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36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颌首赞同,说道:“户部的机构还是不够细划,不够明晰。朕看,便从新建国家储备粮管理司开始吧!”
  李起元赶忙拱手道:“微臣遵旨。”
  毕自肃拱手道:“万岁,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储备粮管理司,也应纳入各道巡察御史的监察范围。”
  “纠察百官、提督各道,本就是都察院之责嘛!”朱由校说道:“但毕卿要集中力量,先从京债、漕运等贪腐重灾区入手,以儆效尤。”
  “微臣遵旨。”毕自肃心中凛然,知道皇上耳目厉害,厂卫必然已有汇报,假手于都察院,也是助其立威。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朕知毕卿清廉,甫至京师连个住处都没有。正好有处小宅院闲置,毕卿搬进去暂住吧!”
  没说赏赐,只说闲置和暂住。能因为愤恨而绝食自杀,朱由校可是知道毕自肃那刚烈的脾气。
  毕自肃刚想拒绝,却见孙承宗和李起元似乎在递眼色,他暗自苦笑,拱手道:“微臣谢陛下隆恩。”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看似很高兴,转向徐光启问道:“徐卿,葡萄牙人的火枪如何?”
  徐光启说道:“经微臣带人试射,鲁密铳不弱于葡人火枪。但葡人所携鹰铳,又名鹰扬、斑鸠铳,固然沉重,却威力甚大,可破重甲,盾车也可摧毁,实为克制建奴之利器……”
  徐光启之前有过奏疏,认为后金战兵多穿重甲,鸟铳不易击穿,应该让明军士兵练习射击敌人的面部和手,或者改用鲁密铳和更大威力的火铳。
  鲁密铳的威力确实比鸟铳大,设计也更科学。朱由校深以为然,批奏照准。
  现在又冒出了什么鹰铳,从徐光启的描述中,朱由校猜想应该是那种用支杆的重型火枪,或者叫叉子枪吧?
  按照徐光启的想法,大炮只能用于守城,野战要用轻炮和火铳。
  初步计划是建立十五个精锐火器营,每营四千人,配备大炮十六位,中炮八十位,鹰铳一百门,鲁密铳一千二百门。
  另外,还有炮车、粮车、手推车若干。
  这样一个营得砸进去多少钱哪,盔甲战车冷兵器什么的,再加上训练到能够实战,几十万银子都打不住。
  朱由校暗自咧嘴,认为现阶段这么成建制的部队在资金上有些难以承受。
  还是照他原来的设想,先对现有明军裁弱留强,加以严格训练,并增加火器的装备比率,再逐步实现最后的目标。
  徐光启也知道财政吃紧,安置辽民都请发的内帑,还有东江开镇,登镇、津镇扩充,辽东收缩,哪哪都需要钱,也不好意思老花皇帝的私房钱哪!
  
第126章
学习仿制,辽民安置
  见徐光启还是把希翼的目光投过来,朱由校不禁轻抚额头,稍显无奈地说道:“先造枪炮,装备部队嘛,慢慢来。”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又补充道:“汤若望虽会铸炮,但到底不是专业,聘请西洋工匠的事情也要抓紧。另外,学习再仿造,也不算是很难吧?”
  红夷大炮不是什么高科技的玩艺儿,以东虏的能力,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仿造成功,并在松锦之战中大量使用,何况是明朝的技术实力和工匠水平?
  对于兵器火药局,朱由校可是全力支持,不光是投入的银子,还把皇家内府的兵仗局也合并过去,一下子增加了两千多工匠。
  徐光启赶忙答道:“火炮铸造和仿制已经开始进行,钦差孙学诗于澳门聘的西人工匠,以及在闽南招募的巧手工匠,不日可抵达京师。”
  闽南因为近海的关系,最早接触到西洋人,以及西洋人的火器。从明朝大规模仿造佛朗机炮开始,闽南的制枪造炮技术便已经全国闻名。
  不仅如此,闽南人还偷偷学得西洋人使用火炮的技术,包括大炮的测距、瞄准、调整仰角、装填火药乃至最后的发射要领,并代代相传。
  正因如此,明军中的闽籍炮手最为厉害。历史上宁远之战时,操控火炮建功的便是一批闽籍炮手。
  “尽快学会技术,仿制成功后便派工匠赴广东,建立炮厂。”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鲁密铳的打造呢,产量如何?质量可有保证?”
  徐光启奏道:“规章制度已经完备,各项流程皆有人严格监管,枪械打造完成亦要铭号标记,以定责任。现下生产渐入正轨,达到月产千门,应不是问题。”
  那么多工匠,除去造炮的,也有几千能够打造火枪吧!一人一月制造一门,月产千门的生产目标也就轻松达到了。
  当然,这只是个小目标,随着工匠熟练程度的提高,生产设备的增加,产量还将不断上升。
  “好,甚好。”朱由校颌首称赞,笑着对众臣说道:“明日京郊演示火器,众卿有暇便都去观看。要制服东虏,非犀利火器不可。”
  别人都笑着点头,唯有毕自肃迟疑了一下,拱手奏道:“明日有科道官员入京,微臣恐难以抽身。”
  朱由校暗自翻了下眼睛,可也没太生气,反正这军器对毕自肃来说,根本就没啥关系,不去也罢。
  “有暇便去,若公务繁忙,不去亦可。”朱由校大度地摆了摆手,说道:“众卿若无他事,今天就到这儿吧!”
  孙承宗等人起身施礼告退,能与万岁坐而论政,这是多大的圣眷恩宠?
  而圣上越是礼遇,越是期盼殷殷,就更让人感到肩上的重担。都是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谁又能不忠心尽责?
  ……
  流民,终明一朝都存在。到了明朝中后期更是常见,并不是小冰河期来临后的产物。
  天灾,失去土地,不堪赋税劳役,这些都是流民产生的原因所在。
  而在明朝,还不专指这些,凡是没有土地的都可称之为流民。比如城市手工业者等等。
  但从天启二年正月开始,几十万辽民便成了流民的代表。拖家带口,推车挑担,过了山海关,涌入了北直隶各州府县。
  尽管朝廷早就给各州府县下了命令,开仓赈济,以工代赈,尽量安置。
  皇帝也发了内帑作安置费,背井离乡的辽民还是免不了要吃苦遭罪。
  幸好有漕运的北起点通州这个大粮仓,能够就近调拔,才使辽民饿死者甚少。
  建仓库、修官衙、缮城池、平道路、兴修水利……
  各地官府按照朝廷的指示,趁着春暖时节,趁着工价大降,纷纷开始大搞基建。
  同时,各地官府还号召鼓励境内的富户盖房修屋,挖池建园,以安置更多的辽民。
  没办法不卖力呀,皇帝已经下了圣旨,并派东厂番子明察暗访;都察院也派出御史巡察,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这官也就不用当了。
  滦州、沧州、昌平、景州……短短时间,已经有七八个州县官员被罢黜问责,谁还敢懈怠玩忽。
  这些地方官员还只是小虾米,又一个大员因贪渎被抓,则显示出都察院的工作重心的改变。
  不管是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别管是不是厂卫的侦察,都察院的出手,只要彰显出朝廷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就行。
  还是有关漕运的,以御史身份巡按淮扬的崔呈秀,本应整肃官吏、拨乱反正,却借此权力索贿贪赃,庸官贪官得以在位,清官好官则遭差评。
  也可以说,这是都察院内部的丑事,将崔呈秀论罪下狱,也是毕自肃接手以来的清理门户。
  紧接着,清理门户的行动又揪出了十几名言官和御史,罪名是“广纳贿遗”。
  作为大明反腐制度的保障,言官、御史,还有六科给事中,本是专职揭发贪污腐败的。
  但有些言官和御史,却将手中的权力当作贪腐的手段。象崔呈秀,到地方上核查吏治,就要出手索贿,不给好处,就狠狠参你一本。
  万历年间的给事中杨文举,比崔呈秀还狠,每到一地索贿竟达上万两白银。
  而京中的言官,则盯着入京述职的官吏。不给好处就给你编罪名、扣帽子。
  甚至于还有些言官是收钱办事,你让我弹劾谁,我就弹劾谁,在喷子界很有信誉。
  除籍、抄家、下狱、论罪,朝廷的处置一如既往地狠辣,绝不拖沓。
  一波一波的震动,从京师向地方蔓延。邸报上大篇都是因贪腐而罢黜论罪的记述,大明官场仿佛在经历一场暴风雨的荡涤,令人震惊。
  而此时,京郊的演武场炮声隆隆,大地颤动,正在上演着令人震撼的场景。
  几门红夷大炮喷吐着烟雾火焰,将一颗颗炮弹射向远处的预设目标,落地后激起一团团尘土灰烟。
  少年皇帝在九曲黄罗伞下面露微笑,不时举起望远镜了望远方,丝毫没有害怕和惶恐和神情。
  
第127章
意外事故,绝不动摇
  一众文官武将在下面或坐或立,指点着、议论着,或震惊于红夷火炮的威力,或对二十多个葡籍炮手的相貌表示惊奇。
  按照演示的顺序,火枪已经试射完毕。
  其中的大铳,或叫鹰铳、鹰扬铳、斑鸠铳等名字,都是属于重型火绳枪,果然是朱由校所想象中的叉子枪。
  因为枪重后座力大,能够操作的士兵对身体要求较高,非膀大腰圆有气力者不成。
  鲁密铳的枪弹大概是三钱,也就是十五克左右;而叉子枪的子弹则达到了九钱,差不多是四十五克。
  这一枪要打在身上,估计跟后世的重狙差不多效果,胳膊腿儿都能打飞,可谓是沾着死碰着亡。
  别说什么重甲了,就是盾车也能几枪干废吧?
  至于射程,一百米之内对重甲依然有很大的破坏力,打到一百五六十米,对轻甲弓箭手造成伤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