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330

  此时李凤泰已经将几页纸内容读完,虽然天不算热,李凤泰额头已经冒汗。用手绢擦了擦光秃秃的脑门,李凤泰有些恐慌的问道:“巡抚大人,写这些的是何人?”
  “我们朝廷里头公布纺织厅的技术人员写的种桑养蚕流程,户部商务厅的写了桑蚕成本核算方法。李兄有何指教?”
  李凤泰又擦了擦额头,“巡抚大人,不知为何朝廷要写这……”说完,李凤泰又看了其中一页,才读道:“为何要写这商品卖出换回银钱,是惊险的一跳?”
  “满请官府不去经营,只是瞎吹狗屁话。这段是我家主公讲课时候的要点,你们生产出生丝之前,已经投入了诸多成本。若是对这种投入视而不见,那就是王八蛋。满清官府自己只想着搂钱,只想着把别人兜里的钱弄到他们口袋里。可不管大伙到底花费多少力气。若是见到大伙赚到钱,他们就跟饿狼一样扑上来,恨不得把大伙生吞活剥。我们华夏朝廷不干这等事,若不知道大家的辛苦,我们怎么敢要求大家签署土地承包协议。你们可是看过那协议,我们可是要承担收购任务。”
  李凤泰觉得听明白了,又觉得完全不明白。把心一横,他说道:“还请大人讲的详细些。”
  话音放落,其他投诚的大户们纷纷附和,“大人说的更细些。”
  龚宇觉得到了这个地步就很好,却有些不安。就叫过来浙江经济局的负责人赵明解释。
  赵明操着一口山东口音的官话,开始向这帮大户们做起了解释。
  这种事情并非三言两语,龚宇就让赵明开课,自己前去部队那边。
  审问结果已经出来,起来造反的一半是满清官员家族成员。这些人知道要被没收土地,自然要奋力一搏。
  领头的却是没逃走的满人,这让龚宇很有兴趣。可看了造反的家伙们数量,满人不到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四成既不是满人,也不是官员亲族。
  再看这帮人的审问记录,却是被读书人煽动起来的流氓混混。
  “这些人疯了么?”龚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第三百零二章
解决问题(七)
  围攻杭州满城的人马有八九百之多,倒是分了三十几路。华夏军冲出去之后有些立刻逃散,有些则发动了攻击。击破这些虾兵蟹将并没有给部队造成困扰,反倒是抓捕的时候费了些力气。
  龚宇没有去见那帮顽固份子。部队早就制定如何对付这种人的计划,有人负责应付俘虏。龚宇把那些附庸的家伙带了几个过来,这帮人造反的理由才有探讨的价值。
  这边送来几人,看着都不像是恶徒,反倒是读书人的样子。然而读书人里面也有身材高大相貌凶恶之辈,譬如龚宇认识的韦伯。而韦伯此时正留在霍崇身边,在军法处工作。回想这厮的凶恶模样,龚宇反倒不愿意小看这些读书人。也许这帮人都是些躲在阴暗之处的毒蛇呢?
  心中提防,询问还是按部就班。这几人年龄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过三十岁模样。并没有花白胡子,更没有白胡子。此时他们个个着急,一经询问立刻就激动的咒骂起官员家属。
  以这些人的口供来看,他们都自称是被诓骗过来的。龚宇觉得这借口未免太烂,也不提及这些,只是询问这帮人为何认为能够赢。
  “我们听闻军队会炸营。那些人说,已经派了人进入城内,只要我们里应外合一起闹起来,满城内的人马就要炸营。那时候我等再杀进去,根本不用动手就可以获胜。”
  听了其中一人的讲述,龚宇才明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不过道理上便是说的通,龚宇更觉得这理由太过离谱。难道只是凭借道听途说的事情就来制作计划么?要是这办法能成,那就是没当过兵的……
  转念一想,这帮读书人的确没当过兵。而且读书人又从来不把当兵的看成人,对军队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反倒是正常。这就继续问道:“那你等被骗过来,总是图点啥。说来听听。”
  俘虏们没想到龚宇竟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互相对视着也不知道说啥。最后里头年长的说道:“我只是听闻你们烧了衍圣公的家,杀了衍圣公的人……”
  这边书记员已经快速做了记录,俘虏们则一一说着理由。龚宇越听越是讶异,这帮人竟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甚至没有收什么钱财。
  造反的理由多数是与理念有关。除了满清散布的华夏军杀光了山东衍圣公满门,烧了孔家的府邸,砸了孔子的牌位。剩下的就是霍崇身为朝廷命官,竟然不忠,起来造反。
  还有的人则是对华夏朝廷要土地国有的政策完全不认同。认为这么搞起来,天下读书人都要完蛋。
  听着这帮家伙们的理由,龚宇竟然不知道是该重视这帮家伙,还是无视这帮蠢货。
  满清官员的家族知道在劫难逃,所以拼死一搏。这个能理解。
  那些大户们正因为担心霍崇执行土地政策,为了不想被消灭,早早的投奔霍崇,力图通过合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以换取各种优待。也能理解。
  然而这帮百无一用的书生们竟然为了SB理论起来造反,龚宇完全看不出这帮人读书读出了什么不得了的智慧。
  如果真的对于孔孟之道本身有兴趣,起码也和高庞这样钻牛角尖的家伙一样,老老实实前去山东。然后考个功名来证明自己对世界的看法符合现实。
  既没有利益,又没有实力。空对空的搞起来,这帮人是疯了啊。
  对于疯狗,龚宇觉得是可以击毙,以儆效尤。
  好多想法在龚宇脑海里飞舞。尤其是伽刑,是格外让龚宇动心。
  几十斤的木伽给这帮混蛋带上,再将他们牵到街头,戴着木伽半个月一个月。除了被人围观之外,身体上也受到折磨。精神上的耻辱与肉体上的痛苦双重作用下,应该会让这帮人知道愚蠢是要付出代价的。
  然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里面明确讲述,不能虐待俘虏。龚宇可不想被霍崇责备,更不想因为这样的一群废物影响自己的前程。
  让人把这些挑出来的混蛋带下去,将这些人的发言整理一下,挑出些关键处。龚宇让人审问其他人。
  回去衙门的路上,龚宇觉得既然不能肉体虐待,也不能精神羞辱。剩下的就只能把这帮货色归于敌人之流,一并杀了。
  不过想归想,龚宇自己都觉得这肯定不合适,只是不知道不合适在什么地方。
  如果不能狠狠收拾这帮人,龚宇心里面就是不得劲。
  最后龚宇还是没有行动,只是下令将那帮满人与官员亲族带出去枪毙。
  这边投奔朝廷的本地捕快却来求见,龚宇让这个远方亲戚进来。捕快见到龚宇就建议道:“大人,以前的时候可是这么做的……”
  任何政权对于明确无误的造反从来都是从重从快的处置。很快告示就贴了出来。近千人分三天处斩。到了头一日,这些人绳捆索绑,关在囚车里游街示众。囚车大牌子上写着他们的罪行。
  江小白就是其中一员。虽然一直觉得自己是条汉子,有为了道义献身的刚毅。然而身在囚车之中,眼见自己在熟悉的街道上慢慢的走着,距离道路终点越来越近。江小白突然明白过来,那道路的终点就是自己生命的终点。
  队伍中的满人破口大骂,还挺生猛。江小白听着他们对于汉人的恶毒诅咒,心也变得冰凉。如果满人只是骂霍崇食君之禄,却造反。大逆不道,也就罢了。
  没想到这帮满人则是大骂汉人们造反,等以后满人再杀回来,定要屠城之类的话。
  按照规矩,杀人的时候是要披红挂彩,沿途看热闹的百姓有时候要给这些人送上些酒水。囚车则会在此时停下,稍稍给这上路的好汉多点活着的时间。
  可满人大骂要杀光汉人,原本看着要上来送酒的人都变了脸色。脸上出现了愤恨。铺子门口已经摆放了酒坛的也不再有动静,甚至有些人索性将酒坛给搬了回去。
  没有这些人拦路,囚车一路通畅直奔目的地。
  已经有些汉人开始嚎哭起来,他们又蹦又跳的试图挣脱囚笼,还一个劲的求饶。
  江小白觉得这些人太没骨气啦!听了一阵,江小白突然就觉得自己也想哭喊着求饶。
  是的!和活下去相比,求饶,丢脸已经变得无所谓了。只要能活下去,能够见到明天的太阳,便是不读书又怎样呢?
  可江小白还是没能求饶。那残存的些许羞耻感让他喊不出来。而且囚车队伍里这么多人在求饶,江小白等着有官员前来询问的时候再喊。
  到了空地。囚徒们被拖出一批。本以为要砍头,没想到却是将囚徒们捆到木桩上,囚徒背后站了些人。军官下令,士兵举起火枪。随着军官们挥动手臂,火枪攒射。囚徒们脑浆迸裂。
  江小白被猛烈的枪声和脑壳爆裂吓的说不出话来。然而下一批囚徒已经被带出来,又是火枪攒射。红的白的从脑壳中飞出,死囚们死的不能再死。
  在下一批就是江小白。这下江小白准备求饶了,然而他却发现自己的喉咙被绳子勒紧,根本发不出什么声音。至于身体已经不知何时已经软的如同面条,任由人拖动。
  拖到木桩边,眼见尸体就在面前。江小白脑子一片空白,什么想法都没有。
  虽然枪声在耳边响起,江小白浑身一软,瘫倒在地。
  不知过了多久,江小白发现自己被拖走,与许多人关在一起。
  这……是阴间么?难道阴间的感觉是从自己尸体被拖走开始的么?
  正迷迷瞪瞪中,就听有人突然欢喜的喊道:“没死!我没死!”
  这话令其他众人一起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并没有终结,哭声与笑声同时响起。更有人的声音不断变幻,好像是哭又好像是笑。
  就在此时,有人进了屋子,居高临下对着众人喊道:“你等乃是从犯,并非主谋。饶你们不死。不过俺问一句,你们知道错了么?”
  “我错了!我错了!我知道错了!饶命!”甚至没有刻意准备,江小白已经喊出了心里话。
  ……
  龚宇收到了消息后,对于陪绑的效果非常满意。至少犯人不能说是被侮辱,而且犯人们也都表现出了幡然悔悟。也不用进一步实施惩处或者继续关押。
  毕竟已经有许多人来求情,让这些人看到华夏朝廷的慈悲并非坏事。
  不过龚宇还是不太敢相信自己这么做就能得到霍崇的赞赏,就赶紧写了公文,将这个源自旧时代的手段告知给霍崇。
  霍崇看到了公文里头这段,不禁长叹口气。
  陪绑,旧时处决犯人时,为了逼出口供或迫使投降,把不够死刑的犯人、暂缓死刑的犯人和即将处决的犯人一起绑赴刑场,以便用恐怖的场面逼使就范或说出口供。
  要是上纲上线,当然可以说龚宇做的不合适。不过实事求是的来看,也的确没有比这个更适合的手段了。
  如果毫无惩处的把那些曾经围攻过华夏军的从犯给放了,只会形成一种华夏军可以欺辱的印象。
  把那帮人吓个半死之后放掉,至少在满清时代,可是一种真正的仁政。
  于是霍崇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公文的其他部分上。那帮真正拥有许多土地的大户们竟然选择与华夏朝廷进行协商,甚至有交出土地的意思。的确超出霍崇想象之外。难道地主们就这么有见识不成?
第三百零三章
解决问题(八)
  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四地方不仅名义上归霍崇所有,实际也派遣了军队进入各个城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