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330

  高庞想了想,心有所感,忍不住压低声音,“先生,可有些人所求的只是混个名头,然后就用这个名头来混。那该如何是好?”
  “这就是你的工作,认清楚这些人的本心,并且从中选出合适的人,并且把人安排一个很好的差事。一个合格的官员与领导,就该有这样的能力。另外,你能问出这话,加上你之前的表现,我认为你已经合格。所以莫忘初衷,坚持下去。”
  突然间得到霍崇这样的评价,高庞觉得非常意外,又很有些开心。他兴奋的问道:“先生,能不能再给指点一下设置培训课程的内容。”
  “这就得你和江浙的同志们做出方案来,我给你们建议一下。我只能给你写出一些我能和你们对接的内容。譬如,江浙的优势产业,现阶段有哪些产业能够快速发展。你们根据这些产业进行针对性调整。”
  “产业的话,江浙的丝绸业一直很强。”
  “强不强,不能看你们怎么想。我问你,若是让你们把成本控制到现在成本之下,同时还把丝绸产量增加十倍。你们能做到么?”
  “十倍?这怎么可能!”高庞惊了。
  “我就来告诉你这十倍产出都该怎么消化。西班牙人的船队往咱们这里拼命运输柏油,你们的饲养业能否提供出来足够的羊毛或者适合的动物毛来制作油毛毡。有了油毛毡和柏油,你们能否在短期内利用没收的土地建设房屋,为城市劳动群众提供住房。对了,我再问三个问题,第一,你觉得现在的城市人口能够提供这么多劳动力么?第二,你觉得你能够利用粮食收购存储,建设起稳定的城市粮食供应体系么?第三,你能够将农村的劳动力引进到城市中,给他们安排他们力所能及的就业么?”
  高庞听到这里,就有些懵。怎么问题突然就变成这么大,高庞是希望能够在关键城市先这么搞,譬如苏州杭州,譬如镇江与扬州。
  不过转念一想,霍崇所说的这些应该是差不多的意思。毕竟想提高丝绸蝉联,就必须围绕核心城市。所以高庞答道:“先生,这些我们会尽力做。”
  “你们尽力之后能否把丝绸产量提高十倍,这是个问题。十倍啊,小高。十倍,不是那么容易。你们得尽可能把这个丝绸产业辐射到各个有能力完成的地方。这就得你们提供大量资金用于经营。这不是按照以前的模式,你们找些商人帮你们干活。我之前说过,华夏朝廷的要点在于经营。朝廷自己进行经营。我再说个远的,若是江浙搞起了这么一个体系,你们能把这些再放手给更基层的单位去执行么?如果什么都是官府亲自干,要不了多久,成本就把你们压垮了。然后你们为了不亏钱,就会各种收钱,聚敛。以前的汉唐,难道就没有官府的办的工厂么?以前多的是。结果呢,官府为了敛财养活那些官府工厂里头的人,就实施了垄断经营。反倒把很多行业给搞糟。你正好可以让江南的文史局招收些读书人,把这个题目给做一下。”
  高庞没想到自己本来想把很多东西塞给霍崇,反倒在霍崇这边领到了远比江浙地方看到的更多问题。一时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压力过大。
  当天晚上,高庞和霍崇以及好几个部门的人谈了好久才睡下。第二天不到中午,一份谈话记录就给整理出来。高庞本想离开,突然想起长信道长。询问下才知道,长信道长竟然也跟着霍崇一起来了徐州。就赶紧前去拜见。
  这次长信道长没有找个宅子居住,而是跑去了徐州城边的一处道观。道观看来很有一阵时间没了香火。小破道观从外表上看,根本看不出里面居住着这么大大有名的道士。
  此时长信道长几乎是须发皆白,高庞看着道长举手投足依旧身体健康的模样,心中有些感叹。道长这也是六十岁的人,此时倒是有些鹤发童颜的意思。
  道长说话依旧坦率,“小朋友,我见过你老师。觉得你和你老师之间相差有些远么。”
  “我老师……是个学问扎实的人。又格外的能沉住气。”高庞叹道。
  “不。你老师只是认命。你不认命。”
  高庞不解,“不认命会怎么样?”
  “要是从老道看,认命就是人道。不认命就是求道。就看你想如何。”
  “求道就能求到?”
  “你们这些人若是肯跟着霍修士提出的道,那就能求到。若是你们还是想自己按照自己的道理去做,嗯,那就是裤裆里放屁两头出气。”
  高庞听到这比喻,忍不住笑出声。仔细想想,感觉长信道长这就是在劝自己要听霍崇的安排。
  这领悟让高庞很是讶异。不成想长信道长这修道之人居然这么追随霍崇。看着一直是出世高人的道长竟然入世了。
  不等高庞说啥,长信道长笑道:“小朋友,你是觉得老道想混个什么官身不成?”
  高庞本能的就想摇头表示否定。然而他竟然忍住了,“道长,你觉得霍先生已经执掌了天下未来不成?”
  “若是他没能执掌,你岂不是会失望么?”道长反问。
  高庞沉吟片刻,“这……应该是吧。不过先生的想法让我感觉太难了。”
  “你若是先不想那么多,做起来,就可以轻松许多。许多烦恼,就是不知道怎么做。”
  这话让高庞猛然想起霍崇关于剑术的讲述,觉得很有感觉。虽然没有解开当下迷惑,但是起码有了个方向。当下虽然感觉压力极大,但是做起来的时候就不用有自己主导局面的错觉了。
  告别了长信道长,高庞赶回镇江。回去之后刚开完会,师母就派人前来请高庞去。
  高庞本以为是师母要说搬家到扬州。虽然扬州与镇江不过是一江之隔,然而毕竟是与在扬州做盐政的师父陈铭泰两地分居。的确不方便。
  到了师母这边,师母不提搬家的事情,而是直接问道:“高庞,你对你师妹感觉如何?”
  高庞登时红了脸。不成想师母竟然是提亲了。虽然身为江浙总督,然而高庞却觉得还是面红耳赤,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虽然说不出道理,就是觉得不好意思。
  可师母神色中都是诚恳的期待,高庞把心一横,“若是师父答应,我想提亲。”
  “好说,好说。”师母笑的如同一朵花,“高庞,你赶紧前去找你师父提亲。你师妹都这年纪了,该嫁人了。”
  高庞的婚事进行的非常顺畅,然而霍崇却写来一封信,信中也恭喜了高庞。却建议高庞不要大操大办,而是要进行新政策的推广。尤其重要的是,要给华夏朝新的婚姻法给与支持。
  连结个婚都要变成政治事件,高庞一时不太能接受。原本华夏朝廷已经开始颁布自己的法律,最近已经正式提出了《婚姻法》。高庞还没来得及看,此时霍崇下令,高庞就抽空出来专门读了一下。
  读了一下,高庞懵了。婚姻法全文共分为6章,包括总则、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附则,共51条。
  身为江浙总督,高庞觉得自己读出些门道。这婚姻法的特点在于将家庭关系归于了国家管理。最核心的就是国家承认的婚姻,才有法律保护与规范下的婚姻关系。
  这份婚姻法的基础在于男女平等,在于双方作为华夏朝的公民这个基础之上。只要是华夏朝公民,就有权利与义务。
  放下《婚姻法》全本,高庞叹了口气。这些文本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很容易懂。然而这份文本本身就已经是惊世骇俗了。
  尤其是结婚与离婚,只要结婚是在民政局公正的,就是合法婚姻。自然有合法婚姻中双方能够受到的保护。
  特别是可以离婚。
  这等于是国家把手直接伸到了家庭之中。
  虽然不经民政局的婚姻并非是合法婚姻,然而婚姻法里面有针对事实婚姻的部分,讲述了这部分婚姻,或者说是现在居于婚姻主要形式的实施婚姻中的关系。
  高庞本来以为这是私事,看完之后却不敢当做私事来办了。他先召集了江浙两地民政厅,与这帮家伙们商议起该怎么办。
  本以为民政厅的家伙们会先挠头。不成想民政厅的果断说道:“总督,我们已经收到了命令。我们民政厅归民政部管理。算是派出机构。负责执行民政厅的法律政策。既然已经有了《婚姻法》,以后就按照这个婚姻法来办。”
  高庞更是失落。当下六部拆分,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礼部保持了自己的名号。连科举权力都被从礼部中剥夺,成立了教育部。
  各省的职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本是六部下面各有执行部门,但是名字与六部不相同。
  当下是各省里面按照全新的朝廷各部,建立起一套完全相同的模式。国家有民政部,各省就有民政厅。国家的民政部负责婚姻,各省的民政厅就负责执行民政部的工作。
  高庞理论上是江浙总督,理论上拥有巨大的权力。然而高庞现在就算是啥也不干,江浙两省的事情也不会无人管理。两省的各厅执行起朝廷的法令,照样能够干起来。
  果然是天下的局面已经变了。看着不过是官位改变,实际上官位与官职的改变,直接引发了全面改变。
  接下来要改的又会是什么?
第三百四十六章
礼部尚书(四)
  如果没有那么多关乎政治的步骤,高庞对于新式婚礼非常喜欢。著名的《陋室铭》里面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高庞的客人们完美体现了这样的境界。
  由于霍崇“建议高庞要开不收礼的新风气”,高庞就把霍崇的信件抄件贴在门口。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高庞所求的是进步,都没给高庞添麻烦。
  上有皇帝的亲笔贺信,各种文武高官。还有江南的名人。哪怕是看在高庞老岳父的份上,这些人便是没有亲自来,至少也写了个贺贴。
  然而高庞很快就发现,明白人就特么是明白人。江南宾客们偷偷把礼物送到了老丈人陈铭泰家。
  公务员考试是每年一次,而不是三年一次的科举。江宁之战结束后,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激增。尤其是女性报考者数量是去年的五倍之多。那些刚放脚不久的女人们迈着有些艰难的步伐在考场与家里奔波,看着着实是下了决心。
  与民间热火朝廷的局面相同,军队也在各种学习操练。凡是驻扎了部队的所在都设立了军校或者临时军校。作为军事部门,把守自然严密。然而声音却是关不住,一大早就是起床号,没多久,跑操的口号声就整齐的响起。白天学习,到了晚上则是熄灯号响起,军校与军营中一片寂静。
  直到江浙总督高庞下令请求部队帮忙参与桑树种植,部队才从军营中开出来,参加到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中来。
  原本高庞还想参与到江浙两省教育厅进行的公务员考试,不成想却被工商物价局给请去了,“总督,现在丝绸价格涨了快一倍,是不是该找出些奸商给杀了!”
  听到恶狠狠的山东话,高庞一时无言以对。商人只求牟利,所以在中国的地位普遍很低。江南虽然商业发达,还算好些。然而山东这等保守的地方就不会惯着商人。而且山东商人也有分层。如果是工匠自己出售自己生产的商品,那是手艺人。大家顶多骂骂这样的家伙为富不仁,或者是想钱想疯了。
  可是纯粹的那种倒买倒卖的商人,据说被打了,也就认了。
  商人自己对自己都这么一个看法,山东籍的工商物价局喊打喊杀,也不意外。
  尤其是当下是战争时期,囤积居奇这个大帽子下面是真真的死罪。
  高庞作为在江南成长的南海琼州人,完全不认同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戮。因为娶了老婆,高庞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江南人。商业发达的江南对于商人要宽容的多。回想着了解到的数字,高庞问道:“咱们自己的丝绸厂不是没涨价么。供应也很足啊。”
  “总督,那些商人这么涨价,是要造反!”工商管理局的一顶大帽子就扣下来。
  高庞叹口气,“咱们正在发展丝绸业,丝绸价格高是好事。”
  物价局的同志听到这话,登时怒了,“让他们赚大伙的钱,这算是好事?总督,原本生产一匹丝绸的价格并没有变,他们凭什么卖两倍价钱。”
  高庞很无奈,虽然面对的同志是如此坚定,高庞还是得把自己对霍崇政策的理解讲给同志听。一旦丝绸价格提升,生产丝绸的利润就高了。有钱赚,投入到丝绸产业之中的人也会变多。
  霍崇是要靠大量出口丝绸来进行贸易,出口的丝绸越多,贸易的总量就越大。这是好事。
  可不管高庞怎么讲,物价局的同志还是一口咬定,既然生产丝绸的成本还是那么点,这价格暴涨就意味着有人在里面瞎搞。
  高庞精疲力竭之际,脑子里就冒出要把这位给解职的念头。身为江浙总督,高庞这个权限还是有的。
  解职之前,高庞先把本地工商管理厅的厅长请来。谈了片刻,高庞赫然发现,这位山东籍的厅长竟然对于丝绸价格暴增是同样的不满,认为有人在瞎搞。
  高庞立刻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只是把物价局的某位态度坚定的人员调整岗位,高庞凭借职权能做到。然而把浙江工商局的一把手给撤掉,高庞就不能这么轻易干。
  无奈,高庞苦思冥想,决定先找出能支持高庞想法的人。就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会议,然而不管高庞怎么说,下面的人普遍认为是有商人囤积居奇。甚至是清楚朝廷规划的官员也在保持强硬态度,认为决不能纵容这些商人胡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