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801

  小七两只手抓紧钱渊身上的衣衫,摸了摸里面的软甲,嘴唇哆嗦着低声问:“要上阵?”
  “不会。”钱渊安慰道:“如果要上阵,怎么可能就带十人,放心,我怕死。”
  小七细细的牙齿咬着嘴唇,“反正咱们在一起……”
  “是啊,在一起。”钱渊的手加了把力,“不管在哪儿,都在一起。”
  站在远处的可卿和袭人静静看着这一幕,前者搂着小黑,这是钱渊叮嘱的,他觉得这小家伙是自己的福星,每次遇上关键时刻都要撸一把,后者抱着一个小巧的盒子。
  好一会儿之后,看小七招招手,两个丫鬟快步过去,钱渊接过小黑用力撸了几把,喵喵哼了几声。
  小七接过盒子打开,叮嘱道:“都是外伤用的药,我已经前后试验过很多次了,这小瓶子里是第二次提纯过的酒精,度数很高,消毒效果很好。”
  钱渊接过盒子递给王义,低声笑道:“记得有次我问你有何志向……你说要做‘提灯女神’。”
  小七翻了个白眼,“我倒是想做医生继续看片,你找得到机器?”
  钱渊正要再调侃几句,杨文走上来,躬身道:“少爷,时辰差不多了。”
  钱渊松开手,大步走下台阶,他的视线由左至右在除了王义、杨文之外的八个护卫脸上扫过,这八个人都是历经崇德、临平山、华亭战事,又跟随杨文千里追击倭寇,身手不凡,精通水性,驾驭奔马,操持舟船。
  抬头看了眼,月亮不知何时已经钻入厚厚的云层,钱渊沉声道:“出发。”
  强制自己没有回头张望,钱渊一手扶住腰间的苗刀,率先走出门。
  牵马悄悄出了城门,一行人上马沿着官道往西北处,六里外的亭子里,谭纶、唐顺之正在等候。
  谭纶依旧不冷不热的表情,在他看来,未必需要钱渊亲自去,但唐顺之和钱渊知道内情后的坚持让他不得已应下。
  唐顺之依旧对钱渊很是亲热,在他看来,钱渊是最佳的选择。
  “不是已经交代完了吗?”钱渊并不下马,冷然道:“这种事还要出城相送?”
  谭纶甩甩袖子看向别处,钱渊瞥了眼唐顺之,接着说:“一个知府,一个同知,夜间出城,如若不测,岂不是因私废公!”
  唐顺之哑口无言,眼前这家伙还是两年多前的德行,舌利如刀不肯饶人。
  这次出行是钱渊愿意接受的,事实上这是他来到台州困居两个月后的突破口,但被逼着接受和主动承担,对钱渊来说是不同的。
  和谭纶相比,唐顺之少了些人性,钱渊虽然分量不轻,但在东南战局中却是个小棋子,至少不能和谭纶、戚继光相提并论,如若真的会遭遇不测,钱渊可以死,但谭纶和戚继光不能死。
  这是个可以同患难同富贵,但不可为友的人。
  钱渊挥挥马鞭,看了眼又钻出云层的明月,低声道:“腿脚有疾,鬼知道是真是假!”
  说罢,钱渊趋马加速跟上了没有停下只是缓行的队列,呆在原地的两人,谭纶面无表情,唐顺之被气得毫无仪态的一屁股坐下,将鞋子袜子全都脱掉……
  台州府东部、西部河流纵横,但从临海县往西北,需要陆行,直到三门镇附近才有入海的海游溪,但钱渊一行人绕过三门镇,第三日在宁海县附近出海,绕过大佛头山,一路往西。
  ……
  黄昏时分,一艘不大的海船搁浅在海岛滩上,不远处的生起一堆篝火,七八条湿漉漉的汉子正在烤火,各种荤话笑骂不绝于耳。
  “麻子哥,这次虽然折损了好几个弟兄,但收获还不错。”一个脸白的汉子嘿嘿笑道:“将军也是,和五峰船主打生打死作甚,多抢些银子才是正经的!”
  “就是,就是,下次去嘉兴,松江,那两地儿富庶的很!”
  “你两小子懂什么?!”旁边有人骂道:“将军这是要一统海上!”
  “都是徽州出来的老乡,一个是将军,一个都称王了,传回去也不好听不是?”
  满脸麻子的大汉挥挥手,“这次回去都把嘴巴闭严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心里有点数!”
  众人都用力点头,自己这伙人是徐海直属麾下,这次是私自上岸侵袭,抢了不少好东西,但却是犯了徐海严令的,回去当然不能乱说。
  满脸麻子的大汉琢磨了下,又说:“以后有机会再来几次,但嘉兴、松江那边就别想了。”
  “麻子哥,为什么?”
  “那边狠人太多啊!”一直不吭声的汉子接口道:“你两个都是后来入伙的,我们两年前都是跟着将军在嘉兴府攻崇德县……”
  这下子众人都不吭声了,那个名字在海上流传极广,但却没什么人公开谈论……据说是个扫帚星。
  满脸麻子的大汉有点丧气,起身拍拍屁股,“你们烤着吧,我去那边。”
  “麻子哥做甚?”
  “出恭!”大汉头也没回的没好气道:“要不你来陪着?”
  身后传来一阵大笑声,脸白的汉子嘿嘿笑着不吭声,眼角余光扫了眼海面,眨眨眼细看,低声道:“你们看,那是什么!”
第355章
见面
  在七月份出海,即使只是近海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一旦碰上台风天气,别说这只能乘十多人的船只,就是大海船也未必能安全无恙。
  不过这次钱渊事先请教了老人,这些常年出海的老船员能够通过看星星,看月亮,看云彩来大致判断天气变化……钱渊倒是记得前世小学课本里有这种说法,当然了,他死活是看不出什么门道来的。
  站在海滩边的小树丛里,钱渊仰头从树枝缝隙里看去,弯弯的月亮,多如牛毛的闪闪星辰,和后世有完全不同质感的夜空,构成了一幕美不胜收的画面。
  “少爷,吃点吧。”王义递来一个馒头,“这海岛不大,不过前后三座山,弯弯绕绕的,有水源,已经让人去灌装水囊了。”
  “两艘船都藏好了……还有尸首也埋好,别往海里一丢了事。”钱渊啃了口馒头,拿起水囊灌了口勉强咽下去,“真是见鬼了,居然还撞上一伙……是倭寇吧?”
  “确定是倭寇。”腰间跨刀的杨文走过来接口道:“虽然死人不会说话,但武器、肤色、装扮都符合,而且其中有两人梳的是倭人发髻。”
  “就你手快,也不知道问个清楚就砍人。”钱渊随口训斥了句,杨文自从回台州后,碰到类似的事情特别积极。
  “少爷你都报了姓名了……又确认不是接头的人,不杀光万一逃掉一两个那就惨了。”杨文有点委屈,这海岛虽然不大,但山头林立,逃进去……就靠这十个人搜山,还真没什么办法。
  钱渊也挺无语的,这海上这么多岛屿,偏偏能鬼使神差的撞上,真是倒霉催的……就在刚才,杨文还在嘀咕,自家少爷还真是人到哪儿,倭寇就到哪儿,扫帚星这绰号还真不能说取错。
  远远望去,海浪不断扑向岸边,撞在山崖、大石上化作白色的浪花,有海风扑面而来,有一丝腥味,但也让人精神一振,钱渊不再说话,只静静等待。
  很快,曾经多次出海的杨文突然伸手指向海面,低声喝道:“来了。”
  钱渊虽然不是雀蒙眼,但眼力没那么好,好一会儿之后才在浪花中看到一艘上下起伏的船只。
  “这么小的船,胆子可真不小。”杨文咂舌道:“别说碰上大风,就是一阵微风说不定就翻了!”
  钱渊没好气的瞪了眼杨文,“还亏我在小舅、荆川公面前夸你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可堪造就……真是个扶不上墙的!”
  王义笑道:“出海前不就打听清楚了嘛,这附近不少岛屿,他们完全可以驾驭海船到附近岛屿,再换乘小船过来,没什么危险,而且还能随时监控这边动向。”
  看似摇摇晃晃,但说话间,船只已经靠在海滩上,两个汉子跳下来将船只托上岸,一个身材高大魁梧,身穿黑衣,头戴蓑笠的中年人跳下船,手持腰刀,左顾右盼。
  以后世情报工作者的眼光来看,这时代的同行显然水平不够,连个联络暗语都没准备……这里前者指的是喜欢看谍战剧的钱渊,后者指的是谭纶以及正在警惕的中年人。
  不过钱渊也有所准备,一脚将杨文踢了出去。
  看到有三人持刀慢慢逼近,中年人也解下腰刀,身后两个汉子也跟了上来。
  “误了路程,暂且在这儿落脚,没想到碰上几位兄弟。”杨文笑着问:“兄弟怎么称呼?”
  中年人微微将蓑笠往上抬了抬,借着月光眯眼细看,没见过……只听得细微的声响,刀身正在出鞘。
  在茫茫大海上,一旦碰到陌生人,别说一言不合了,就是只打了个照面那也是要抽刀杀人的……你不杀他,他就杀你。
  杨文笑道:“小弟行谭,南直隶常州府武进人氏,这次是去浙江金华府义乌做笔买卖,小小赚了笔。”
  中年人眼睛一亮,“武进那地儿不错,我有个老友就是武进人,姓唐。”
  杨文点点头,挥手让开道路,做了个请的手势。
  吩咐两个随从在外面等着,中年人大踏步走进树林。
  这两句话暗藏玄机,他去年除夕夜前往台州,密谈诸人中,一个是姓谭的谭纶,一个是武进人氏的唐顺之,一个是如今因在义乌募兵练军而闻名的戚继光。
  幽暗的树林里只有两个人,中年人摘下斗笠细细看去,这人还是不认识。
  对面的钱渊也睁大眼睛,他前身是见过这个人的,这是自己的嫡亲娘舅,母亲谭氏的嫡亲二哥,谭维。
  “能待多久?”钱渊没有客套先开口。
  “一个半时辰。”谭维明显没认出人,腰间佩刀还紧紧捏在手上,“船只停靠六里外的岛屿,共三十多人,都是心腹。”
  “心腹?”钱渊冷然道:“这等事,再如何的心腹也不能留。”
  谭维深吸了口气,“外间两人不回去,其他人无所谓。”
  钱渊沉思片刻,转头看了眼王义,后者往后退了几步,但视线还落在谭维的腰刀上。
  钱渊无奈的行了个礼,“钱渊拜见舅父大人。”
  “渊哥儿?!”谭维睁大眼睛往前走了几步在王义的逼视下停下,顺手将腰刀丢了过去,这才疾走几步到钱渊面前,细细看了看,猛地一拍肩膀,“怎么让你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