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9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6/1016

  赵普言语道。
  “最多三万!”
  邓斌直言。
  由于无关利益,其他几人不发一言,但心底还是倾向于五万的。
  不过,令众人奇怪的是,皇帝最终还是应允了三万之数。
  “目前御营还在辽阳,军都司无须这般多的兵马。”
  皇帝轻言解释道。
  事已做罢,关于军功的赏赐,反而是最无争议的。
  李信、李威、张维卿三人,各加食邑千户,达到了九千之巨。
  距离郡王的万户门槛,只有一步之遥。
  很显然,这是皇帝在诱惑他们。
  只要灭了契丹,就会封王。
  皇帝掌握的节奏很不错。
  宰相们也表示认可。
  一番商议,天已经昏沉。
  孙钊坐上马车,满脸疲倦地回到府邸。
  作为首相,又是康州伯,其府自然是豪奢至极,富丽堂皇。
  “今个中秋,让老三,替我回家看看吧!”
  换下来常服,披上一件薄衫,孙钊不由得叹道。
  “阿郎,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明年清明回去,正当其时。”
  夫人带着丫鬟出来,端坐着,对于儿子,还是颇为关心的。
  “祭祖只是其一!”
  孙钊摸了摸鬓角的白发,不由得说道:“圣人之前定下规矩,四品上六十致仕,我如今为相十余载,还未至六十,就已经心疲力竭,白发苍苍,也是时候回乡了。”
  “让老三回家修祖屋,祠堂,为咱们探了个路吧!”
  “阿郎,你是想归家了吗?”
  夫人满脸惊喜道:“从番禹离去,近十五年,如今终于能告老还乡了。”
  人越老,思乡的情绪越浓厚,夫人忙起身,一边由一边喜道:“也不知我哥哥嫂嫂模样如何了?家中的田地可曾荒芜……”
  听着这般多细言碎语,孙钊不由得笑了起来,整个人都放松起来:“致仕之事,还有段时间,你莫要声张,心里有个准备就成……”
  轻声吩咐着,孙钊感觉此时惬意极了。
  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并不容易。
  但,朝廷的局势,却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崔泉在神武六年致仕,年岁六十有三。
  而继任的赵诚,则在神武十年致仕,不过五十有六。
  如今是神武十七年,他继任首相八载,年岁也到了五十八岁。
  契丹重创,恐难再起。
  他虽然是倔性子,但却不得不退缩起来。
  面对越来越强势的皇帝,他有心无力,还不如交给继任者。
  心中所想,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
  待他醒来,就见满院子的礼物。
  “谁人送来的?”
  他不以为意,多年的宰相生涯已经司空见惯的。
  “阿郎,是齐王送来的月饼。”
  管家忙道:“其余诸王,也各自送来不少礼物,但还是齐王心意最诚。”
  “哼!”
  孙钊甩了甩手,说道:“心意诚有何用?还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对于诸王的那点心思,谁不知晓?
  还不是分封个好地方,朝廷多资助点钱粮。
  但,以今上这般的心性,亲弟弟都能赶去吐蕃,儿子还能落个好?
  “诸王年岁渐长,也幸亏拿下来东北地区,才有了些许旷地,能安排一些。”
  孙钊思索起来。
  他觉得皇帝安排藩王去边疆,这倒是没有异议的,减少内耗党争,着实不错。
  但,皇帝如此多的儿子,哪里分的过来?最后还不是得内斗吗?
  况且,以前唐皇帝的生育来看,少则五六个,多则二三十,昨天你家哪有那么多的地方?
  不好,这里面有纰漏啊!
  最后怕不是要分内陆吧?
  忧愁上眉头,孙钊感觉这些月饼,着实不是个好东西。
  “明天就得与陛下言语,趁机改变一些。”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间就到了中秋节。
  洛阳街头,旗笙飘扬,街头巷尾之间,满是谈笑的百姓,商贩们不时地用尖锐的声音,叫卖着花儿,引得不少人的张目。
  市集中,商贾们为了更好的吸引客人,各用招数。
  有的让人穿戴着华美的衣裳,屹立在门口,吸引着富贵人家购买布匹。
  有的机灵的,甚至让人在门口摆上了桌案,大量的皮影小人,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
  孩童们最耐不住这种,拉扯着父母就想进去玩耍。
  与明清不同,唐朝专门负责接待四夷藩国的部们并不是礼部,而是鸿胪寺,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都是由其掌控。
  而,在这天,洛阳城外的十里长亭外,几个鸿胪寺的官吏,郑等待迎接。
  按照道理来说,一般是朝贡是在正旦日,中秋而来的几乎没有。
  但,如今,着实还是有了。
  来的乃是大唐的属国之一,大理国。
  大理段氏,这些年来一直很殷勤,朝贡也极为频繁。
  无他,这属于贸易性质的朝贡。
  大理盛产象牙,孔翎,宝石,红铜等,羊、鸡等畜禽,刀、毡、甲胄、鞍辔、漆器等手工业品,以及麝香、牛黄等药物。
  从内地输入的则有汉文书籍、缯帛、瓷器、沉香木、甘草等药材和手工业品。
  这般一来,朝贡就属于常规了。
  不过,今次而来的大理国,着实不一般。
  甚至可以说,压力重重。
  来自于西川府,以及岭西府,安南府,三地的兵马连动,让其胆颤心惊。
  这三地的兵马加在一起,约莫十万,常年来一直处于和平的大理国,何曾见过这般场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