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1807

  王得仁自然就一门心思地效忠白旺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李自成被赶出顺天府,而后居然死于九宫山村民之手。
  大顺军内部因此一片混乱,不受白旺重视的王体中,趁机联络了一帮人,冲进白旺的军帐,将其斩杀,而对外宣称,白旺与清军勾结,图谋叛变。
  这个时候,王得仁不在,他正与明军交战,在回到德安时,得知白旺被杀,王得仁十分气愤,想要找王体中报仇,被部下劝住,不让他做无谓的牺牲。
  此时王体中已经稳定了局面,取代了白旺的位子,王得仁手上只有不足千人,根本不是王体中的对手,王得仁再蠢,也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他忍住了胸中的怒气。
  而正好王体中送来银子,准备息事宁人收买王得仁,王得仁趁势便答应下来,效忠王体中。
  
第436章
王得仁降明
  之后,清英亲王阿济格率军杀到江西,大顺军兵败如山倒,王体中认为大顺军大势已去,就率部降清。阿济格随即令王体中率部与南明降将金声桓一道去攻打江西。
  金声桓是总兵官,王体中是副总兵,二人不睦,这不睦的起因,自然是金声桓想吞并王体中部,王体中所部都是白旺的嫡系,李自成的精锐义军啊。
  金声桓了解到,王得仁因王体中刺杀白旺而对之仇恨的情况后,极力拉拢王得仁,许诺只要他杀掉王体中,就让他做副总兵,取代王体中的位子。
  王得仁心道正合我意,既能为白旺报仇,又能上位升官,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准备几日后,王得仁以禀报公事为名去找王体中,趁他没有防备,一刀结果了王体中。
  杀了王体中之后,王得仁与金声桓合兵一处,镇压了王体中部下,控制了南昌城。
  之后,王得仁就率部逐渐平定了江西,在江西站稳了脚跟。
  虽然他为清朝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收复的地方,旋即被清朝派官员接管,这些官员认为他是“贼”出身,看不起他,处处为难。
  金声桓、王得仁在征战时,抢掠了不少金银财宝,清朝江西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等人垂涎三尺,威胁他们拿出来一部分,所谓见者有份嘛。不然的话,就上报朝廷告发。
  这个乱世,带兵的将领抢掠一些金钱装入私囊,这是公开的秘密,只要没人告发,一般情况下朝廷也不会降罪。
  面对威胁,性格火爆的王得仁恼了,老子拼死拼活的在刀刃上舔血,挣得些许金钱,是对老子的补偿,你们算什么东西,也敢来敲诈?
  金声桓、王得仁直接拒绝了章于天、董学成等人,王得仁更是将章于天派来的人打了三十杖,这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而此时,清军遭受两面夹攻,一时之间纷纷后退,根本无法做出有效反应。
  王得仁持刀迎上冲来的池二憨,与池二憨力战十几回合之后,突然跳出圈子,大呼道:“对面少将军听着,只要庆泰朝对我等既往不绺,王某愿率部降明。”
  池二憨那是憋了一肚子怨气,哪理会王得仁这番话?
  他大喝道:“狗贼,现在想降?晚了!”
  挥舞着手中大刀,伴随着“吃某一刀”向王得仁冲去。
  恰好张国维率部赶到,张国维厉声道:“池将军住手!”
  “铛”地一声,王得仁架住了池二憨重如斤的一刀,直后退了三步。
  心中暗惊,这小子哪来如此大的力气,伸到身后甩甩虎口发麻的右手,王得仁冲张国维大喊道:“这位大人,王某愿意降明。”
  池二憨就算再想杀王得仁,可也不敢违逆张国维,他是认得张国维的,光天化日之下,死了半年多的人突然出现在眼前,这种震慑是巨大的,这让池二憨不自禁地缓下手来,没有再挥刀攻王得仁。
  王得仁迅速下令,以心腹倒戈斩杀军中鞑子兵,以此来证明他降明的诚意。
  战斗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骤然停息了。
  张国维生生踹了池二憨一脚,就差没有一耳刮子打过去了。
  他在对面将池二憨的指挥看得一清二楚。
  池二憨此时也冷静下来,自知有过错,所以也不敢犟嘴。
  张国维迅速接手了明军的指挥权,他令池二憨率一部向绍兴府突进,自己则与王得仁部合为一军,前去收复丰惠。
  战局至此时,有了重大转变。
  也就是说,平岗山之危解除了,不仅解除了,还多出了张国维部和王得仁反水的三、四千人。
  张国维的指挥稳重而老练,他没有让池二憨去攻驿亭,而是直奔绍兴府,为得就是牵制绍兴府清军,以便他能顺利占领丰惠,再取驿亭。
  而张国维深知池二憨的勇猛,定能牵制住清军,但张国维同样知道,池二憨部此去的危险性,可张国维并不在意,与光复绍兴府的贪天之功相比,阵亡一个将军,那是小事一桩了。
  换作是他自己,他也甘愿赴死,绝不退缩。
  ……
  绍兴府,金声桓正安坐府衙正堂。
  面前堆放的,都是刚刚士兵搜刮来的财物。
  他出身“一斗粟”盗贼,后投左良玉军中,由都督同知升总兵官。
  南明福王监国,随左良玉沿江东下,声讨马士英。
  后左良玉死,金声桓随其子左梦庚降清,任江西总兵,驻守南昌,攻拔吉安及赣州,逼杀杨廷麟,与总兵柯永盛一同发动赣州大屠杀,以功改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
  他的这一路升迁,几乎就是一场中原大地的劫掠戏。
  对他而言,无所谓忠诚于哪一方,他的人生信念就是有奶便是娘,谁势大就投靠谁,谁给钱多就忠于谁。
  在金声桓看来,此时庆泰朝就是弱者,聪明人自然是谁强助谁,谁弱打谁。
  他对柯永盛、王得仁的勇猛丝毫没有怀疑,打下平岗山、击败南来杭州明军,这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
  所以,他很安逸,大战暴发,他镇守绍兴府,不想着收拢民心,居然还纵兵劫掠,真可谓是“艺高人胆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啊。
  可金声桓的军事才能,也不容置疑。
  三步部署,可谓环环相扣,直中明军弱点。
  特别是瓜沥的重兵设防,直接就击中了渡江明军的命心,如果不是周大虎部悍勇,换作寻常明军,早已溃散。
  金声桓大小仗打了不下百场,几无败迹,这不用置疑,以他的出身,一败,就是死路一条。
  之所以能活到现在,还活得滋润,除了他的军事天赋,还有就是因为他够狠。
  不管是崇祯朝杀官军还是归队左良玉后杀义军,降清之后杀明军,他还够狠,很多时候,杀人以证明他的忠诚,至少在当权者眼中,金声桓比那些明朝降将,要放心得多。
  就在金声桓打量着案前堆积如山的金银铜器沾沾自喜时,有斥候来报,瓜沥清军遭受强敌猛攻,急需增援。
  
第437章
鞑子将帅之间的龌龊
  金声桓心里有些意外了,自己在瓜沥部署了六千重兵,且有原江宁总兵柯永盛镇守、以逸待劳,正常来说,就算是有一万明军来袭,也能偷窥应付。
  可杭州明军没有那么多军队啊,他们还得兼顾沥海和平岗山,难道杭州府吴争真要孤注一掷,连杭州都不要了?
  金声桓没有着急,他缓缓坐下来,闭目思忖起来。
  好一会,他睁眼下令,“告诉柯永盛,援兵暂时没有,但必须守住瓜沥,如果瓜沥有失,提头来见。”
  金声桓的意志非常坚决,他虽然也担心瓜沥失守,但他更担心沥海,平岗山易守难攻不假,但想出来也难,有王得仁数千人镇守,想来不会出问题。
  可沥海不一样,它东面临海,杭州明军随时可以增援,而庆泰朝镇国公吴争的威名,金声桓多少还是有所顾忌的。
  所以,金声桓在沥海外围是部署了重兵的。
  留守手里的八千人,那就是为了防止沥海生变而准备的,也就是说金声桓根本没有去增援瓜沥或者平岗山的打算。
  ……
  半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吴争短时之内无别的兵可调。
  只有麾下三千骑兵,可战马渡江是个麻烦事,需要时间。
  让方国安去攻打绍兴府,这其实说难听点,就是去送死,准确的说,是让方国安麾下军队去送死,以牵制绍兴府清军,为瓜沥、沥海、平岗山三地争取喘息的时间。
  当然,吴争也相信,以方国安的阅历,应该明白自己的用意,既然他肯去,自然会有自保的办法,士兵注定要死,方国安却一定能活,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想到方国安率部前去进攻绍兴府,吴争不由得生出一种宿命感来。
  一年前,方国安降清,也是经这条路率兵攻绍兴府,而今日亦然。
  可目的却截然相反,之前是攻明,如今是伐清。
  这种宿命感觉,让吴争有些发愣,突然心中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可却不知道问题同在哪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