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536

  朱由校对叉子枪的效果还是非常满意的,面前的桌案上就摆着两颗铅弹,跟他后世小时候弹的溜溜差不多大。
  “朕知道沈卿亦是火器专家。”朱由校看着火炮演示,对召到身旁的沈有容开口问道:“你看这炮置于舰船上,我大明水师的实力当有很大提高吧?”
  沈有容躬身答道:“万岁所言极是,此红夷大炮比之佛朗机炮,威力要大数倍,且射程更远。”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但依我大明水师现在的舰船,恐怕置放不了几门。”
  炮沉,后座力大,朱由校对此也能理解,微微颌首道:“那便造大船,至少不能比荷兰人的夹板船小多少。”
  沈有容看过朱由校所给的文件资料,深为少年皇帝的魄力和野心所钦佩,激动得半宿没睡,写了一篇长长的奏疏。
  但他也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所花费的资金更是难以估算。
  “炮——”朱由校似乎能猜到沈有容的顾虑,伸手一指,说道:“很快就会有。”
  “船呢,哪怕是买,也要在三年之内达到五十艘,每艘至少能载三十门红夷大炮。钱,朕给你全力筹备;你只管操练好水师,保我大明沿海安宁。”
  五十艘,三十门,也就是一千五百门红夷大炮,再加上数量很多的中小船只,足以与红毛夷在中国沿海掰掰腕子了吧?
  先控制东亚海面,让红毛夷交买路钱,然后再控制南海……
  沈有容没想到少年皇帝的决心竟是如此之大,按照他的估计,这差不多是要倾全国之力了。
  那辽东怎么办,塞外的蒙古怎么办,奢安之乱呢,闹了灾荒还赈济不?
  一连串的问号画满沈有容的脑门,他张了张嘴,正不知是该赞颂,还是提出疑问,但听见一声巨响。
  烟火升腾处,众人注目望去,却是一门火炮炸膛了,葡籍炮手也倒下数人。
  徐光启与孙元化等人大惊失色,不约而同地向黄罗伞下望了一眼,便又赶忙跑去事故现场查看。
  圣上对西夷火器甚是青睐,引进仿造以制东虏的计划基本落实。可出了这档子事,会不会生出变故?
  徐光启等人非常担心,生怕皇帝因此而改变心意。况且,朝中守旧文官岂能不借此而弹劾攻讦?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朝中的保守势力纷纷弹劾徐光启等玩弄“奇技淫巧”不守正道,苍天示警击杀洋人,此乃不祥之兆,洋兵洋器万不可用。
  徐光启在饱受排挤攻讦之下,无奈辞职,回家赋闲,葡籍炮手也被全部遣回澳门。
  由此,大明引进红夷大炮又被耽搁数年。直到宁锦之战后,方才重新启用徐光启,再次开始购炮造炮。
  五六年的时间就这么浪费了,全是因为守旧文官的破嘴乱喷。
  时间不大,徐光启便赶回来向皇帝禀奏,葡籍炮手若翰哥里亚当场身亡,其余人只受轻伤,生命无虞。
  看着心怀忐忑的徐光启,朱由校微微颌首,开口说道:“重恤死亡葡人,替朕转达哀悼之意。告诉贡萨握德谢拉,朕决定雇佣他们,为我大明训练炮手。”
  停顿了一下,少年皇帝沉声说道:“随同而来的葡籍炮师铳师,由兵器火药局聘用;所携火炮、鹰铳,朝廷全部购买。还要再订购二十门火炮、一百门鹰铳,越快越好。”
  沈有容目光一闪,深为皇帝的镇静和绝决而折服。出了意外死了人,却根本没有动摇圣上的决心。
  徐光启大礼拜下,一块石头落地,声音微颤:“微臣领旨。”
  圣上做出决定,便堵上了保守官员的嘴,也等于替他遮挡了风雨,让他免受攻讦。这份皇恩和眷顾,让徐光启无以为报。
  其实火器演示无论成功与否,都不可能动摇朱由校的心志。但观后再定,一是心里有底,二来也显得审慎,不是仓促胡乱的决定。
  至于意外事故,难道之前兵器局打造的鸟铳炸膛的还少吗,闹得明军士兵都不敢使用,也没见那些文官出来放个屁,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还苍天示警,还不祥之兆,咋不打个雷,把你们这帮狗屁不懂的混蛋都劈死呢?
  此次从澳门共购进二十六门火炮,其中二十二门交由两广总督胡应台经办,造好后便立刻运到天津。
  炸膛一门,还剩三门,再加上打捞沉船而留在京师的十三门,朱由校准备全给沈有容,尽快组建起一支实力尚可的海上力量。
  等到后续的二十二门火炮运到,朱由校打算再运去宁远十门,剩下的依旧加强海军。
  存在肇庆的那十几门红夷炮,则拔给福建水师。同时,在肇庆也要建立炮厂,聘请葡人技师,铸造火炮,专供南疆水师和沿海炮台。
  按照葡人的报价,五千斤重的大炮要两千五百两银子,三千斤的一千五百两,一千斤的九百两。
  至于万斤重炮,朱由校根本不感兴趣,太重了,只能用于要塞炮台,现在还不是特别需要。
  按照性能,千磅炮守城足矣,还可替换千斤佛朗机用于舰炮。换下来的佛朗机也不浪费,交给陆军加强火力。
  
第128章
澎湖驻兵,开台
  当然,以后装备舰船将主要采用三千斤的型号。等到明军水师有了更大更结实的战舰,再上五千斤重炮。
  当时的葡萄牙已经败于荷兰和西班牙,在海上无法争锋,对明国的依赖性很高,也极力满足明国的要求,在火炮造价上已是非常优惠。
  至少在今年或明年,朱由校估计就算仿制成功,火炮的造价也会比直接购买要贵上一些。
  只有实现了大批量生产,火炮的成本才能降下来。也只有摸透掌握了火炮铸造的技术,才有可能技术创新,青出于蓝胜于蓝。
  为此,兵器火药局建立之初,朱由校便定下了奖励机制,并拿出内帑,鼓励工匠们革新创造。
  赏额从二十两至二百两不等,在当时,可是足以令平民百姓兴奋得发狂的一笔巨款。
  但在朱由校看来,银子算什么,哪怕是一个很微小的技术革新和进步,都会在之后的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百倍千倍的价值。
  所以,这令徐光启等人都感到些许惊讶的奖赏,朱由校认为绝对花得值。
  做出了最后决定后,少年皇帝不理会官员对意外事故的窃窃私语,召沈有容随驾回宫。
  ……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北港”、“大员”、“台员”、“台窝湾”,官方则称为“东番”。
  而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经派人去收复台湾,隋炀帝时也派人进驻台湾,南宋已经将台湾控制在股掌之间,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而沈有容前后三次深入岛内,斩杀驱逐倭寇,救回数百渔民,是明朝展示霸气和主权的重要军事行动,足可载入史册。
  令朱由校感到遗憾的是,官府竟没有在“东番”驻军,可谓是留下了后患。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荷兰鬼第一次占领澎湖,被沈有容喝退,但很快会卷土重来;而历史上的“开台王”颜思齐,现在还在日本领着一群小弟干得风生水起。
  所谓一步先,吃遍天。
  朱由校在广宁之战中已经尝到了先知先觉的甜头,又岂能不继续扩大自己的优势,金手指一点,跨过千山万水,直到福建。
  福建巡抚南居益,因原巡抚商周祚不能安靖海氛,遂取而代之。其时还上任不久,兵部行文和传旨钦使便赶来了。
  兵部专设游击一员,即刻派兵三千驻于澎湖,筑城修堡,以为久经固圉之;
  提升澎湖驻军等级,由“南路节制”改为“副总兵衙门兼协守职衔”,提高了澎湖守军的军事决定权;
  增加兵饷,汛期不准撤防,常年驻守澎湖;
  兵部专设东番游击一员,一月之内,率兵五百驻防北港;三月之内,增至一千;
  并于北港建衙,增知州一人,同知、判官、吏目等官一应随行;
  在东番避免与土著发生冲突,要好生安抚,和平共处;
  勘察并确定最安全的航线,保证以后漳、泉、金、厦至东番航路畅通;
  派海船至肇庆,运红夷大炮十门,加强沿海要地防御;
  南居益有点懵逼,这是怎么了,兵部行文如此紧急,还规定了期限,要出什么大事嘛?
  刚接完兵部行文,南居益便又跪接密旨。看过之后,南居益差不多明白了,这是圣上的意思,兵部才催得如此之急。
  在密旨中,朱由校强调了澎湖和东番的重要,提醒南居益,红毛夷退出澎湖未必会善罢干休,可能还会纠集舰船兵员来犯。
  同样,朱由校也严令南居益必须抓紧进行各项布置,越快越好。澎湖和东番驻军要精锐,多配备火器。
  “东番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人稀,今当先取其地,不断迁民开荒屯垦……”
  朱由校在密旨中还给予了南居益募民去台的权力,也就是说,南居益可以灵活制定些优惠鼓励政策。
  更让南居益感到吃惊的是,少年皇帝拔内帑二十万,作为各项布置的花费,可见其心急迫切。
  越快越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南居益由起初的为难,转而安下心来。
  有钱好办事儿,银子给到位,派人驻兵都不成问题。
  钦使宣旨完毕,没有马上下去歇息,而是一屁股坐下来,对着南居益说道:“杂家奉旨办差,南大人也要忠心国事,抓紧把皇爷交代得都办好啊!”
  南居益赶忙拱手道:“钦使放心,本官这就召集会议,把工作布置下去,肯定让圣上满意。还请钦使回京向圣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