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359


其实朱棣对朱樉这个二哥一向不怎么待见,当初朱樉去高丽时,两人差点闹翻脸,可以说如果不是有必要的话,朱棣真的想一辈子都不见朱樉。
可是这次朱棣却有不得不见朱樉的理由,所以他也只能驾船北上,商谈事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想亲眼看一看朱樉把倭国搞成什么样了?特别是那座每年产几百万两白银的石见银山,更让他好奇之中又带着几分嫉妒,为什么这种宝地没有在自己的高丽?
其实朱棣也有些贪心了,高丽可不像他想的那么贫瘠,之前李节曾经告诉他,在高丽北部,很有可能存在着大型的露天煤矿,而且高丽还有不少的铁矿,如果朱棣能找到的话,有了煤和铁这两种原料,将极大的增强高丽的国力。
朱棣的船队一路北上,不过在到达关门海峡附近时,船队却刻意的远离了一些海峡沿岸,因为这里即不属于张定边他们的势力,也不属于朱樉的势力,当初曾经与大明合作的大内义弘,现在就盘踞在这里。
说起大内义弘,最近两年他也是一直在走背运,本来他曾经横跨九州岛与本州岛,担任着六国的守护,后来更是与大明合作,势力一度成为倭国的一方霸主。
然而大内义务却是个两面派,虽然与大明合作,但也对大明保持着防备,特别是当朱樉展露出獠牙,并且石见银矿的消息也传开后,更让大内义弘即震惊又后悔。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内义弘竟然悄悄与其它大名联合起来,准备夺回石见国,然而大风义弘虽然打算的很好,可惜却刚好遇到大明将女真人送到倭国,这帮野人虽然打不过大明的正规军,甚至有时还会被高丽人欺负。
不过当女真人背后有了大明的支持,身上穿上了坚固的铠甲,手上拿着锋利的武器,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擅于骑射,立刻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大内义弘的联军连三天都没有坚持下来,就被女真骑兵杀的大败,接连丢失了数个令制国。
更加倒霉的是,张定边等人看到这个机会,同样也从九州岛内部对大内义弘发起进攻,原本属于大内氏的丰前等国也被张定边吞噬,甚至连一些倭国大名也开始落井下石。
最后在多方的打击下,大内义弘现在也只剩下关门海峡沿岸的领土,这主要得益于他之前重金打造了一支海军,甚至从一些渠道搞到一些大明的海船改造成战船,性能十分优秀,所以才能守住关门海峡。
当然了,现在的大内义弘也只是苟延残喘,覆灭也只是在旦夕之间,主要还是朱樉与张定边两方势力也在互相顾忌,之前两方的领土互不接壤,所以也并没有得益上冲突,甚至还能有一些合作。
可是如果大内义弘这个缓冲如果没有了,双方的势力也会因此接壤,到时大大小小的纠纷肯定也会随之而来,说不定会让两边发生更大的冲突。
现在朱樉的主要敌人还是倭国,张定边他们也不想与朱樉背后的大明起冲突,所以才默认了大内义弘的存在,有这条天然的隔绝带,也能为双方减少许多的麻烦。
越过关门海峡,前面就是长门国,这里本来是大内氏的老巢,可惜现在已经被朱樉占据,而且还成为女真人的大本营,许多迁移过来的女真人都被安置在这里,而这里的女真人为了练兵,也会时不时的跑去大内义弘那边抢掠一番。
过了长门国,前面也就是石见国的范围了,在倭国诸多个令制国中,石见国属于一个比较弱小的势力,因为境内多山,导致对这里的统治十分困难,哪怕当初大内义弘担任守护时,对这里的统治也十分一般,所以石见之前属于比较鸡肋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大内义弘那么痛快就与大明交易的原因。
当然了,在发现银矿之后,石见国立刻成为倭国的焦点,无数人都想来分一口,可惜朱樉太过强势,哪怕是多方势力的联军也被他打败,甚至还趁机向外扩张,吞并了不少势力,现在的朱樉已经将倭国的中国地方全部吞并,甚至侵入到了四国岛,再进一步就要攻打倭国的核心区域,也就是京都一带了。
朱棣的船队来到石见国的沿海后,很快就见到一座规模不小的港口,这里名叫银港,没错,就是白银的那个银,石见出产的白银,都是通过这个港口运输到大明的。
值得一提的是,银港这个名字正是朱樉亲自取的,他就是让整个倭国都知道,白银是从这里运走的,想要的尽管来拿,可惜自从倭国的水军被大明海军摧毁后,倭国就认清了双方的差距,现在根本不敢在海上与明军作战,反倒是大内义弘颇有骨气,之前就拿出重金组建了自己的海军,可惜他现在实力衰退,连维持海军日常的开支都困难了。
朱棣的船队缓缓驶入港口,他来的消息早就让人通知了朱樉,按说朱樉就算不亲自来迎接,也应该派人来接,然而当朱棣来到这里时,却发现本应热闹无比的码头却是静悄悄一片,别说迎接的人了,连做生意的小贩都见不到半个。
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的倭国见闻(中)
看着空无一人的码头,朱棣也不由得冷笑一声,这明显就是朱樉借此告诉自己,石见国这里不欢迎他,不过如果朱棣会这么容易就被赶走的话,那他就不是朱棣了。
于是朱棣当即命令船只靠岸,然后自己第一个下船,走在空荡荡的码头上,附近的店铺明显有人在偷偷向他这边张望,只是朱棣的目光看过去时,这些店铺里的人立刻把头缩了回去,显然是得到了什么命令,不敢与朱棣接触。
不过这也难不倒朱棣,因为他在来之前,就已经查清了银港的地形,知道朱樉就住在银港的扶桑王府中,所以等到身边的人下船之后,朱棣也亲自率队离开码头,很快就进入到码头背后的城市。
等到朱棣的人刚一离开,码头周围店铺中的人也立刻涌了出来,整个码头也在瞬间恢复了之前的热闹。
朱棣率队来到银港的大街上,却发现在这里也同样寂静无比,如果不是背后恢复热闹的码头提醒他,恐怕他都会以为这是一座死城了。
等到朱棣的人马穿过街道,街道上同样恢复了热闹,最后当朱棣来到一座高大的宫殿群前,只见如同城门一般的府门上悬挂着两个大字——王府。
没错,府门上只写了“王府”两个字,前面并没有加上“扶桑”这两个字,因为朱樉对这个封号十分不喜欢,平时他都不让手下人称他为扶桑王,而是直接称呼王爷,自然也更不可能把封号刻在府门上。
只见王府的大门紧闭,丝毫没有开门的意思,显然还是朱樉拒绝见朱棣的表现,可惜朱棣却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退却,直接让人上前叫门。
刚开始里面不开门,最后朱棣干脆让人撞门,他还不信了,自己堂堂一个亲王,岂会让区区一道木门挡住?
不得不说朱棣的办法十分有效,就在手下的护卫刚撞了几下,里面的人也终于忍不住了,只见大门往两边一开,一个身穿王服的男子率众而出,脸色也十分不好看的怒道:“老四,你听不懂人话吗,没看到我这里不欢迎你吗?”
“二哥你什么时候改姓王了?”朱棣没有搭朱樉的话,反而哈哈一笑反问道。
“你胡说什么,我什么时候改姓王了?”朱棣闻言果然大怒道。
“你头顶上不是明明写着王府吗,不是姓王是什么,难不成二哥你从了二嫂的姓?”朱棣再次取笑道,朱樉的王妃就叫王观音奴,是王保保的亲妹妹。
“不许在我面前提那个贱人!”朱樉闻言再次大怒道,两只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他之所以沦落到这种地步,就是因为这个王妃,特别是两人的女儿朱雪晴,更是在关键时刻背刺了他一刀,使得他现在都对母女两人十分痛恨。
“不提就不提,不过二哥你也真是的,就为了给我一个下马威,竟然命令全城的人配合,看来你在银港也真是霸道惯了,我现在也在考虑要不要给父皇上奏一本?”朱棣先是退让一步,随即又语带威胁的道。
果然,听到朱棣提到老朱,朱樉的神情也立刻变得有此难看,过了好久这才挤出半分笑容道:“四弟你难得来一趟,咱们还是进去再说话吧!”
看到朱樉的表情变化,朱棣也是冷笑一声,不过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以前他的性格比较莽撞,不过自从独领一国之后,他现在也多了不少的城府。
当下朱棣跟着朱樉进到这座扶桑王府,结果发现这座王府竟然比他的燕王府还要大,建筑也极为雄伟,甚至在王府的外围,还有不少建筑在修建,如果等到这些建筑完工,就算比不上金陵的紫禁城,恐怕也相差不远了。
“二哥你这座王府修建的真不错,果然不愧是产白银的地方啊!”朱棣这时半软不硬的再次道,提到白银时也加重了语气,因为想修建这么雄伟的王府,花费肯定不小,所以朱樉肯定从白银中截流了一部分,否则根本不可能支撑起来。
“还行吧,主要是倭人便宜,只给几个饭团就能让他们出力干活!”朱樉也没有正面回答道,不过对于截流白银的事,他也没有否认,毕竟这本来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自己封地上产的白银,他肯定不会全部上交。
朱棣也没打算追究截流白银的事,因为他知道朱樉就算截流,也只敢截流一小部分,剩下的绝大部分还是要上交给大明,毕竟太少了老朱也不愿意,甚至就算是把朱棣放在朱樉的位置上,他肯定也会做同样的事。
进到大殿之后,朱樉与朱棣相对而座,这时有倭女上来奉茶,每一个都是相貌秀丽,这让朱棣刚想说朱樉好色的老毛病又犯了,却没想到倭女咧嘴一笑,露出满嘴的黑牙,把朱棣也吓了一跳,后面的话当然也说不出来了。
朱棣的反应也都被朱樉看在眼里,只见他也是嗤笑一笑道:“我府上的这些倭女都是贵族出身,相貌品性都是一等一的,可惜倭人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把女子的牙齿涂黑,你要是喜欢的话,晚上我给你送去两个?”
“不必,我不好这一口!”朱棣急忙拒绝道,他虽然独宠徐王妃,但男人在外找几个女人陪伴,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哪怕徐王妃知道了也不会追究,只不过朱棣看到倭女的黑牙却实在提不起兴趣。
看到朱棣拒绝,朱樉却是嘿嘿一笑,似乎觉得自己这一方面强过对方,虽然他刚来时也接受不了倭女黑齿的习俗,不过现在看的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了,当然最主要是他来倭国时也没带几个女人,连他的王妃都留在了大明,所以只能用这些倭女了。
“说吧,你千里迢迢跑来找我有什么事?”朱樉品了口茶这才开口问道,从朱棣怎么赶都赶不走的表现来看,对方肯定是有要事相商,这也是他这么轻易就让朱棣进府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百四十章
朱棣的倭国见闻(下)
扶桑王府的书房之中,朱棣与朱樉相对而座,两人面前的书桌上,摆放着老朱送给朱樉的地球仪,而这时朱樉的左手无意识的拨动着地球仪,脑子里也在回想着朱棣刚才讲的那些话。
对于这个地球仪,朱樉以前也不怎么重视,甚至和朱棣一样,都对地球仪的真实性带着几分怀疑,不过自从来到倭国后,朱樉对地球仪上的内容也信了几分,别的不说,地球仪的介绍书中,对倭国的许多描述都是正确的,甚至许多地方连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
比如李节地球仪的介绍书上这么写倭国人,他说倭人狡诈而凶残、畏威而不怀德,想要让倭人臣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他们狠狠的打倒在地,并且再将他们的脸踩到泥土里,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臣服,而且日后你表现的越是强硬,倭人就越是恭顺。
上面这个办法朱樉也亲自试验过,结果发现还真是如此,甚至他还借此收服了不少的倭人,而且只要你比倭人强,那么他们就会对你保持着无比的忠诚,这点也让朱樉十分意外。
当然朱棣来找朱樉可不是和他讨论小小的倭国,而是远在千里之外,一块比大明还要大上几倍的陆地,也就是传说中的美洲,只是让朱樉没想到的是,朱棣竟然与张定边等人联手,准备……不对,应该是已经派出船队去寻找美洲。
“你既然已经与张定边那些人联手了,为什么还来找我?”只见朱樉沉思了好一会儿后,这才终于开口问道,同时左手也猛然一顿,停住了正在旋转的地球仪。
“美洲那么大,光靠我们两个怎么吞的下,甚至就算加上整个大明,对美洲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所以你也不必担心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主要是担心实力太小,所以才想拉更多的人进来。”朱棣难得十分有耐心的解释道。
“然后呢,你们需要我做什么,总不会让我坐享其成吧?”朱樉也十分痛快的再次问道,对于加入朱棣他们探索美洲的队伍,他也并不排斥,毕竟他的野心丝毫不比朱棣差,区区倭国也从来没被他放在眼里。
“船队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而且已经起航了,倒不用你再出什么力,不过船队需要顺着一条洋流才能找到美洲,而这条洋流刚好经过倭国,确切的说是经过倭国的东部沿海,虽然九州那边有张定边等人,但还是不够,所以我们希望你能尽快把势力扩展到东部!”朱棣也十分直接的道。
朱棣来说朱樉,并不是为了这次寻找美洲的事,而是为日后做打算,如果这次真的能找到美洲,日后肯定会派出更多的船队去美洲,到时肯定会经过倭国的东部海岸,如果他们能在东部海岸拥有更多的港口,那也将为船队提供更多的帮助。
“我明白了,你们恐怕是怕我日后占据了整个倭国后,没办法在我眼皮底下去美洲,到时还是需要我的同意,所以才干脆提前来找我合作吧?”以朱樉的聪明,当即一眼看穿了朱棣的打算道。
“随你怎么想吧,反正事情我已经告诉你了,愿不愿意给个痛快话吧?”朱棣也没有否认,日后要去美洲,肯定绕不过倭国,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倭国迟早是朱樉的掌之中物,所以他才说服了张定边,并且亲自跑来和朱樉商量这件事。
“当然愿意,不过我有个条件!”朱樉也十分痛快的道。
“什么条件?”朱棣眉头一皱,他就知道朱樉肯定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
“船队中也要有我的人!”朱樉立刻提出要求道,刚才他已经听朱棣说了,船队虽然已经启航,但现在也并没有离开九州岛,而是沿着九州岛沿线磨合一下船队,所以他现在完全可以派自己的人上船。
“不行,船队的人已经满了,而且船队可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了,张定边他们也出钱出人出物资,你现在想轻飘飘的派人参加,根本不可能!”朱棣却毫不犹豫的拒绝道。
船队的人并不是越多越好,毕竟这只是一支探索船队,而不是去美洲打仗的,所以船队的规模也并不大,一共才两条大船和五条小型船队,还要装上足够的物资,根本没有多余的地方再装人。
“我不会派太多人,只需要派两个人跟着船队就行了,毕竟我可不信任你们,万一你们在美洲有什么发现不告诉我的话,那我岂不是太亏了?”朱樉也说出自己的理由道,虽然他和朱棣一向不对付,但毕竟是亲兄弟,所以有什么话也都是直说。
听到朱樉说只派两个人,朱棣的神情也是一松,只见他考虑了片刻终于点头道:“好吧,两个人我可以安排一下,不过你要知道,出海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万一你的人死在海上,可不要埋怨我们!”
“放心吧,既然我敢派人,自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朱樉也立刻回道。
朱棣也熟知朱樉的为人,知道他这个人的疑心病极重,几乎和自己老爹有一拼,如果不让他的人上船,说不定日后三方的合作就会出问题,所以两人就商量了一下派人登船的细节,至于人选倒是简单,朱樉直接从身边的亲耳中点了两个人,而朱棣则安排了一条船回九州,同时带上了自己的一封书信,给张定边他们说明情况。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棣也在石见国呆了几天,主要是趁着这个机会去了一趟石见银山,其实说是银山,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座银矿,这里已经被彻底的开采出来,每年都有几百万两的白银出产,看的朱棣也十分眼红。
与此同时,大明国内也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正在缓缓展开,那就是正式迁都的事宜,随着春节的过去,老朱终于下旨诏告天下,将金陵改名为南京,同时他也将率领南京的文武百官,启程赶往北京与朱标汇合。
。4
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朱的乡情
阳春三月下扬州,这时正是江南风景最好的时节,不过老朱却在今年的三月率领文武百官渡过长江,一路北上前往北京。
老朱并没有在开始时就选择走水路,而是准备先去一趟凤阳,祭拜一下自己父母的皇陵,毕竟凤阳离北京太远,他的年纪也大了,之前又生了一场重病,天知道日后还有没有时间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