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校对)第1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330

  高庞一时无语。冯玉宽的话充满了江湖气,却抓住了事情要点。
  冯玉宽继续说道:“霍兄弟是个读书人,和你就挺像。都是想太多。他早明白这剜到篮里才是菜,现在怎么会缺娃!他得几个娃满地跑!”
  面对这样现实的阐述,高庞忍不住想起了陈铭泰先生家的小姐。那姑娘的倩影让高庞格外不能接受冯玉宽的说法。
  “状元公,你还是去劝劝霍兄弟。就去孔家抓个姑娘娶了,要是怕生不出来,就多抓几个。啥强抢民女,咱们去他家那是看得起他们。咋了,他们还比雍正金贵么?”说完,冯玉宽就告辞离开,丢下有些傻愣愣的高庞在原地无语。
  高庞是真的很无语。按理说山东人对于衍圣公府应该很尊重,冯玉宽言语中有着奇妙的感觉。一方面是很看得起孔家,应该是觉得孔家的姑娘才配得上霍崇。另一反面却有要凌驾孔家的那种冲动,颇有暴发户的味道。
  回想冯玉宽的话,高庞自己也有些糊涂了。他开始搞不清楚,对于霍崇这样的人来说,家庭到底算是什么呢?是生孩子的工具,还是一个归宿。
  事情就这么短暂停了下来。日子就这么进入五月。一到五月,就要准备开始收麦。大汉政权内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霍崇也忙碌起来。
  这次忙碌并非是准备继续打仗,或者说是投身到另外一个战场上。巡回授课开始了。
  授课自然从临淄这边开始,针对对象乃是地方农会上的干部以及积极份子。没想到授课计划刚发出去,临淄农会就禀报说丁举人为首的本地地主们竟然请求听课。
  如果是其他地方,士绅们要么早早起来造反,被打掉了。或者是在清军不久前的逃跑途中被摧毁。便是幸运的躲过这两拨危机,因为士绅很不受待见,也不会给他们机会。
  然而丁举人却是很早前就帮着霍崇与老八的党羽穿针引线,算是有功之人。农会最初也拒绝过,然而丁举人态度坚定的一定要参加,才把事情给捅到了霍崇这里。
  霍崇本来也不想让士绅和农会的人员一起听课,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是个机会观察。索性答应下来。
  时间紧任务重,霍崇很快就到了学习班。一众人围坐,霍崇简单做了个自我介绍,下头已经惊了。许多人只是听说过霍崇,或者远远见到过。不成想打的官军落花流水的霍崇霍都督竟然亲自来了。
  “不少人问过俺,俺为什么要带着大伙造反。俺告诉问俺的人,大家日子过得太苦了。”霍崇做了个很简单的开头。
  “然后俺就问那些人,他们的日子为啥过得这么苦。俺现在就问问大伙,你们觉得日子为啥过得这么苦。”
  便是农会的人,一时也回答不上来。倒是丁举人开口说道:“日子过得苦,因为地租高,税收多。”
  这话一说出来,农会的普通百姓们连连点头。看得出,他们很认同这话。
  霍崇看了看丁举人,搞不明白这厮是什么意思。不过这话既然没错,霍崇也不想反驳。继续说了下去,“咱们算个帐。租地到底得花多少钱。”
  没有回到这时代之前,霍崇真不知道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多沉重。真的回到这个时代,进行了调查之后,霍崇才明白满清时代的地主们到底有多反动。
  面前的这帮农会中的人差不多一半是自耕农,不过他们在乡里也非常熟悉局面。霍崇不担心这帮人听不懂。就讲述起来。
  地主们佃地从来不是把所有土地都佃出去。而是一定要留下来一部分土地不佃。原因很简单,如果把土地都佃出去,地租就没办法维持在高位上。
  饥饿营销这个名词虽然在新中国出现的比较晚,但地主们无疑是玩弄这套的高手高手高高手。
  如果有十个人要佃土地,地主只提供七份地,利润反倒更高。
  听到这里,农民们不解了。有人询问为啥。
  霍崇随便列了一个乘法。如果是十块地,十个人佃。一个人大概就是四成地租,地主收到的是40。
  如果是十块地,佃出去七块,每块收六成租。地主们收入就是42。
  任由一部分土地抛荒,不仅没有让地主收入降低,反倒提高了那么一点点。而操纵地租本身,又抬高了地租。这可是个很好的买卖。
  不少农民根本不懂数学。也有些比较懂。反正众人掰着手指头数数,花了好一阵之后才算清楚。
  中间过程对于农民来说是无比艰难的事情,然而等农民算清楚了之后,会场里的农民们沉默下来。他们脸上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看得出,任由土地抛荒反倒赚更多的事情完全超出了农民的想象之外。
  突然有人喊了起来,“这帮黑心的!真不是东西!”
  有人带头,农民们,尤其是佃户们都跟着骂了起来。
  霍崇看了看丁举人和丁举人身后那些地主士绅。或许这帮人也可以给扣个开明地主的帽子,然而地主就是地主。开明不过是地主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对现实屈服,并不意味着他们本人不会用这样的手段来榨取利润。
  丁举人身后的那些地主士绅们脸色无比难看,有些人低着头,不知道是心虚还是愤怒。
  坐在这些人最前面的丁举人倒是微微点头,大有仔细品味的意思。
  此时农民们也骂的差不多了,有人提问,“霍爷,有些地主就不这么做啊。”
  “凡是不这么做的地主,定然是那一片本来就缺地。把地都佃出去,十个人也只能分到六七块地。地主们当然可以利用挣着佃地,提高地租。”
  听霍崇这么一讲,农民朋友们豁然开朗,再次骂起地主们都是黑了心肝的坏人。
  霍崇看这个要点已经讲完,就讲接下来的要点。
  地主们既然已经制造出了土地短缺,想佃地的佃户们就不得不接受地主们的要价。反正他们不去佃,自然有别人来争。
  这种时候,地主们就要先收保证金。都沦落到佃土地,哪里有钱。于是地主们就放起了印子钱。
  霍崇以前真不知道为啥穷人们要向地主们借钱。在一个小农社会中,讲究的就是个自给自足。而且大伙都不傻,怎么会不明白借债的可怕。
  回到清代一调查,这才明白P2P上那些消费贷和裸贷真不是独创。在清代就已经这么搞了。这帮人不过是拾人牙慧,跟在前辈屁股后头跑。
  霍崇甚至搞明白了,为啥这些手段曾经一度完全消失几十年,以至于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
  因为新中国是真的将这些把戏完全铲除,至少在毛爷爷在世的时候,谁敢这么搞,那是要掉脑袋的。
  利用土地稀缺来抬高地租,利用保证金套路让农民欠下士绅的钱,士绅们就完全掌握了农民们的生计。
  霍崇边讲,边加入了算术题。农民们艰难的计算着,过程十分吃力。但是算出结果后,农民们就明白了。
  “乡亲们。你们这么一算就知道了。你们一年辛辛苦苦,最后六七成的收成都被拿走了。这日子能不苦么?这日子不苦才怪呢!”霍崇大声说道。
  本以为说完这些,农民们就愤怒了。不成想农民的情绪并没有向着愤怒发展,在愕然之后,会场中突然有人放声大哭。霍崇看去,就见一个四十来岁的老人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正想上前去安慰,旁边的人也已经红了眼眶,随即跟着嚎哭起来,边哭边喊:“俺好惨啊!俺好惨!怪不得!怪不得!”
  霍崇心中一阵烦躁。哭什么,要是哭有用的话,大家遇到苦难往地上一坐放声大哭不就好了么。
  然而会场里哭的人越来越多,其他人也都神色悲戚。
  倒是有几名士绅已经听不下去,站起身就冲出了会场。
  霍崇本想让大家振作起来,却被这气氛莫名感染,最后眼角也莫名的湿润。
  走到大哭的佃户身前,霍崇对众人说道:“哭吧,哭吧。等哭完,俺就带着大伙一起过好日子!”
第二百六十三章
婚姻大事(四)
  “俺从不反对个人拥有耕种的土地。俺不答应的是什么?老乡们,你们觉得俺不答应的是什么!俺不答应的是通过占有土地去把耕地人种出来的粮食弄走他们兜里的事!这种干法叫什么,这叫做不杀穷汉不富!俺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一直干下去……”
  霍崇本来并没考虑过要发表这样激昂慷慨的发言,然而摆事实讲道理到了这个地步,霍崇自然而然就讲到了这个高度。
  农会众人情绪明显被调动起来,然而众农民却没敢喊出那句话。最后霍崇只能亲自振臂喊道:“打倒地主老财!”
  一众大汉政权的人员跟着喊了起来“打倒地主老财!”
  “打倒满清士绅!”霍崇不得不喊出了彻底革命的口号。
  最后情绪提升了,但是没达到霍崇期待的水平。
  这边农会会议结束,丁举人立刻起身靠近霍崇。警卫马上挡住了这厮,丁举人脸色发白,却态度坚定的说道:“霍兄,容俺和你说说话。”
  “好。”霍崇很想看看丁举人这位地主士绅代表到底想说啥,就答应下来。
  与丁举人一起来的还有三名脸色惨白,身体微微颤抖的地主士绅。四人在霍崇对面坐下,丁举人率先开口,“霍兄,俺佩服你。只是没想到霍兄竟然不想当地主。”
  霍崇点点头,“没错。”
  “霍兄,俺这些日子以来看到这大汉官府的确厉害。却百思不得其解,你们的人看着其实也就那样了。除了能打仗之外,并不多么聪明伶俐。很多时候傻得很。为啥你们的人就是能干。还请霍兄弟给点拨点拨。”
  丁举人的话让警卫们皱起眉头。霍崇知道大家不能接受“傻”的评价。不过霍崇也没生气,毕竟丁举人是真的豁出去,这样的话都敢说。既然他这么诚恳,也就没什么好说。霍崇解释道:“因为俺的人参与的是经营。你们不经营,自然就不行……”
  丁举人当过官,听霍崇说的还挺诚恳,立刻追问:“啥叫做经营。”
  “譬如你们见到的抽水机,造出抽水机,并且能把抽水机用在大家需要的地方,在种地需要抽水的时候就给大家抽水。同样的土地,同样种地的人,同样的农具、牲口。花同样种地的力气,我这边种出来的粮食就是比以前多,这就叫经营。”
  说完,霍崇观察着丁举人。看得出,丁举人最初是憋着股劲想和霍崇争辩一番。等霍崇简单讲述了经营是什么,丁举人已经一脸茫然的左思右想,竟然没吭声。
  霍崇没想到丁举人竟然有能力思考这个问题,倒是觉得有趣。不过此时霍崇准备赶紧修改自己的讲稿和讲义。这次在农会的会议上有许多感悟,得立刻写下来。不然就会忘记。
  最后霍崇还是没有赶走面前几名士绅,低下头刷刷点点开始写起来。这次会议最大感悟莫过于霍崇还是没旗帜鲜明的打出旗号,最初没做这样设想的理由是担心这个反剥削的旗号会被人利用。
  但是当下已经没有余地这么藏着掖着。农民们哪怕是明白了自己遭到过残酷剥削,却只是放声大哭,而没有立刻跳起来要对敌人发动进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农民们要么不知道谁是敌人,便是知道了,也对敌人存在敬畏心理。
  想打破这种自我的牢笼,以大无畏的精神将所有敌人打倒在地,再踩上一万脚,让剥削制度彻底毁灭。需要的是大智大勇。普通人大概一辈子都达不到这样的能力与境界。
  所以必须有一个核心理念,这个理念必须以最鲜明的用语,以及绝不会被误解的描述呈现出来。霍崇之前着实找不出这样的描述。
  然而参加了这次会议之后,霍崇觉得找出了问题所在。当下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推翻三座大山。”
  刷刷点点,霍崇在纸上写下了推翻三座大山的内容。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压迫,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随即根据这个核心要点开始对讲稿与讲义进行修改。正写的来劲,就听丁举人咳嗽一声,试探着问道:“霍兄,可否打扰一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