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330

  高庞这次是真的惊了。等会议结束,高庞就把几个他以为能够通情达理,却在会议上表现出强硬态度的干部。
  这私下一问,干部们欲言又止。高庞知道让他们说实话可不容易,索性把霍崇的手段拿了出来,“陛下说过,人若是只讲道理,那是空谈。空谈么,就是要说好听的。一旦追求到具体利益,必然是个个面目丑恶。我不怕这种丑恶,我就想问问,大伙之所以那么讲,到底是落在什么利益上!”
  见高庞如此认真,这几人才说了实话。原来大伙不是不知道朝廷政策,而是非常清楚。这份清楚的认知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既然丝绸销售是控制在朝廷手中,一旦商人们供货价格提升,朝廷就少赚了。
  所以工商部门才如此坚定的维持着共同态度,丝绸购买价格不能涨。
  高庞一时无语。他原本觉得既然是反商的态度,很可能是不理解商业。现在高庞却不得不承认,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关乎自己的利益,大家都很清楚利益来自何处。
  落到兜里的好处才是好处,如果被别人赚走了,就等于是自己吃亏了。
  果然是简单纯朴又实事求是的看法!
  这下高庞无奈,如果使用职权的话,总督甚至可以把整个工商部门都给换了。然而换掉之后呢?便是政策推行成功,高庞也要面对这么多的反对者。而且反对者们并不认为自己错了,官府费了这么大劲才打通的商路,凭什么给商人赚了钱去。
  如果高庞采取那样的手段,自己的官位也差不多要完蛋。
  心中郁闷,高庞也找不到人倾诉。憋屈了两天还没办法,他不得不去江对面见了岳父陈铭泰,把这些郁闷讲给陈铭泰听。
  陈铭泰是个很好的听众,至少在他认为可以听的时候。
  等高庞说完,陈铭泰呵呵一笑,“马上治天下就是如此。你看当年朝廷为了敛财,盐政不就搞的一团龌龊。既然朝廷要推行这般政策,官府如何做,就看能否让大伙都得了好处。”
  高庞叹道:“这等事非此即彼……对了,按照……陛下所说,这就是零和游戏。有正就有负。怎么可能让大伙都得了好处。”
  陈铭泰其实也没什么办法。这等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汉代召开了盐铁会议,最终确定了盐铁专营的思路。之后各朝各代都是针对盐铁生产的调整,本质都是朝廷垄断利润最大的买卖。
  现在霍崇提出增加进出口贸易,还要把丝绸产量增加十倍。按照霍崇所说,这就是经营。然而在其他人眼中,这就是一笔超级巨大的利润。若是没人想从里面大捞一笔才是怪事。
  看女婿这么为难,陈铭泰只能按照他的经验给了建议,“你不妨请江浙两省的巡抚前来商议。看看他们会怎么办。”
  高庞觉得这想法不错,但是真的下决定之时,高庞只是请了江苏巡抚孔不更。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孔不更毕竟不是山东籍的官员。或许更能圆通些。
  孔不更很快到了镇江,听了高庞的难处,孔不更爽快的说道:“高总督,此事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就是请教陛下,陛下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第二个,就是请别的人来商议出个能让大伙都接受的办法。毕竟么,那改稻为桑乃是国策的戏剧,大伙都看过。改稻为桑好不好,这个不重要。要紧的是若是两派斗起来,那就是党争。党争之下,一切都是斗。陛下乃是明白人,你觉得陛下会对党争坐视不理?”
  高庞虽然还是没能从孔不更这里得到具体解决办法,却也觉得这思路不错。霍崇有能力解决问题,自然喜欢有能耐的人。如果高庞被此事给难住,在霍崇眼中的评价就会降低。
  没什么是比令主君小看更糟糕的事情,尤其是霍崇这样的雄主。想了片刻,高庞低声问道:“孔兄,你觉得谁可以商议?”
  孔不更想了想,“这等事我也说不清。不如请高兄去找韦伯问问如何。”
  提到韦伯,高庞有点明白了。韦伯之前曾经代理过户部,现在部门拆分,他就去了农业部当了尚书。丝绸生产虽然因为出口成了工商部门眼中的大肥肉,然而丝绸生产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农业生产。找农业尚书谈农业,再没有比这个更合理的选择。
  高庞便与孔不更一起前往徐州。朝廷已经搬迁到徐州,这农业部自然不能单独留在临淄。
  再见到韦伯,就见韦伯神色中已经没了刚见霍崇时候的那种阴冷。这份阴冷变成了一种很强势的感觉,与高庞见过的那种大权在握的满清官员有些类似了。
  虽然看着强势,韦伯却没有跋扈。听完高庞的问题之后,韦伯想了片刻才答道:“这事情已经不是农业部能做主的。农业部只管农业生产,大伙是不是满意,那是另外的事情。”
  高庞没想到韦伯已经这么快就变成了一个充满官僚派头的大官僚,不快的问道:“那韦尚书想如何?”
  韦伯面对同僚竟然没有打太极,他果断答道:“既然牵扯到大伙是不是满意,这等事不如请礼部的人来谈。”
  “礼部?”高庞搞不明白了。
  “对,礼部。”韦伯给与了十分肯定的答复。见高庞还是一脸懵圈,韦伯淡然笑道:“呵呵,高兄,何不与礼部的人见见,聊聊。想来你也许久没见到龚宇,那罗义仁又是高兄岳父推荐的人,大伙见见也很好么。再说,自打盐政改革之后,盐商们完蛋了。这下淮阳的厨子们不少跑来徐州做菜,这边的饭菜可是不错。”
  高庞无奈,只能请韦伯联络。韦伯也没有推辞,当天晚上就请这几人到了。
  见了面,韦伯笑道:“龚尚书,不如你给高兄讲讲礼部。”
  龚宇一脸严肃,“我不是尚书,我只是代理礼部现在的差事。”
  先纠正了不正确的说法之后,龚宇这才给高庞稍微普及了一下知识。
  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改。隋至宋属尚书省,元属中书省,明、清为独立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隋置尚书一人。
  礼部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初由侍郎掌管,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侍郎为尚书之佐,各司侍郎均改为郎。
  千余年来,礼部这个部门基本都维持有四大职权,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
  当下学校教育已经划分为独立的文化部。民族划分给了民政部。外交单独成立了外交部。剩下的只剩下一个看着毫无意义的礼乐。
  “高兄,礼乐也已经划分给了文化部。”龚宇把礼部完全变空壳的现状讲给高庞。
  高庞倒是没惊讶,“龚兄,以你的才干,怎么会被放到这么一个空壳里。陛下绝不会让礼部去做招降纳叛的事情。却不知这礼部又分到什么差事。”
  “不愧是高兄,就是明白!”龚宇赞道。请大家一起喝下杯酒,龚宇才继续说道:“当下礼部看着什么都没有。却要成为选拔人才的所在。这个基础就是是否认同陛下的理念。若是认同理念,就成为礼部正在筹备的礼部成员。这成员并非官身,而是一种认同。只有肯认同理念的人经过申请,经过推荐,经过考核,才能加入。”
  “嗯……加入之后呢?”高庞问了他关心的话题。
  “呵呵”“哈哈”同桌的人都心照不宣的笑出声来。最后龚宇说道:“既然如此不易的成为礼部一员,朝廷怎么会暴殄天物。大家可都是人才啊!”
  高庞对礼部的变动有了些理解,但是还不明白礼部和自己面对的问题有什么关联。
  这边韦伯就把高庞遇到的麻烦简单讲给龚宇和罗义仁听。罗义仁毕竟年轻,已经忍不住冷笑。
  龚宇看了看罗义仁,“不如让小罗先说吧。”
  罗义仁颇有当仁不让的冲劲,“说白了,还是江浙官府的同志们对这份肥肉虎视眈眈。生怕被人分走些。高兄,不知丝绸价格涨一倍,和那些柏油什么的比,赚了还是赔了?”
  想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换了屋顶之后的感觉,高庞果断答道:“油毛毡是新物件,还是赚到了。不过这没变成那种赚大钱。”
  “不不不,不是这个。我是说这油毛毡的买卖,有没有让江浙的生产部门赚到。”
  高庞一愣,这才想起工业厅此次完全没人参加到争论之中。看工业厅的意思,他们竟然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当时高庞只考虑反对者,而支持者是微乎其微,所以并没有去注意中立者的态度。
  “难道我该找工部?”高庞问。
  罗义仁不禁叹口气,“高兄,那些人不出来和你闹,你就偷着乐吧。当下你要是想让这事情办下去,就得找支持你的人。既然工业部不说话,那就得看农业部了。让韦尚书给你说说不就好么。”
  韦伯听到这里哼了一声,“小罗,你就知道给我找麻烦。”
  虽然这么说,韦伯却没有拒绝回答,而是给高庞支了个招,“高兄,此事看着难办。其实还是个大义名头。当下丝绸价格上升就是明摆着的。便是陛下也不会觉得不该涨价。若是不涨价,大伙怎么会用心去做。大伙不去做,你就是把所有官员干部都派到田间,又有多大用。”
  “就是这样啊!就是这样!”高庞拍案大赞。
  “可是!你定然不能让各部门都到地里去干活。能下这个命令的只有陛下。或者说,陛下要是不同意,你自己也能做。不过做了之后,呵呵……”
  高庞不禁苦笑。韦伯这帮家伙们虽然不是山东造反的老兄弟,却比老兄弟们更有广阔的视野。其实高庞突然觉得把这帮官员派去下面干干活,其实很好。只有明白丝绸生产的难度,这帮家伙才会不瞎哔哔。
  韦伯则继续说道:“高兄,若是有礼部的话,这件事就好办了。人人都想上进,若是现在的局面,不是陛下钦点的人,而是新入的人,就想和那些勋贵相比。然而礼部一出,这等事情就完全不同。以礼相待,以礼相待。在礼部的成员中,大家当然可以讲利益,但是这科学与民主,这理想与现实,难道就该讲么。若是不讲,礼部又有什么用处?”
  高庞有些明白了,便问三人,“诸位想要我做什么?”
  龚宇见高庞明白了,便率直的说道:“还请高兄上书陛下,请在江浙先试着推行礼部。若是有高兄上书,陛下定然会答应。”
第三百四十七章
礼部尚书(五)
  在招待所的房间里,高庞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关于礼部的安排让高庞心中无法安定,这样的变化如果不是礼部这帮人说出来,高庞完全不敢相信还会有这样的变动。
  虽然效忠于霍崇,高庞也认同霍崇提出的理念。但是一想到能够以礼治国,这份激动真的无法遏制。早在跟随老师兼岳父陈铭泰读书的时候,高庞就以天下为公的理念作为自己的志向。此时居然能够见到克己复礼的可能,怎能让高庞不激动。
  或许是太过于激动,左思右想好一阵之后,高庞疲惫起来。克己复礼的天下未免太过于宏大了,高庞只觉得自己的精力被勾勒这样世界的假象抽空。整个人仿佛变了空壳,无力的躺回到床上。
  脑子里一片空白,高庞不知不觉就睡过了过去。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醒来。此时天已经黑了,高庞打着哈欠想爬起来,又觉得很饿。在这样的虚脱状态下,高庞不想动。
  突然,一个念头在空白的脑海里蹦出来。
  如果这件事是霍崇的决定,为何韦伯这些人要自己先上书申请?
  有了思路,关于此事的信息嗖嗖的窜进脑海。韦伯、龚宇、罗义仁。根据老师的说法,这些人和高庞一样都是不安份。如果高庞的不安份属于追求不切实际的妄想,韦伯、龚宇、罗义仁,还有孔不更的不安分明显要阴暗的多。
  这些人喜欢乱世,喜欢权柄与施展破坏性计谋的家伙。虽然在这样的世道下,他们的确能够成为霍崇手中的利刃。然而这些人毕竟有些阴谋家的秉性,他们所期待的是造反……
  回想起老师对这几人的评价。高庞登时不敢再盲目乐观,虽然很想解决江浙桑蚕丝绸的问题,高庞却不想成为别人手里的工具。
  既然来了“京城”,自然不能不求见一下霍崇。即便见不到,也不能不表示请求见到华夏朝廷的统帅。霍崇倒是很爽快的见了高庞,高庞汇报了工作之后,忍不住说道:“陛下,我有事想对陛下讲。只是背后说人本非我所愿,还望陛下不要误会。”
  “呵呵,说。”霍崇命道。
  高庞就把遇到的问题讲给了霍崇。霍崇听闻高庞想利用价格诱惑,心中暗笑。这不过是想用少量资金鼓动风潮,进而卷起大量资金投入到产业之中。
  从一个P2P的角度,这办法简直是小儿科。比这更大的弥天大谎都不会让P2P感到有任何不对头,怎么会在意这么一个小小的把戏。
  “小高,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弄,的确有效。可覆盖面到底有多大。”霍崇问。
  高庞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的没想过。
  霍崇就把一个信息传递机制讲给高庞。说完这个小手段,霍崇又给高庞算了一笔账。江南其实没有什么专业种桑养蚕的机构,便是有,也不过是种桑比较集中化,并不存在一个完整的种桑养蚕体系。
  高庞从来没想过霍崇竟然会这样考虑问题,一时觉得自己的手段完全跟不上霍崇。不过有人教也是好事,高庞请教了霍崇,到底该怎么做。
  霍崇笑道:“人想成为社会主流,无外乎两条。第一,有人教,第二,输得起。现阶段我们没有那么多资源,不可能向所有人提供服务。没错,就是提供服务。在我们的交通服务能够达到的地区进行布局,以生产队为单位搞起来。你可得明白,不能指望每一个生产队都能做好。这个度,你得和地方上的同志把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