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8/801

  努力回忆当时的场景,张居正苦笑一声,他记起来了,就是在山西汉中的城固县,是曾家二子并刘氏的流放地,当时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徐阶前期是以胡应嘉负责和曾家的联络。
  难怪后来徐阶使人接曾家回京昭雪,却被截胡……想必是胡应嘉做的手脚。
  对了,当时的城固知县是如今的户部员外郎周诗,也是个随园士子。
  张居正低头看着被月光照射的桌椅,一条条线索在他脑海中渐渐成型,连接在一起。
  想通这一切后,张居正首先庆幸,庆幸这次自己没有插手,否则肯定会跌进坑里。
  其次,张居正确认,此事需要秘而不宣,不是针对徐阶,而是针对高拱。
  这些年宦海沉浮,张居正知道,这是自己的资源,这是自己日后可能的交易筹码。
第972章
到任(上)
  镇海县外码头处,依旧人头耸动,来往穿行的人流如甬江之水一般从无停歇,虽然有厦门、泉州分流,虽然有东南大户抢夺资源,但镇海依旧是天下第一出海口。
  金鸡山半腰处,汪直背着手隔江眺望,笑道:“这位知府,汪某几年前还见过,和钱龙泉、陈登之、陆子直都不合,没想到却是他继任宁波知府。”
  “还有孙知县。”毛海峰嘿嘿笑着补充,“据说就是他一拳把胡知府的鼻子打破。”
  “还有这事?”
  “确有其事。”钱锐察觉到汪直投来的视线,无奈点头道:“也不是什么隐秘,嘉靖三十七年,随园士子大闹六科,多有给事中被殴伤,其中胡知府伤势最重。”
  “啧啧,了不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随园中人和钱龙泉一般,锐气十足。”汪直摇头大笑,“不过,赴任也有月余,倒是安静的很。”
  “不收贿赂,有龙泉之风。”钱锐接口道:“大都萧规曹随。”
  徐碧溪目露茫然,“萧规什么?”
  “你个憨货,让你多读点书!”毛海峰虽然看起来粗鄙,却是读过书的,现在逮到机会嘲讽道:“意思是唐荆川如何做,现在胡应嘉就如何。”
  “但也有不同处。”钱锐笑道:“比如发放通关文书,原先荆川公考核甚严,但胡知府颇为宽松。”
  汪直点点头,他当然知道是为什么,六个月税银锐减四十万两的消息散开后,身为徐阶门生,胡应嘉自然是要尽心竭力。
  其实董家联手东南大户走私,对汪直的贸易是没有影响的,毕竟汪直干这行这么多年了,复起之时又有钱渊铺桥搭路,他是不缺货源的……事实上,也正是汪直不缺货源,再加上东南大户抢购,才导致市面上货源缺乏。
  徐碧溪虽然不读书,但心思敏捷,皱眉问道:“那个浙江巡按不会再来了吧?”
  “浙江巡抚有发放通关文书之权,如今宁波知府也是元辅门下……”汪直瞥了眼钱锐,“不过胡知府到任月余,王子民先后巡视金华府、处州府,如今据说在台州。”
  “不会。”钱锐简短的应了句,现在的他已经从张三那儿全盘知晓前段时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王本固当日退却,而且留下了把柄,不动歪脑筋还好,一旦事有不协,随园很容易就能把他拉下马。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张三收到了钱渊的密信,告知钱锐,胡应嘉和随园之间的隐秘联系。
  沉默片刻后,汪直瞄见亲自登船查验的胡应嘉的身影,笑道:“平心而论,胡知府算是能吏。”
  胡应嘉赴任月余,能得到海商首领汪直这样的评价,是理所应当的,这一个月来,他秉承徐阶的指示,不惹事,不闹事,萧规曹随,除了放宽出海名额以保证税银有所增长之外,胡应嘉事事勤勉,从上到下亲力亲为,忙的经常吃饭都是在码头随意买些填填肚子。
  当然了,胡应嘉也明白,镇海知县孙铤那边和自己闹得有点僵,自己能这么顺利的掌控通商事,钱渊肯定是有所交代的……他在抵达镇海之后,和张三已经秘密见过两次面。
  别说消息灵通的人了,就是普通县人也知道,张三是钱家佃户子弟出身,是钱家护卫队第一任头领,最得钱渊信任。
  但今天,胡应嘉心情相当的不好,就在一刻钟前,他得到线报,出海贩货的船只估值有误,而且是收取贿赂导致。
  在来到宁波一个月的时日内,胡应嘉曾经一度惊叹,宁波吏治清明……他也知道原因,仅仅府衙县衙,三年内,钱渊砍下了不下十枚首级。
  但钱渊离开东南的时日也不短了,对吏员的管束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大幅度降低,胡应嘉在思虑良久之后决定借此事重整……但等他弄清楚缘由后,忍不住心底破口大骂!
  让船只停靠在码头角落处,胡应嘉下了船抓住来报信的叔父胡孝行,“叔父,怎么是钱塘高家!”
  胡孝行一头雾水,“克柔是元辅门下,钱塘高家和随园关系匪浅,难道不是好事?”
  胡应嘉闷哼一声,半响后才说,“南下赴任之前,元辅交代,以不起乱为先。”
  “这算什么起乱?”胡孝行笑道:“高家行贿,偷税漏税,此为当年钱龙泉明令所禁,这次必能给孙文和一个难堪,看他如何处置!”
  胡应嘉愣了下反应过来了,声音都有点抖,“叔父的意思是,收取贿赂的……”
  “当然是镇海县衙户房吏员!”胡孝行有点得意,他身为宁波知府的嫡亲叔父,这一个月来眼见侄儿忍气吞声,毫无往日锐气,自然是要想想办法……这事儿他还花了不少银子才打探出来的。
  胡应嘉转过头去,不让叔父看见自己铁青的脸庞,这叫什么事儿,还想着不要和孙铤闹得太僵,现在好了,就差撕破脸了!
  那边高家船只的领头人大大咧咧的走过来,“府尹大人,已然领取通关文书,又报备缴纳税银,为何阻拦?”
  “你一介小民,如何说话!”胡孝行戟指骂道:“还不跪下回话!”
  “我家老爷……”
  “当年严分宜权倾天下,工部尚书赵元质族人出海,亦要守规矩,当年袁懋中随侍帝侧,入直西苑,以青词见宠先帝,族人亦不能出海!”胡应嘉一字一句道:“当年袁懋中亦为礼部侍郎!”
  “他钱龙泉做得到,你以为我胡克柔就不能?!”
  那人不情不愿的跪在地上,微微偏头使了个眼色,立即有人绕过发足向城内奔去。
  胡应嘉苦笑着在心里叹息,但随即下定决心,即使和孙铤闹僵,将来也有和解的时候,但此事已然露了痕迹,围绕过来看热闹的人数以百计。
  不彻查此事,京中的钱渊必然大失所望,觉得有负重托,而胡应嘉自身在宁波府也必然大失威望,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类似的事情只怕不断。
第973章
到任(中)
  胡应嘉很清楚一点,不管自己是不是被坑得赴任宁波知府,但既然来了,那自己的功业必定会和通商事紧紧联系在一起。
  想到这,胡应嘉心意逾坚,但同时也暗骂远在京城的钱渊太不地道,我怎么也算半个自己人,连我都坑……半塞半送的将宁波知府这个位置丢过来,想跑都跑不掉。
  而今天,就是一次试探。
  如果孙铤出手维护高家,那意味着胡应嘉在镇海很难有所作为……除非让钱渊出面调解,但一旦钱渊出面,自己和随园之间的关系就算不大白于天下,也会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现在就要看孙铤能不能秉公而断。
  心里思绪万千,脸上一丝不露,胡应嘉就站在码头处等着,周围看热闹的人虽不敢凑过来,但远远的围成一个圈子。
  “是高家?”
  “哪个高家?”
  “嗨,还能有哪个高家,前几日的邸报没看?”
  “噢噢,杭州府钱塘县的那个高家!”
  “一报还一报啊,当年慈溪袁家船都被烧了,如今高家也被查了!”
  “这就不是一回事,胡知府是元辅门生……”
  “噢噢,懂懂懂,就是来找麻烦的!”
  “这下好了,找到钱塘高家头上……”
  “也该,高家那几个这些日子嚣张的很呢!”
  “来了,来了,孙知县来了,边上那是……”
  “那是府衙推广海刚峰。”
  “噢噢,听说过,海笔架嘛。”
  走在前头的海瑞还是那一派作风,身后的孙铤面色阴沉,右手紧紧握着挂在腰间的长剑。
  自从知晓胡应嘉接替逝世的唐顺之赴任宁波知府后,孙铤就一直心里不爽,不是因为大家是同年进士,自己是知县,对方是知府……而是因为胡应嘉是徐阶心腹门生,为此孙铤还去信京中,埋怨钱渊、徐渭没能拦住。
  一个多月来,孙铤或公或私找了胡应嘉不少麻烦,但让他意外的是,胡应嘉忍气吞声,而且将府衙、通商事打理的井井有条。
  虽然孙铤非常怀疑胡应嘉还记仇自己当年一拳砸断鼻梁骨的仇,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胡应嘉赴任以来的所作所为,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
  事实上,满朝官员中,除了随园,最适合这个位置的官员就是胡应嘉。
  就在孙铤不太想和府衙发生冲突的时候,却出了这种事……孙铤顺着人群分开的道路径直走到码头处,眼角余光瞄见还跪在地上的高家下人,不禁恨得牙关痒痒。
  宁波知府出缺,最终被徐阶得手,高拱在京中愈发跋扈,随园隐秘出手,依旧犀利……但在隆庆帝看来,随园放弃了继续把控东南通商事的企图,这是需要给出补偿的。
  最早是借孙升致仕,提孙鑨入詹事府,并给钱渊升了官,之后因李默病逝,有科道言官弹劾林庭机,后者请求致仕,但隆庆帝明旨使林庭机转任南京刑部尚书。
  这个礼部左侍郎由谁接任,是这一个多月来京中关注的重点话题。
  最终谁都没想到,不是礼部右侍郎李春芳,也不是国子监祭酒殷士儋,而是南京太常寺卿兼管国子监事的高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8/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