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1807

  张国维被张煌言这么怼,也不生气,用手指点着张煌言道:“若人人都象你这么铮铮铁骨,大明何至如此?可天下人,各不相同,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你的。”
  张煌言突然拱手道:“张大人见谅,煌言无状,多有得罪!”
  张国维笑道:“如此就好,快随我回去,向殿下陪个不是,这页就算翻过去了。”
  说完伸手去拉张煌言。
  不料张煌言一侧身,张国维拉了个空。
  这下张国维脸色变了。
  他感觉到张煌言去意已决。
  这些日子以来,几人已经相濡以沫,可谓是同心同德。
  眼见就要别离,张国维不禁感伤起来,“玄著,真无可挽回了吗?”
  张煌言眼睛有些湿意,悲怆道:“我等呕心沥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抗清复明大业,可到了今日,煌言才真正明白,没有一个明主,就算臣子再努力都无济于事。时至今日,煌言才能体会蜀汉孔明的无奈,时至今日,煌言才领悟到吴争所说,抗清复明,为何不复朱明的真正意思。”
  张国维心中一惊,他听出了张煌言言下之意,问道:“玄著是要去杭州府?”
  张煌言摇摇头道:“吴争未必还会在杭州府,所以我自然不必去。若吴争还在杭州府,我何必去?”
  
第170章
惶惶渡海时,哀哀遗民泪
  张国维闻听先是一愣,而后恍然,点点头道:“你说得对,若吴争听闻如此巨变,还按兵不动,确实与方、王无异,如此之心,不去也罢。那若吴争已经出兵,你又要去哪里?”
  张煌言向东指了指道:“吴庄。若吴争出兵,哪怕再艰难,也会去吴庄的,我就在那等他。”
  张国维沉默了一会,然后点点头道:“也好,由他看着他,我放心。”
  张煌言突然道:“张大人何不与我同路。”
  张国维愣了愣,然后微笑起来,摇摇头道:“老夫……老了,你还年青……去吧!”
  钱肃乐和张国维在临别之时,都说这句话。
  并不代表着他们真的老了。
  张国维时年才五十一岁,钱肃乐更是只有四十一。说老,还真够勉强的。
  但其中的意味待人寻味。
  人未老,心老。
  老到不想改变。
  其实也难怪,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朱家皇朝,在二人心中,是不可替换之重。
  二人都明白,真要是朱以海去了杭州,受制于人,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吴争是不是忠臣,这一点无法躲避。
  这不是他们对吴争有偏见,他们对王之仁的态度也是如此。
  君弱臣强,任何时候都是朝廷的悲哀。
  就象山就在那,你绕不过去。
  所以,这二人明知朱以海逃去海上,是一步错棋,可就是不去阻止。
  死,并不可怕,可怕地是不知道为何去死。
  朱以海是皇室,按大明的规矩,可死不可俘不可降。
  二人,及二人背后的众多官员,就是这么一个统一的认识。
  但钱肃乐和张国维与那些官员,也有不同。
  他们也知道朱以海确实不是明主,他们也想改变。
  可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限制了他们做些彻底的改变,于是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张煌言走。
  去杭州,看着那小子,看着他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二人对吴争是既爱又恨,爱其狂浪不羁、天马行空。
  恨其……不同道。
  这不同道指得不是反清,而是复明。
  这复明指得不是复大明,而是朱明。
  道不同不相为谋,便是诀别。
  ……
  朱以海乘坐的船离开码头时。
  岸边嚎哭声一片。
  至少上万百姓涌至江边,跪在地上,哀求朱以海留下,哀求朝廷不要舍弃他们。
  就连追随朱以海离去的官员们,也无不以袖遮脸,惭愧而无奈。
  朱以海终究是走了,他也不忍心,可在不忍心和自己的安危面前,他选择了逃离。
  不为罪,是为过。
  大明立国三百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由来已久。
  大明亡了,此例也破了。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破了,除了潞王那厮主动献降杭州府,至少还不曾有登基的朱家皇室主动投清。
  就连被世人诟病荒淫无度的朱由崧,也是在逃命路上,战至最后被乱兵劫持献给了清军才被杀害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朱以海弃城而逃,确实无罪。
  可绍兴府百姓悲恸万分,才刚刚振奋了几天时间,就遭遇如此横祸。
  怪只怪绍兴府太小了,没有丝毫的战略纵深,连迂回的可能都没有。
  百姓都明白,从这一天起,他们就是无国之弃民。
  从今日起,他们也得象江北百姓一样,称大明为故国。
  惶惶渡海时,哀哀遗民泪。
  朱以海还是走了。
  ……
  绍兴府,故鲁王府内院。
  此时已是一片清冷。
  朱媺娖的神情一如平常,丝毫没有因朱以海的离去而悲哀、愤怒。
  这个才十六岁的少女,远比她的年龄更坚强,更有城府。
  跟随她已经很长时间的郑叔,终究是忍不住低声劝道:“殿下,钱大人说得有理,绍兴府乃敌军觊觎重地,贼兵必至……殿下还是渡江去杭州吧,哪怕去定海,也远比待在这强啊。”
  朱媺娖闻言轻轻一叹,头也没回地道:“郑叔啊,你也是一路随我仓皇南下的。所闻所见之事,难道还不明白吗?”
  说到这,朱媺娖的眼中有一滴清泪滴落,“你难道就忘了在路上惊闻的南北太子案?天下虽大,再没有我兄弟姐妹容身之所。”
  郑叔闻言脸色骤变,他曲膝跪下请罪道:“奴婢勾起了殿下伤心事,请殿下降罪。”
  南北太子案,就是个谜。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上吊自尽。
  李邦华、史可法及姜曰广进言朱慈烺到南京监国,可因北京外城被攻破就没了结果。
  后想送朱慈烺到朱纯臣家暂避,但北京内城也被攻破,李自成率先一步已找到他。
  李自成当时吓唬他,让他下跪。
  时值十六的朱慈烺毫无惧色,怒怼道:“我岂能受此屈辱?”
  李自成又厉声喝问道:“你父皇现在何处?”
  朱慈烺答道:“父皇已经崩于南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