雪也的确像钦天监预测的那样,竟然越下越大,这时地面已经开始泛白,估计晚上就会积下厚厚的一层雪。
“北京这边的雪的确比南京下的更早更大,这么大的雪,不会造成雪灾吧?”老朱吃了几口羊肉,这时看着外面的雪也露出担忧的神色,这还只是北京的初雪,就比南京那边最大的雪还要大,所以这让他也禁不住担心起来。
“父皇放心吧,前两年北京这边的雪比现在还要大,也的确造成了一些雪灾,不过北方这边的百姓对大雪比较适应,自有一套应对的办法,所以影响也不太大,以前可能还有一个燃料不足的问题,不过现在煤炭开采的越来越多,价钱也越来越便宜,北京这边的百姓大部分都开始以煤炭取暖了。”朱标笑着回答道。
老朱听到朱标的回答这才放下心来,随后又询问了一下吏转官,以及阶梯田税从江南推广到全国各地的事,朱标也一一做了回答。
旁边的李节看到老朱的模样也叹了口气,老朱还真是劳碌命,哪怕到了这种时候,也不忘关心政务。
不过老朱的精力明显有些跟不上了,再加上吃饱了之后,人也容易犯困,所以在朱标讲到阶梯田税的推广时,老朱忽然没有了动静,再仔细看时,却发现老朱竟然已经睡着了。
看着酣睡中的老朱,朱标与李节也无奈的相视一笑,随后两人亲自将老朱扶到床上休息。
第四百三十五章
第二支船队
天气越来越冷,河流与湖泊也开始慢慢的结冰,不过海水因为潮汐,再加上含盐量比较高,所以暂时还没有结冰,不过今年的冬天来的比较早,估计再过一个月左右,太津港这边也会结冰,到时船只就不方便停靠了。
趁着海港还没有上冻的这段时间,整个太津港也进入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节,所有商家都想趁着这段时间进出货物,毕竟等到港口冻上后,可能一个多月船只都无法停靠,这将会对商家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北京城的物价都会因此上涨,所以不少商家都想借此多囤点物资。
李节与朱允熥站在港口东南侧的码头上,这里是太津的军港,海军的战船也都停靠在这里,用于保护太津港的安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北京的安全,毕竟如果敌人从海上杀过来,几乎只需要一天就能杀到北京城。
不过现在的军港中除了战船外,还停靠了不少的商船,这些商船样式统一,上面都挂着大明的旗号,但船上的船员却衣着各异,停靠在码头的商船也正在紧张的装载着各种货物,军港甚至专门为他们开辟一条道路。
“姐夫,这第二批去美洲的船队能保证百分百到达美洲吗?我可是把全部积蓄都投到银行里了!”朱允熥看着眼前这支忙碌的船队也有些担心的问道。
眼前这支船队正是第二批去美洲的船队,确切的说是船队的一部分,因为还有一部分是由朱棣和张定边组织,特别是带队的依然是那位江船长,他们正在九州岛上等候,到时这边准备好之后,就会去九州岛与他们会合。
“皇家可是船队的大股东,你怎么想起来往银行投钱了?”李节闻言也不由得笑道。
“那不一样,皇家股份再多,收益也是归内库所有,不会给我一文,相比之下,银行那边却是可以投资,据说投进去一两银子,日后就可能换回十两甚至是百两,这么好的生意我当然不能错过。”朱允熥立刻开口道。
银行做为船队的股东之一,也是出钱的大头,不过银行除了自己投钱外,还公开吸收私人投资,只要你手头有余钱,而且又看好这次去美洲的船队,都可以把钱投进来,到时按比例分成。
当然了,这种投资肯定也有很大的风险,比如船队万一遇到了意外,导致收益很低,甚至可能是赔了钱,最恶劣的情况甚至是整个船队全军覆没,到时这些钱可就要打水漂了,所以朱允熥才会向李节打听船队能不能安全的到达美洲。
“这个只有老天才知道了,不过船队之所以选择在冬天出发,其实就是想避开风暴,毕竟冬天海上的风暴比较少,不像夏秋两季那么频繁,再加上有了之前的经验,航线也探索了出来,所以这次船队到达美洲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李节笑着解释道。
“那就好,希望我投的钱千万不要打水漂,否则日后我就要喝粥度日了!”朱允熥听后也终于稍稍的放下心来道,虽然喝粥度日有点夸张,不过他的确把全部身家都押到了船队上,甚至还借了不少钱。
李节听到朱允熥的话也是微微一笑,他早就知道朱允熥投资船队的事,因为之前朱允熥还找朱玉宁借了钱,对于这种事,李节也并没有阻止,毕竟朱允熥早就成年了,当然也有能力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走吧,咱们上船上看看!”李节说着迈步走向那些商船道,朱允熥也立刻跟上。
这支船队是由朝廷出面组织的,所有船只都是朝廷的官造船厂出产的,性能极为优越,不过船上的船员却来源复杂,总的来说有两部分,其中一小部分是朝廷从海军中征调出来的,他们主要负责船队的指挥与协调。
至于剩下的大部分,则是银行出面组织的人,他们大都是有名的海商,有些同时也是这次船队的出资人,之前他们出的钱,全都用来买这些船只与货物,而人员则是他们自己组织的,大都是经验丰富。
另外这些人之所以自己组织人手,也是想摸清楚到达美洲的航线,毕竟这条航线如此重要,肯定不能只由朱棣和张定边的人掌握,等到他们摸清了航线,日后大明这边也能单独组织船队。
李节和朱允熥迈步上船,立刻有认识他们的人上前迎接,然后为他们介绍船上的各种装备,除了各种货物外,船上还装有足够的食物与淡水。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船队吸取了上次船队抽水的教训,因为船上装的淡水哪怕经过煮沸消毒后,依然不能保存太长时间,否则就会变质发臭不能饮用,所以这次的淡水中加了一些烈酒,据说可以让淡水保存的时间更长。
另外船上还装有大量的豆类和茶叶,豆类可以发豆芽,与茶叶一起都能帮助船队补充必要的维生素,避免发生败血症。
至于食物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主要是多了一些罐头类的食品,因为船上不方便升火,平时只能吃干粮,根本不能保证营养,相比之下,罐头类的食品可比干粮强多了,而且还能保存更长时间。
上面这些当然全都是出自李节的手笔,确切的说是由他提出来,然后由求真书院实验制作出来的,比如罐头这东西,技术上十分简单,而且玻璃也早就不是问题,所以成本也十分低廉,不但可以供航海使用,还可以供应军中。
只不过罐头太容易破碎,铁罐头的成本太高,暂时没办法制作,所以现在的罐头在运输方面损耗有点大,但就算如此,罐头依然成为一种十分受欢迎的便携食物。
几天之后,太津港的这支船队也终于准备完毕,在李节和朱允熥的主持下,港口给船队举行了一个小式的送别仪式,然后在船员们的高呼声中,船队也缓缓的驶离了港口,只是不知道他们的能否像之前的船队那样,顺利的到达美洲?
第四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
第二支美洲船队离开了,李节和朱允熥亲眼看着船队消失在寒冷的海面上,两人这才跺了跺冻的有点发麻的双脚,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的住处。
天气愈发的寒冷,李节和朱允熥的任务也完成了,本来两人也应该回去的,不过朱允熥却不想回去,用他的话说,就是这段时间他实在太忙了,难得有时间来太津转一转,当然要多呆几天。
李节之前也被吏转官的事搞的十分闹心,于也决定在太津多玩几天,就当算是散心了,于是两人就暂缓了回去的计划,反正现在京城那边也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再加上两地离的又近,就算有事也能一天赶回去。
太津港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大直沽,这里的港口虽然有冰冻期,但并不影响它成为北方的第一大港,特别是海贸越来越兴盛,使得这里成为海上与陆地之间的交通枢纽,再加上太津背靠北京,自然是大占便宜。
其实北京城做为国都,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限制,如果你是官员或读书人倒也罢了,但如果是商人,在北京就会感受到很多的条条框框,别的不说,光是穿个衣服都不自由。
相比之下,太津这里就更像是一个商业城市,毕竟这里本来就是因为海贸才兴盛起来,南来北往的客商也都喜欢在太津这里置地建宅,反正这里离京城又近,住在这里和京城其实没太大的区别,而且还更自由。
另外商人们扎堆在一起,也更方便做生意,一些商业上的信息流通十分快速,毕竟对于商人来说,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就是一条重要的商机,所以太津也吸引了无数商人前来居住,这些商人又给太津贡献了巨额的税收,极大的促进了太津城的建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