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801

  谭纶这么长时间都没离开镇海,可能是两种情况,第一,拿不下郑若曾,死缠烂打不肯走,第二,已经拿下了,只是郑若曾要亲自作别。
  郑若曾捋须笑道:“子理兄所言极是,随园中尽皆俊杰,徐文长早有才名,展才功勋一时,登之、文和、子直均名声鹊起,杨朝阳力守宜黄为赣人所赞。”
  谭纶大笑点头,“这几日与伯鲁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不如去杭州一叙?”
  郑若曾微垂眼帘没说话,谭纶冲着钱渊挑挑眉毛……后者有点纳闷,你凭什么这么有信心将我好不容易拐来的郑若曾抢走?
  转头四顾,钱渊发现除了谭氏外,小妹也在场……不算怪异,郑若曾初来,小七就出面作陪,谭纶又是姻亲。
  “郑先生要去杭州?”谭氏诧异道:“不过也好,三兄升任浙江巡抚,身边也缺先生这般人才襄助……”
  “回头再说吧。”钱渊打断道:“登之兄、子直兄一路疲惫,先歇息洗漱……”
  话还没说完,轻快的脚步声传来,小七带着两个丫鬟进门,“哎,回来啦。”
  “弟妹。”
  “弟妹。”
  小七成婚第二日认亲就见过陈有年,陆一鹏倒是第一次见,钱渊笑着说起当年随园众人都是给了见面礼的。
  谭氏笑骂儿子哪里有当面讨见面礼的,陆一鹏身上还真没带什么,说明日奉上……
  谭纶移步到钱渊身边,轻声道:“原本以为你是说笑,没想到还真是守身如玉啊。”
  钱渊心里咯噔一下,简直了,守身如玉……这个词用的也太过分了!
  一把将谭纶拉到角落处,钱渊低声问:“小舅,家宅不宁,外甥可是要追根溯源的!”
  “还没把人送来呢。”谭纶摊摊手,“伯鲁兄留在镇海,的确不如去杭州,其人腹有韬略,对沿海诸事了若指掌,在镇海难以施展抱负。”
  钱渊偏头看了眼郑若曾,知道怕是留不住了……不过话说回来,贼军入赣,诸般计划已经开始实施,自己明年必然回京,到那时候,郑若曾最好的归宿还是入谭纶幕府。
  郑若曾并不是算计人心、出谋划策的那种谋士,随钱渊入京能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所以郑若曾也曾经明言不会随钱渊入京。
  好不容易抢了个来,结果还得送出去……钱渊实在有点心疼,咬着牙道:“其一,伯鲁兄所著成书,小舅负责刊印,其二,总督府留下了一批精铁,送一半去括苍山,其三,杭州府拿出五百亩官田,明年三月种植红薯、洋芋、黄金棒,其四……”
  谭纶听得头大,“其四,那两个侍女就留在那……替你金屋藏娇!”
  钱渊也是无语,叹了口气冲郑若曾微微点头。
  谭纶低声道:“徐氏看起来不像悍妻,你又不惧华亭……”
  “他和戚元敬之妻王氏一见如故。”
  钱渊面无表情的如此作答,谭纶做恍然大悟状……戚继光畏妻如虎已然是东南趣闻。
  到晚宴,钱渊也没什么兴致,让厨子做了一桌菜上来,陪谭纶、郑若曾、陈有年、陆一鹏饮酒,孙铤也跑来凑热闹,牢骚一天到晚事太多,忙的后脚跟砸后脑勺。
  在外奔波将近一个月了,钱渊早早离席回了后院,一坐下就长叹了口气。
  刚洗完头发的小七坐过来,“又怎么了?”
  钱渊顺手接过毛巾给妻子擦头发,“小舅可真不是个省油的灯,洪洞县里无好人啊!”
  “对了,前两天你妈又问起可卿和香菱了。”
  钱渊手一顿,难怪谭纶说自己守身如玉……想必是从母亲那打探来的。
  “嗯?”
  “呃,没什么。”钱渊随口扯道:“倒是袭人和晴雯,你准备什么时候让她们嫁人……先说好,杨文八成是要留在浙江的,周泽如今随戚继美在江西打战,不过打完战他可能会退伍回来。”
  小七的思路一下子被带偏了,歪着头想了会儿,“那就是说袭人不能跟我们回京?”
  “恩,钱家护卫头领中,论资质,杨文、彭峰两人最佳,前者如今已是游击将军,算是有前程,后者不肯入军。”
  “袭人和晴雯商量过了,同一日出嫁,杨文好说,就在镇海,周泽……”小七嘟着嘴说:“你不是准备把钱家护卫召回来嘛,让周泽一并回来好了。”
  “哪里有那么轻松!”钱渊笑道:“大战不起,周泽还能退伍,如今还在打呢,现在走人那叫逃兵!”
  “那就再等等吧……对了,咱们什么时候回京?她们去不去?小妹的婚事到现在还没定下来,都十五岁了。”
  钱渊换了条毛巾,随口道:“还没定呢,要看情况变化……可能会在三月份之后,母亲、大嫂她们到时候再说吧。”
  别指望了,父亲、大哥还在镇海呢,现在就住在背面原来周家的宅子里,母亲和大嫂怎么可能会跟着回京。
  好不容易擦干头发,钱渊手都酸了,又一次怀念电吹风。
  钻进被窝,小七的小脑袋靠在钱渊的脖颈处,低声说:“明年五月,满十八岁了。”
  “嗯……嗯?”钱渊低头亲了口小七的额头,“想要孩子了?”
  “嗯。”小七闷闷道:“那家伙真是有毒,一个月几封信……”
  “你姑姑?”钱渊无语,不就是怀孕嘛,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呢,再说了,前面还有个拖油瓶!
  算算日子,约莫是过年前后,钱渊叹了口气,想起张居正的长子,那是个挺可爱的孩子……徐四小姐可不是什么善茬。
  吹灭烛火,缓缓闭上眼睛,明明已经疲累的很了,但钱渊却没能顺利入眠,还在心里盘算自己的计划,赵文华已经两次送信南下,但到现在还没有确定的信息。
  如果没有意外,比原时空更贴近徐阶的张居正将会提前进入裕王府,据陈有年带来的消息,高拱和原时空一样对张居正颇为赏识。
  需要快点,再快点,钱渊知道,这次自己的计划需要一点点运气。
  只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
第662章
镇海见闻(上)
  天蒙蒙亮,不闻鸡鸣,但街道上的嘈杂声让胡应嘉悠悠醒转,发了会儿呆,他起身默默洗漱,在脑海中回想南下这段时日的经历,不得不承认,自己完全不是那位的对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
  胡应嘉自幼苦读诗书,得多位大儒教导,敢言事,敢任事,同乡长辈曾经如此评价,“锐气无双”。
  “锐气无双”这个评价换个说法就是“失之以刚”。
  其实钱渊在京中也有类似的评价,不过那是嘉靖三十五年前后,那是存在于中低层官员中的,在两度南下,于东南、朝中几番博弈后,“锐气无双”的评价并不适合钱渊。
  但胡应嘉回京时间不长,脑海中钱渊的印象还是那个两次将邹应龙踹飞的形象。
  “大人,用点粥?”杂役赔笑在门口说:“还有豆浆、豆脑、馒头、包子、面条。”
  “随便来点。”胡应嘉起身下楼,撞见一个户部的小吏。
  “胡大人,今日中丞大人回杭州……”
  “你们去吧。”胡应嘉脸色一沉,“欧阳必进致仕两年,犹能起复为刑部尚书。”
  在亲眼目睹钱渊在东南的地位之后,胡应嘉觉得谭纶这个浙江巡抚之位只怕有钱渊之功。
  杂役端上两根油条,一碗豆脑,肉包素包各两个,胡应嘉尝了尝豆脑,黄白黑绿红各种颜色混杂在一起,闻了闻,一股清新的豆香,登时胃口大开。
  一旁也在喝豆腐脑的小吏和同僚闲聊笑道:“这还是钱家酒楼流传出来的,味道真不错。”
  “京城的钱家酒楼好像没有……”
  “的确没有,不过随园小厨房有,陈大人提过。”
  胡应嘉登时觉得不香了,将碗一推,起身出了门。
  抵达镇海也有两天了,胡应嘉还没怎么出门,毕竟通商一事和他不搭界,那边热热闹闹,他也懒得去讨人嫌……看到不爽的他想说,但万一话里有漏洞,钱渊就一刀一刀捅过来,躲都躲不开。
  不过今天要出门一趟,胡应嘉也没叫人跟着,京中南下那帮人……应该都在城门口给谭纶送行。
  想了想,胡应嘉特地往城东处走去,虽才晨间,但街上已然是人来人往,道路两旁的商铺早就开门了,行人不时从这家店窜到那家店,掌柜的还在后面追着嚷嚷。
  这般商市,胡应嘉也只在南京、临清、苏州、杭州等商业重镇见过,他转了个弯换了条街,参差相仿。
  街上的行人都脚步匆匆,夹杂着各地口音的官话不时在各个角落响起,如胡应嘉这等缓步慢行的不太多见。
  三甲进士,选官江西宜春知县,因政绩卓越被调回京入六科为给事中,胡应嘉不是那种只会卖弄嘴皮子的官员,更别说其兄、其父、其祖都是进士出身,也都是在地方上长期任亲民官。
  胡应嘉敏锐的察觉到,虽然人来人往,看起来乱哄哄的一片,但实则次序井然,行人皆靠右行走,中间留出一条道给马车、牛车,十字路口还有乡勇、杂役拿着红色的小旗在指挥。
  站在那儿看了会儿,胡应嘉才继续向东走去,商铺越来越少,人流量也渐渐小了,但还没看到城墙,又走了一刻钟,实在忍不住找了个行人问了问,才知道要走到东城门口至少还要两刻钟。
  在心里略略估算了下,胡应嘉不禁咂舌,虽然不能和南京内城相提并论,但一个下等县有这等规模,实在难以想象。
  “都是府尹大人和巡按龙泉公、前任孙知县筹划,宋同知从去年开始修筑新城,到现在还没完工呢。”行人看起来像个年轻士子,不无自豪的夸口道:“仅以县论,天下难出镇海之右。”
  “如飞来一城……”
  “那还是去年侯涛山设市通商之时,南京锦衣卫查探时所言。”年轻士子笑道:“那时候可没如今盛况。”
  “锦衣卫所言也传遍大街小巷?”胡应嘉笑吟吟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