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359


“是啊,父皇的功绩盖世,我此生不求其它,只求能完成父亲一成的功绩,就十分满足了!”朱标闻言也再次感慨道,别人都夸他贤明,但他自己却知道,自己再怎么贤明,也做不成父亲一生的功绩。
“陛下的功绩的确是前无古人,但殿下也不必小瞧了自己,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陛下之所以一直督促您,其实就是明白这一点,知道您身上的担子并不比陛下轻!”李节再次安慰道。
“你啊,还真是会说话!”朱标闻言也不禁笑道,无论自己说什么,李节都能变着法的夸自己和父亲,这种本事别人还真没有。
“臣也只是实话实说!”李节也是一笑道,其实这些话也只有他来说才合适,毕竟他年纪小,又是老朱和朱标的晚辈,所以说这些也不能算是阿谀奉承,只能说是晚辈拍长辈的马屁,并不会惹人反感。
李节他们的船很快就由秦淮河进入扬子江,这时蓝玉的船也跟了上来,这次朱标出行,除了李节这些陪同的大臣外,老朱还派了三千禁军护卫,另外蓝玉去兰州上任,也带了两千亲军随行,所以朱标身边的护卫就达到了五千人,又由蓝玉这位大将军亲自指挥,在安全上绝对没有半点问题。
很快船队到达扬子江对岸,李节他们弃船登岸,然后开始换上马车前行,本来他们可以顺江而下,从长江进入大运河北上,走水路更加舒适也更便捷,但朱标却决定走更加辛苦的陆路,因为走陆路更容易接触百姓,朱标也想亲眼看一看大明各地百姓的生活情况。
第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出巡(下)
中都凤阳,这里也是朱标出巡的第一站,对于这里,朱标并不陌生,事实上他当初就在凤阳住了好几年,按照之前的计划,他们到达凤阳后,会在凤阳停留一段时间才会离开。
李节打开车窗看着远处高大的凤阳城墙,一时间也有些恍惚,因为光看城墙的话,他都以为又回到金陵城了,后世他曾经路过凤阳,不过这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却没想到在几百年前,这里竟然是一座能够与金陵相媲美的大都城。
不过当队伍靠近凤阳城后,李节也立刻发现了凤阳与金陵的区别,表面上看,两城的城墙都十分高大坚固,甚至连建筑风格都一模一样,但离近了就会发现,凤阳城的城墙其实更新,城门上的铜钉都闪着亮光。
但是凤阳城虽然很新,城门处的人流却不多,甚至还有些稀稀拉拉,相比之下,金陵各个城门却都是人流涌动,有时人太多时,还会造成拥堵,需要官兵疏导才能通行,相比之下,凤阳的城门就冷清多了。
“凤阳城的变化好大啊!”正在这时,朱标也从另一个车窗中伸出头,看着巍峨的凤阳城门也有些感慨的道,当初他曾经在凤阳住过好几年,再加上这里又是他们朱家的故乡,所以他对凤阳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李节打量了好一会凤阳城这才收回目光,凤阳城之所以会和金陵这么像其实也正常,因为当初老朱曾经考虑过迁都凤阳,甚至让人重修了对凤阳城,一切都是按照都城的规格来修,这也使得凤阳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朱标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时朱标也把脑袋从窗外收回来,然后看了看两人面前的棋盘,拿起一枚棋子道:“将军!”
“我输了!”李节看着自己这边稀稀拉拉的棋子也无奈的道,车马炮都被朱标吃光了,他只剩下两个小卒子,如果不是刚才朱标不让他认输,他早就不玩了。
“年轻人,以后多练一下棋,否则我赢起来都没有任何成就感!”朱标这时也摇头晃脑得意的道,他的棋艺其实也一般,以前陪老朱下棋时,也是经常被虐,不过没想到李节下的更差,这让他也终于找回几分信心。
李节暗自撇了撇嘴,他对下棋本来就不感兴趣,只是朱标在路上无聊,所以才拉着自己陪他下棋,而且他也看出来了,朱标的棋艺也并不高明,估计也只能赢自己这种菜鸟。
“对了,你家就在对凤阳附近吧,等进了凤阳我给你几天假,你回家去探望一下吧!”朱标这时忽然想到李节的父母都在老家,于是笑着开口道。
“多谢殿下,我也正想说这件事。”李节闻言也向朱标道谢道,他父母都在定远县的老宅居住,距离对凤阳不过十里左右,所以他在路上就盘算着要回家探望一下父母。
“走吧,咱们先进凤阳安顿下来,等下我让人备好礼物,你替我给你父母带去,毕竟我不方便见他们!”朱标这时伸手拍了拍李节的肩膀道。
李节是朱标的女婿,李祝一家当然就是朱标的儿女亲家,按理说他来到凤阳也应该去探望一下,但不要忘了,李善长还是李节的祖父,老朱才刚杀了李善长一家,身为太子的朱标也要注意一些影响。
“谢殿下!”李节也明白朱标的苦心,当即也向朱标再次道谢,说起来李善长等人的棺椁被送回老家安葬后,李节也没有来祭拜过,虽然当初他和李善长闹的很僵,但毕竟人死为大,身为孙辈,李节回家于情于理都要去祭拜一下。
说话之时,朱标他们的队伍也终于来到凤阳城门前,当地的官员也早就接到了通知,这时全都站在城门前迎接,另外还有不少的公侯也都来了,要知道大明不少的公侯都是凤阳出身,之前又被老朱赶出京城,所以不少人都住在凤阳,现在听说朱标来了,当然也全都出城迎接。
李节陪着朱标走出马车,然后看到不少的公侯纷纷向朱标行礼,其中一些李节也感觉脸熟,估计当初在李善长的寿宴上见过,不过却叫不上名字。
而这些公侯们在向朱标行礼之余,见到站在朱标身后的李节也是神情复杂,身为勋贵,他们对李节的事也再熟悉不过,估计其中的不少人做梦都不会想到,李善长倒了之后,他的孙子竟然又成了老朱父子的心腹。
朱标与各位公侯寒暄了几句后,又勉励了一下当地的官员,其实都是一些没用的废话,然后这些官员在前面带路,请朱标等人进城。
在进城之后,李节也好奇的打量着这座中都,然而他却更加失望的发现,相比金陵城,凤阳的确是差太多了,城中虽然修建了不少高门大宅,但却大都看起来十分冷清,连街道两侧的店铺也是客流稀少,街道上的行人也不多。
其实这种情况也正常,凤阳不是金陵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城,而是被老朱强行堆起来的一座城市,当初为了迁都,老朱把一个小县城升为府,然后又把府改名为凤阳,征调大批的民夫修建了这座凤阳城。
甚至为了让凤阳更加繁华,老朱更是下令,将江南一带的富户迁到凤阳城中居住,可这行为完全就是杀鸡取卵,那些富户之所以有钱,是因为手中的产业都在老家,结果老朱把他们迁到凤阳,家里的生意土地照顾不过来,许多人都因此破产。
幸好后来老朱没能迁都成功,这也使得不少没破产的富户纷纷逃离凤阳,当然他们的户籍还属于凤阳,而且在凤阳也有自己的宅子,但却常年不在凤阳居住,这也使得凤阳的人气进一步调零。
李节走在凤阳的街道上,甚至感觉整个城市都有一种空城的感觉,如果当年诸葛亮在这里,根本不用刻意摆什么空城计,直接打开城门展示一下城中的真实情况,就能把司马懿惊走。
凤阳是大明的中都,城中当然也修建有皇宫,皇宫也是当初修建凤阳城时一起修的,不过那时朱标已经离开了凤阳,老朱也因为刘伯温等人的劝阻没有迁都,所以这里的皇宫从修建好到现在,也没有住过任何皇族。
不过李节却知道,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十几年后,凤阳皇宫就将迎来一批皇族,其中朱允熥就在其中,另外还有朱标的其它儿孙,因为朱棣篡位成功后,就把朱标一脉全都囚禁在凤阳皇城,历史上的朱允熥,也在凤阳城中不明不白的暴毙而亡。
最惨的还是朱标的一个孙子,也就是朱允炆的小儿子朱文圭,被囚禁时才两岁,一直囚禁了五十年,因为常年不能与人接触,朱文圭后来被放出来时,竟然连牛马都不认识。
想到上面这些,李节也不由得暗自叹了口气,恐怕朱标做梦都不会想到,历史上他的儿孙将全部老死在这座凤阳皇城之中,而且连婚配都不自由。
最后还是明英宗,也就是历史上那位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人俘虏的大明皇帝,在回到大明后重夺皇位,看到朱标的儿孙被囚禁的如此凄惨,想到自己也有被囚禁的经历,于是心软之下才放过了朱标的子孙,让他们恢复了一些自由。
蓝玉率领着五千人的护卫先进城,并且接管了皇宫的防务,随后朱标等人才进到皇宫,李节也好奇的打量着这座凤阳皇宫,不过这座皇宫虽然修建的比较晚,看起来也比较新,但因为长时间无人居住,使得宫中缺少人气,连那些太监和宫女都显得没什么生气。
凤阳皇宫也是按照金陵的紫禁城而建,甚至连宫殿的命名都一样,朱标让人在奉天殿设宴款待各位公侯与当地的官员,本来奉天殿是皇帝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身为太子的朱标是没资格在这里设宴的,不过朱标这次也是代皇帝出巡,所以出巡的规格都是帝王的标准,当然也有资格在这里设宴。
李节陪着朱标出席了酒宴,蓝玉当然也一起陪着,殿中的不少公侯都是蓝玉的老熟人,这时也相见甚欢,不过李节的身份却让公侯们十分尴尬,不知道该和他说些什么,所以一个个都是假惺惺的恭维几句,李节也只得虚与委蛇的应付两句。
等到酒宴结束,天色已经不早了,李节也只得在凤阳城中住了一夜,第二他才向朱标辞行,准备去十里外的定远县探望父母,朱标早就答应过李节,所以也立刻同意,同时也让李节带上自己准备的一些礼物。
等到出了皇宫,李节也立刻乘上马车,由一队禁军护送着飞奔出城,路上他也是心情激动,他和父母都分开大半年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另外还有笛儿,他这次来可带了不少京城那边的零食点心,估计这丫头见到后肯定会喜欢!
第一百九十七章
回家
李节离开凤阳城后,几乎是一路狂奔的来到定远县,他是个穿越者,本来对这个时代没有任何的牵挂,但正是有李氏夫妇和笛儿他们的亲情,才让李节意识到,自己属于这个时代,也让他慢慢的融入这个时代,所以他早就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李节。
不过李节来到定远县城却忽然尴尬的发现,他根本不认识自己老家的家门,不过这也不怪李节,别说他了,就算上一个李节回来估计也不认识家门,因为自从李善长跟随老朱打天下后,他的子孙也大都生活在金陵,老家这边只派了一些奴仆打理,很少会有人回来。
幸好李善长的名字在定远县几乎无人不知,随便找人打听一下就知道李家老宅在那里,只不过这些人得知李节竟然要去李家老宅时,一个个也都露出震惊的神色,因为自从李善长倒台后,已经很少有人敢去李家走动了。
得知了老家的位置,李节也再次打马飞奔过去,说起来当初李善长被抄家,但也只抄了京城的韩国公府,老家这边的祖宅和一些祖传的田地却留了下来,另外李善长一家虽然不在了,但李氏依然是定远县的大族,在县中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很快李节来到李家祖宅的门前,只见这座祖宅的占地面积颇大,里面的房屋也很新,有些甚至还能看出修缮的痕迹,因为当初李善长在世时,也曾经因为李祝的劝说,想过回老家老养,于是就派人修缮了老宅,可惜老宅修好了,他的死期也到了。
李节下马亲自上前敲门,他来之前并没有通知任何人,就是想给父母和笛儿他们一个惊喜。
很快就听到里面传来一个脚步声,紧接着一个老仆打开大门,眯着混浊的双眼打量了一下李节这才开口问道:“你找谁?”
“我叫李节,我父亲他们在家吗?”李节笑着报出家门道。
老仆听到李节的名字也是一愣,随即一脸惊喜的打开门大叫道:“少爷回来了,快快请进,我去禀报老爷!”
老仆说着把李节让进家门,然后自己匆匆忙忙的跑去内宅报信,不过因为年纪大了,老仆跑的也很艰难,这让李节也在担心他千万不要摔倒。
等到老仆跑进内宅后,李节这才打量了一下这座祖宅,因为刚刚修缮过的原因,又有仆人经常打理,所以整个祖宅看起来也颇为整洁,前院还修建了一座小花园,里面的花草开的正艳。
绕过前面的小花园,后面就是待客用的客厅,有几个仆人正在打扫,看到走进来的李节也是一愣,刚才那个老仆只顾着报信,根本没有通知别人李节的身份。
不过很快就听到内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就见李祝与李夫人快步走来,见到李节也露出狂喜的神色叫道:“节儿你怎么来了!”
李夫人说着上前一把抱住儿子,眼泪也禁不住流下来,李祝也上前打量着李节,眼睛也微微发红,不过他不好意思在儿子面前太失态,所以只能长长的吸了口气缓和了一下情绪。
正在这时,只听内宅又传来一阵欢快的脚步声,紧接着就见笛儿提着裙子小跑了过来,见到李节也是尖叫一声,一下子跳到李节身上叫道:“哥哥我想死你了!”
李节也一手抱起笛儿开心的大笑起来,这时赵姨娘也从后面跑了过来,见到李节也抹起了眼泪,一家人曾经共患难,所以感情早就不分彼此。
好不容易等到李夫人止住了哭声,笛儿也兴奋的向李节要礼物,这让李节哈哈一笑,然后吩咐人把礼物都送上来,这些礼物分成好几份,其中有朱标送的,另外还有刘英父子准备的,也有李节自己买的,甚至还有一些是李祺夫妇准备的。
“你五叔他们还好吗?”李祝看到李祺夫妇送来的礼物也立刻向李节问道,李祺夫妇被安排在江浦居住,而且不能轻易离开,李祝对他也放心不下,所以曾经叮嘱李节要多去李祺夫妇那边走动。
“五叔的身体不太好,自从搬到江浦后就大病了一场,现在虽然病好了,但还是有些体虚,御医说他是心有郁结,所以也不好医治。”李节叹了口气实话实说道,只要他在京城,就会经常抽空去李祺那里走动一下,这次出巡李祺也特意准备了不少礼物让李节转交给李祝夫妇。
“唉,家中遭逢大变,你五叔当然会想不开,别说他了,你爹也经常做恶梦!”这时李夫人闻言也叹了口气道,李氏满门只活下来他们两家,李节他们一家还好,毕竟本来就和李善长不太亲近,可李祺却是李善长最宠爱的儿子,肯定无法从这种灭门的打击中轻易走出来。
“父亲,五叔的身体情况还是其次,关键在他的精神也十分颓废,再这样下去的话,我担心五叔真的会出问题!”李节这时也再次向李祝道。
“那怎么办?”李祝闻言也一下子慌了手脚,双手也一下子抓住了李节的手臂问道。
“父亲,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由您亲自去劝一劝五叔,最好能陪着他走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毕竟您是他的兄长,有您陪着,五叔肯定能感觉好一些!”李节想了想这才开口道,他其实也想让家人回京城去,毕竟老是分隔两地也不是办法。
只见李祝听到李节的建议后,扭头与李夫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就点头道:“好,那我们找个时间回京城,到时好好的劝一劝五弟!”
“太好了!”李节闻言也兴奋的一拍大腿道,不过随即他又感觉有些奇怪,因为他本以为想要说服父亲他们回京城,恐怕要费一些口舌,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轻易就答应了?
“呀!我最爱的点心!”这时正在翻找礼物的笛儿忽然尖叫一声,抱起一大袋子零食点心又蹦又跳,赵姨娘似乎是觉得笛儿乱翻礼物显得太没礼貌,这时也想把她手中的袋子抢下来,可这丫头就是不撒手,气的赵姨娘脸都红了。
李节看到笛儿的模样也是哈哈一笑,随后来到礼物堆前,然后把这些礼物一样样的拿出来送给父母和赵姨娘,另外他还准备了不少红包,然后把管事的叫来,让他派发给家里的下人,这也使得家中的下人对李节这位刚回来的少爷赞不绝口,李夫人也特意吩咐人去买酒肉,给家里的下人改善伙食。
等到礼物派发完后,李祝拉着李节坐下来聊天,李夫人和赵姨娘也颇有兴致的亲自下厨,要给李节做一顿丰盛的接风宴,笛儿早就抱着她的零食点心跑没影了,这丫头就是属仓鼠的,只要有好吃的,肯定会偷偷藏起来吃独食。
李祝先是向李节问起了李祺夫妇的一些详细情况,然后又问了李节之前去高丽和倭国的情况,不过李祝只知道李节出海,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更不知道李节在海外做了什么,对此李节也没有细说,只说自己立了功,老朱封他做了靖海伯。
得知儿子年纪轻轻就做了伯爵,这让李祝也更加高兴,随后他又问起刘英父子的事,以及朝中的一些情况,李节也一一做了回答。
李夫人和赵姨娘亲自下厨,很快就做了一桌丰盛的酒宴,笛儿也被赵姨娘提到了前厅,然后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李节也感觉有些恍惚,他记得上次一家人这么吃饭,还是父母准备离京的前一晚,那天他在家中为父母送行。
“节儿,你现在都已经是伯爵了,那陛下什么时候才让你和公主完婚?”李夫人这时十分急切的问道,自从上次朱玉宁不顾安危救了他们一家后,李夫人就认定了这个儿媳妇,甚至比李节都急着要把朱玉宁娶过门。
“这个我也说不准,不过以我的估计,等我陪太子出巡回来后,陛下应该就会让我们完婚了吧?”李节想了想回答道。
李节之前也曾经试探过老朱的口风,但老朱却是滴水不漏,幸好朱标那边很好说话,而且朱标也有意让李节和朱玉宁早点完婚,毕竟按照习俗,李节和朱玉宁也都到了成亲的年纪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