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801

  剿杀徐海,招抚五峰,开海禁通商,这三件事是撕扯不开的,而时任浙直总督的胡汝贞是严党大员,华亭欲倒严……选中的就是胡汝贞。”
  顿了顿,钱渊突然问:“难道老船主不知?”
  “什么?”
  “前任浙江巡抚赵大洲是徐华亭心腹。”
  “什么!”汪直猛地站起来,那次被搜捕入狱是他一辈子最接近死亡的时刻,没想到赵贞吉身后还有徐阶,没想到自己被卷入朝中党争之中。
  汪直都快吐血了,你当年说的天花乱坠,徐华亭必然身登首辅,你是徐阶的孙女婿,由你主持通商,徐阶才不会拿通商一事开刀!
  现在好了,你都能兵围巡抚衙门,抡起巴掌扇在自个儿的岳祖脸上……都已然决裂,还指望人家以后护着你?
  呆呆的僵立好久,汪直才低声问:“那日后徐阁老上位首辅……”
  “慌什么!”钱渊皱眉道:“他徐华亭想反攻倒算,也要看钱某人答不答应!”
  汪直狐疑的看着钱渊,在心里提醒自己,这次可再别被骗了!
  “其一,巨木不断,其二,红薯、洋芋推广,其三,谭七指专供内廷的船队不绝。”钱渊依次竖起三根手指,“这三点能保证,再加上最后一点,必然无恙。”
  “最后一点是?”
  “高新郑。”钱渊轻声道:“裕王的老师,太常寺卿兼管国子监事高拱高肃卿。”
  “随园中,钱某与裕王殿下交好,与高新郑叔侄相称;端甫兄任日讲官,授课裕王,交情日深;此皆陛下所许。”
  汪直迟疑道:“殿下登基,高新郑……”
  “高新郑必掌重权,此人自视甚高,有任事之能,如何甘心俯首徐华亭?”
  “待得殿下继承大宝,新郑、华亭必有一战。”
  “到那时候,还有谁管你?”
  “放心,裕王视高新郑为师,对徐华亭颇多厌恶,此战,新郑必胜!”
  汪直沉默的点点头,已经上了贼船还能怎样……自去年沥港之后,再见三寸不烂之舌!
第660章
回程
  汪直的殷勤得到了回报,毕竟这世上有几个不爱银钱的?
  就算清廉,也会喜古玩、玉器、古书……这世上银子买不到的东西太少了。
  当然了,胡应嘉没有收……倒不是他不爱钱,第一天晚上将重礼退回后,汪直在和钱渊一番密谈,没有送第二次。
  黄懋官除了巡视彭溪镇红薯产量后,又陆续在台州的临海县、天台县,绍兴的新昌县、上虞县各地巡视,这些地方都是今年略迟种植的。
  直到十月下旬,黄懋官终于确定下来,红薯、洋芋产量约莫在十石到十五石之间,可代五谷,耐旱易活,水浇地反而不太合适,容易烂,反倒是旱地、山地更佳。
  自上虞乘船往东,钱渊指着通明江说:“上虞大捷,两百甲士便是从此江突袭,一刻钟内尽扫攻城的两千倭寇,鼎庵兄手持双刃,奋勇争先,锐不可当。”
  “听叔孝细细说过。”陈有年赞道:“城池将破,倭寇主力未动,如若不是这两百甲士,上虞必遭倭寇洗劫。”
  去年胡宗宪上呈军报未有这一段,黄懋官详细问了遍,叹道:“南下不过半月,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皆言钱龙泉镇东南,方得太平盛世。”
  陆一鹏指着已然看不清轮廓的上虞县城,“临海、新昌、天台、上虞,处处皆有钱公祠,香火鼎盛令人羡慕。”
  “诸位太过誉了。”钱渊笑道:“扫平倭患,非一人所能为,胡汝贞虽攀附严党得势,争功量窄,但实是东南第一功臣。”
  陈有年偏头看了看,胡应嘉还在船舱内,如若听到又是口舌之争。
  虽然红薯、洋芋诸事已然确凿,但黄懋官一行人还要往镇海一行,当然了,胡应嘉和陆一鹏两位科道言官没什么事,主要是以黄懋官、陈有年为首的户部官吏巡视镇海通商事。
  一路水程,姚江、慈溪后转入甬江,江面上浩浩荡荡,黄懋官放眼望去,船帆若遮天之云,时不时还能听见响亮的号子。
  陈有年、陆一鹏都是东南人氏,嘉靖三十四年末提前入京赶考,亲眼所见东南各处均有倭寇来袭,民生凋零,惨状处处,这一次南下所见所闻,不禁太平世间,更有一股昂然勃发之势。
  陈有年不禁捏着钱渊的肩膀,“展才在东南做得好大事!”
  “非一人之功。”钱渊真心实意如此回复:“若无诸多俊杰相助,若无诸君在京中斡旋,何来今日?”
  船只缓缓停靠在码头上,岸边数以百计的武卒整队列成两排,宁波知府唐顺之为首,文武官员均前来相迎。
  钱渊低声道:“商船、战船、客船停靠码头不一,从这儿下船,也算是镇海县城之内了。”
  陈有年是余姚人,距离镇海不远,也曾经来过数次,远远眺望,瞠目结舌,“去年信中言飞来一城,此言不虚。”
  “荆川公。”黄懋官紧走几步,率先行礼,他虽然身为户部侍郎,但唐顺之名望太高,又是嘉靖八年进士。
  “君辨,别来无恙。”唐顺之神采奕奕,行走间不见老态,“此番奉大司农之命南下,府衙、县衙账目均已准备妥当。”
  “荆川公说笑了。”黄懋官笑道:“此番南下为红薯之事,只是应展才所邀来镇海一行……不虚此行啊,如此盛况,荆川公于国实有大功。”
  唐顺之淡淡一笑,为黄懋官引见身后诸人,除了已经见过的杨文,还有台州同知宋继祖,台州推官吴成器,以及刚刚调驻来宁波的游击将军侯继高等人。
  一行人寒暄片刻上了马车,两刻钟后才抵达城内,钱渊倒是没进马车,杨文将他平日骑惯了的马牵了来。
  “龙泉兄,已然调驻宁波了?选在何处驻军?”钱渊随口问,这是他和谭纶在杭州谈妥的。
  “卢兄尚在宁海,我携千五兵丁驻守定海。”侯继高笑道:“正好戚总兵南下留下的营地还没拆,倒是讨了个便宜。”
  钱渊点点头,“虽大战已歇,但尚无到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时……中丞大人提过了吧?”
  “是,中丞大人吩咐,以乡勇之名再募兵一千。”侯继高轻声道:“而且多置火器,战船……御敌于外?”
  钱渊笑道:“不仅如此,商船出海,亦需护卫。”
  说起来,卢斌和侯继高有点惨,这两年一直驻守台州府,偏偏和历史上不一样,几场大战都是在嘉兴府、绍兴府发生,以至于这两位有点憋屈。
  上虞大捷之后,卢斌、侯继高暂由时任浙江副总兵戚继光统帅,于台州、绍兴、温州几度击倭,还曾数次出海,多有战功。
  戚继光已然升任总兵官,戚继美也已经升任参将,而卢斌还是宁绍台参将,侯继高还是个游击将军。
  其实这也是钱渊刻意为之,毕竟戚家兄弟调驻福建、江西,而卢斌、侯继高还在浙江,位置不高,意味着可能长久的留下……钱渊已经开始为离开浙江后做准备了。
  黄懋官身为户部侍郎,自然入住唐顺之所在的临时府衙后院,陈有年、陆一鹏两人肯定是住在钱宅,胡应嘉被安排住在县衙,其他小吏都住进驿站。
  但县衙如今是孙铤的地盘……几个月前,胡应嘉的鼻梁就是孙铤踹断的,自然不肯住进去,也住到驿站去了。
  “算他识相!”孙铤歪着嘴低声说。
  “你还想踹他?”钱渊哼了声,“半个月了,县衙理顺了?”
  “那当然,叔孝兄早有交代,这次又带来两个幕僚来,都是父亲介绍来的,叔孝兄还留了两个熟悉通商事的师爷。”孙铤说的清楚,但眼圈都是黑的,显然这段时间很不轻松。
  “好了,你先忙吧……你还有的忙呢,把通商一事吃透,还要挑选人手,下个月台州宁海县开始筹备开海通商,要从你这儿抽调人手。”
  孙铤的脑袋立即耷拉下来,“再等等,再等等……”
  “反正出了事,荆川公是不会给你留面子的……我亲自说清都没用!”钱渊转头道:“登之兄、子直兄,走吧,这段时日辛苦了,今晚亲自下厨,一桌好菜,一壶美酒……”
  “可别再是红薯宴、洋芋宴,吃了十几天也腻了。”
  “自然不会,宁波当地亦有美食。”
  孙铤在后面冷笑道:“展才今晚怕是没空下厨!”
  钱渊诧异回头看着扬长而去的孙铤,又偏头看了眼莫名其妙的杨文,如果家里出了事,护卫早就禀报了。
  一刻钟后,回到家的钱渊黑着脸盯着谭纶……你是浙江巡抚,又不是宁波知府,更不是镇海知县,怎么还没走啊!
第661章
守身如玉
  “渊儿回来了。”
  谭氏挽起下拜的儿子,“怎么这么迟,你小舅都来了十多日了。”
  钱渊镇定自若的起身,轻笑道:“南下天使巡视台州、绍兴,自要陪同,倒是不知小舅来了镇海。”
  谭纶嗤之以鼻,你还没走,我就和孙铤出发来镇海了,你再说你不知道?
  “这次南下诸人有孩儿至交好友。”钱渊回身介绍。
  陈有年、陆一鹏上前以晚辈之礼拜见,谭氏知道陆一鹏是华亭人,还特地多问了几句。
  “都是渊哥儿的同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均是一时俊杰。”谭纶呵呵笑道:“伯鲁兄,你说呢?”
  钱渊无语的看着郑若曾……也不知道这老头知不知道自己成了谭纶的目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