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530

  像何广粟这种田亩较少,每年种出的粮食只够维持生活的家庭,根本没有财力去支撑家中的女儿嫁人!
  没钱置办嫁妆,那就只能认罚,乖乖缴纳官府的罚款;原本为了鼓励百姓早婚早育,而设定的罚款,就这样成为了进一步加重百姓负担的大山。
  甚至于那些原本有能力攒下钱财,等以后给女儿嫁人用的家庭,所挤出来的微薄钱财,都得用来缴纳罚款。
  “唉……难呐……”
  暗自哀叹着,刘弘便顿觉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些。
  归根结底,这个状况之所以出现,还是因为整个国家处于一个贫穷的现状。
  鼓励生育与否,其实就是一道选择题:究竟是让国家穷,还是百姓穷。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邦的选择是明智的:只有国家先富裕起来,才能带领国民走向富强;可若是百姓富裕了,那国家就可能陷入混乱。
  但对于身为后世人,具有跨越两千多年广阔视野的刘弘而言,这件事还有第三种选项。
  ——为什么要做选择题?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都要!
  在刘弘看来,国家的富裕跟百姓的富足根本不冲突。
  为什么非要通过压榨百姓,来达到使国家富裕的目的呢?
  这也是封建统治者的局限性: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应该是税收。
  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有志青年,刘弘非常明白:如果一个政权建立在农税之上,那这个政权就永远摆脱不了贫穷。
  国家财政的最佳来源,还是商税!
  当然,以商税作为国家财政来源,需要足够发的商业,以及规模庞大的手工业,这都需要足够坚实的农业基础支撑。
  所以,刘弘接下来需要做的事就很明确了:种田。
  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可耕地面积,保证百姓能吃饱肚子,能从田埂抬起头,基础时间,在种田之余从事手工业生产。
  
第0091章
抄家灭族
  将飞散的心绪拉回,刘弘略带些疲惫,挥手令何广粟退下。
  最终,刘弘对何广粟的处置是:下不为例,天亮之后再从安门回城。
  虽然刘弘已经有了开山禁的打算,但毕竟还没有成行,此时的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私自砍伐树木;刘弘也不希望法律秩序遭到破坏,所以只能以皇帝身份,强行赦免了何广粟的罪。
  这个长安底层百姓的现状,使刘弘得到很多启发,例如:刘弘知道了现在的底层百姓,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粮食不够吃,土地不够种。
  要想解决田亩的问题,就需要开荒;不止耗时长,见效慢,也同样会增加百姓的负担——这种国家带头进行的工程,都是需要百姓无偿劳作的!
  即便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初,偏远些的山村也同样有这种无偿劳动存在——徭役。
  百姓自己承担食、宿,为基础建设如挖渠、修路等工作,提供免费无偿的劳动。
  这就与刘弘地初衷背道而驰了——刘弘不能为了减轻百姓以后的负担,而增大百姓现在的负担。
  所以,就只能从粮食产量方面下手了。
  此时的百姓,口粮普遍以粟米为主。
  粟米,好种植,对气候、水分的要求都不是很高,也不需要精耕细作,只需要在春天撒下种子,在夏天的时候灌溉几次,偶尔除除虫,清理一下杂草,到秋天就可以收获。
  但粟米的产量,却并不算高。
  或许对现在的百姓而言,粟米接近三石的产量已经不低,但刘弘十分清楚:即便是在最优秀的土壤环境下,粟米的产量上限也不会超过五石。
  汉一石合一百二十斤(汉斤),大概等于三十千克;而如今绝大多数田亩,其粟米产量普遍在三石左右。
  如上、代等苦寒之地,量产更是会低至每亩两石,甚至一石半。
  即便按三石计算,此时粟米的亩产也不过九十千克而已。
  在后世,小麦的产量是多少?
  自然条件下,每亩四百至五百千克!
  后世一亩约667平方米,而此时的一亩,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一步约一点五米;也就是说,此时的一亩,约为540平方米。
  即便排除后世小麦的改良、进化等因素,如今的原始版小麦,其产量上限也远高于粟米。
  此时,小麦也是有种植的,只不过没有什么人愿意吃——因为此时的麦粒,并不是磨成粉再和面,而是直接成粒蒸、或煮食。
  那口味……只能用无以言表来形容!
  只要没有沦落到饿死的境地,百姓一般不愿意吃蒸煮的麦饭。
  所以,要想让百姓接受小麦作为主要口粮,就需要解决麦粒磨粉的问题,即:发明磨面用的石磨。
  这就属于技术范畴了,刘弘身上还算小有余财,还是有能力去研发的。
  将粮食的事暂且放下,刘弘稍侧过头,打量着满脸沉思的柴武。
  今天这一出,明显是柴武试图通过何广粟,来探刘弘的品性。
  ——如若不然,柴武根本没有必要以上将军之身,将一个普通百姓交给刘弘处置;直接送廷尉,都算柴武难得奉公了。
  看着柴武略有些凝重的神色,刘弘暗自一笑:看样子,这位上将军对自己,不是很满意呢。
  不过,刘弘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作为后世人,刘弘不可能向此时的掌权者那般冷血无情!
  起码对底层百姓,刘弘做不到冷血无情。
  当然,刘弘也没有傻到为了自己这一点追求,就耽搁了正事,让自己贴上‘仁弱’的标签。
  正思虑着,柴武略有些沉重的声音传来:“陛下,长安城中,竟已混乱至斯?”
  闻言,刘弘顿时一愣,不解的看向柴武:长安城乱吗?
  除了自己这个皇帝没坐在皇位上以外,好像都挺正常吧?
  见刘弘满脸困惑,柴武疑虑道:“臣闻方才那黔首言,陛下开内粮售与百姓?”
  刘弘苦笑着摇了摇头:“然,长安豪强串通一气,哄抬粮价,粟米石逾四百钱。”
  “朕无计可施,朝中百官亦束手无策,朕只得开少府之存粮,以平抑粮价。”
  言罢,刘弘似是突然想起什么事般,慌忙起身,又欲言又止般纠结起来。
  柴武也是赶忙起身,躬身一拜:“陛下旦可直言,臣万死不辞。”
  刘弘这才稍松一口气,略有些愧疚道:“将军星夜赶至长安,朕本不该劳将军过甚。”
  “然此时事,非日出之前办妥不可!”
  闻言,柴武配合的露出一个困惑的表情:“何事如此仓促?”
  只见刘弘眉头一皱,目光中隐隐带上了些许愤恨:“长安物价鼎沸,皆安陵杜氏为首,意屯粮居奇以牟利!”
  说着,刘弘面色一凶,目光中充满杀意:“还请将军派健卒百人,直赴安陵,尽押杜氏满门于南营!”
  “明日午时,杜氏满门腰斩于东市!”
  看着眼前年不过十三的小皇帝,目光凶狠的下达‘抄家灭祖’的命令,柴武目光缓缓亮起,面色暗带着赞许。
  ——这才对嘛!
  太祖皇帝的血脉,怎么可能是个娘炮呢?
  笑着一拱手,柴武淡然拜道:“陛下勿忧,臣这便遣人往安陵邑,尽拿杜氏满门!”
  见柴武就要转身离去,刘弘又出身叫住柴武。
  见柴武明显带着喜悦的面色,刘弘双手背负,晃悠着走向帐帘处。
  经过柴武的身边时,又如自言自语般道:“传言安陵杜氏,有存粮逾五十万石有余啊……”
  “啧啧,若是朕有这许多粮,长安粮价,当定矣!”
  说着,刘弘若有所指的凝望了一眼柴武的目光深处,耐人寻味的一笑,便优哉游哉走出营帐。
  “朕便在侧帐安歇片刻,静候上将军佳音。”
  听着账外传来的声音,柴武再也按捺不住喜悦,会心一笑,便向帐外遥身一拜:“臣,谨遵陛下圣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