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330

  “吃了你们的这个饴糖。泛酸水!”
  冯玉宽立刻打断,“等等,你告诉俺,你们怎么吃的。每天吃多少!”
  加藤鹰一在冯玉宽逼迫下,不情不愿的讲述了倭国这边一天两顿饭,每顿都得有比大米还便宜的饴糖食物。
  冯玉宽又气又乐,“你们这种吃法,不泛酸水才怪!”
  见坑不住冯玉宽,加藤鹰一只能装作方才什么都没发生,一副混不吝的神色,“下次请务必送来大米交易。”
  山东没几个种稻子,基本是吃面。冯玉宽不想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就建议道:“你们不如吃面吧。”
  “吃面?什么意思?”
  “馒头啊。雪白的大馒头!”冯玉宽比划着。
  加藤鹰一想了想,连连摇头,“不不不,俺们还是吃米饭吧。”
  冯玉宽也不想为难自己,建议道:“要么这样。俺听说你们这些饴糖是给进江户的地方大名吃,对吧?”
  “嗯。”加藤鹰一点点头。
  “俺们和你们一起开几个食堂,让那些人到食堂吃饭。俺们就在食堂里面给你们做面食。你们学会了,不就好说了么。”
  “冯桑,这个只怕不能向将军大人交代。”
  “所以让俺们来开这个食堂,你都没吃过,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喜欢。”
  两边纠缠了好一阵,冯玉宽寸步不让,最后加藤鹰一只得表示回去与将军大人禀报。
  送走了这帮人,冯玉宽这边才开始忙活。所谓开设食堂是霍崇早就提出过的建议,冯玉宽最初也不明白。但是霍崇强调“培育市场”。说的那套听着也不是没有道理。
  冯玉宽很清楚倭国人其实没钱,却没想到突然就有了机会。
  货物交割的很快,倭国这边虽然吹毛求疵的臭毛病不改,却还是在这快速交割中显露出他们的急切心情。
  大汉政权的急切心情并没有不同,硫磺同样是急需的物资。这次买到了二十几万斤,总算是能够让部队用上一阵子。
  刚弄完,加藤鹰一就跑来要冯玉宽请他吃顿饭。冯玉宽立刻明白了这厮的心思,马上命船队的厨师做了一顿。
  头道菜自然是腌菜。就是霍崇说的什么乳酸杆菌腌制加工的腌菜。
  四样开胃小菜摆上,两荤两素。分别是腌黄瓜,腌萝卜。兔肉丝,牛肉片。
  之后则是主菜,一碗热腾腾的拉面上了席面。
  加藤鹰一也算是在倭国里头有见识的,只是闻到香喷喷的面汤味道,嘴就忍不住蠕动,开始不自觉的咽口水了。
  冯玉宽心中暗笑,却也不揭穿,“加藤桑,咱们开动吧。”
第二百六十一章
婚姻大事(二)
  西边的天空中最后一缕橙色消散,夜色降临在海面上。冯玉宽站在船头,身边挤满了船员。大家看向西边,那里有一颗远比任何星星都更明亮的星光。
  星光照耀下,众人能隐约看到星星附近的朦胧影子。虽然在出航的白天好几次见到这高达十几丈的灯塔正在修建,然而亲眼看到这座灯塔的光芒,现在还是第一次。
  “海图!水平仪测量!”冯玉宽对瞭望员喊道。
  甲板上响起一阵脚步声。设备早就架好,根据水平仪与夹角测量仪器,测量员得到了一个距离海岸线的距离。
  听闻距离海岸还有将近十里地,冯玉宽心中盘算着航线,并没有想到附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礁石。也就是说,船只不用担心会搁浅或者撞击,只用继续向南航行就好。
  继续向南走,深夜时分,远处黑暗的地平线又出现了一颗新的明星。这是另外一座灯塔的光芒。有两个灯塔指引,更能确定航线位置。在以前绝不敢近岸航行的黑夜中,船队继续向南边的即墨港进发。
  用了以往三分之二的时间,船队运载着大量倭国硫磺矿抵达目的地。等货物卸下,冯玉宽一颗心终于落回到肚子里。码头上已经是堆积如山的货物,冯玉宽穿行其间,甚至生出种幻觉。自己也许是大梦未醒。
  从满清朝廷下达全面禁海令到大汉政权主动开始航海贸易,不过是几年时间。冯玉宽在这非常有限的航行中已经运输了超过他之前全部运输总量的货物。
  如果这不是梦,冯玉宽就只能怀疑以前的自己是身处梦中。
  然而到了港口的办公地,冯玉宽听到这边负责人询问“都督啥时候成亲”的问题。所有身处梦境的感觉陡然消散,冯玉宽发现自己其实身处在一个完全现实的世界。
  到了四五十岁的年龄,冯玉宽看事情早就不再纠结。霍崇到现在还没老婆孩子的事情让冯玉宽感受到了危机。
  既然霍崇已经拥有山东,跟着霍崇的大伙就得为霍崇的天下考虑。如果霍崇能活个七八十岁自然好,可便是活一百岁,霍崇也会死。霍崇死后怎么办呢?自然是霍崇的子孙继承这份家业。
  这边的负责人说道:“冯大哥,俺们也想给都督提亲。只是俺们都不配。冯大哥与都督认识这么久,你最合适。”
  被这么讲,冯玉宽不仅没有感觉有啥不对,更是觉得顺理成章。想了想,冯玉宽叹道:“霍兄弟这般人才,当找个读书家里的姑娘才配得上。不过……”
  “咱们已经打下济南啦!”负责人赶紧接上话。
  啪的一拍对面这小子的肩头,冯玉宽觉得这厮真机灵,“好,现在就给俺备驴车!”
  “不用。马匹已经有了!”
  冯玉宽也不歇息,上马就往临淄赶。晓行夜宿,赶到临淄后就直奔霍崇所在。警卫员拦住想径直进去的冯玉宽,冯玉宽立刻说道:“俺这次来是要给都督说媒,你们快点办手续,让俺进去。”
  听冯玉宽说出这样的话,警卫们也不敢怠慢,立刻抓紧办手续。冯玉宽大步进了办公室,就见霍崇正在批文件,抬头见到冯玉宽的时候很是惊讶,“冯大哥,这次货物如何?”
  “不用担心,货好得很。这个以后再说,俺这次是来问问霍兄弟想要何种女子成亲。”
  霍崇有些无奈的叹口气,“高庞真是能折腾!”
  “原来是状元公想到的!不愧是状元公!”冯玉宽由衷的赞道。山东这地方学习风气很重,虽然高庞是个外地人,但是有了状元公的身份,哪怕是满清的状元,也让冯玉宽很服气。
  唉……,霍崇叹口气。生孩子这件事的意义已经被高庞为首的这些人讲的透彻,霍崇自己也很清楚这时代继承人的重要性。
  一个造反组织若是没有成型,为首的就娶妻生子,会非常伤士气。大家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同志们肯定是不服气的。
  现在霍崇已经拥有了基本上整个山东。北以大清河为界,西以运河为界,南以黄河为界。东边则是浩瀚的太平洋。
  这块地虽然也不是什么好地界,却是个被山带河的真正割据势力。这种时候霍崇有没有儿子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只要局面没有恶化,霍崇死了,一众追随者们还有幼主可以辅佐。天然就有了权力核心。
  冯玉宽已经爽快的说道:“霍兄弟,济南城内有不少好人家。你想要啥样的,给俺说。俺回去给你张罗。”
  “我也想过。读书人家出身,长相自然是越好看越好,身材个头越高越好。不过有件事,我十分在意。冯大哥,你知道我要在山东推行禁止裹小脚。所以我要一个不裹脚的。不然没办法向大家交代。”
  听到这些标准,冯玉宽想了一阵,“济南城里只怕没有。”
  “所以说么。这事还不容易呢。”霍崇叹道。
  冯玉宽左想右想,索性问道:“霍兄弟为何对裹脚这么痛恨?”
  “因为裹脚是残害人。冯大哥到了倭国,看倭国那边女子也很辛苦的劳作。裹脚的话,能干啥?”
  “……算了,不提裹脚的事情了。霍兄弟,俺现在就回济南,再问问有没有合适的。不过俺觉得霍兄弟若是娶了衍圣公府的女儿,也不错么。”
  衍圣公府在山东势力极大,又是山东千年家族。霍崇能理解冯玉宽的建议,甚至对冯玉宽的胆子变化有些欣喜。如果是以前,给冯玉宽十个胆子,他都不敢把主意打到衍圣公府头上。逼着孔子的后人献出女儿,对于山东人是要很大的自信才敢提出来的。一个偷偷跑海路的家伙提出这样的想法,可见冯玉宽已经有足够的自信了。
  “冯大哥,就算是娶了,也会被说是逼着孔家献女儿。而且孔家女人一定是裹脚的,这特么干了啊。孔子他亲娘要是裹脚,干不了活,估计孔子早就饿死了。”
  话音放落,就听外面高庞笑道:“都督这么讲,听起来真的是振聋发聩。”
  冯玉宽主动向高庞问候,“状元公,你觉得孔家的小姐就不配霍兄弟么?”
  高庞摇摇头,“倒也不是。强娶了孔家的小姐,只会让人觉得都督强抢民女。”
  “抢他是给孔家面子。都督是什么人物,杀了雍正,斩首几十万官军。这份能耐说出去还丢了孔家的人不成?”
  高庞觉得自己没办法和冯玉宽这种草莽讲道理。是的,草莽自有草莽的道理。单纯从征服者的角度,霍崇已经够生猛了。然而读书人可不认这个,即便是霍崇以后当了皇帝,强抢民女就是强抢民女。尤其牵扯到孔家,更不会被读书人当做没看到。
  “冯大哥,先给都督找几个女人,有了孩子才好。”
  冯玉宽摇摇头,“俺们山东不认这个。既然是孩子,他爹啥出身很要紧。可孩子他娘家若是没有名头,大家还是看不起。要找就得找好的。”
第二百六十二章
婚姻大事(三)
  高庞与冯玉宽一起从霍崇这里出来,看着身边这位快五十岁的老海商,高庞就觉得心里面有气。正想径直离开,就听冯玉宽说道:“状元公,俺觉得你还是别和都督说那有的没的。这事就两条路。一条是都督找几个女人开始生孩子,一条就是大操大办,风风光光的娶个好人家的闺女。你讲的那些都太虚。”
  被这么讲,高庞不乐意了,“冯先生,都督娶亲乃是大事……”
  冯玉宽听了这么个开头,立刻立刻打断高庞的话,“状元公,你就没弄明白。都督是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什么?”
  “切,俺以为你挑起这事,已经想明白了呢。”冯玉宽语气中有些不屑。
  高庞真的搞不明白了,只能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状元公,当下要务不是娶什么样的女人。俺见过这么多人,没一个能与霍兄弟比。他定然能当上皇帝。当下要务是早点生出个孩子,让大伙安心。至于生孩子的是什么人,要紧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