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9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7/1016

  再加上,大唐大败契丹,随着邸报的宣扬,很快地就到达了全国各地,而大理国自然也不能例外。
  所以,派遣使臣来到洛阳,其任务艰巨。
  “尚书,咱们此次来,能否有效果?”
  宽阔的官道上,十几辆马车行走着,占据了泰半的道路,而领头男人,则面色严肃。
  他就是大理国礼部尚书高苏南。
  这时,同行的文官忙问道。
  “若是以往,咱们还是有点效果,只是如今大唐挟持大胜之威,恐怕很难了!”
  高苏南不由得摇道。
  如今的大理,高氏已经占据大量的官位,可以说与段氏,一损俱损,难以摆脱。
  对于唐人的觊觎,高苏南是万分清楚的,但是他又明白,如今的大理实在不是唐人的对手。
  当初段思平势力单薄,消灭大义宁后,不得已分封诸臣,设有二都督、六节度,共八个小王国,有“云南八国”之称。
  各诸侯都世袭领有封地,在诸侯领地内,当地诸侯是最高统治者,其下也各有家臣效忠。
  虽然高氏也因之壮大,但在面对外敌时,却有劲用不上。
  各诸侯人心各异,尤其是占据洱海地区的杨氏,素来与高氏做对。
  而朝廷也对诸侯万分警惕。
  一旦军队损失过大,那就难以镇压诸侯,诸侯也怕损失过大,被其他人占据便宜,吞没土地,彼此之间相互忌惮。
  望见了雄伟的洛阳城,高苏南不由得收敛其思绪,认真地与唐人打交道。
  鸿胪卿的官吏,见到如此壮观的货物,不由得笑了迎了上去。
  一切都在不言中。
  大理国,每一次朝贡,可都是一个肥肉。
  而坐在皇宫的李嘉,也获知了大理的消息,他不置可否。
  因为在他的面前,足足有九个皇子,排排坐,认真地书写着试卷。
  原来,经过一番考验,皇帝觉得对于皇子们的课程拉下了,所以就鸣人找了一些秀才试的卷子,亲自督考,检查,批阅。
  就是为了想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认真学习。
  虽然说,当了国王,文化水平不需要多高,但是覆盖面一定要广,才能有所得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间就到了中秋节。
  洛阳街头,旗笙飘扬,街头巷尾之间,满是谈笑的百姓,商贩们不时地用尖锐的声音,叫卖着花儿,引得不少人的张目。
  市集中,商贾们为了更好的吸引客人,各用招数。
  有的让人穿戴着华美的衣裳,屹立在门口,吸引着富贵人家购买布匹。
  有的机灵的,甚至让人在门口摆上了桌案,大量的皮影小人,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
  孩童们最耐不住这种,拉扯着父母就想进去玩耍。
  与明清不同,唐朝专门负责接待四夷藩国的部们并不是礼部,而是鸿胪寺,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都是由其掌控。
  而,在这天,洛阳城外的十里长亭外,几个鸿胪寺的官吏,郑等待迎接。
  按照道理来说,一般是朝贡是在正旦日,中秋而来的几乎没有。
  但,如今,着实还是有了。
  来的乃是大唐的属国之一,大理国。
  大理段氏,这些年来一直很殷勤,朝贡也极为频繁。
  无他,这属于贸易性质的朝贡。
  大理盛产象牙,孔翎,宝石,红铜等,羊、鸡等畜禽,刀、毡、甲胄、鞍辔、漆器等手工业品,以及麝香、牛黄等药物。
  从内地输入的则有汉文书籍、缯帛、瓷器、沉香木、甘草等药材和手工业品。
  这般一来,朝贡就属于常规了。
  不过,今次而来的大理国,着实不一般。
  甚至可以说,压力重重。
  来自于西川府,以及岭西府,安南府,三地的兵马连动,让其胆颤心惊。
  这三地的兵马加在一起,约莫十万,常年来一直处于和平的大理国,何曾见过这般场面。
  再加上,大唐大败契丹,随着邸报的宣扬,很快地就到达了全国各地,而大理国自然也不能例外。
  所以,派遣使臣来到洛阳,其任务艰巨。
  “尚书,咱们此次来,能否有效果?”
  宽阔的官道上,十几辆马车行走着,占据了泰半的道路,而领头男人,则面色严肃。
  他就是大理国礼部尚书高苏南。
  这时,同行的文官忙问道。
  “若是以往,咱们还是有点效果,只是如今大唐挟持大胜之威,恐怕很难了!”
  高苏南不由得摇道。
  如今的大理,高氏已经占据大量的官位,可以说与段氏,一损俱损,难以摆脱。
  对于唐人的觊觎,高苏南是万分清楚的,但是他又明白,如今的大理实在不是唐人的对手。
  当初段思平势力单薄,消灭大义宁后,不得已分封诸臣,设有二都督、六节度,共八个小王国,有“云南八国”之称。
  各诸侯都世袭领有封地,在诸侯领地内,当地诸侯是最高统治者,其下也各有家臣效忠。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安国
  契丹不再为患,让整个中秋节,也显得轰轰烈烈。
  班师回朝并不急,只是步卒着实无多大用处,所以仅留下骑兵在守护辽东地区。
  偌大的东亚,几乎无一敌手,大唐又恢复到了天下无敌的场面。
  洛阳城热闹非凡,秋日的月饼显得格外的美味。
  这时,从西北传来消息,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逝世,其侄曹延恭上表,请求袭位。
  这让皇帝的心情,又好了一筹。
  老狐狸曹元忠去世,曹延恭必然无法比拟,瓜沙二州的收复,指日可待。
  先是东北,操作西南,如今又是西北,让李嘉的心情畅快了不少:“西凉府不是有几万人吗?让潘美威逼利诱一番,争取和平拿下,且不让消磨了咱们自己人的元气。”
  “陛下圣明!”
  众人赞叹,随之,王溥却道:“洮州侯郭守文,镇守陇右府数载,却须迁徙才是。”
  “宁夏府延州伯赵赞,也同样多年不曾挪移,长此以往,恐为朝廷不利。”
  随之,大量府一级的文臣武将,也纷纷到了年限,需要进行一番挪移了。
  皇帝自与不可,有退有进,倒是可以细细地安排一番。
  不知不觉,神武十五年,竟然过去泰半。
  思量一番,如今已然是公元974年,神武八年赵宋灭亡,占据中原已经长达七年之久。
  关键是他的年龄,也达到了三十六岁。
  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属于黄金年龄,但对于皇帝来说,却属于体力精力的转向期了。
  宰相们讨论着热火朝天,而皇帝不知不觉,就跑了神。
  商议许久,几乎定下,皇帝这才表态,让刚正严明的萧俨,担任洛阳府尹,代替李怀恩。
  而李怀恩,则顺理成章,担任刑部尚书一职,进入中枢,虽然都是从三品,但意义却不同。
  河南知府黄德彰,则转任河北知府,调理一下河北府的沟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7/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