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1807

  ……
  周大虎终于从晕迷中醒来。
  他的创伤已经被军医包扎起来。
  一醒过来,周大虎就问,瓜沥打下来没有?
  看着副将和诸将的神情,周大虎就明白了,他一脚踹翻副将,厉声喝道:“一个小小的瓜沥,让我死了这么多兄弟,不把它打下来,如何去见兄弟们的在天之灵……传我将令,即刻全军总攻,不死不休!”
  天知道,周大虎晕迷,只不过一刻钟的时间。
  不管是清军还是明军士兵,甚至连气都还没喘匀。
  这个时候,全军总攻,都就是在玩命,玩所有人的命。
  可战争,本来就是勇敢者的游戏,战场上,你把自己的命看得越重,那就死得越快。
  可以想见,周大虎的这道命令,将会在瓜沥这个小镇上,平添多少冤魂啊。
  没有恢复力气的两军士兵,几乎是直挺挺地冲锋和抵抗。
  他们没有丝毫余力去躲闪和回避。
  往往就是笔直地刺过去,刺穿对方的同时,自己也被洞穿。
  一场血淋淋的消耗战,拼得就是谁敢死。
  可周大虎的“莽撞”,却是歪打正着。
  周大虎的军事造诣,不,周大虎哪称得造诣二字,他出身始宁镇地痞头子,打群架的经验是有,可打群架要与指挥大军作战,那是两嘛事。
  可瓜沥清军的主将,那可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柯永盛,辽阳人,隶镶红旗汉军。皇太极崇德年间任佐领,从攻明关外各地屡屡有功,予骑都尉世职。清入关后,历任胶州、江宁总兵。
  这种履历,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战绩。
  所以,周大虎如果想按部就班,与柯永盛打一场寻常攻防战,那就是寿星公上吊活腻歪了。
  当然,周大虎也没有那本事,中规中矩地打一场攻防战。
  可周大虎错有错着,他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不知道瓜沥守军兵力,就悍然发动了进攻。
  处于劣势之后,不退反进,敢与敌拼命,与敌方胶着,间接抵消了清军善射的优势,真要与清军打一场阵地战,恐怕伤亡也不会少。
  而柯永盛也有失误,他同样在不知明军是否有后军的情况下,派出偏师去包抄周大虎后路,如果是骑兵,那还好些,至少可以后撤突围,可他没有骑兵,这支偏师的覆没,让两军的战损失和现有兵力迅速平衡起来。
  也就是说,周大虎前锋折损的劣势给扳了回来。
  这个时候,双方僵持,时间中站在清军这一边的,柯永盛所领清军,那是从北至南,打过无数场仗的八旗军,如果双方都休息好了再打,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周大虎此时下令全军进攻,无疑是最正确不过了,只是,周大虎下令的出发点不是这样,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些,他所想的就是,拼命,也要打下瓜沥,否则,追随自己多年的弟兄们就白死了,自己也将因此在军中抬不起头来。
  歪打正着的后果,就是双方军队进入了一命换一命的消耗战,士兵挽不动弓,挥不动刀,仅有的力气,就是用胸腹顶着刀、枪刺入对方的胸腹,倒下的尸体往往都是一对一成双的。
  这种消耗战,让柯永盛惊恐了。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小小瓜沥,会遭遇这样一支不畏死的军队,而显然,这支军队连同将领都名不经传。
  柯永盛在心痛,这可是真正的八旗兵,他们所走过的桥恐怕比这些南蛮人走过的路还多,可现在竟然与这些南蛮子一命抵一命地死去。
  柯永盛一面强抗周大虎部的进攻,一面派人向绍兴府金声桓求援。
  可得到金声桓回复是,“援兵暂时没有,但必须守住瓜沥”。
  人啊,往往在危急关头,就会生出许多本不该有的想法来。
  柯永盛也一样,他开始猜测金声桓的用意。
  这一猜,就会想到金声桓的出身,金声桓是怎么来到清军阵营的,还有金声桓在江西与清廷委派官员间的龌龊等等。
  
第438章
猜忌是颗见风就长的种子
  柯永盛的心中,只要这种猜测一旦出现,就会随着战局的困难度上升而不断加强。
  直到最后心中防线的崩溃,柯永盛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金声桓想要借刀杀人。
  借吴争的刀,灭了自己,然后这绍兴府清军就唯他命是了。
  金声桓率部奉令增援绍兴府,所部中有两支军队,经纬分明,那就是柯永盛的八旗军和金声桓自己的嫡系,包括王得仁所部在内。
  这支军队虽说以金声桓为主帅,但有自己八旗军的掣肘,一直被金声桓所忌惮。
  如果……如果己部在瓜沥大损,乃至覆没,那么这支军队将完全落入金声桓的掌控之中。
  这个猜测如同一颗见风就长的种子,在柯永盛心中迅速长大。
  终于,柯永盛承受不住了,他迅速下令,全军撤往绍兴府。
  战斗结束得非常突然,明军士兵已经连欢呼的力气都没有。
  软倒在地的那一刻,看着近在咫尺的尸体残肢,只有鼻子里的酸那一丝酸楚,在提醒着他们,自己还活着。
  这是一场惨胜,准确的来说,不该称之为胜利。
  周大虎麾下五千人,至战斗结束时清点,算上伤兵,也不足半数。
  而清军留下的尸体和伤兵,伤亡还略降于明军伤亡。
  但,瓜沥真真切切地被明军占领了,通往绍兴府的门户被打开,官道上再无关隘阻拦。
  ……
  此战,最顺利的莫过于从沥海向外围清军,发起突击的厉如海、鲁之域部。
  只是沥海外围清军二万有余。
  这二万多人,就是方国安之前被多铎留守绍兴府,部署的二万多清军。
  如今被金声桓一股脑地部署在了沥海外围。
  金声桓的用意也非常明确,只要隔离开沥海的海上支援,那么绍兴府清军就能以局部优势兵力为所欲为。
  可沥海城防坚固,一时无法攻破,那么就将它隔绝开来,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所以,沥海外围清军对沥海进行有限的试探攻击之后,一直采取守势。
  目的明确,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悬念,依据临时建造的工事,抵抗阻击有余。
  就算厉如海、鲁之域部合二为一,二人身先士卒,也无法短时间击穿清军包围圈。
  这场仗持续的时间最久,双方的战损也最低,可场面却最大。
  双方动用了三、四万的兵力,在沥海滩涂上打了整整一天。
  ……
  方国安有种赴死的感觉。
  但他没得选择。
  既然选择背叛清廷,那么眼下唯一能收留他的就只有庆泰朝了。
  选择在此时归降,方国安也是经过仔细斟酌、衡量的。
  锦上添花,最多只是凑凑热闹,可雪中送炭,会被人记一辈子。
  正是这个原因,方国安就毅然决定在这个时候反戈。
  可他是真没料到,吴争会让他率部突击绍兴府。
  这是送死啊,绍兴府有金声桓驻守,驻有八千鞑子精锐。
  不说方国安自己只有不足五千人,就算翻一番,有一万之众,也无法啃动绍兴府。
  就更别说,鲁王监国时,做为临时首都已经对绍兴城进行了必要的修缮。
  可方国安能拒绝吗?
  不能。
  既然没有再在清廷旗下待下去的兴趣,那么这个投名状就必须交。
  不交不行,否则以何面目站立于朝堂之上,与旧时同僚把臂言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