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9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8/1016

  除此外,曾经的参知政事吕余庆,则担任河南知府,薛居正,担任幽州知府。
  一个是近畿,一个是北京,其提拔的意思很明显了。
  曾经的幽州留守王宁,则直接入政事堂,宣麻拜相,一跃成为顶尖人物。
  而至于像湖北知府韩熙载的致仕等问题,皇帝都不怎么管了。
  如今凭借着他的威望,再怎么放手,也失去不了权力。
  宰相们神色各异。
  已经做好致仕打算的孙钊,则颇有些可怜地看着邓斌,这个老伙计,怕是很难担任首相了。
  而自元德昭退出后,政事堂再次扩张到了五人。
  此次会议,几乎商议了两个多使臣,才堪堪结束,偌大的大唐,几乎是都换了一茬,可谓是极大的改动。
  但,偏偏皇帝御宇天下十五载,威望昭著,如今又大败契丹,无人敢触其苗头,自然而然,所谓的异议,也尽被压下。
  神武十五年的下半年,几乎就在这般多轮换之中度过,文武百官们忙做一团。
  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的人走了,后面的人才能前进,官位的升迁,自然而然具有莫大的诱惑。
  到了岁末,皇帝以九子督促运粮有功,各自加封了两千户食邑,达到了五千户。
  正旦后,又给各亲王,添置了两百名训练有素的亲卫,转眼就是两千精兵。
  这一番操作,震惊了百官。
  这些亲王要是联合起来,足以让洛阳大乱。
  不过,皇帝还是一意孤行。
  只有见识深远的,才意识到,这是皇帝为皇子们分封就国铺路啊!
  神武十六年,二月初春。
  洛阳街头的白雪才堪堪融化,树木枝头冒出绿芽,除了市集外,其余的街道倒是不怎么拥挤,依旧很畅通。
  在城东,齐王府。
  一大早,李复歆就起来,梳洗打扮,穿戴着常服,坐上马车,缓缓去向了码头。
  而与之一般的,还有其他的诸王,他们也纷纷同行,一时间,让整个城东,颇为热闹。
  大家有意识地让出地界,让齐王李复歆,与薛王李复沐并行在前,码头虽然宽阔,但此时却赶走了不少。
  “劳烦诸位相送,惭愧惭愧——”
  码头上,一个鬓角斑白的男子,穿着蟒袍,苦笑连连。
  众王的目光中,饱含着怜悯。
  此人叫做胡明,已经五十岁,乃是胡昌翼长子。
  由于胡昌翼年岁太大,所以胡明被皇帝分封为安郡王,依旧为胡姓,间接的算是承认其身份了。
  但,这个郡王,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当。
  无他,实在是皇帝太过于心狠了。
  他在大琉球以北的地界,一连串的小岛组成的小琉球群岛,命之为安国。
  换句话来说,经过多年的筹备,安国的百姓,终于达到了万人,胡明不得已离开洛阳,去往安国就藩。
  胡昌翼年岁太大,经受不来颠簸,就留下洛阳,与小儿子一起生活。
  荒岛,万人,安国。
  这是什么鬼地方?
  诸王们一想到这里,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长久的待在洛阳,已经习惯了是繁华,其余地界,根本就不算是人待的了,更何况还是海外的孤岛。
  “安王一路顺风!”
  齐王李复歆挺身而出,拍了拍手,说道:“某也无其他可送的,只有布帛两百匹,粮五百石,还望不要嫌弃!”
  “多谢齐王!”
  胡明拱手道,颇为欢喜道。
  对于安国来说,这礼物,是最合适的。
  只是可惜,齐王虽然贤明,但终究也免不了就藩之路,只是不知去往何处,日后怕是难见了。
  随即,诸王也一一献上自己的礼物,大同小异,不是粮食就是布匹,亦或者一些农具什么的。
  大家都知晓,其筚路蓝缕,比之卫国,中山国,也不差分毫。
  最后,皇帝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在胡明准备登船之际,又赏赐民户五百,以充其国。
  随之,又奖赏五百精兵,护卫安国。
  也因此,胡明不舍得离开了洛阳,带着他十几艘船只,颇有些悲伤的离去。
  一时间,码头空寂无声。
  大家感同身受,对于自己的处境,也是颇为难受。
  轮到自己时,又将去哪?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吕端
  神武十七年春日,比往年更要冷些。
  街头巷尾,湿哒哒地满是雪水,许多的白役不顾寒冷,拿着扫把不断地清扫着,口中骂着娘,身上的鸭绒袄,裹得更紧了些。
  而在坊闾之间,家家户户烟囱中都冒出缕缕黑烟,来自与山自府的石碳,如今饱受百姓喜爱,对于河南知府石碳,已经毫无留恋。
  行人来往如织,即使在这般时候,洛阳的物资供给就从未缺乏过,人们也得日夜劳作,为了那一口吃食。
  街边的树枝上,还有许多挂着积雪,在娇媚的阳光中,散发着温和的美意。
  孩童们三五成群,或打雪仗,或拿着长棍,捅着枝头积雪,尤其是行人不便时,让人脖颈一凉,浑身打个冷颤。
  “哗啦啦——”
  一个中年男人,裹着袄子提溜着竹筐,刚路过,就遭受了“雪灾”,落的满头白。
  “哈哈哈!”孩子们欢快的跑去,不一会儿就没了人影。
  男人无奈,清扫着肩上的积雪。
  “吕官人,你没事吧!”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走过来,端着一盆的衣裳,忙道:“一群孩子,就喜欢戏弄人。”
  “没事!”面对邻居的关怀,吕端摇摇头,说道:“李家娘子,今天的衣裳还多不?”
  “还行,洗衣裳那里还论多少!”李娘子笑了笑,粗糙地手抱着木盆,不由道:“你好歹也是个官身,怎么自己去买木炭?”
  “京中万物腾贵,我可用不上这般好的木炭!”
  吕端摇摇头,说道:“这是朝廷下发的,春寒未去,还是得注意些。”
  “要我说,还是圣人心疼你们这些官人,逢年过节都有赏赐,月俸从不缺乏,可比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强多了!”
  闻言,吕端不由得笑了笑:“还是你们京城人舒坦,光是屋舍的租赁,每年都不少呢!”
  “哈哈哈!”李大娘闻言,乐的合不拢嘴:“还是你们官人会说话,行,过年喜庆,半年房租,官人你可下个月再给!”
  说着,扭着水桶腰,乐呵呵地离去。
  吕端苦笑几声,拎着木炭就回到了家中。
  只见家中,妻子正与家中的婢女,一起搓洗着衣物,手冻的通红。
  操着一把年纪的妻子,还是这般劳累,吕端不由得鼻子一酸。
  “郎君回来了!”
  妻子见之,不由得喜道,连忙接过东西,瞧见是上好的木炭,不由道:“这是朝廷赏赐的吧,可是上好的,这十几斤,能换不少的钱呢!”
  “辛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8/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