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359


禁卫在前面引路,李节与谢旺一起来到旁边的厢房,结果还没进到房间,就听到里面传来孩子的哭声,这让两人都是一愣,随后也加快脚步,结果进到房间才发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床上哭闹,旁边则是几个手足无措的禁卫,毕竟让他们杀人可以,但哄孩子却完全不专业。
“这孩子是怎么回事?”李节看到这个哭闹的孩子也一脸蒙蔽,完全没想到会在这种地方有一个孩子。
“启禀驸马,刚才第一个跳墙逃跑的人其实是个女子,之前就是在这个厢房里照看这个孩子,不过刚开始我们不知道,闯进来时吓醒了孩子,于是他就一直哭闹个不停。”这时旁边一个禁卫有些不好意思的禀报道,他们这些人拿刀拿枪,凶神恶煞一般闯进房间,就算是大人也会吓个半死,更别说一个孩子了。
李节听到这里也有些无奈,特别是看到孩子哭的可怜,他也忍不住上前抱起孩子,毕竟他也是快要做父亲的人了,实在看不得孩子哭闹成这样。
也许是和李节有缘,也许是孩子真的很困,结果李节刚抱起来不一会,他竟然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这让李节也松了口气。
不过就在这时,谢旺却上前摸了摸孩子的衣服道:“不对啊,这孩子的衣服用料并不便宜,而且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怎么会出现在盗匪窝里?”
李节听到这里也醒悟过来,这个时代的生活水平远低于后世,富人家的孩子与穷人家的孩子几乎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像他怀里这个白白胖胖,而且身穿的衣服也十分华贵精致的孩子,肯定不是普通人家出身。
“有意思,谢兄,犯人全都带到银行去审问吧,这样也快一点,我倒要看看这帮盗匪是什么来头!”李节这时也若有所思的再次道,说完他就把睡着的孩子交给其它人照顾,自己则和谢旺一起出门去提审犯人!
谢旺也没有异议,毕竟这桩案子本来就是大理寺与银行合办的,而且李节又是驸马,所以自当以他为主,于是他和李节来到银行后面的一个大厅,这里也已经升起灯火。
“姐夫,情况怎么样了?”李节刚来到银行,朱雪晴也急匆匆的来到银行,见到他立刻问道,她本来就没睡,甚至之前还想亲自参加行动,不过李节觉得她主管着银行,说不定有人盯着,所以就让她晚上回家,不过她刚接到消息就立刻赶了过来。
“放心吧,盗匪已经全都被抓,现在就要审问,不过银行那边的人怎么样了,有没有派人盯着?”李节先是回答,随后又再次问道,之前他们就猜到银行的内部有盗匪的内应,所以他也让朱雪晴派人盯着银行内部的几个官员,免得他们得到消息后逃跑。
“银行里的人都有人盯着,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会回来禀报!”朱雪晴再次回答道。
“好,那你和我们一起来提审犯人!”李节当即点头道。
第三百六十六章
盗墓贼
银行后面的大厅中,李节坐在主位上,谢旺与朱雪晴分别坐在两侧,随着李节的一声吩咐,立刻有禁卫将八个犯人全都带了过来,李节也第一次看清了这帮人的真面目。
七男一女,那个女人自然是之前照顾孩子的那个,并且李节他们冲进院子时,这个女子还想要跳墙逃跑,想来她应该是在地面上放风的,而剩下的七个犯人则是年龄不一,有人须发花白,有人却是一脸的稚嫩。
李节扫视了一下这八人,随后这才沉声问道:“说吧,你们之中谁是主犯,老实交待或许还能宽大处理!”
没想到李节的话出口后,这八个犯人却全都如同木头一般一言不发,其中最年轻的那个似乎有些犹豫,但却被旁边的老者狠狠的瞪了一眼,这下年轻人也吓的不敢出声。
“不交待是吧?”只见谢旺这时也冷笑一声道,“我们大理寺的天牢虽然不比不上锦衣卫的诏狱,但进去后也少有人能活着出来,你们是不是也想试一下狱中的刑具?”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人权之说,对犯人更是如此,牢狱中的刑具更是公开的,甚至还有不少人发明了许多残酷的刑讯手段,比如锦衣卫就是此中的高手,当然大理寺也不差,不过这也容易造成一些冤假错案,毕竟有些人在大刑之下也只能屈打成招。
当然了,眼前这八人是在人赃俱获时被抓的,肯定不会冤枉,所以所以当谢旺说要用刑时,李节也没有反对,虽然这种做法在后世看来不人道,但毕竟大风气如此,李节又不是刑部的人,所以对这方面也插不上手。
果然,一听说要用刑,这八个犯人立刻露出慌张的神色,特别是那个年轻人更是吓的全身发抖,唯一的那个女人也十分慌乱,几人的目光也频频看向那个年纪最大的老者,显然这个老者就是他们的头。
“说!你叫什么名字?”李节立刻伸手一指老者质问道。
老者显得的有些迟疑,犹豫了片刻这才回答道:“我叫胡三!”
“胡三!你挖掘地道,企图凿开银库偷盗,这些罪行你可承认?”李节再次沉声问道。
“小人冤枉啊,小人只不过是在挖掘地窖而已,实在不知道什么是银库啊!”这个胡三竟然神情一变,大声为自己喊起冤来。
听到这个胡三编造出来的理由,李节差点气笑了,旁边的谢旺更是气的一拍桌子道:“好一个不老实的家伙,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都不知道官府的厉害,来人,给我拖出去重打二十!”
对于谢旺的命令,李节并没有阻止,当即有几个禁卫飞扑上来,拖着胡三就按倒在地,然后抡起棍子就打,几棍子下来,屁股上的衣服就被血迹印湿,惨叫声更是连成一片,吓的其它犯人都是面无人色。
等到二十棍打完,老者已经陷入昏迷之中,李节挥手让人抬下去救治,毕竟在案情查清楚之前,这个人还不能死。
“现在可以说了吧!”李节再次扫视了一下剩下的七人问道。
“大人,小人招供,我们的确是准备凿开银库偷取钱财,不过这一切都是我舅舅胡三策划的啊!”只见那个最年轻的犯人这时也终于忍不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叫道。
看到这个年轻人要招供,周围的其它犯人还想阻止,却被禁卫一下子架到一边,将年轻人单独隔开,李节这时也露出一个微笑问道:“很好,你既然是胡三的外甥,想必肯定知道他的整个计划,现在你给我详细的讲一遍!”
“是,小人说……小人全都说……”年轻人这时已经被吓破了胆子,当即将所有的犯罪经过详细的讲了一遍,而李节等人也是越听越皱眉,特别是当听到那个孩子的来历时,更是气的一拍桌子。
原来这伙以胡三为首的盗匪其实是一大家子,胡三是家长,那个女人是他妹妹,也就是年轻人的娘,而剩下的几个要么是胡三的儿子,要么是胡三的侄子。
而且这伙人还不是一般的盗匪,他们其实是一帮盗墓贼,以前流窜在山西、河南一带,四处挖掘坟墓来获取钱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挖地道时那么的专业,而且还懂得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破坏水泥墙,估计都是从盗墓中学来的手段。
胡三这个老盗墓贼年纪大了,而且靠着盗墓也积攒了一笔钱财,本来是打算金盆洗手的,甚至他带着家人来到北京,就是想趁着迁都的机会,在北京的房价还不是太离谱时,买套宅子置业养老。
不过在胡三来到北京时,银行也刚好走上正轨,当时胡三带着不少钱在身边,也并不安全,于是就有人劝他把钱存到银行,本来胡三对银行抱着很大的怀疑,后来试着存了几次钱,这才发现银行真的可以随时存取钱财。
然而贼就是贼,胡三做了一辈子盗墓贼,在见到无数人都把钱存入银行后,也立刻察觉到银行是个大宝库,如果能找到银行的银库,哪怕只能拿走一部分,也比他一辈子盗墓得来的钱还要多。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胡三准备在金盆洗手前做一票大的,虽然他们不知道银库的方位,但他们却有自己的办法,比如那个孩子。
胡三这帮人很有耐心和经验,他们暗地里观察了银行上下几个月,最终找到一个姓方的掌固,这个方掌固年纪大了,只有一个儿子,而且去年儿子和儿媳也因意外去世,只剩下一个小孙子,平时被方掌固视为命根。
在这种情况下,胡三等人想办法绑架了方掌固的孙子,然后逼着对方交待出了银库的位置,并且还让方掌固成为他们在银行的内应,他们则租了银行附近的那座院子开始挖掘,却没想到还是被朱雪晴察觉到了异常。
口供有了,地道里也全都是物证,所以这桩案子算是彻底破了,不过在整理口供时,李节却又有些发愁,这次差点被胡三这些盗墓贼凿开银库,说明银库还是存在很大的隐患,对于该怎么消除这个隐患,李节现在也毫无头绪。
第三百三十七章
补救措施
案子破了,犯人也全都抓住了,除了李节他们抓住的八人外,还有一人潜藏在乞丐中,很快也被查了出来,至于那个被胁迫的方掌固,虽然情有可援,但毕竟触犯了国法,本来是应该问罪的,不过李节替他在朱标面前求了情,最后只是罢了他的官职,让他带着孙子回家养老去了。
表面看起来,这桩案子似乎结束了,但是李节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银库是他亲自设计的,用了那么多的水泥,本以为会固若金汤,却没想到这帮助盗墓贼却给他上了一课,示范了一下没有后世那么多工具的情况下,用原始的热胀冷缩来破坏银库的墙壁。
如果不是朱雪晴细心,早早的发现了这帮人的阴谋,顶多再过两三天的时间,银库的墙壁就被他们凿开,这也意味着银库并不像李节想像的那么坚固,这次虽然被他们制止了,但天知道会不会有下一次,万一被人得手了,那就是对银行沉重的打击。
“雪晴,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银库之中,李节看着修补好的墙壁沉声向旁边的朱雪晴问道,墙壁外面的那个大坑已经修补好了,但隐患依然存在。
“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银库再次加固,可这也治标不治本啊!”朱雪晴也皱起眉头道。
“可惜,如果用金属来打造一座银库的话,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李节这时也叹了口气道,如果用金属打造银库的话,恐怕除非是用炸药,否则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手段,根本不可能破开墙壁。
“姐夫你也太敢想了,咱们银行虽然有钱,但也不能这么糟蹋,哪怕用便宜的生铁打造这么大的银库,恐怕咱们银行也支撑不起啊!”朱雪晴听到李节的话却也是十分无语的道。
其实不怪朱雪晴无法理解,因为大明这个时期的金属实在太贵了,比如以铁为例,按照购买力来计算的话,大明的铁价可能是后世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
毕竟这个时代的钢铁产量实在太低了,冶炼都是用的人工,而且原材料也十分昂贵,这才导致了钢铁的价格居高不下,根本不可能像后世那么普及,比如后世用水泥时,都喜欢在里面加上钢筋,但李节建造这个银库,却根本不舍得用钢筋,否则那些盗墓贼也不会那么轻易把墙壁破坏出一个大坑。
“实在不行的话,就把银行附近的地都买下来,隔离出一片区域,毕竟地道一般也不能挖太长,这样应该会安全一些。”李节这时开口提议道。
“这个办法不错,另外还可以在银库周围设一些预警的装置,可以监听地下的情况,如果真的有人挖掘地道,咱们也能提前知道!”朱雪晴这时也提出自己的建议道。
“预警的装置?地下怎么预警?”李节听到这里也露出不解的神色。
没想到朱雪晴这时竟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随后这才好不容易止住笑声道:“我还以为姐夫你无所不知呢,没想到这天下间竟然还有你不知道的东西!”
“我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无所不知,你快告诉我到底要怎么预警别人在下面挖地道?”李节先是讪笑一声,随即再次追问道。
“好吧,既然姐夫你不知道,那我就告诉你吧,其实这个办法我也是从军中学来的……”朱雪晴说到这里,也笑着将所谓的预警装置讲了一遍。
原来所谓的预警装置,其实就是在将一些大瓮半埋在地下,瓮口朝上,如果地下有什么动静,会被瓮给放大,使得地面的人可以很容易察觉到地下有动静。
这个办法本来是军中守城的办法,因为在守城之时,最怕的就是敌人挖地道进入城中,于是就有人发明了这个办法,埋在地下的瓮其实就是一个声音放大器,可以把地下的声音放大,从而更容易发现敌人在地下的行动,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原来如此,没想到军中竟然还有这种技巧!”李节听后也十分惊讶的道,这个办法他也是第一次知道,不得不说十分的精妙。
“其实军中有不少实用的办法,我以前听……”朱雪晴本来还有些兴高采烈,但是说到这里时,脸色却突然一僵,下面的话也没有再说下去。
李节看到朱雪晴的表情变化也立刻反应过来,朱雪晴也没有去过军中,这些办法她其实也不应该知道,唯一的可能就是以前听她父亲朱樉讲过,虽然朱樉被贬到倭国很长时间了,但每当提到朱樉的名字时,朱雪晴依然有些无法释怀。
“雪晴,以前的事都已经过去了,而且他去了倭国基本不太可能回来了,所以你也不用再担心他!”李节这时低声劝道。
没想到朱雪晴却淡淡的一笑道:“我知道,其实以前的事我已经放下了,他再怎么说也是我的父亲,而且他也为自己的所做所为付出了代价,现在我已经不恨他了,希望他能在倭国过的好一些吧!”
“他在倭国过的可相当不错,现在几乎成为倭国的霸主,倭国的那些大名虽然恨他入有入骨,却偏偏势不如人,现在也只能团结在一起勉强自保。”李节也笑着开口道,对于朱樉那边的情况,他还是十分关注的。
“他一向都是个骄傲的人,如果连小小的倭国都搞不定,恐怕他也没有脸再见皇爷爷了。”朱雪晴闻言也并不意外,这两年她也尽量不去打听朱樉在倭国的情况,对这些情况她也是第一次听。
“对了,四叔不是和张定边他们联合一起准备去寻找传说中的美洲吗,他有没有参与其中?”朱雪晴这时再次开口问道,难得她现在有心情打听朱樉的情况,索性就多打听一些,这样也能做到心里有数。
“上次四叔走的时候,似乎是有意想把扶桑王也拉进来,不过当时他也没和张老将军商量,所以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李节闻言也再次回答道。
第三百三十八章
朱棣的倭国见闻(上)
海浪滔滔,大船却行驶的颇为平稳,朱棣站立在船头,打量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大海,记得当初他第一次拿到地球仪时,对上面的东西并不怎么相信,因为在他的认知中,大地才是广阔无边的,海洋虽然辽阔,但应该无法与大地相比。
可是地球仪上的海洋却占了大部分,陆地只占了三成左右,对此朱棣一向保持着怀疑,哪怕后来他乘船出海去了高丽,依然对此不太相信。
不过这次朱棣从高丽到了倭国,这一路上也让他体会到大海的辽阔,特别是寻找美洲的船队也即将出发,李节说他们可能需要航行几个月的时间,光是想想这个距离就有些恐怖。
朱棣前天与张定边等人告别,不过他并没有回转高丽,而是沿着九州岛北上,准备去石见国见一见朱樉,顺便商量一些重要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