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359


“殿下,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而且陛下的寿诞一般要庆祝数日,晚一天也不妨事!”李节却十分豁达的道。
朱棣一听也有道理,于是立刻命人将这些种着土豆的木桶抬下船,然后装车连夜运往京城,他和李节也没有在港口停留,而是直接带上江船长和李芳远这些人一起回京,估计老朱也想听他们讲一下这一路上的艰难,以及在美洲的见闻。
江船长等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进京城,而且还要去见传说中的皇帝陛下,这让所有人都是激动的全身发抖,连李芳远也激动的呼吸急促,不知道见到老朱后,自己该说些什么?
不过在回去的路上,李节却实在顶不住了,虽然他比朱棣年轻,但他却没有朱棣的好身板,像朱棣带兵时,甚至需要几天几夜不停的行军,可是李节却没有吃过这种苦,不过刚好这次进京的船员也太多,不可能人人都会骑马,于是就准备了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超越京城,为老朱送上这份迟到了一天的寿礼。
第四百二十二章
进宫
李节在回京时睡了一路,等到他再睁开眼睛时,却发现外面天都已经亮了,而且京城也近在眼前,这让他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的修路的决定,正是在他的提议下,北京与太津之间的道路才全面硬化,使得道路十分平坦,所以他才能好好的睡上一觉。
当然就算是水泥路面十分平坦,但马车的减震系统几乎没有,如果不是他实在太疲倦了,恐怕也根本睡不着,不过就算是醒着了,醒来也是全身发酸,活动了好一会儿才感觉好受了些。
这时车队也已经来到城门前,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朱标竟然率领着一队人前来迎接,朱允熥与允炆等人也都在人群之中,见到李节也纷纷围了上来。
“姐夫,土豆在哪里,快让我看看!”朱允熥上前一把拉住李节问道,昨天李节走的太匆忙,他也是事后才知道美洲船队回来了,为此也十分懊恼,如果他早点知道,肯定会吵着和李节一起去。
朱标这时也在向朱棣问起船队的事,之前朱棣已经连夜派人进京报信,所以朱标也大概知道一些船队的情况,特别是得知传说中亩产几千斤的土豆竟然带回来了,更让他激动的一夜未睡,早早的就跑来城门这里迎接。
看着心急火燎的朱标父子,朱棣与李节也相视一笑,随后带着他们来到后面的车上,只见车上摆着几十个大木桶,里面栽种着已经长出几尺高的土豆,绿油油的看着极为喜人。
“这些土豆真的能亩产几千斤?”朱标也再次问出同样的问题道,虽然早就得到李节的再三保证,但是见到实物时,他还是禁不住有些怀疑。
“殿下若是不信,可以等上几个月,到时土豆成熟,您一见便知!”李节也懒的再解释,毕竟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所以说再多也不如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
“对对对!咱们快快进宫,父皇也早早的就在宫中等着你们呢!”朱标闻言也立刻点头,随后率领着众人就直奔皇城。
昨日的寿宴虽然只是在皇城中举行,但京城中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因为历朝历代,帝后的生日都是难得的节日,一些商家也趁此机会打出促销的手段,更有僧道上等为皇帝祈福,所以整个京城也比往日要繁华许多。
江船长率领着李芳远等船员坐在车上,这时也都在打量着北京城的景象,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出身,根本没机会见识京城的繁华,哪怕是李芳远,也是第一次来到大明的都城。
以前李芳远只知道大明国土广阔,国力强盛无比,至于国都的景象,在他想来可能就是比高丽的国都开城强一些,因为他见过最繁华的城市就是开城,至于比开城还要繁华,他根本想像不出来。
然而当他亲眼见到大明国都的景象时,却猛然间发现,开城与北京城一比,简直就像是个不入流的小村镇一般,两者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另外李芳远还知道,北京其实是大明刚刚迁过来的首都,之前的国都在南京,据说那里比北京更加繁华,毕竟南京做了几十年国都,肯定不是刚刚立为国都的北京能比的。
“夜郎自大,输的不亏!”李芳远这时忽然用低不可闻的声音自语道,哪怕他游历了整个美洲,甚至在美洲也见到一些颇为繁华的城邦,然而无论是哪里的城邦,都远无法与大明相比,想想当初他们父子竟然敢和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为敌,甚至让他感觉有点可笑。
很快马车来到皇城的门前,而李芳远看到这座城中之城时,更是倍受打击,原来大明的皇帝住的地方竟然是一座坚固的城池,想想高丽王的王宫,与这座威严的紫禁城相比,简直就如同茅草屋一般。
不过这些打击却也让李芳远看清了现状,甚至为自己的果断而感到庆幸,当初他决定投靠朱棣时,就已经放弃了复仇的想法,现在的他只想为自己争一条出路。
马车进到皇城,随后一行人下车步行,朱标与朱棣、李节等人来到华盖殿,只见老朱这时端坐在大殿之上,见到几人进来也立刻问道:“土豆真的带回来了?”
“启禀父皇,土豆的确带回来了,就在殿外!”朱棣立刻上前禀报道。
“快送上来!”老朱急切的吩咐道。
随着老朱的一声令下,立刻有人把种有土豆的木桶抬上来,而当看着这些绿油油的作物,老朱也同样露出怀疑的神色,毕竟在他想来,能亩产几千斤的作物,肯定有其不凡之处,可是现在看来,这些土豆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
李节就知道老朱会有这种反应,毕竟刚才朱标就是个例子,于是只得上次告诉老朱,这些土豆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成熟,到时一看便知。
“好,那朕就把这些土豆放在殿外的空地上,平时由你亲自照顾,等成熟了让朕亲眼看一看它的产量!”老朱听到李节的解释也再次吩咐道。
“臣遵旨!”李节闻言立刻答应下来,虽然他没种过地,但照顾一下土豆还是没问题的,更何况土豆这东西也十分好养活,不像一些名贵的花草那么娇贵,其实能做为粮食种植的东西,一般都比较皮实。
这时朱棣又把其它的作物种子送上来,李节也亲自为老朱讲解这些种子,其中的玉米也再次引起老朱的注意,玉米的产量虽然不像土豆那么夸张,但也比小麦和水稻强多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之前李节曾经向老朱提过的金鸡纳树,这次却没能带回来,毕竟这种树并不怎么常见,船队又没有深入美洲大陆探索,所以许多植物都没能找到,不过这次没找到也没关系,反正很快就会组织第二次的美洲船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都会有找到这些植物的一天。
“父皇,探索船队的人也被我带回来了,您要不要见一见他们?”这时朱棣再次上前问道。
“宣他们进殿,朕要好好的听他们讲一讲海外的事情!”老朱当即也大笑着点头道,难得今天这么高兴,当然要听一听这些人在海外的见闻。
第四百二十三章
封赏
大殿之中,老朱坐在龙椅之上,朱标与众位大臣位列两侧,而江船长等人则站在殿中,正对着老朱与满朝文武讲述着他们这一路的艰辛。
刚开始江船长这些人还表现的有些拘束,但是在慢慢的放开之后,讲述的内容也更加声情并茂,特别是讲到那些死去的弟兄们时,更让他们眼含热泪,而当讲到他们在山穷水尽之时,只能喝臭水维生,最后甚至只能闭目等死,却又绝处逢生时,也让殿上的不少人为之动容。
老朱也听的十分入神,特别是当江船长他们讲到船队到达美洲后的情况后,老朱也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关于美洲那边的情况,虽然美洲远在万里之外,但这座大陆实在太富饶了,不但盛产金银,而且还有土豆、玉米这样高产的作物,简直就是上天赐于明人的礼物。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老朱也对美洲这座富饶过头的大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果不是他年纪太大的话,他甚至都想亲自去看一看美洲。
不过就算自己去不了,自己的儿孙却可以去美洲,比如朱棣,朱棣探索美洲的用意他最清楚不过,只是美洲实在太大了,光靠朱棣一个人根本吞不下整个美洲,而老朱的儿孙只会越来越多,这些人如果有志气的话,完全可以学着朱棣一样去美洲。
江船长他们讲了两三个时辰,中间老朱也几次赐茶,这才让他们将自己在美洲与海上的见闻详细的讲解了一遍。
“很好,你们舍生忘死为天下百姓取回这些高产作物,让天下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光是这件事,就是天大的功德!”
老朱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开口道:“如此大功,若是不加以封赏,恐怕连老天都不会答应,你们暂且在驿馆中住上几天,等候朝廷的封赏!”
听到还有额外的封赏,江船长等人也全都露出欣喜若狂的神色,他们虽然大部分都已经不算是明人了,但却有不少亲朋好友,甚至是家人都在大明,如果能拿到朝廷的封赏,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时间已经不早了,老朱看到江船长这些人也一个个都是面带倦色,毕竟昨晚他们都是连夜赶路,根本没有休息好,于是老朱就让人赐宴,然后等他们吃饱喝足后安排到驿馆休息。
等到江船长这些人离开后,老朱又来到殿外,亲眼看着侍卫将土豆安置在殿外的空地上,然后这才放心的回到暖阁,又和朱标他们商量了一下封赏的事。
老朱之所以没有当场宣布对江船长这些人的封赏,主要是这些人的封赏没有前例,所以老朱也需要拿捏一个度,封赏太重肯定不行,毕竟大明的爵位还是十分值钱的,一般来说,只有立下军功才能封爵,比如李节的靖海伯,就是他用军功换来的。
不过江船长这些人虽然没有立下军功,但他们的功劳却实在太大了,所以最后老朱也破例,加封江船长与王猛等几个船长为正五品的骁骑尉,其它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分别授予飞骑尉、云骑尉等勋位,虽然只是有名无实的武勋,但却已经属于勋贵之例。
当然除了武勋之外,老朱也有实际的赏赐,那就是给这些人赏赐了不少的土地,至于钱财虽然有一些,但并不多,毕竟朱棣已经告诉他,这些人在美洲换回大量的金银,所以他们根本不缺钱。
因为赏赐的人太多,老朱肯定不能自己一个人给这些人定赏赐,于是他大手一挥,直接将赏赐的事交给朱棣去,然后又让李节小心看管华盖殿前的土豆。
吩咐完事情后,老朱就把李节和朱棣等人赶了出去,只留下了朱标这个太子,估计父子二人要好好的商量一下接下来的事情,特别是这些美洲作物带来的影响。
高产作物虽然是好事,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比如粮食产量太高虽然能解决温饱问题,但也同样会存在谷贱伤农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田地不多的小农而言,粮价太贱对他们的打击更大,甚至可能引发家破人亡的后果。
当然老朱并不因为这些而停止推广高产作物,只不过也需要事先做一些准备,避免高产作物推出后,产生的影响太大,毕竟万一破产的农民太多,甚至形成流民的话,说不定就会重演元末的悲剧,因此老朱对这件事也是慎之又慎。
李节对这种掌控政策平衡之间的事情并不擅长,所以老朱也没让他参与,事实上李节现在也没心思想其它的,现在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正在生长的土豆身上。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节几乎每天都泡在宫里,有事没事就跑到华盖殿前照看土豆,哪怕泥土中长了一丝杂草,都会被他用手指头捏着拔出来,其它的松土、施肥、浇水更是不在话下。
除了土豆之外,其它的一些种子也开始播种下去,虽然现在天气已经转冷,并不适合再种植一些作物,不过没有关系,李节早在南京时就搞出了玻璃温室,所以北京这边的皇城也早就建有温室,平时里面也种满了各地进贡的奇花异草。
不过现在玻璃温室却被李节重用,各种奇花异草也全都被拔了个精光,然后被他开垦出土地后,将一些种子种了下去,比如他一直心心念的辣椒,经过这么多年的等候,他也终于等到了它,现在种下说不定还能在今年冬天吃上一顿带有辣椒的火锅。
当然李节种的都是他有把握的植物,有些种子他也没有见过,所以也没敢贸然种下去,其实他也考虑过物种入侵的可能,只不过他也知道,随着美洲的开发,物种入侵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所以他也只能尽量的小心,减小物种入侵的可能和损害。
一个多月后,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寒冷,而木桶里的土豆也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这天老朱也早早的来到华盖殿,他要亲自查看这些土豆的产量!
第四百二十四章
土豆的收成
华盖殿中,老朱与朱标、朱棣等人全都围拢在一起,李节站在人群的中间,他的面前则是一个长着土豆的木桶,里面的土豆已经开始衰败,说明下面的土豆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当初江船长他们种土豆时十分匆忙,而且在船上也没有什么专门种植物的东西,于是就用了这些本来是装水的木桶,至于泥土也是从一些海岛的树林里挖的,也并不是很肥沃。
之前李节照看这些土豆时,也曾经想过要不要给这些土豆换换土,或者是从木桶里拿出来,不过后来询问了一下宫中的花匠后,这些花匠却都建议保持现状,因为土豆已经适应了桶里的情况,贸然改变反而会对土豆不太好。
现在木桶经过几个月的风吹日晒,再加上水与泥土的侵蚀,早就变得腐败不堪,李节直接用手就把木桶给扳开了,里面的泥土却已经结块,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来,这些泥土相当的粘重,这种泥土一般来说也十分的贫瘠,并不适合耕种。
“这么贫瘠的泥土,恐怕这土豆的产量会大受影响吧?”这时老朱忽然开口道,他毕竟是农民出身,对泥土的肥沃程度最是了解不过,像这种结块的泥土,恐怕最少也要养上几年才能种植作物。
“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反正都打开了,陛下就稍等一下!”李节这时也皱起眉头,毕竟他对种庄稼真的不怎么在行,所以这时也开始担心起来。
当下李节拿来工具,将结块的泥土打碎,很快就见泥土中出现一颗颗圆圆的土豆蛋子,虽然都不是很大,但却一串串的连在一起,看起来颇为喜人。
李节一把将土豆提起来,感觉最少也有五六斤,减去连带的泥土,估计有个两三斤左右,虽然看起来不多,却也不算少,而且这还是泥土贫瘠的原因,如果换成良田,产量会翻上一番。
“这……这个就是土豆?”老朱上前捏着一枚土豆好奇的问道,同时也有些震惊,虽然这一株的产量在李节看来并不理想,但是在老朱看来,一株就能产两三斤左右的粮食,一亩地产出个上千斤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启禀陛下,这个的确就是土豆,不过这株的产量有点小,我再挖几株试试!”李节说着来到其它的木桶前,然后将木桶砸碎取出里面的土豆。
相比第一株,其它的土豆多也有少,其中一个木桶里的泥土可能是比较肥沃,竟然长出五六个大土豆,足足有十斤出头,这让李节也兴奋的献给老朱。
老朱接过这株沉甸甸的土豆也乐的合不拢嘴,如果说之前他对土豆亩产几千斤的产量还有些怀疑,那么现在见到实物后,就已经彻底的打消了这种怀疑,甚至如果所有土豆都能有眼前这株土豆的产量,那亩产万斤也并非不可能。
当然亩产万斤只能是老朱的幻想,虽然后世的土豆亩产万斤的确可以达到,但那却需要各种化肥的作用,再加上优良的育种,才能让土豆达到万斤的产量,至于现在这个时代,土豆能达到亩产几千斤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恭喜父皇!贺喜父皇!有了这土豆,我大明百姓终于不用再忍受饥饿之苦了!”朱标与朱棣等人这时也十分知机的上前向老朱道喜,引得老朱也再次哈哈大笑,他不但开创了大明的江山,更解决了困扰中原上千年的粮食问题,光是这两个功绩,恐怕就没几个皇帝能和他相比。
“陛下,要不要尝尝这土豆的味道?”李节这时也再次上前笑着问道,他也好多年没有吃过土豆了,虽然土豆这东西在后世十分常见,甚至可以说是烂大街了,但长时间不吃还的确有点想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