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校对)第457部分在线阅读
“末将鲁钦参见王大人。”迎驾半天的鲁钦,终于看到了巡抚王三善,赶忙上前施礼。
王三善笑着伸手虚扶,说道:“鲁将军免礼。”
鲁钦礼毕起身,给王三善介绍了同来迎候的将领官员,王三善态度和蔼,并不倨傲摆架子。
见礼寒喧过后,鲁钦等将才陪着王三善和随从骑马而行,半个时辰后才进入腾冲古城外的军营。
王三善微微颌首,对鲁钦没住在城内,表示了赞赏。
尽管腾冲是明军攻缅的前出基地,可现在只驻扎了五六千明军。一来是尽量保密,不使缅方得知消息;二来也是减少粮草物资运输的耗费。
军营布置有序,将士们精神抖擞,王三善脸上露出笑意,显得甚是满意。
“大人请入内。”鲁钦伸手相请,王三善也不客气,当先走进了中军大帐,在布置好的会议桌主座坐下。
鲁钦等将领鱼贯而入,在会议桌的两边落座。
在平定奢安叛乱的战争中,鲁钦以勇猛善战著称。也因为战略战术得当,他没有重蹈历史上拔剑自刎的覆辙,反倒是立功不小,被誉为西南诸将之冠。
同样的,参与平叛的秦良玉所部也是功不可没。秦良玉更被皇帝赐封伯爵,开女子封爵的开河。
王三善喝了两口茶水,缓缓说道:“攻缅还有数月,本官蒙万岁信任,更不敢懈怠。故巡视各军,亦要听取诸位的建议或意见。”
停顿了一下,王三善接着说道:“在此之前,本官先把攻缅的最新战略战术布置传达下去。”
攻缅的名义是洗雪旧耻、讨伐无道,王三善、鲁钦等人认为是抢掠,皇帝则要借此打通向印度进军的道路。
所以,灭亡缅甸对皇帝和前线将士来说,并不是第一位的。但皇帝和将士对此的想法和目的,却又不尽相同。
“能灭缅当然最好,迫使缅人割地赔款也可。万岁已有指示,阿瓦城便是我军这次行动的终点。”
王三善扫视着诸将,拱了拱手说道:“能够稳固占领阿瓦城以北的地方,此番作战便已经是达到了目的。”
将缅人压制到阿瓦城以南的地方后,明军将向西拓展,以线扩面,稳固地占领缅北。
然后,明军再以缅北为基,向西推进拓展,直至印度。
简单地说,皇帝并不希望军队在缅境过于深入,而是更注重缅北,以及西向的印度。
第565章
伐缅方略
明军最强大的还是陆军,无论是人数的绝对优势,还是武器装备的先进犀利,最是让皇帝放心。
尽管皇帝也非常重视海军,但强大的陆军也要利用好,使其成为大明挥向四方、开疆拓土的利刃。
况且,就目前而言,陆军也是最为现实的征伐四方的有力工具。
而讨伐缅甸,并牢牢占据缅北,使其成为大明疆域,成为向南亚扩张的稳固基地,这才是皇帝发动战争的深意所在。
绕开了青藏高原,通过缅北能够直接攻入交界的印度四邦:阿鲁纳恰尔邦、那加兰邦、米佐拉姆邦及曼尼普尔邦。
甚至于,皇帝还有更远大的理想。那就是通过陆地,直接打到印度洋。
哼,哼!如果不是有大海阻隔,大明帝国的陆军凭借火炮和燧发枪,能横扫全球。
王三善自然不知道皇帝的野心比天还大,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多番恳请、主动请缨,才把这次伐缅的总指挥抢过来。
皇帝也想让这位老臣善始善终,击败东吁王朝,稳固缅北占领区后,王三善便可光荣退休,由傅宗龙接任。
对于缅甸,皇帝不太放在眼里。南明末期,数千残明军队便能兵进阿瓦城下,何况现在的强大明军。
但皇帝还是提醒过王三善,不可轻敌,不可冒进,以完全的实力碾压,取得稳稳的胜利。
“当然,如果缅甸大乱,我军能够稳固占领阿瓦这个上缅甸的‘粮仓’,万岁想必也不会切责。”王三善话锋一转,又给皇帝的要求打了个折扣。
鲁钦和诸将互视而笑,心中了然,也为不必太束缚手脚而感到高兴。
王三善也是微微一笑,把目光转向身旁的一名看着毫不起眼的官员,开口说道:“这位是镇抚司锦衣卫千户王平达,请他介绍一下缅甸的情况,以及联络暹罗共伐缅甸的情形。”
众将这才知道这位不起眼的官员来头甚大,连王三善也不敢怠慢轻忽。
王平达向着众人拱了拱手,也不客气,开口讲述起来,“万历二十八年,暹罗与东吁侯以及阿拉干王朝联合,攻打勃固,俘杀缅王莽应里……”
缅王莽应里的死亡并没有使东吁王朝最终灭亡,莽应龙的幼子良渊王挽救了这一颓势,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上缅甸半壁河山,史称良渊时期。
万历三十三年,阿那毕隆继位,又光复了下缅甸的所有失地,特别是于1613年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从而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
现在的缅王是刚刚继承王位的他隆,尽管号称国富民强,但如果深入研究分析,内忧和外患依然存在,只是暂时被压制住了。
自万历二十年,泰缅主力决战于泰国廓沙拉,缅军大败之后,缅甸从此在泰缅战争中转而处于劣势,到现在还在缅甸南部与泰国北部,互有攻守。
再有就是木邦、猛密、大山诸土司,虽为缅属,但控制力并不强。特别是木邦,更可称为缅甸的世仇。
缅甸内部的民族分歧和仇视,也是其容易分裂的重要因素。南方的孟族,北方的缅族,还有掸族,矛盾复杂,上百年的仇怨难以化解。
也就是说,如果在上缅甸击败其主力军队,缅王的统治基础极可能被动摇。南方的孟族、北方的掸族,很可能趁机作乱。
历史上的东吁王朝便是因为孟族起义,占领首都阿瓦,而宣告灭亡的。
“讨伐缅甸要事半功倍,则要对附缅的土司,以及掸族区别对待,使其成为我军之助力……”
王平达起身走到大帐所挂的地图前,伸手指点着进行介绍,“木邦、陇川、干崖、孟养等地,便可恩威并施,出兵助战者宽之,抗拒王师者,灭其官析其他……”
王三善捋须颌首,表示赞同。
待王平达介绍完毕走回座位,他干咳一声,再次强调道:“我军主力部队总计四万,各家土司联军六万左右。据情报分析,缅人大约能在短时间内召集近二十万人马。敌众我寡,我军战力虽强,亦不可树敌太多。”
说着,王三善的目光扫过众将,甚是严厉。
鲁钦赶忙拱手道:“请大人放心,末将等绝不敢因小失大,因争军功抢财物而破坏伐缅大局。”
王三善轻轻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本官相信诸位都是识大局顾大体的,但你们行军打仗是所长,纵横捭阖、谈判拉拢却是所短。本官已与王千户商议过,给各部派遣官员,专门负责与土官打交道。”
“如此最好。”鲁钦咧开嘴笑道:“我等都是粗豪军汉,还真干不好这说降拢络的事儿。”
众将也赶忙附和,纷纷表示这样的安排才最是稳妥。
王三善露出笑容,待众人话音停息,开口说道:“大战开始后,本官将坐镇腾冲,为诸位提调粮草物资,保证前线供应。至于作战,便按照最后制定的计划执行,本官不多加过问。”
这么一说,就等于不遥控指挥,由前线将领根据战场上具体的形势变化,灵活应变。
至于联络暹罗出兵,王三善没有再作说明。毕竟,这场战争已经确定,有没有暹罗相助,都不会有所改变。
而且,对缅甸方面的刺探还要加强,作战计划也要进行调整,到发动时才能最后确定。
但总体方针却是不会变的,占领地盘、掠夺财物,尽量多地消灭缅军主力,使其难以在短时间内有还击之力。
因为,缅军的损失越大,兵临城下时,阿瓦的防御就越弱,日后缅甸的局势越有可能发生变化。
要知道,上缅甸是缅人居多,缅王也选阿瓦为首都。而南方则是孟族,此消彼涨,被压迫的孟族只要有机会,“汉达瓦底”勃固王朝难免又要东山再起。
所以,通过一场大决战来奠定胜局,便是明军最好的选择。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只能步步推进,拉长战线,且使胜利来得要晚一些。
第566章
激励的副作用
热带亚热带的丛林游击战,对于皇帝来说,是要尽量避免的。尽管缅人未必知道或掌握这个战术,但皇帝却不想存着什么侥幸心理。
击垮缅人主力,占领阿瓦“粮仓”,这一大块地盘就够消化数年,皇帝并不想一下就灭缅甸。
鲸吞看似痛快,却隐患很大,很可能会消化不良的。伐缅要的是收益获利,而不是持续的投入,更不是占领费用高昂的赔本买卖。
皇帝当然知道自己的战略目标与前线将领的有所不同,一个是适可而止,用最小的代价夺得最大的利益;一个则是建功立业之心迫切,仗打得越大,战果越大越好。
所以,皇帝才有了给王三善的指示,要他监督执行。
王三善虽然也想在自己退仕前辉煌一下,可到底还是顾全大局,只是打擦边球,也不敢太过违旨。
毕竟明军已经是全火器装备,对于弹药物资极为依赖。而为了伐缅作战,朝廷的支出已相当巨大,就等着尽快打完,尽快回本呢!
幸好腾冲地区是火山地质,有汽泉、温泉、热泉、沸泉,还有硫磺塘大滚锅等热泉,解决了火药的硫磺问题。
而且,明军讨伐缅甸也要以战养战,主要是就地抢掠或从各家附缅土司取得粮草物资。如果全部依靠后方运输补给,保守估计也要两三年的时间来储存军粮。
即便如此,绵延的热带丛林、纵横的河谷,对于明军的行进运输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所以,王三善亲自坐镇腾冲,提调物资补给,也是让军队无后顾之忧。毕竟,他是一省巡抚,说话好使。而伐缅之战,也关系到他的荣辱。
诸将都很放心,除了王三善的全力支持,皇帝才是最关键的。伐缅可是皇帝的意旨,更是大明帝国重拾对外扩张的第一战。
之前不管是平辽灭奴,还是西南平叛,都应该属于大明帝国对内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