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801

  “小舅身为台州知府,荆川公腿脚不便,戚元敬还在义乌编练新军。”钱渊笑道:“外甥两个月前南下台州,这次要细问倭寇内情,自然非我莫属。”
  “哈哈,展才你如今在海上好大名声呢,松江钱,台州谭,蛇儿口,尾后针……”谭维大笑道:“的确,几度败倭,又和东南文武交好,的确非你莫属……只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实在太危险了。”
  “再危险也比不上二舅,亲探虎穴,非常人能为之。”钱渊有点意外,谭维和谭纶性子还真不太一样。
  “除夕夜和小弟见了一面,当时还有荆川公和戚元敬,说好传递消息,但半年多了,一次面也没见过,一次消息也没传出来。”谭维准备说起正题,突然转而问道:“对了,会试如何?”
  “三甲进士,选庶吉士。”
  “那你南下台州作甚?”
  钱渊脚步微移走到侧面,借着月光仔细打量谭维脸上的表情,轻声道:“母亲三个月前迁居台州,外甥实在放心不下,请假南下探视。”
  “妹子迁居台州?”谭维诧异道:“为什么?”
  钱渊舔舔嘴唇,摇了摇头,“不太清楚,如今就在临海县内,嫂嫂和小妹也在。”
  谭维沉思片刻,将这些事先抛之脑后,拉着钱渊从树林侧面走出,爬上一座小山的半山腰,这儿有一个山洞。
  王义默不作声的带着四个护卫跟在前后,在山洞四周布防,谭维点头赞许,钱家护卫的名声即使海上也颇有流传,果然精干的很。
  这座小山不高,遍地都是低矮的灌木丛,也就山洞附近干净点,钱渊环顾四周和谭维低声密语。
  这时候,皎洁的月光投射而下,将钱渊照的清清楚楚,似乎有海风呼啸而来,山顶附近的灌木丛发出瑟瑟的摇曳声,王义警惕的抬头看去没发现什么。
  好一会儿之后,一颗脑袋悄悄钻出灌木丛,视线落在钱渊那张脸上,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凝固了,他认出了这张脸。
第356章
拐点
  其实,钱渊对谭维并不熟悉,前身留下的记忆中,也就嘉靖二十五年见过一面,当时的钱渊眼高于顶,对有秀才功名却不思进取的二舅不屑一顾。
  在知道内情后,钱渊从谭纶,从唐顺之,从母亲谭氏陆陆续续得到一些印象,拼凑出一个有任侠之风的万里客形象。
  谭维少有捷才,饱读诗书,更兼晓军略,通兵法,文武双全,因先父在大礼议事件中被廷杖而愤世嫉俗,对仕途充满厌恶之情,耍了个小花招后得了自由身,北上南下逛了一大圈,又跑到了海上,典型的驴友啊。
  但谭维最后一次旅游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而命运的变化毫无疑问来自于钱渊这个穿越者的来到,更来自于这次和钱渊的会面。
  “这么说来,徐海已经快撑不住下了?”钱渊有点意外,虽然徐海能打,但毕竟根基浅,汪直老道的很,凭借深厚的底子和徐海拼消耗,这是徐海的软肋。
  “今年四月末、五月中旬各有一次对战,徐海使尽浑身解数,也两次击败汪直船队,但无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谭维侃侃而谈,明显来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停战,徐海将在一到两年内被汪直绞杀……”
  “当时的情况?”钱渊瞳孔微缩。
  谭维点头叹道:“你听说过叶宗满吗?”
  “知道,福建海商,早在沥港未毁之前,此僚多次侵入福建、浙江沿海。”
  “即使是汪直、徐海开战,沿海倭寇入侵也没有断绝,就是因为类似叶宗满这种独立于汪直、徐海之外的倭寇。”谭维详加解释后轻声说:“一个月前,徐海和叶宗满秘密结盟共抗汪直。”
  “什么!”钱渊霍然从大石上站起,“汪直可死了?”
  “没有……不仅没有。”谭维有点难堪,“二十天前徐海、叶宗满在海上和汪直船队大战,结果……结果叶宗满反戈一击,徐海大败。”
  谭维难堪的是,他当时被追杀的上天无门下地无路,他如今在徐海麾下已经小有名气,手下也有五六百人手,本来还想搅局……结果反而被追杀的屁滚尿流。
  “最后呢?”
  “徐海这厮倒是真有胆气,脱下铠甲,让亲卫冒充坐大船撤离,自己仅率十名亲卫混入汪直船队,突然跳帮杀向汪直。”谭维咳嗽两声,“渊哥儿,我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也不知道真假。”
  钱渊也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简直就像是在茶馆里听说书的,汪直麾下多少人手,能让徐海仅仅带着十个人就能近身?
  “反正到最后,徐海、汪直立下条约,双方罢手休战。”谭维抓抓脑袋,“一旦罢战,只怕东南沿海又要生灵涂炭了!”
  徐海和叶宗满等人是不同的,钱渊查过相关资料,后者就算入侵,也是分成几股倭寇各地劫掠,总的来说规模不大,但徐海要么不玩,要么就玩大的。
  钱渊缓缓蹲下来,心思急转,手中揪了个草叶在手指间搓着,突然抬头问:“叶宗满可归于汪直麾下?”
  “绝没有。”谭维摇头道:“叶宗满已经去了福建,其实他是被徐海逼着联盟的,或许这就是他联络汪直反戈一击的原因。”
  “徐海……汪直……叶宗满。”钱渊起身来回踱步,皱眉苦思,或许徐海逃得一命有叶宗满的缘故,或许叶宗满只是想渔翁得利。
  谭维定睛看着这个十多年没见,但最近两三年都听烦了的外甥,真是个人物啊,从一系列谈话中他敏锐的察觉到,钱渊对海上势力划分观若洞火,所问之处无不是关键,可惜已经成亲了,不然记得家里还有两个没出嫁的侄女。
  钱渊突然停下脚步,沉声问道:“去年汪直和徐海为什么开战?”
  “为什么开战?”谭维诧异道:“这个……众说纷纭,徐海遣刺客暗杀汪直,据说都不是第一次了。”
  “那是导火索而已。”钱渊摇摇头,“汪直势力范围在日本周边,其实他是不愿意做海盗的,也不愿意背上倭寇这个名声,而徐海以劫掠为生,视财如命,两者其实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
  看谭维苦思不吭声,钱渊又道:“这么说吧,二舅如今在徐海麾下也算个小小头领了,可知是谁怂恿徐海和汪直开战的?”
  这是钱渊南下之前始终想不通的问题,虽然史书中对徐海的行动轨迹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如和五峰船主开战,还打成如今这模样……史书中绝不可能一丝痕迹都没留下。
  或许这是历史的拐点,如果汪直能绞杀以徐海为首的倭寇,或许在汪直不死,也有开海禁通商的可能。
  看钱渊双目圆睁看来,谭维低声道:“以渊哥儿你的思路,我想到了一个人……可能是他。”
  “谁?”
  “这个人姓方,徐海麾下的倭寇头目称其方先生,大家都觉得他是徐海的军师。”谭维回忆道:“这个人很神秘,基本不出现在公开场合。”
  “去年除夕夜,我就和子理、荆川公谈到过他,这半年来我多加打探,但始终没有见过面,只知道此人可能是浙江人氏,应该是文人出身,通权谋,为徐海宠信。”
  “别停,继续说。”钱渊拿了根石头在地上划着什么,“不管什么,都说来听听。”
  啧啧,用这种口气和嫡亲娘舅说话……谭维忍不住没好气翻了个白眼,难怪子理一说到这个外甥就来气。“据说他是沥港被毁之后跟徐海的,后来跟着徐海攻陷嘉兴府,对了,崇德大捷他也在。”
  “据说他替徐海和两位夫人证婚……徐海这厮真是不知礼,两个妻子,不过听说花容月貌。”
  钱渊这时候插了嘴,“二舅见过?”
  “见过,去年破汪直,徐海大宴,两女都出席片刻。”
  “很受徐海宠爱?”
  “不错,特别是大夫人,据说通文墨,写的一笔好字,替徐海打理诸事。”谭维皱眉道:“倒是那位小夫人,看起来像是秦淮河上出身。”
  谭维顿了顿看向钱渊,“你问这些作甚?”
  “没什么。”钱渊移开视线,“二舅继续说。”
  “接下来的没什么了,反正一直没见过面,消息也少,连徐海大宴这种场合,那位方先生都不肯出席,就怕此人是张元一流。”
  张元就是那位著名的北宋殿试被淘汰后跑到西夏上演逆袭的汉奸,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谋主。
  钱渊沉思良久,吐出两字,“未必!”
第357章
联络
  自古而来,多少大事因一人而起,多少大事因一人而败。
  昭烈三顾茅庐得卧龙,方能奠定三分天下之势;萧何月夜追韩信,高祖方能区区四年灭楚,得四百年大汉基业。
  放到如今也一样,虽然因为全球处于贸易高速发展期,却因为明朝的禁海导致东西方贸易断绝,从而引发了东南倭乱,但如果没有徐海,这场倭乱不会惹起如此大的风波。
  同样的,如果没有这位方先生,汪直和徐海就不会开战,戚继光、俞大猷就没有喘息之机得以编练新军备倭。
  不管这位神秘莫测的方先生到底是谁,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用意,钱渊都感谢他。
  其实钱渊并不知道,历史在这儿悄然转了个弯,原时空中,徐海在今年再次入侵东南沿海,胡宗宪以反间计分化瓦解,徐海和陈东、叶麻反目,最终均在平湖县被胡宗宪一一击破,三人皆死。
  如今,和原时空相比,徐海麾下倭寇数量肯定会少的多,但军事实力未必会弱,毕竟和汪直开战年许,他养出了一支凶悍的军队。
  当然了,和原时空相比,戚继光提前入浙,戚家军也提前问世,趁着徐海和汪直开战的这一年多的时间,胡宗宪紧锣密鼓的编练新军,加固海防,甚至修建海船。
  “这么说来,此人还有功劳?”谭维苦笑。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钱渊淡然道:“不知此人到底想做什么,他日平定倭乱,一介文人,杀不杀无关轻重。”
  抬头看看月亮的位置,大约估算了下时间,钱渊细细问起徐海麾下各支倭寇的细节,其实倭寇有点像春秋时期,徐海相当于大国的国君,下面有直属的军队,然后各小诸侯国的国君带着军队护其左右,随军出击。
  但经历了一年多的战事,徐海汰弱存强,又多次下黑手吞并盟友,麾下数千人马大都是他直属,如谭维在两三年内聚拢了数百人手,但一次又一次战损后,嫡系人马不到两百人,不管他愿不愿意,都被视为徐海嫡系。
  “叶麻早在两年多前就和徐海闹掰了,去年徐海最先下手的就是叶麻部的倭寇,陈东也差不多,这两人现在都是担个名头,所以别看徐海现在就四五千人,但实际上直属兵力比两年前入侵苏松时还要多。”谭维滔滔不绝的说:“十日前,徐海又找了个倭人做副将,这厮带了五百多真倭。”
  “等一下。”钱渊眼珠子转了转,“徐海、汪直开战,倭人什么反应?助徐海还是助汪直?还是两不相帮?”
  “大体上是两不相帮。”谭维详细说:“但因为汪直在倭国有地盘,而徐海部署都在大小几个海岛上,几次将战火燃至倭国,所以即使徐海和倭人关系密切,也颇被敌视。”
  “也就是说,汪直、徐海开战,倭人或许可能暗助汪直,但从没有助徐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