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5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6/536

  “郑老板这买卖——”客商四下打量了有些狭窄的店铺,笑了笑,说道:“样品我看过了,还是挺好的。就是这数量,不知能否按时交货?”
  郑仁脸上一热,自知店铺的门面有些丢人,看过客商递上的货单,赶忙说道:“但请客商放心,某刚添置了新式织机纺机,您要的这些货,准时按时交付。”
  “这花纹呢——”客商含笑询问。
  郑仁用力点头,给出笃定的回答,“俺这作坊都是两年之上的老织工,这个纹路也不复杂,准能让您满意。”
  “好。”客商吐出一口长气,示意跟随的仆人上前,交上了定金。
  郑仁清点已毕,在文书上签字画押,这笔买卖便算是谈成了。
  别看这客商看起来平常,可人家办事利索,而且从要求的花纹上看,显然是南洋某小邦的特色。
  郑仁接待过很多客户,对此还是有些了解的。而能走南洋的客商,显然不是一般的人物。
  其实,棉布的旺销,也是郑仁敢贷款购机的重要原因。
  丝绸、瓷器、棉布、白糖,已经成为大明出口外销的拳头产品,几乎垄断了亚洲市场,并畅销于欧洲。
  “请客官见谅,某多一句嘴。”郑仁拱着手,姿态摆得很低,说道:“客官可知海外棉花的价格,日后是否会上涨?”
  客商仔细打量了下郑仁,微笑道:“郑老板倒是个有心人,在棉纺这行,估计会大有作为。”
  停顿了一下,客商继续说道:“国内的棉花种植已经很少,朝廷为了应对灾害,强制规定了种植品种,以吃食为主。所以,从海外运棉,是最主要的渠道。从现在来看,涨价的可能性是有,但不会太高。”
  “谢谢指教,还请详说。”郑仁亲手给客商斟茶,伙计也知机地摆上了小点心。
  客商点了点头,说道:“北方的毛纺异军突起,郑老板想必也知道些消息。这是朝廷支持的产业,以缓解棉花的不足。这样一来,就压低了棉花的价格。”
  “原来如此。”郑仁连连拱手致谢,心底也放下了石头,“多谢,多谢先生指教。”
  “可不敢称先生。”客商笑着起身,说道:“在这个好世道,赚点小钱,养家糊口罢了。行了,咱们交接货物时再见。”
  
第650章
垄断,棉纺,毛纺
  棉花要涨价,但幅度有限;毛纺兴起、出口前景不错。
  郑仁通过与客户的谈话,得到了两个有用的信息,且都与棉纺行业有关。
  算了一下,手上还有点余钱,郑仁马上叫来伙计,赶上车,前去进货。原材料得保证,何况还有涨价的因素呢!
  而且,他知道,不是自己一个人能想到棉花的问题。随着棉纺业的兴盛,棉花价格这段时间一直在小幅上涨。
  当然,出口的价格也在上升,西夷有银子,对于价格的波动,并不是很在意。在意也没办法,你不要还有别人要呢!
  自从大明海军在近海击败荷兰人后,又开始了南海巡航,再加上海商总会的武装商船,把本已势弱的海盗打得七零八落。
  荷兰人也签定了协议,明朝保证其东亚航路的安全,荷兰人也不得劫掠南海商船。
  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得以保障,大明的出口外贸更加繁荣。
  特别是又与葡萄牙人签了协定,马六甲航行通畅,已经有大明商船驶入印度洋,与那边的诸邦国展开了贸易。
  上海、广州、湄公三大商馆全部投入运作,西夷、南洋小国、东亚国家的商人会聚于此,象丝绸、瓷器、棉布等拳头商品,根本不愁卖。
  这些事情,郑仁多少都知道一点,是从报纸上得到的。
  朝廷已经允准四大商会发行报纸,有关国内国际的商业消息,都可以刊载。
  《大明论坛》也开了商务专栏,登载一些朝廷的政策,以及进行工商业上的引导。
  让大明的工商业者睁眼看世界,不要只把目光局限于国内,甚至是一州一省。
  皇帝的目的很明确,也从不掩饰重工商轻农赋的思路。只是轻农税,却不是轻视农业。相反,在农业上的投入,可是相当大,且将持续很多年。
  郑仁路上停了车,买了份报纸,是江南商会发行的《商情》,坐在车上翻看。
  “郑老板。”一声招呼让郑仁从报纸上抬起头。
  陈和顺,也是一家棉纺作坊的老板,正笑殷殷地向郑仁招手示意。
  虽然是竞争对手,陈和顺还从郑仁这里挖走过织工,可抬头不见低头见,郑仁还是拱手还礼,示意伙计放慢了车速。
  “恭喜呀,郑老板添置织机,必定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陈老板脸上都是笑容,说出的话却让郑仁心里一沉。
  这个王八蛋,消息这么灵,难不成一直在盯着我?
  郑仁笑得勉强,说道:“谢谢陈老板,您的作坊早就添了新织机,我那小作坊哪能比?”
  陈和顺摆了摆手,说道:“同行是冤家,这句话已经过时了。郑兄还不知道吧,江南商会那边要成立棉纺行会,海商总会好象也有这个意思。”
  “行会?”郑仁疑惑道:“咱们不是早就有嘛?”
  “那不一样。”陈和顺摇头,说道:“具体的条文还没出来,但也会很快了。这关系到所有棉纺作坊,可不能不当回事。”
  “这样啊!”郑仁并不全信,但也记在心里,又聊了一会儿,拱手作别。
  资本,垄断,不用谁去教,为了利益最大化,自己就会琢磨,然后着手实施。
  整合小作坊,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定价。这或许是江南商会的目的,在出口时得到最大的利益。
  而海商总会则希望得到稳定而持续的货源,并尽量把价格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资本逐利的本性,皇帝早有预见,但却没有去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工商为主肯定比农耕要强。尽管连他也不知道如何判定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的严格界线。
  所以,他只能先顺其自然,出了问题再改便是。
  现在的大明,基本上没有了外患,容错空间相当大。这也是皇帝的底气所在,不必再象几年前那样保守。
  ……
  在很多时候,政策的倾斜,会比资金的投入更有效果。不光是商贾逐利,谁又不是为“利”活着呢?
  冬季的草原,本是遍地枯黄。只是刚下过一场薄雪,使得枯黄上有了别的点缀。
  布木布泰呼吸着清冷的空气,满眼都是辽阔的景象,心情随之舒畅起来。
  海兰珠骑在马上,虽没有布木布泰那般溢于言表的激动兴奋的神情,但瞭望的目光中,却也显出了心绪的不平静。
  “今年冬天,大家的日子还好过吧?”布木布泰随口问着前来迎接的人员,“书信是有,可我不相信。有些事情,我哥也有顾忌,不敢明言吧?”
  札合木在马上躬身道:“回小姐,书信我不知晓,但今年冬天,日子应该是过得最好的一年。粮食、盐巴、茶叶、铁器,都不缺。”
  “拿牛羊同明朝换的?”布木布泰轻轻吐出一口长气,说道:“归附大明,至少在马市贸易上,比较宽松了。”
  “除了牛羊马匹,还有羊毛。”札合木笑着说道:“原来差不多是废物,现在却能换很多钱。而且,札萨克与明人有协议,只收咱们收购的羊毛。光从部落或牧民那里,就能赚上一笔。”
  海兰珠淡淡地说道:“为何不购进机械,咱们自己生产毛呢?在京城的时候,我见过毛呢,买的人不少,价钱也不便宜。”
  札合木苦笑了一下,说道:“织机倒是能买到,可还需要工匠维护,还需要织工操作。那可都是汉人,不是很愿意来这里。”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布木布泰翻了下眼睛,熟练地说着成语,“汉人怎么了,难道不想赚大钱嘛?”
  海兰珠笑了笑,说道:“至于织工,咱们蒙古女子虽说不上心灵手巧,可也不是笨蛋,派她们去学呗!”
  停顿了一下,她又补充道:“光从羊毛上赚那点小钱,眼界太小。要是有了织造作坊,十几倍的利呢!”
  札合木连连点头,赞叹道:“还是小姐见识高,精明超过汉人。”
  “有知识有文化,钱就不会都被汉人赚去。”布木布泰撇着嘴,很得意地说道:“不学习怎么行?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海兰珠抿嘴而笑,看了眼妹子,觉得她的言行有些矛盾,估计有些话也是言不由衷。
  
第651章
有知识有见识的不同
  远方出现了城池的轮廓,布木布泰更加欢快,为即将看到科尔沁部的雄伟城池而憧憬。
  好几年了,终于又回到了科尔沁大草原,回到了家乡。老哥的书信中可是说过,新筑的城很大,集市很繁华,札萨克的日子过得挺不错。
  离得越来越近,城池也看得越来越清楚。在草原上,确实算得上是大城的规模,
  可要与中原比,就差远了。
  札合木颇为自豪骄傲地开口介绍,“经过了三次扩建,比格勒珠尔根城还要大两倍,城内商铺云集,是科尔沁最繁华的地方。”
  布木布泰的热情消减了几分,就这,还是最大的。可不说京城,就是沿途的锦州、广宁、沈阳,也要大上好多倍呢!
  进入城内,也确实如札合木所说,道路两侧多是买卖铺面,可这门脸——布木布泰手指绕着垂在耳边的小辫子,脸色更不好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6/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