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330

  “到底要有多少人?”
  “不是到底要有多少人,而是你们的能力有多大。若是能力无限,那就全面铺开。若是能力不足,就只能以城市周围,或者可靠的镇子为中心……”
  这番交谈之后,高庞只觉得豁然开朗。甚至有些后悔,怎么就差点被韦伯等人给忽悠了。
  可想到龚宇关于礼部的那番话,高庞又十分好奇,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陛下,听闻说是要建立新的礼部?”
  “是。我是要先在部队里面建设。”霍崇叹道。部队的情况并不算糟糕,起码比起满清那边强太多,然而距离霍崇所期待的有不少距离。霍崇自己也不禁暗自感叹,一旦形成了派系,就会出现很多非常令人不快的事情。之所以迁都到江苏的徐州,就是霍崇想多吸收江浙这些地方的人员,从而解决政府与军队中几乎清一色山东籍的问题。
  高庞心念一动,试探道:“陛下,我愿意在江浙先试着搞起来。毕竟江浙刚纳入朝廷治下,许多人只是想当官。可这当官之后又不能如以前那般,直接在陛下身边耳濡目染。若是能建起礼部选拔,对他们是个好事。”
  “呵呵,高庞,你可知道礼部的新规矩里面有样基础所在。就是投票权。虽然理念在那里,对大家都一样。若非认同理念,定然不可能被选入礼部。然而,一旦选入礼部,大家就不能是简单的命令关系。你明白命令是什么吧。”
  “明白。”高庞连连点头。现在若是下面的那些人能够服从命令听指挥,高庞觉得可就太幸福了。
  “礼部内,必须有理念做基础。我们要解放华夏人民,若是有人根本不基于这个理念,而是要愚民。又或者是有人借着这个理念的旗号,故意挑事。这都不行。然而,便是认同这个理念,还得有执行办法。很多执行办法并非只有一条,这种时候你有信心接受考验么?也就是你的计划要得到大家的支持。而这种支持,是以投票的方式选出礼部各个层级的代表。”
  高庞愣住了,这是龚宇没有说过的事情,“选?谁来选?”
  “这次的礼部就是直接进入基层。各个村都会有礼部的组织,村里面的礼部成员选出来各村的礼部村代表。而村代表们,选出乡镇代表。乡镇代表们选出各县代表。县代表选出州府代表。州府代表选出朝廷的代表。所有各层都有自己的礼部组织,这是一个系统。”
  高庞愣了,如果说朝廷有各部,各省有与各部相同的专职厅局,这不过是强化了朝廷的管理。霍崇所说的新礼部组织模式就是全新的东西。是超出高庞认知的东西。
  这次谈话进行了好几个小时。高庞勉强能把霍崇所说的全新礼部组织构架记了下来。
  总体来说,礼部的基层组织包括礼部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它是根据工作需要和礼部员人数,经上级礼部组织批准而建立起来的,礼部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礼部成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礼部的基层组织。
  礼部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用礼部内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即礼部的组织制度。
  虽然自下而上的礼部组织是少数服从多数,然而整个礼部各级组织并非是简单的选举之后,得票多的就升上来,到更高级别的礼部组织里面称王称霸。
  礼部组织本身就是要组织礼部成员学习礼部的思想精神,学习礼部的文件,听取礼部成员学习礼部的会议报告。最重要的是规范礼部成员,坚定执行礼部的命令。
  全新的礼部构架完成之后,礼部就不再是一个空谈的地方。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构架。
  高庞试探道:“先生,这就是你要现在军中推行的原因么?就是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对。这就是一个战斗的组织,自然要通过制度保障战斗力。譬如,现在有不少军人,尤其是军官们,觉得不死人是最好。我也不说这有什么不对,因为我若是强行要求大家强化近战,定然会有人不把士兵的性命当回事,为了一己之私下达些完全不合适的命令。有了礼部,就能选拔出战士。能战、敢战、善战的战士。而这些战士,必须是能够领着大家冲锋,战斗中能站出来高喊跟我上,而不是吆喝着,兄弟们,给我上。但是这种人未必就是非常适合做官的人,而且一旦他们只有被人驱使的道路,那就必然会被消耗掉。人只要牵扯到个人利益,那就很容易面目可憎,行为可耻。”
  霍崇有些话也憋了很久,高庞虽然有诸多缺点,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至少高庞现在还没腐化到连理想都失去了。
  高庞也觉得这话很对。牵扯到各个部门的利益之后,事情就会变得超级麻烦,高庞已经领教过了。而且各部门的利益真的就错了么?至少各个部门都觉得自己就是该保护本部门的利益。
  那么霍崇要建设一个超越各部门的礼部,这想法虽然看着惊人,从道理上却没有错。
  虽然还是感觉各种不明白,高庞忍不住说道:“先生,我想在江浙这次桑蚕丝绸上面试试看。如果能用礼部来压制各部门利益,不,超越各部门利益,事情还好办。”
  “你若是想这么做,就得记住一个要点。礼部是工作队,是先锋队,是宣传队。譬如江浙的丝绸产业,礼部组成的人马,就得能干活,能够干出成果。要身体力行,最重要的是,要拿出的不是某种独特的东西。而是一种能够普遍推广的东西。高庞,我问你,你认为独特性与普遍性,少见与常见都是什么样的。”
  高庞觉得说起这个我可就不困了,立刻答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桑叶,没有两条完全一样的蚕。只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本就已经独一无二,所以独特性是常见的。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本质与道理,桑叶的本质是相同的,蚕的本质也是相同的。能够抓住起本质规律,抛弃自己的成见,根据事情本质,拿出普遍性的解决方案。这被称为普遍的东西,才是少见的。”
  “就是如此,也该如此。你若是真的想那么做,我就得告诉你,组建礼部这样的组织,本身就是目的性极为明确的一件事。这不是请客吃饭,这不是拉家常,侃大山。这是工作,这是战斗。这是先锋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实施的冲锋。先锋队把路趟出来,后面的人才能跟着走。模仿、学习、构架。这是认知的三个层次。有了先锋队,大家才有模仿的对象。所以,先锋队绝不是消耗品。若是礼部成员最终成了牺牲品,那只会凉了大伙的心……”
  高庞再次回到招待所,躺回到床上的时候,他只觉得心中满满的。
  与之前被韦伯他们煽动相比,此时的高庞只觉得被霍崇揭开了某个全新世界的一角。虽然只能根据单纯的词汇去想象,高庞却觉得自己已经能看到某种暗流在涌动。若是将这股暗流释放出来,到底是泽被天下的甘霖。或者是更可怕更危险的存在呢?高庞完全看不明白。
  之后两天,高庞又前往霍崇这里拿了不少已经写好的文件,纲要。以及记录了不少霍崇与高庞之间的讨论内容。
  觉得已经大概明白了礼部组织模式,高庞这领了霍崇的批文回去。
  路上有时间考虑这些问题。高庞忍不住回想起那出“改稻为桑”的话剧。原本看的时候,高庞是以为自己从中学到了上层斗争,要与大伙团结。而且要注意到,好的政策执行起来可未必就能够得到支持。
  现在感受可就完全不同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甚至不用刻意组织,许多人已经自行组织成了不同的团体。这几乎是天然的。
  能够对抗组织的,只有组织。从这个角度来看,“改稻为桑”的话剧里面隐藏着太多太多的东西,挖掘起来,真心是令人感叹。
  感受着强大的心理压力,高庞看了看手中的霍崇批示的批文。
  老师陈铭泰与高庞讨论过朝廷的旨意。旨意是经过朝廷讨论出来的结论,有关各部门都参与讨论,旨意一出,朝廷都得遵守。谕乃是皇上以皇帝身份下达的命令,六科给事中就可以封驳。不过满清这朝代,给事中虽然还有,却跟没有也一样。
  现在霍崇给高庞的批文不是旨意,而是手谕。在现在,或者说是开国时代。开国之君拥有巨大的威信,所以一份手谕就足以起到圣旨的效果。
  但是随着官僚体系的完备,手谕可就越来越不行了。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以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譬如明朝,朝中文官就以对抗皇上的“中旨”为荣。
  哪怕是被皇帝下令拖出去打棍子,这帮文官们也都乐此不疲。现在高庞就是拿着份中旨到江浙搞起来。高庞突然扑哧笑出声来,自己这么想,竟然有了一股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味道。
  然而高庞还是有些多想了。现在是完全的开国状态,霍崇的手谕非常有用,完全没人会觉得高庞这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时代不同,情况不同。当下的时代,各部都强力要求,任何命令都得有公文。在允许的条件下,必须有签字。
  因为这时代一声令下,空口无凭就能要人命。如此可以草菅人命的时代,霍崇这种明确的文件手谕,简直是合理合法到令人望而生叹的可敬呢。
  高庞这次是请了老丈人,也就是江浙盐政陈铭泰来“谈工作”。见到老丈人,高庞还真的询问起工作来。
  老丈人陈铭泰也没有在意,就把最近工作的事情给高庞讲了讲。山东晒盐用的机盐田,由于机械设备效率高,也稳定。盐田又经过好几次技术改良,技法已经完全符合机盐田的特点。所以食盐又大又纯,价格又便宜。还有供销社作为基础,已经轻松的冲毁了所有私盐行业。
  说完了好事,陈铭泰感叹道:“不过我有些担心。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陛下这么做,那些没了营生的盐田人虽然也自谋生路,却不是那么好办。他们毕竟早就不习惯在别的路上讨生活。种地就更别说了。不会闹出事吧。”
  高庞心念一动,“嗯。这个……他们肯下力气么?”
  “这个……不知道。我也只是想想而已。”
  “岳父,你说的这个其实也很对,因为当下有个差事倒是很有趣。岳父知道铺设油毛毡的差事么?就是盖房子,改房子。”
  “油毛毡我知道。见过那房子。我还感叹,以后瓦匠们没日子过了。又是个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不。不会。朝廷下旨,要各地都大力兴建住房。若是有觉得自己能出力干活,又喜欢些手艺的,可以请他们来搞建筑。毕竟这么多房子盖,光是靠朝廷,干不完。若是大伙肯这么干,也是个营生。”
  陈铭泰想了想才叹道:“高庞,你可知那些人都是什么人。他们倒买倒卖,寻思的都是赚钱。让他们干活,肯定不行。他们顶多是拉些人来干活。”
  高庞这次并不想求全责备,“不妨事,招人也是要出力。总是先弄起来。”
第三百四十八章
礼部尚书(六)
  即将重建礼部的消息在华夏朝廷内开始流传起来。在中国历史上,礼部虽然历史悠久,却从来不是一个很实权的衙门。礼部真正的权力只是科举管理,而这个差事也并非礼部独占。
  礼部只是负责学校,也就是国子监之类的差事。科举的主考官什么的,都是由群臣推荐,皇帝钦点。
  当这份差事被彻底剥夺,分出了教育部之后,礼部的重要性大概就只剩下礼部这个名头。
  所以最初的时候,这个消息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尤其是关于礼部重建的一个消息传出,更是令许多人相信,这个消息一定是错的。
  孔不更静静的听着大舅哥对这个消息的评价,“兄弟,有人说皇上也要加入礼部,还说皇上和丘八都能成为礼部的人。新的礼部里面竟然没有高低尊卑之分。这是谁这么大胆,竟然敢编排皇上。”
  听着这话,孔不更一言不发。大舅哥以为听到的消息是有人胡编乱造,可孔不更非常清楚,这话完全没说错。根据龚宇和韦伯所说,全新的礼部构架着实有些骇人。
  譬如,所有想成为礼部成员的人,都得有介绍人。这介绍人必须是礼部成员。而霍崇作为构建新礼部的发起人,他当然是第一个礼部成员。按照礼部的制度,礼部成员必然是一个相当严密的圈子。
  还有些大舅哥并不知道的消息,申请成为礼部成员的家伙能否加入,还存在一个审核。除了对能力,学识,工作成果的评价。还有对于理念的考核,以及对这个理念对个人行为影响与改变的考核。
  最后,想成为礼部成员,必须经过那个级别的礼部成员的投票才能通过。
  这投票就牵扯出了大舅哥所嘲笑的那个礼部制度的核心。
  所有礼部成员是否平等!
  如果所有礼部成员都只有职位的不同,并不存在一个礼部成员身份的高低。也就是说,皇帝霍崇在礼部里面的一票,只是霍崇个人的一票。与未来加入礼部的孔不更的一票没什么不同。霍崇与孔不更的一票,与更未来的那些普通士兵中的礼部成员也不会有不同。
  有了这个基础,全新的礼部制度才能逻辑上自洽。礼部制度的基础就是,基于共同理念集结成的团体。这个团体内只有职位的不同,没有身份的不同。
  此时大舅哥还在瞎哔哔,孔不更很不耐烦。而且大舅哥带来的新鲜消息也就这么点,就问道:“大哥,不知这次来是为了什么?”
  “兄弟,你能不能给收牲口的人打个招呼。”
  “为什么,牲口没养好?”
  “不不不,养的不错。”
  “收牲口的怎么会不收好牲口。”
  “哎呀,兄弟,你就和他们通个气不就好了么?”
  孔不更已经感觉自己这紧跟形势,投身新农业的大舅哥肯定是把什么给弄糟了。现在霍崇推行的新农业,就是抛弃单纯的种植业,而是实现农牧并行的模式。
  为此,霍崇甚至下令取消了历史悠久的杀牛禁令。现在牛已经是可以合法屠宰的牲口。甚至鼓励以卖牛肉为生的专门饲养场。如果收牲口的都不愿意收,说明牲口定然有问题。
  孔不更给了大舅哥一个建议,“大哥,你何不好好请教教授养牲口的技术人员。”
  大舅哥怒道:“我请教了,我专门请教了。可那帮人没用,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孔不更对自家大舅哥评价并不高,虽然也觉得那帮教授饲养技术的技术人员很可能有问题,却还是对大舅哥感觉很不好。
  而且华夏朝廷里面对于这等以权谋私的事情非常抵触,尤其是霍崇要建立新的礼部。在霍崇的理念中,科学与民主是核心所在。从科学的角度,饲养牲口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只有当下对于技术研究的程度不够,而不存在某种神秘力量决定结果。
  孔不更是下了决心要成为新礼部的一员,自然没有给别人找借口阻止的理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